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網際網路】用友精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推智慧製造轉型升級

產業智慧官發表於2018-02-23

 2018年1月27日,主題為“聚·創未來”2018用友生態夥伴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用友首次面向全產業生態夥伴的盛會,超過1000位用友生態夥伴及業界專家、分析師和媒體朋友現場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上,用友釋出了用友雲生態發展計劃——“鯤鵬計劃”。同時,用友雲與華為雲聯合釋出四大企業服務,用友雲與百度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用友雲生態全面爆發。

精智丨用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亮相2018用友生態夥伴大會

       作為用友雲進軍工業領域的核心產品,精智丨用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隆重亮相此次大會。27日上午,工信部資訊化與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用友用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視察精智展臺,用友網路資深專家楊寶剛介紹了精智平臺在物聯服務、平臺技術服務、行業應用服務等層面的整體結構與技術支撐,用友網路智慧製造產品總監賈大鵬演示了基於精智平臺的智慧工廠應用場景。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領導視察精智展臺

工業互聯,助推智慧製造轉型升級

       27日下午,主題為“工業互聯  助推智慧製造轉型升級”的專題論壇吸引了近200名生態夥伴的參與。此次論壇由用友網路PLM業務部總經理、高階專家李光銳博士主持。現場專家從工業互聯趨勢、平臺、技術、落地智慧製造、融合生態等多個角度解讀剖析從工業互聯到智慧製造的深刻含義。

640?wx_fmt=jpeg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論壇現場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成為當前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工業網際網路是滿足工業智慧化發展需求,具有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特點的關鍵網路基礎設施,是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與應用模式”,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高階工程師蔣昕昊談到,工業網際網路建設的三大體系中,網路體系是基礎,平臺體系是核心,安全體系是保障。在各國紛紛佈局工業網際網路的背景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成為當前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那麼,工業網際網路與智慧製造有什麼關係?蔣昕昊認為,工業網際網路是智慧製造的關鍵基礎,為其變革提供了必須的共性基礎設施和能力。

640?wx_fmt=png

用友精智助推智慧製造轉型升級

       用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精智,即精益生產,智慧製造。用友網路副總裁兼智慧製造事業部總經理馬紅妮談到,用友精智主要從PaaS和SaaS層發力,與底層硬體夥伴合作,通過打通生產現場人、物、裝置與資訊系統,助推企業智慧製造轉型。 

640?wx_fmt=jpeg

用友網路副總裁兼智慧製造事業部總經理馬紅妮

       馬紅妮指出,精智的核心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連線:連線人-機器-環境-資訊系統、消費者-製造商-供應商-物流商-服務商、實現 工業資料的全面感知、動態傳輸、實時分析。

  • 計算:提供雲端計算、雲端儲存、工業大資料分析,提高政府行政服務能力、產業佈局和產業結構調控能力。

  • 生態:構建共贏生態圈,社會化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提供豐富多樣的服務,共享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紅利。

  • 賦能:賦能雲時代工業企業,提高製造資源全要素配置效率,搶佔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640?wx_fmt=png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離不開核心技術支撐。用友網路雲平臺售前總監劉然分享了用友iuap平臺從工業物聯網體系與IOT技術、智慧服務、智慧應用(如會話式UI、生物識別)等方面,對精智平臺的整體通用能力與行業服務能力的支撐。在專案實踐中,iuap平臺對智慧製造和智慧工廠系統的整體應用架構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基於精智的智慧製造實踐

       基於精智平臺的用友智慧製造方案在流程、離散等行業得到廣泛深入應用,常州友暢軟體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鄭新、用友網路智慧製造專家馬佔清分別分享了盤固水泥、寶舜科技和廈門僑興等案例。

      盤固水泥:基於用友智慧物流排程系統,規範流程、無人值守,實現物資出廠全程無人值守,節約人員成本100萬,杜絕作弊、防止漏洞,每年減少不必要損耗140萬。同時通過智慧工廠系統,實現對生產現場與裝置執行狀態的實時監控、歷史回訪、提高作業水平,1個人就能完成整個工廠的生產排程。

