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ne與typedef區別與聯絡

bbs598598發表於2012-11-01
#define N 5    表示N的值為5
typedef struct s{int k}node; 表示node和struct s有一樣的功能  ,比如你要定義剛才這個結構體的話,
    寫struct s head,和node head表示的是一個意思,都是新建立了一個struct s之類的結構體


總的來說我認為,define的作用是把一個變數賦值為常量,比如#define N 5
                            而typedef的作用就是把一個型別名可以用另外一個更簡明的字母代替,比如
                struct s head,和node head

#define(巨集定義)只是簡單的字串代換(原地擴充套件),它本身並不在編譯過程中進行,而是在這之前(預處理過程)就已經完成了。

typedef是為了增加可讀性而為識別符號另起的新名稱(僅僅只是個別名),它的新名字具有一定的封裝性,以致於新命名的識別符號具有更易定義變數的功能,它是語言編譯過程的一部分,但它並不實際分配記憶體空間。

一般都遵循#define定義“可讀”的常量以及一些巨集語句的任務,而typedef則常用來定義關鍵字、冗長的型別的別名。

typedef是語句( 以';'結尾),而#define不是語句( 不以';'結尾)

typedef      (int*)        pINT; 以及下面這行: #define      pInt      int*

效果相同?實則不同!

實踐中見差別:

pINT a,b;的效果同int * a; int * b; 表示定義了兩個整型指標變數a和b;

pInt a,b;的效果同int * a; int b; 表示定義一個整型指標變數a和一個整形變數b;

#define與const區別(定義常量):

1. const常量有資料型別,而#define(巨集)常量沒有資料型別。編譯器可以對前者進行型別安全檢查。而對後者只進行字元替換,沒有型別安全檢查,並且在字元替換可能會產生意料不到的錯誤(邊際效應)。

2. const常量在堆疊分配了空間,而#define(巨集)常量只是把具體數值直接傳遞到目標變數罷了。或者說,const的常量是一個Run-Time的 概念,他在程式中確確實實的存在並可以被呼叫、傳遞。而#define常量則是一個Compile-Time概念,它的生命週期止於編譯期:在實際程式中 他只是一個常數、一個命令中的引數,沒有實際的存在。

3. const常量存在於程式的資料段,#define常量存在於程式的程式碼段。

4. 有些整合化的除錯工具可以對const常量進行除錯,但是不能對巨集常量進行除錯。

#define的用法: 1、簡單的巨集定義

#define MAXTIME 1000一個簡單的MAXTIME就定義好了,它代表1000,如果在程式裡面寫:
if(i<MAXTIME){}編譯器在處理這個程式碼之前會對MAXTIME進行處理替換為1000。
這樣的定義看起來類似於普通的常量定義const,但也有著不同,因為define的定義只是簡單的替換,而不是作為一個量來使用,這個問題在下面反映的尤為突出。

2、帶引數的巨集
define可以像函式那樣接受一些引數,如下:
#define max(x,y) (x)>(y)?(x):(y);它將返回兩個數中較大的那個,這個“函式”沒有型別檢查,就好像一個函式模板似的,當然,不難看出它絕對沒有模板那麼安全。
因為這樣做的話存在隱患,例子如下:
#define Add(a,b) a+b;一般的單獨使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遇到如:c * Add(a,b) * d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代數式的本意是a+b然後和c,d相乘,但是因為使用了define(它只是一個簡單的替換),所以式子實際上變成了c*a + b*d 。
再看看這個例子:
#define int_ptr int *;
int_ptr a,b;本意是a和b都是int型指標,但是實際上變成int* a,b;a是int型指標,而b是int型變數。這時應該使用typedef定義:typedef int* int_ptr;
int_ptr a,b;這樣a和b就都是int型指標了。

3、define的多行定義
define可以替代多行的程式碼,例如MFC中的巨集定義(非常的經典,雖然讓人看了噁心)
#define MACRO(arg1, arg2) do { \
/**//* declarations */ \
stmt1; \
stmt2; \
/**//*  */ \
} while(0) /**//* (no trailing ; ) */關鍵是要在每一個換行的時候加上一個"\"。

4、在大規模的開發過程中,特別是跨平臺和系統的軟體裡,define最重要的功能是條件編譯。
#ifdef WINDOWS


#endif
#ifdef LINUX


#endif可以在編譯的時候通過#define設定編譯環境

5、如何定義巨集、取消巨集
//定義巨集
#define [MacroName] [MacroValue]
//取消巨集
#undef [MacroName]
//普通巨集
#define PI (3.1415926)
//帶引數的巨集
#define max(a,b) ((a)>(b)? (a),(b))關鍵是十分容易產生錯誤,包括機器和人理解上的差異等等。

6、條件編譯
#ifdef XXX…(#else) …#endif
例如:
#ifdef DV22_AUX_INPUT
#define AUX_MODE 3
#else
#define AUY_MODE 3
#endif
#define和typedef的區別:
1、 #define是預處理指令,在編譯預處理時進行簡單的替換,不作正確性檢查,不管含義是否正確照樣帶入,只有在編譯已被展開的源程式時才會發現可能的錯誤並報錯。例如:
#define PI 3.1415926
程式中的:area=PI*r*r 會替換為3.1415926*r*r
如果你把#define語句中的數字9 寫成字母g 預處理也照樣帶入。

2、typedef是在編譯時處理的。它在自己的作用域內給一個已經存在的型別一個別名,但是You cannot use the typedef specifier inside a function definition。

