青雲QingCloud 映象倉庫上線|最強 IaaS 驅動下的完整容器平臺

arron劉發表於2017-11-20

1956 年 4 月 26 日,一架起重機把 58 個鋁製卡車車廂裝到了一艘停泊在港內的老油輪上,誰也不會想到,一場革命就這麼開始。集裝箱的誕生,讓貨物的運輸成本大大降低,也讓原本混亂的運輸環境,變得整潔有序,整個物流體系更加高效,最終改變了世界貿易。

青雲QingCloud 映象倉庫上線|最強 IaaS 驅動下的完整容器平臺

在 IT 世界中,容器也扮演著「集裝箱」的角色,只不過「運輸」內容從貨物換成了應用程式。它比虛擬機器更輕量,啟動迅速,佔用資源低。幾乎可以在任意場景以相同的方式執行,可以實現開發、測試、生產環境的統一排程,建立相同的執行環境。

如果說,集裝箱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的物流體系,那麼容器就是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的應用釋出方式。

圍繞容器,誕生了多種新型架構,從而滿足不同場景需求。市場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容器技術應用到實踐中,而在容器火爆的同時,也曝露出容器技術的種種弊端:

首先,容器技術雖然簡化了產品持續交付的複雜工序,但實現容器化是複雜的,它需要很多技術的支撐,比如說,容器管理、編排、應用打包、容器間的網路、資料快照等;

其次,當企業想構建一套網路方案,需要精通 Linux 提供的各種高階網路功能,這個技術門檻太高了。特別是對專注於業務開發的 Docker 使用者而言,這類操作往往顯得過於複雜。而且,由於在虛機中部署容器,雲平臺和 Docker 平臺都有自己的虛擬化網路實現方案,二者功能重疊,使用時會相互巢狀,導致的其網路效能損耗非常嚴重,甚至達到 80%。

所以,雖然容器技術正在逐步被大家認可與應用,但其網路效能以及配置的複雜程度一直都在被大家所詬病。

那麼,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青雲QingCloud,重新構建了基礎網路、儲存層,實現容器和虛擬化的統一架構,基於底層資源做了一層抽象,即 QingCloud Application Framework,隔離了底層硬體資源並提供介面給上層應用,提供了一套同時支援虛擬化和容器化的基礎架構。

青雲QingCloud 映象倉庫上線|最強 IaaS 驅動下的完整容器平臺

然後,借 SDN(軟體定義網路)及 SDS(軟體定義儲存)為容器執行環境提供極致的網路及儲存效能支援。通過 SDN 網路直通功能(SDN Passthrough),容器直接使用雲平臺的 SDN,避免兩層網路的重疊帶來的資料包容量損耗,節約原本需經多次虛擬化損失近 3/4 的效能。

同時,得益於青雲平臺彈性可擴充套件的特性,部署於虛擬主機之上的容器平臺也將隨之獲得靈活伸縮的能力,使用者可以對整個系統進行橫向及縱向的彈性伸縮操作。 在應用層裡,青雲容器平臺通過 QingCloud AppCenter 框架交付,一鍵完成部署,持續升級,提供建立、擴容、健康監測、使用者管理等應用全生命週期管理功能,並提供完善的服務監控及日誌功能,幫助使用者節省大量的運維成本。

總的來說,當企業在青雲QingCloud 使用容器服務時,他可以享受到青雲提供的完整企業級容器服務平臺,包含 Kubernetes、etcd、Harbor、公有映象倉庫在內的一系列容器應用與服務,覆蓋映象倉庫、容器編排及管理,從而進行快速的容器應用開發、部署、升級。

舉幾個例子

打破異構環境,實現應用 CI/CD

傳統 DevOps 架構中,開發、測試和生產環境往往是異構的,服務部署方式沒有統一標準流程,這與實現高效應用持續整合/持續交付直接相互矛盾。基於 Docker 及 Kubernetes 構建的容器編排與排程平臺,實現統一應用的部署環境,提供標準化的部署及更新功能。

Docker 部署、管理與編排

Docker 是非常主流的容器應用,通過 QingCloud 容器平臺,使用者可以便捷地部署 Docker 例項,管理自有和公有 Docker 映象,並通過 Kubernetes on QingCloud 實現 Docker 的排程與編排,從而構建基於 Docker 體系的應用系統。

構建微服務架構

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和團隊規模的擴充套件,單體應用越來越難以滿足敏捷開發以及縱向伸縮的需求,需要向微服務架構演進。使用微服務,一些技術債務勢必從開發轉到運維,傳統的人工編排運維模式很難應對服務數量擴張帶來的運維複雜度,這時候容器編排排程系統成為必然的選擇。而且,微服務與容器結合使用時,微服務架構所具備的優勢將被進一步放大。Kubernetes 對服務規範的定義,滾動升級以及自動伸縮能能力,正好滿足了微服務架構對運維繫統的要求,降低了企業採用微服務架構的整體成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