640?wx_fmt=png

       新鋼聯:基於用友ERP+智慧工廠+阿米巴一體化應用,實現了多礦種優化配料管理,爐次號管理、跟蹤,鐵水包跟蹤等行業特色應用,實現了視覺化監控、精細化管理。智慧工廠專案為企業的阿米巴經營提供了堅實的資料來源,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廈門僑興: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通過部署600多個RFID讀卡器及智慧終端,實現單品115道工序作業全過程資料智慧採集、智慧防錯與智慧分析,工作效率提升約30%,訂單交付週期縮短20%,管理人員減少約20%,車間在製品減少約30%。

融合共贏,共建工業互聯生態體系

       工業互聯是一個大命題,需要多家不同領域的企業合作、共同探索與實踐。用友作為中國智慧製造創新實踐聯盟發起單位,將與軟硬體合作伙伴一起,助力智慧製造落地。

640?wx_fmt=png

       軟硬一體化是智慧製造的核心內容,霍尼韋爾安全生產力集團業務發展和戰略聯盟負責人來棟軍先生從硬體角度出發,向與會夥伴分享了霍尼韋爾助力企業智慧製造轉型升級方案。    

      此次活動上,還頒發了“智慧製造創新應用獎”,常州友暢等12傢伙伴獲得此項榮譽。未來,用友將攜手更多夥伴,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深度合作,融合共贏。

關於用友精智

       基於新一代智慧技術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用友精智),是基於開放網際網路絡構建的工業生產要素資源池,是一種新興產業生態體系載體。在這種生態體系中,眾多行業及眾多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產品生產過程及管理過程、倉儲、物流、售後服務、業務交易、金融交易、社會化服務等資源在實現標準化、數字化、資訊化和智慧化的基礎上,通過各種通訊技術手段,被全部遷移到雲端資料中心,通過雲端計算、物聯網、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將組織、人、機、物、資訊等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提升質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控制風險,實現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業務模式創新。

       用友精智平臺是人機之間、企業內外、供需雙方廣泛互聯的中樞,它將分享經濟、眾創經濟等新理念、新模式引入產業網際網路領域,實現生產和服務資源更大範圍、更高效率、更加精準的資源配置,將有效提升產業協同、推動開放創新、盤活閒置資產、促進產能優化,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手段。



方濱興院士在工業網際網路安全論壇上的演講:構建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思考


640?wx_fmt=jpeg


方濱興院士:大家好!我今天報告的題目是“構建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思考”,我先說說工業網際網路,我做了一個模型,我把它叫做“3+3模型”。

       什麼叫工業網際網路,首先我比較反對這個詞,我認為首先應該叫工業泛在網,但我說工業泛在網很多人也接受不了,因為工業網際網路已經被政府說出來了。為什麼說工業網際網路這個詞不好,我們一說網際網路肯定想的是IP化,工業網不一定到IP化,到末端控制肯定還不是IP的,無非是“網際網路+”的概念,從“網際網路+”加到了工業,所以,工業和網際網路融合在一起,如果網際網路和Link“連”還說得過去,因為大家都連在一起,但沒辦法,國家也說了這個詞,我在這兒創造一個新詞,研究工業網際網路的人還會說,你到底研究,還說不清楚。所以,我們還是先說工業網際網路。

        構造這個工業網際網路有三個要素:控制、通訊、計算。控制是根本,我們需要對它做互聯化的時候,需要把資訊進行傳遞,傳遞靠什麼呢?通訊,所以通訊是它的支撐。通訊是幹什麼呢?我是要拿出來計算,來決定怎麼控制更好,因為我們最後追求的是智慧控制,工業控制角度來說是要智慧製造,這要靠計算。這是它的三要素,控制、通訊、計算是最基本的邏輯。

