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視覺動力 ​——工業設計與視覺動力

中興開發者社群發表於2017-12-12

點選上方“中興開發者社群”,關注我們

每天讀一篇一線開發者原創好文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什麼是視覺動力呢?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問你一個問題:“為什麼1+1=2呢?”

也許你認為這個問題非常的小兒科,只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才會問這種幼稚的問題。不過就算問題很幼稚,不代表就有人能回答的出來。

吳軍教授在他的書《數學之美》中是這麼說的,“我們假設 1 加上 1 等於一個數字,我們把這個數字叫做 2。”

你一定看出來了,這並不是一個回答為什麼的標準回答方式,它不是以“因為”開頭的回答。但是它告訴我們,1+1=2 是怎麼來的。原來這是一個人為的假設,我們假設1+1=2,所以......

如果你不承認這個假設,那麼整個數學體系都是不成立的,後面所學的所有數學知識都是無效的。

同樣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假設,人是自私的,個體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你不承認這個假設,那麼整個經濟學體系也會崩塌。

那回過頭來,我們回答什麼是視覺力。它也是一種假設,當我們看到某些圖形,視覺上產生了力量感受,我們假設這個視覺力量的存在,並稱它為視覺動力 F。 如果你不承認這個假設,書後面的內容自然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視覺動力並不真實存在,它是指我們用來描述視覺感受的一種概念工具而已。

理解了這個,我們來看一張圖。下圖中,是著名的比薩斜塔,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看上去是傾斜的。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視覺上對於重力,重心,傾倒等物體運動趨勢的判斷能力。從視覺上我們看出了比薩斜塔發生傾斜,判斷它有傾倒的趨勢,但事實上,它看上去始終保持靜止,沒有發生傾倒,這與我們視覺上的物理常識不符,於是形成了一種反常和有趣的視覺感受。(好比門外的小祕一直不停地給你遞報告,要倒啦,沒倒沒倒,又要倒啦,還沒倒還沒倒。)

640.jpeg?wxfrom=5&wx_lazy=1

640.jpeg?


我們要來分析一下,視覺是怎麼判斷它要傾倒的,視覺會把看到的物體輪廓和物理基準線相對比,比如水平線,豎直線等。對比之後發現圖形有一個偏離基準線的趨勢,這種趨勢,我們可以認為是視覺動力,如上圖。建築似乎是被一個力量推動,發生了傾斜,同時傾斜的輪廓線又反應了它受到的力。所以,簡而言之,我們看到傾斜的線條,大腦就會感受到一種視覺上的推力 F。

單條斜線可能力量還不夠大,但是多條相同斜線的疊加就能產生比較強烈的效果,如下圖中的電動工具的外觀設計。


640.jpeg?


640.jpeg?

再看上圖,是一個足球進門後飛到了球網上,使球網產生了形變的一個靜止瞬間。同樣,我們的視覺把球網彎曲的輪廓與豎直的基準線相比較,感受到了曲線受到的力F。這種曲線的簡單形變在設計中非常多見,而且曲線越是扭曲,我們能感受到的視覺動力就越大。(下圖)

640.jpeg?



640.jpeg?


又如上圖中的暴風雨時,樹木的彎曲瞬間。我們的視覺依然用曲線與基準豎直線做比較,看出一個的視覺力F。但這種曲線比之前的更加豐富一點,因為整個樹木的曲線不同位置的強度不一樣,樹幹處比較堅硬,所以沒有發生彎曲,而樹梢處則比較軟,發生了劇烈的形變。所以這是一個受力,但只發生區域性形變的曲線形式。你能看出下圖中,哪裡有這樣的曲線嗎?

640.jpeg?640.jpeg?

正是在這輛概念車的側面,有一條類似的輪廓。你可以發現,這不完全是我們舉例中臺風造成樹木變形的樣子。上圖中的曲線,沒有發生形變的一段是傾斜向前的。沒錯,你很細心。它不但用了樹木變形的視覺動力,還結合了傾斜曲線的視覺動力效果,兩者組合使用,效果更加強烈。

640.jpeg?

回到比薩斜塔的例子,很多遊客會用身體去支撐斜塔來拍照,這樣在畫面上就可以實現視覺上的平衡了。這是不是與我們初中物理題目中的力的分析很像呢?

下面我們來對比幾個產品的例子,看看使用受力曲線和不使用之間有多大的區別。


640.jpeg?

1.組合斜線使得產品外形在斜線傾倒方向上的視覺動力表現大大增強,尤其這類電動工具產品希望給人一種強有力的視覺感受。

2.你看出兩者不同處在哪裡了嗎?這款產品只使用了一個形變曲線,效果比較溫和,但僅僅一個小的視覺動力形式運用,也能有明顯的區別。

 3.這是一款B超機產品。底部的主機體型比較肥胖,所以用不同的顏色將它切割開,以減輕產品在視覺上的重量。而帶有斜線的切割方式,可以給產品提供更多運動和輕盈的感覺。但去掉斜線後,產品就失去了一些動感。


640.jpeg?

上圖中,不同斜線的連續使用能產生更多的效果,甚至會與受力彎曲的曲線有相同的作用。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產品上凸顯力量的形變線條竟然和發力的公牛身上的線條非常接近。


640.jpeg?


640.jpeg?

(上圖上)修改前產品並沒有使用斜線分割下部的主機形態,但使用白色倒是不會使人覺得視覺上很重。修改後增加了大尺寸斜線來切割主機形態,使產品產生了巨大的動感,只是生產工藝上成本太高。

(上圖下)為了增加力量感,跑車前臉大量使用斜線元素,來體現產品強大的效能。如果我們去掉斜線元素,改成基準垂直方向的線條,汽車前臉給人感覺一下子從跑車變成了家庭用車或者商務車,溫和而莊重。

640.jpeg?

640?wx_fmt=jpe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