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將死,Fintech永生,我們必須關注什麼?

weixin_34208283發表於2016-09-04
1184723-c1a7dab07df670b1.jpg

是的,再牛的肖邦也彈不出網際網路金融的憂傷。

8月24日銀監會等四部委釋出《網路借貸資訊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管理辦法》,P2P全面進入監管時代,“叫停”資產證券化,對借款人借款金額做嚴格限制,杜絕各家自建類銀行“資金池”的可能,強調資訊中介功能。P2P金融玩法、想象力,被極大壓縮,從上市的宜人貸暴跌,可見一斑。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還沒等P2P們充分消化,地方銀監局和地方金融辦已按“辦法”對P2P平臺進場現場調研,有平臺稱,已經接待過相關調研團,彙報了業務模式、公司情況、內控制度等。全都是泡沫,一瞬間花火,P2P野蠻生長的“好日子”真的到頭了,它因“化解監管”而獲得的驅動力從此喪失。

而那因為P2P創新閃亮的“網際網路金融”5個字,也因此變成貶義詞,失去神奇的光環,步入衰敗、死亡的囧途。不難理解,多年沉澱,大眾已經將網際網路金融與P2P深度關聯,去年各類P2P跑路、破敗帶來的負面影響,至今尚未散去,以致招來強勁的監管暴擊。趨勢已然明朗,網際網路金融顛覆產業的大旗,必然讓渡與Fintech(Finance Technology,金融科技)協作不替代、創新不顛覆的新旗。

1184723-e5bb74635f1b096e

​無它,套用《孫子兵法》的說道:金融,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既然與金融相關,勢必連線信用、風控,被監管牢牢盯住。因此,一切與金融相關的技術創新,都必須以金融本質的信用、風控為立意核心,無論是網際網路手段,還是大資料手法,最後落地的,只能是Fin基因與Tech模式在不同場景下的契合,有能力者,由此生根、長大、迭代發展,甚至基業長青。

沒錯,網際網路金融將死,Fintech永生。而將來,網際網路金融水淺王八多,Fintech才是深淵藏蛟龍,因此,針對後者,最近,我們必須關注的,其一,是面向C端的保險創新,其二,是面向B端的供應鏈金融,它們將收窄受眾、創造價值、變革行業、闡述未來。

Insurtech崛起

根據諮詢公司畢馬威(KPMG)與CB Insights釋出的最新報告,Fintech行業第二季度融資中,Oscar Health、Clover Health和Bright Health分別以4億美元、1.6億美元、8000萬美元排名第三、第六、第十,保險領域的技術創新公司備受VC追捧,顯然,移動網際網路深入生活後,保險的技術派創新越發蓬勃,Insurtech(Insurance Technology,保險科技)正在崛起。

無疑,移動裝置越來越普及,步入萬物互聯時代,資訊獲取成本越來越低,大資料技術越來越成熟,保險精算可以打破簡單統計學桎梏,更多維、即時地確定出險的可能、保障的對價,令保費得以大大降低,更加專案化、個性化。由此,為沉痾處處、泥石流遍地的保險業帶來一股清流,啟用萬億元市場,迴歸“初心”——更有規劃地以金融方式為受眾提供最合理的保障,實現更廣泛的普惠。

比如,Clover Health從65歲以上的高齡人群入手,收集他們過往的保險理賠資料,總結其醫療病史,與大資料風險模型匹配,找出高齡高風險人群生理特徵,並幫助他們改善健康狀況,變治療為預防,從而減少公司支付的醫療保費。Bright Health則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將病患與醫護資源對接起來,重新整合難以匹配的供求關係,簡化醫療服務流程,並以此獲取資料,創新風控,為使用者提供醫療健康保險方案。

1184723-43721f1d1ba634c3

轉視國內,眾安保險連線運動手環品牌,收集運動人群的運動資料,開發新型人壽風控模型,更精準地核算細分人群出險概率,大大降低使用者的保險金支出。與之類似,同心互助、信美人壽等創新型保險公司,則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信用保證、資訊透明等問題,分析不同行業(如IT)人群的行為模式,針對他們推出保險產品,不僅讓保險價格更親民,更填補過去“過勞死不保”等空白,減少保險死角。與此同時,結婚險、出行險、短期旅遊險……各種“奇葩”的場景保險也層出不窮。

就這樣,保險不必再囿於成本結構與管理侷限,即可從場景入手,在邊際成本遞減的效應下,不斷切入各種細分垂直領域,專注於各種小額、海量、高頻、風險明確的長尾,江河匯海,聚沙成塔,成就Insurtech的普惠大格局。

供應鏈金融賦能

Insurtech之外,供應鏈金融成了另一個亮眼的新星。國內的“群星金融”,就因技術賦能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各金融機構,一起玩轉應收、應付賬款融資,最近獲得1.5億元B+輪融資。借用《人類行為經濟學分析》的說法,這種賦能就是“用一個更滿意的事物狀態去代替一個不是很滿意的,從而拋棄那些不盡人意的,獲得更好的多贏”。

就像美特斯邦威,它希望通過改善供應鏈生態,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特別是幫助其供應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進而保證他們的穩定經營,轉而實現美邦供應鏈運營的高效、平穩。於是,從2013年開始,美邦便與數家銀行合作,指望它們為300多家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融資服務。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傳統審貸繁雜,侷限頗多,資訊難以對稱,貸款要求極高,結果銀行只能服務美邦最大的幾家供應商。

1184723-d171945f3394ccc3

直至2015年,群星介入,情況才發生根本轉變。因為美邦向群星提供各供應商的交易資料,後者的風控部門可以這些真實的貿易資料建立基礎風控模型,對貿易流水的一致性與連續性進行驗證,篩選出長期、穩定、有資金需求的供應商。再以傳統審貸3%的成本,將它們的狀況“翻譯”成標準的金融“語言”,對接給銀行等金融機構,降低其融資門檻,如此,令美邦近百家供應商在網上迅速獲得貸款。同時,銀行在現有監管框架下,擴充了融資業務,而美邦則由此更能聚焦於品牌發展。

按照這樣的模式,群星已與聯想、海爾、美邦等142家核心企業達成合作,服務其供應鏈中小企業超36000家,累計融資110億元。

畢竟,與阿里小貸、京東金融這類玩家相比,群星不受限於電商的特殊平臺場景,可涉獵更廣的產業門類。如此,在不顛覆產業格局的同時,群星賦能傳統各方,彌合它們的金融鴻溝,自然擁有更強大的“市夢率”,並在TermSheet(投資條款協議)毀約率30%的資本寒冬,逆市鉅額融資。

可見,Fintech催動下的供應鏈金融,打破諸多低效率、高成本、盤根錯雜的商業方式,對其進行改造重構,縮短利益相關方的金融路徑,為他們賦能……小郝子相信,這是B2B金融的生存之本,也可以對未來中國Fintech進化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

所以說,做金融創新,卻融資不能,發展不順?別談什麼“水逆”,壓根就是你本身有病,快嚥下網際網路金融那並不愉快的魚骨頭,投身到Fintech溫暖的懷抱裡,讓Insurtech和供應鏈金融帶你歡樂帶你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