        它還需要網,從控制,把資訊採出來,它是個感測網,因為我通過感測網才能在控制端把資訊採出來,然後通訊傳出去,通訊傳給計算平臺。這時候才是真正的工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下面還有一個網際網路,這怎麼說法?我說沒辦法,被迫叫工業計算機網。最早我們說網際網路時說的都是計算機網際網路,沒有電信什麼事兒。我們經常說網際網路、電信網,下一代網路(不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時候有“兩個下一代”,一是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二是下一代網路5G、4G、LTE等,那是從電信走的,這邊是從TCP/IP走的。我們說的從通訊轉向計算環節走的是計算機網路,IP網路,我勉為其難說這是工業計算機網。如果我們接受工業泛在網的概念是最美好的,就可以說它掛靠的是工業網際網路。走到這一步,沒有什麼太多討論的餘地。所以,這裡我把它叫做工業計算機網。

        計算完了之後回過來控制,回到工業網際網路控制。工業感測網和工業網際網路是子集關係,圍繞著從控制網往外走,從控制輻射到通訊就是感測,從控制輻射到計算就是物聯。為了把這個事情說清楚,當我搞資料採集時關注的是感測網的建設,當我計算完了之後做反饋、控制時我關注的是物聯網。這是我講的“3+3模型”,討論的前提。

       計算機側重於資訊處理,我們要通過構建大規模資訊處理平臺(雲端計算平臺),要說沒有云計算平臺就不用再討論了,這是必然的,因為柔性製造、智慧製造都需要很複雜的計算,它是需要有云來解決問題的。還要基於廣域網,遠端網際網路控制體系,遠端管理。它強調遠端,因為強調遠端所以才強調IP化,IP化解決遠端是最容易,這樣我就能建立面向工業大資料的儲存、整合、訪問、分析、管理的開發環境,最終目前是形成智慧控制體系,支撐的智慧製造。

       工業網際網路側重的是廠內網路傳輸,進廠就不再IP化了,它要解決的是傳輸、標識與控制,我要知道誰是誰。我還要控制,通過工業閘道器,短距離無線通訊、低功耗廣域網和OPC UA等互聯互通技術,將資訊化通訊技術與行業特徵有效結合,反饋到控制端的控制行為。

       工業感測網是工業物聯網的一部分,因為我想特別強調它,就把它拽出來說,它是個子集。它側重於資訊收集,主要是構成精準高效、實時的傳輸體系,實現末端智慧感知,包括各種型別的感測器、RFID、攝像頭以及中短距離的感測器與無線感測網路等,實現現場的資料採集。

        任何東西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從區域性到整體的發展,而是從模糊到清晰的發展過程。早早就有了感測網,那時候感測網的概念比它還大,那時候網際網路又是另一個概念,但這個技術到現在才拎清了,每個概念就這樣走過來了,包括從工業裡輔助、支撐、變革,都有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並不是說以前先做了這款,現在完成了那款,並不完全是這樣。以前做這款有了這個技術,現在這個技術清晰化了,我要扮演確切的角色,而不是完整的角色。

        這樣我們形成了智慧製造的願景。智慧製造首先要有工業網際網路,我腦袋想的是工業泛在網,但嘴裡說的工業網際網路,因為它包含了計算機網、物聯網和感測網,還要加上材料、設計、工藝等等,你沒有3D列印討論什麼智慧製造?需要有這些。一個資訊化,二個製造化;一個電子技術,一個機械技術加在一起,才能構成這樣的智慧製造的解析,具體到裡面,它可以涉及到感測機器、智慧機器、分析、計算、互聯,工業App等等。

        威脅可以表現為多個層面,我用網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三個層面,底層是工業感測網,資訊要抓出來,這裡面有它的問題,因為它是特別底層,裡面有核心裝置,最底層的核心裝置盡是別人的,別人的裝置我們可能會有些風險;到了物聯網這一層,我們首先有控制層,一樣比較核心的東西在別人手裡;還有管理層,管理層有管理層的問題;還要有再上層計算機網路層,有企業層和決策層,把這五個層對應五個問題簡單這樣表達一下。

        最後的環節是命脈,好比飛機的命脈是發動機,最核心的東西。最底層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層面很低,受制於人,就像計算機CPU曾經都是別人的,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做自己核心的東西。現在儲存等有些問題還沒有解決。

