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人員如何瞭解使用者和需求(轉)

weixin_34162629發表於2011-12-13

很多前輩和書上都說開發人員,尤其是架構師和技術經理需要有商業感覺,我一直試圖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可是常常不知所措,一說到感覺,就意味著要麼是與生俱來的,要麼就是在商業世界裡一點一滴積累起來,而對於我們這些整天泡在技術細節裡的人談何容易。其實對我們來說,商業感覺這個詞太大了,過於抽象,以至於我們不知如何做起,我覺得不如縮小範圍,把我們要服務的使用者和要實現的需求搞清楚倒是來得實在些。記得去年被收購的時候,新來的老闆罵我們不懂使用者不懂需求,做的東西別手蹩腳,磕磕跘跘。雖然感覺有些不爽,但審視自己確實沒在使用者和需求上下多大功夫。因此,開發人員要培養商業感覺應該從使用者和需求開始。

讀了下蘇傑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學習到了一些研究使用者和需求的方法和觀點,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

體會真正的使用者

都說開發人員要走向前臺,去接觸最真實的使用者,但真正做到的沒幾個,要麼就是象徵性地參加一下公司組織的需求調研活動(少得可憐),要麼就是把自己當使用者,開發人員把自己當使用者說到底就是YY,怎麼可能是真實使用者呢?自己是研發人員,面對是一行行程式碼,真實使用者是網商,面對是拿不到訂單就關門的商業環境。一個開發人員面對一個需求的時候,一般會這麼來思考:介面流程是什麼樣的?這個流程中會涉及到哪些資料?如何用服務包裝這個流程中的各個動作?會不會有效能問題?這樣一路下來,有哪些東西是和真實使用者有關係,又有哪些是在考量那個最原始的需求本質。因此,要體會真正的使用者就是要打破這種思維定勢,跳出開發人員所處的圈子,多和真實使用者交流,多考慮一些與技術無關的問題。

試著描述使用者

體會使用者的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做描述使用者的練習,當然描述和自己不搭嘎的使用者群體比較困難,我們可以先從比較熟悉的使用者群體開始,比如普通的網民,我們本身就是屬於網民群體,我們會使用到各種各樣的網路產品,比如email、 IM、RSS等等,我們可以從這些經常使用的產品開始,描述自己的需求和體驗感受。為什麼有些人(比如PD)對產品很有感覺,能說出很多自己的見解?其實他們也是因為會留心去考量產品,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使用的層面上。我相信這種練習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簡單可行,久而久之就能更多地站在使用者的層面思考問題,對產品的理解也會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使用者研究的四個維度

《贏在使用者Web人物角色建立和應用實踐指南》這本書裡講到一個四個維度的使用者研究方法,如下圖所示:

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一般按照如下順序:

1)聽使用者定性地說:使用者訪談。助力產出需求列表

2)定量地說:調查問卷。助力給需求按優先順序排序

3)定性地做:可用性測試。助力驗證需求的可行性

4)定量地做:資料分析。助力持續改進產品

需求來源於使用者,更要超越使用者

這裡說的需求實際上指的是需要實現的產品需求,而需求分析實際上是把使用者需求轉化為產品需求。技術人員喜歡採用的方式是“樹幹-樹枝-樹葉”總分的方式,而需求分析的合適方式是首先“樹葉-樹枝-樹幹”,然後“樹幹-樹枝-樹葉”,實際上是“分-總-分”的方式,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需求是忠於使用者的,起源都是使用者零散原始的需求,然後通過歸納和結構化才能看到需求背後的本質。最後,基於我們提煉的本質,再細化去做,轉化為一個個可實現和實施的需求列表。

從生活中去體會產品的點點滴滴

對使用者的研究和需求的把控實際與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對周圍細節的觀察息息相關,這方面的能力不是可以像學技術那樣看幾本書,埋頭搞幾天就能提高的,需要做一個有心人。軟體產品只是產品總集中非常小的一個子集,因此不用拘泥於此,可以放眼到生活中萬物,比如店鋪、電梯、餐館的選單等等,嘗試留意這些平時被我們習慣或漠然的東西,分析它們的可用性和易用性,甚至可以思考改進方案。很難想象一個不關心生活,整天埋頭於技術細節的工程師能在產品和需求上提出什麼獨到的見解。

一些值得參考的書和博文

產品經理值得讀的12本書

產品經理值得看的16個部落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