        第二層工業終端控制,從閉環走向開環,這樣我們才能解決工業互聯問題,從閉環走到開環就會帶來開放帶來的問題,過去我們是在真空罐裡,裡面沒有外來的威脅,只有人為的破壞,要把人為破壞控制住就可以了。突然把它開啟了,離開真空,走向大氣,問題也就來了。我經常演示進入別人的工控系統裡,比如西門子系統、電力控制系統,很多原因是他們的口令很簡單,就進去了。為什麼很簡單呢?這些搞控制的人過去都是習慣於封閉,覺得我的安全是由警衛保證的,探頭保證的,門禁保證的,都是一種物理空間的局域保障。現在突然控制,會覺得這個控制怎麼可能有人控制呢?就沒有想到網路控制,因為搞安全的人對他來說很簡單,確實很容易就進去了。這是開放帶來的問題。

       第三是工業系統,是個大系統。

       第四是工業互聯本身,連到網以後,有沒有人做模擬體系研究。這種事情早點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把它研究,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安全要防範什麼。作為大資料、雲端計算平臺的風險。

        說到工控的安全,說來說去好像就是按照電腦保安走下來的。有人說是不是因為你只懂電腦保安,所以到工控安全也說是它,你說的可能有點道理,因為我不一定知道那些細節。但我知道一個顛覆不破的真理,只要軟體是程式碼做成的,程式碼是可替換的,那對不起,你就會有被攻擊的機會,除非是死的,現在什麼東西會是死的,幾乎不可能。死的是傳統,它只會做這一件事兒,不會做第二件事兒,都封死在這兒。我們一想柔性一定是程式碼方式,哪怕你是FPGA也是可擦除的FPGA。不斷地變化,這才是柔性的。一旦不斷變化,你就成程式碼了?一旦成程式碼,計算機病毒就能夠攻擊下去。早的震網是從WinCC走進去的,一直走到它的PLC,有類似震網的HaveX,它可以通過OBC層,這在過去沒有問題,但你也是個協議,有它的問題,所以可以進來。2015年“黑色能量”直接攻擊到電力部門,它有個Killdisk的釋放,對它進行了刪除。2016年“工業破壞者”可以對負載進行攻擊,包括探測器都內建在裡面。2017年,工業“勒索病毒”,也是直接控制它的控制器進行勒索,你不給我錢電源就會斷掉,所有這些最後都是因為你背後還是程式碼制,除非你這塊完全不是程式碼,不可改動。什麼情況完全不是程式碼?我們搞可信計算,可信根不是程式碼,不可改動。所以,我們相信可信根不可改。可信鏈這個鏈是可信的話,我可以逐級證明,證明這一切都是work的,這是它的安全基礎。一旦可改的話,你怎麼保證?它不會被別人改動?這就是問題。所以,工業病毒化這件事兒使得風險變得很大。

        後門的問題,大家都以為是一些穿梭式的,這是一個現實,一個軍工企業在廣州採購的裝置運到蘭州使用,用不了。為什麼用不了呢?人家可以監控你的地理座標,發現地理座標改了就禁止你使用,你不知道有這個功能,沒有人告訴你有這個功能。我們說什麼叫後門?沒有通知你有這種功能,還能控制你。如果是漏洞的話他也不知道,如果授權的話說這是前門,你不能這麼做,我這裡專門有這麼一個系統,你要這麼做就有什麼問題。比如Windows歷史上給人做完黑屏之後就告訴大家,只要你不是正版我就可以黑屏。當他把這個話說出來的時候就不是後門了,就是事先告訴你。你說那這個東西我不要,那你不要就不要吧。可是有些事兒他不告訴你,悄悄放一個,他可能還悄悄把你東西拖走。我認為他還比較仁慈,就限制而已,如果不仁慈的話,你用吧,首先看能不能和我連通,連通我就限制了,只要能連通你就用吧,把你的引數我都帶走,因為我知道你搞機密的,拿你機密更好,你用就用吧。這種事情都叫後門,後門誰制裁呢?只有靠法律制裁。這時候如果受法律制約的企業來做事情,你就相信他吧。

        為什麼我們老說民族產品,不是說民族產品就不做壞事,是他不敢做壞事,因為法律能制裁它。要是外國人試試,你能把我怎麼著,頂多不讓我做市場。所以,我們在關鍵部門之所以要自主可控,要在法律框架下保證安全。我們經常說,管理解決不了的問題靠技術,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靠管理。這裡面有這麼多的核心裝置和核心技術都在別人手裡。

        開放也是個問題,歷史上說隔離,你現在要有工業雲,就必須開放,開放的話,各種協議,你再掌握不全,人們利用他所熟悉的協議可以滲透進來做各種攻擊,這種風險變得非常重要。我們說工業大資料來了,你搞智慧製造,搞柔性製造,都是需要這些基礎。大資料也有大資料的安全問題,當然,隱私是個比較主要的事情。還有比較關鍵的,我給你一些錯誤資料,尤其當我們想用智慧的時候。我最近在研究AI Security,人工智慧智慧安全。人工智慧智慧安全裡的演算法很容易被攻擊,有的時候他把資料一定假設成是精確的,不精確就有問題。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AlphaGo下棋非常牛,誰都下不過它。但從安全視角來說,AlphaGo有個被攻擊的地方,AlphaGo是沒有手的,下棋的時候它出個棋譜,有人替他下,它說我走這兒,這個人把子放在那兒,有一隻人的手替它做。這裡出現一個什麼問題,當他決定把子下到比如H9點,這個人腦袋暈了,把子下到H8點,然後AlphaGo可以一輸到底,你們可以去試試,為什麼?他一直以為你在H9點,就按著H9點往下走,可是那個人看的是H8點,按那個走就……

        這說明什麼問題,一個資料輸入的錯誤可以讓它崩潰掉。大資料也一樣,當你高度依賴大資料,而且工業大資料不一定是大資料,但依賴是要精準的,不能夠是模糊的,概念的。真正大資料可以模糊概念,比如醫療大資料可以模糊概念,我改你的資料會給你帶來問題。現在我們需要新的思路來應對資訊保安問題,來應對它的融合問題,他們按照這個思路走就可以走得非常好,我們需要有實驗、經驗、評估攻防演練擬合的平臺,才能夠去發現什麼是可被攻擊的點,什麼是風險點。

        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綜合保障體系,我們的認識應該從自主可控開始起,我們把它叫本質安全,首先不要有人為的因素,有人為的因素就不好弄了,自主可控可以解決沒有人為的因素,還有安全實驗平臺,深度防護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

        本質保障就是我們從各個層面都要自主可控,各個層面都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包括工業控制系統自動化地實施,工業核心產品裝置產業化,工控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究。工業保障有感測網、網際網路和計算機網。計算機網是外網,外網有外網比較通行的做法,可以用傳統的安全手段。內網物聯網和感測網就需要有內網的做法。這要貼合於工業控制體系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構造它完整的體系。當然,在內網裡要有一套態勢感知,還要知道它未來的走向會有什麼樣的風險。

       物聯網的安全核心在哪兒?在控制安全,為什麼呢?剛才我們說是三角形,這個三角形歷史上早就有,控制、通訊和計算。歷史上沒有從計算到控制這個邊,都是控制完了到通訊,通訊轉給計算,計算算完就完了。過去沒有這麼遠端控制,都是近場控制,事先定好的控制模型就地控制。現在柔性之後我要遠端控制,你的控制結果會給它帶來不可逆的後果,當然,製造這個事兒沒有什麼危險,我們說這不是製造,說這是飛機的飛行控制,你告訴他,現在速度很低,你給我再加速,這個速度很低是哪兒來的呢?是取樣來的速度。我計算這個速度夠不夠,我說這個速度不夠,應該再加速。加速完了再回饋,從計算結果回饋的,但它取樣資料對不對?取樣資料錯了怎麼辦?沒有人想加的,723資料就是感測網出問題,感測網出問題就決策出問題,給的訪問控制就出問題,訪問控制出問題就是災難。

        我知道,法國一個航班在太平洋上空一下就裂解了,它四個速度感測器全部被凍壞了,連個容錯都沒有。都凍壞了之後它採集到的速度就很低,這邊就通知加速,一直速度高到裂解為止。

        我們需要有個感知,這邊還有個模擬速度,加一次速度、兩次速度、三次速度。我把模擬的速度和採集結果做個比較,如果我們倆差異很大,就要人為控制,肯定是哪兒出了問題,這是我們感知要解決的問題。任何攻擊過來,給它一個異常的東西,我得知道什麼叫異常,發命令永遠是對的,但這個時候該不該發這個命令,我事先該有個預判,這個命令有沒有異常。比如現在我做了一個被黑網頁發現系統,我現在知道很多網頁被黑,他自己不知道我知道。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就搜原來網頁的框架,比如新浪原來網頁的框架,別看它內容老改,框架不改,每次比較這個框架變沒變,框架變了我就假定被黑了,一彈出來,一看這是更新了,他一年才更新一次,平常不會更新,一年一次無所謂的。絕大部分人一看變了,就是被黑網頁。這就相當於一種態勢感知,我先知道你應該是什麼,正常是什麼。當然,還有漏洞和管制都是要做的。

        雲是個計算核心,你要知道誰在給你做計算?它要絕對可信。從雲往下到邊是通訊,再到它底層,底層就是到了感測控制,等於雲脫走了計算機網,往下到邊脫到了物聯網,再到下面感測網,這都有認證問題。再有就是大資料的協同安全,我們要從各個程度把它做協同。

        我們需要做個模擬環節。在物聯網那一側把各種安全能力聚合,通過聚合來保障它,CEC在計算機網路方面做聚合做得很成功,在很多城市做智慧城市做得很好。我們認為,這個理念非常好,它是把一些最重要的手段聚合在一起,通過各個方面來保障。

        關於安全模型,這個模型裡安全在哪兒下手?首先是計算,計算的本質是雲和大資料,所以,我要解決的是雲安全和大資料安全,也就是說我要有云端可信,大資料協同安全。

        然後是通訊,這個通訊其實就是保證可靠傳輸,可靠傳輸這個詞兒,不是一張嘴就能說的,而是你要有多條傳輸通道,一個毀了還有第二個,第二個毀了還有第三個,有多種傳輸方式,如果資訊很重要的話,不能是單一方式,因為容災的前提是異構,你說兩個都是一樣的東西那不叫容災,叫備份。容災是兩個不一樣的,這條線我用的是中國電信網,那一條線我得用中國移動網,這條線我用微波通訊,那條線我用廣播通訊,這個可靠傳輸是靠一種異構來保障,當你覺得這個線路是極其重要的話。

        控制,就是漏洞發現和審計,本質安全也是要解決不會有人為的後門,人為和後門一模一樣,只不過同樣的東西,當這個東西是人為設計的就叫後門,如果設計者都不知道怎麼還有這個東西,它就叫漏洞。所以,很多後門都被冒充為漏洞,因為它不想擔責任,他也跟著跳起來,怎麼有這個,我馬上打補丁,其實沒準他早早設了,他知道,有人發現他就說我不知道,我打補丁,再給你一筆錢,把你嘴一堵。

        邊呢?網路這塊就是網路安全,既然我搭載網路,當然,防攻擊很重要。邏輯隔離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讓它直接穿透過來。

        物聯網,主要是靠能力聚合,因為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各種形態也太多了,一定要通過聚合來解決,這就需要有好的訪問平臺來支撐它。

        感測網,就是態勢感知,我要感知當前的契約,通過感測才能獲得資料,這當然有個資料安全,你別把我的資料篡改了。一方面我不讓你把我資料篡改了,另一方面我通過感測能夠判斷現在的態勢是不是正常的狀態,如果不正常可以提醒人來干預它。

        最核心的還是要本質安全,自主可控。

        我的報告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現場演講速記稿整理,未經本人審校)


640?wx_fmt=png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

AI-CPS OS

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分支用來的今天,企業領導者必須瞭解如何將“技術”全面滲入整個公司、產品等“商業”場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數字化+智慧化力量,實現行業的重新佈局、企業的重新構建和自我的煥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價值並不來自構成技術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種傳遞獨特競爭優勢的方式將自動化+資訊化、智造+產品+服務資料+分析一體化,這種整合方式能夠釋放新的業務和運營模式。如果不能實現跨功能的更大規模融合,沒有顛覆現狀的意願,這些將不可能實現。


領導者無法依靠某種單一戰略方法來應對多維度的數字化變革。面對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顛覆性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領導者必須在行業、企業與個人這三個層面都保持領先地位:

  1. 重新行業佈局:你的世界觀要怎樣改變才算足夠?你必須對行業典範進行怎樣的反思?

  2. 重新構建企業:你的企業需要做出什麼樣的變化?你準備如何重新定義你的公司?

  3.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為怎樣的人?要重塑自己並在數字化+智慧化時代保有領先地位,你必須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數字化智慧化創新平臺,設計思路是將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無縫整合在雲端,可以幫助企業將創新成果融入自身業務體系,實現各個前沿技術在雲端的優勢協同。AI-CPS OS形成的字化+智慧化力量與行業、企業及個人三個層面的交叉,形成了領導力模式,使數字化融入到領導者所在企業與領導方式的核心位置:

  1. 精細種力量能夠使人在更加真實、細緻的層面觀察與感知現實世界和數字化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進而理解和更加精細地進行產品個性化控制、微觀業務場景事件和結果控制。

  2. 智慧:模型隨著時間(資料)的變化而變化,整個系統就具備了智慧(自學習)的能力。

  3. 高效:企業需要建立實時或者準實時的資料採集傳輸、模型預測和響應決策能力,這樣智慧就從批量性、階段性的行為變成一個可以實時觸達的行為。

  4. 不確定性:數字化變更顛覆和改變了領導者曾經仰仗的思維方式、結構和實踐經驗,其結果就是形成了複合不確定性這種顛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確定性蘊含於三個領域:技術、文化、制度。

  5. 邊界模糊: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不斷融合成CPS不僅讓人們所知行業的核心產品、經濟學定理和可能性都產生了變化,還模糊了不同行業間的界限。這種效應正在向生態系統、企業、客戶、產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數字化+智慧化力量通過三個方式激發經濟增長:

  1. 創造虛擬勞動力,承擔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即“智慧自動化”,以區別於傳統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2. 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進行有利的補充和提升,提高資本效率

  3. 人工智慧的普及,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開闢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給決策制定者和商業領袖的建議:

  1. 超越自動化,開啟新創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學習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動態機器智慧,為企業創造新商機;

  2. 迎接新一代資訊科技,迎接人工智慧:無縫整合人類智慧與機器智慧,重新

    評估未來的知識和技能型別;

  3. 制定道德規範:切實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制定道德準則,並在智慧機器的開

    發過程中確定更加明晰的標準和最佳實踐;

  4. 重視再分配效應:對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衝擊做好準備,制定戰略幫助面臨

    較高失業風險的人群;

  5. 開發數字化+智慧化企業所需新能力:員工團隊需要積極掌握判斷、溝通及想象力和創造力等人類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創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樣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和 人工智慧,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體現科技就是生產力。


如果說上一次哥倫布地理大發現,擴充的是人類的物理空間。那麼這一次地理大發現,擴充的就是人們的數字空間。在數學空間,建立新的商業文明,從而發現新的創富模式,為人類社會帶來新的財富空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和區塊鏈,是進入這個數字空間的船,而人工智慧就是那船上的帆,哥倫布之帆!


新一代技術+商業的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AI-CPS OS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並創造新的強大引擎。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形成從巨集觀到微觀各領域的智慧化新需求,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產業智慧官  AI-CPS


用“人工智慧賽博物理作業系統新一代技術+商業作業系統“AI-CPS OS”: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在場景中構建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學習提升的認知計算和機器智慧;實現產業轉型升級、DT驅動業務、價值創新創造的產業互聯生態鏈


640?wx_fmt=png

640?wx_fmt=png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AI-CPS,更多資訊回覆:


新技術“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新產業:智慧製造”、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慧駕駛”、智慧城市新模式:“財富空間“工業網際網路”、“資料科學家”、“賽博物理系統CPS”、“供應鏈金融”


官方網站:AI-CPS.NET



本文系“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產業智慧官(公眾號ID:AI-CPS推薦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絡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絡、投稿郵箱:erp_vip@hotmail.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