3、   typedef int * int_ptr;與
#define int_ptr int *作用都是用int_ptr代表 int * ,但是二者不同,正如前面所說,#define在預處理時只是進行簡單的替換,而typedef不是簡單替換 ,而是採用如同定義變數的方法那樣來宣告一種型別。重複前面的例子:
#define int_ptr int *
int_ptr a,b; //相當於int * a, b; 只是簡單的巨集替換,a是整型指標,而b之是整型變數
typedef int * int_ptr;
int_ptr a,b; //a, b 都為指向int的指標,typedef為int* 引入了一個新的助記符

4、也許您已經注意到#define不是語句,不要在行末加分號,否則會連分號一塊置換;但是typedef結束必須加分號,因為它是語句。

typedef的四個用途和兩個陷阱

用途一:  定義一種型別的別名,而不只是簡單的巨集替換。可以用作同時宣告指標型的多個物件。比如:  char*     pa,     pb;       //     這多數不符合我們的意圖,它只宣告瞭一個指向字元變數的指標,    //     和一個字元變數;  以下則可行:  typedef     char*     PCHAR;       //     一般用大寫  PCHAR     pa,     pb;                   //     可行,同時宣告瞭兩個指向字元變數的指標  雖然:  char     *pa,     *pb;  也可行,但相對來說沒有用typedef的形式直觀,尤其在需要大量指標的地方,typedef的方式更省事。  用途二:  用在舊的C程式碼中(具體多舊沒有查),幫助struct。以前的程式碼中,宣告struct新物件時,必須要帶上struct,即形式為:     struct     結構名     物件名,如:  struct     tagPOINT1  {            int     x;            int     y;  };  struct     tagPOINT1     p1;    而在C++中,則可以直接寫:結構名     物件名,即:  tagPOINT1     p1;  估計某人覺得經常多寫一個struct太麻煩了,於是就發明了:  typedef     struct     tagPOINT  {            int     x;            int     y;  }POINT;  POINT     p1;     //     這樣就比原來的方式少寫了一個struct,比較省事,尤其在大量使用的時候  或許,在C++中,typedef的這種用途二不是很大,但是理解了它,對掌握以前的舊程式碼還是有幫助的,畢竟我們在專案中有可能會遇到較早些年代遺留下來的程式碼。  用途三:  用typedef來定義與平臺無關的型別。  比如定義一個叫     REAL     的浮點型別,在目標平臺一上,讓它表示最高精度的型別為:  typedef     long     double     REAL;    在不支援     long     double     的平臺二上,改為:  typedef     double     REAL;    在連     double     都不支援的平臺三上,改為:  typedef     float     REAL;    也就是說,當跨平臺時,只要改下     typedef     本身就行,不用對其他原始碼做任何修改。  標準庫就廣泛使用了這個技巧,比如size_t。  另外,因為typedef是定義了一種型別的新別名,不是簡單的字串替換,所以它比巨集來得穩健(雖然用巨集有時也可以完成以上的用途)。  用途四:  為複雜的宣告定義一個新的簡單的別名。方法是:在原來的宣告裡逐步用別名替換一部分複雜宣告,如此迴圈,把帶變數名的部分留到最後替換,得到的就是原宣告的最簡化版。舉例:  1.     原宣告:int     *(*a[5])(int,     char*);  變數名為a,直接用一個新別名pFun替換a就可以了:  typedef     int     *(*pFun)(int,     char*);    原宣告的最簡化版:  pFun     a[5];    2.     原宣告:void     (*b[10])     (void     (*)());  變數名為b,先替換右邊部分括號裡的,pFunParam為別名一:  typedef     void     (*pFunParam)();  再替換左邊的變數b,pFunx為別名二:  typedef     void     (*pFunx)(pFunParam);  原宣告的最簡化版:  pFunx     b[10];  3.     原宣告:doube(*)()     (*e)[9];    變數名為e,先替換左邊部分,pFuny為別名一:  typedef     double(*pFuny)();  再替換右邊的變數e,pFunParamy為別名二  typedef     pFuny     (*pFunParamy)[9];  原宣告的最簡化版:  pFunParamy     e;    理解複雜宣告可用的“右左法則”:從變數名看起,先往右,再往左,碰到一個圓括號就調轉閱讀的方向;括號內分析完就跳出括號,還是按先右後左的順序,如此迴圈,直到整個宣告分析完。舉例:  int     (*func)(int     *p);  首先找到變數名func,外面有一對圓括號,而且左邊是一個*號,這說明func是一個指標;然後跳出這個圓括號,先看右邊,又遇到圓括號,這說明 (*func)是一個函式,所以func是一個指向這類函式的指標,即函式指標,這類函式具有int*型別的形參,返回值型別是int。  int     (*func[5])(int     *);  func右邊是一個[]運算子,說明func是具有5個元素的陣列;func的左邊有一個*,說明func的元素是指標(注意這裡的*不是修飾func, 而是修飾func[5]的,原因是[]運算子優先順序比*高,func先跟[]結合)。跳出這個括號,看右邊,又遇到圓括號,說明func陣列的元素是函式 型別的指標,它指向的函式具有int*型別的形參,返回值型別為int。  也可以記住2個模式:  type     (*)(....)函式指標    type     (*)[]陣列指標    陷阱一:  記住,typedef是定義了一種型別的新別名,不同於巨集,它不是簡單的字串替換。比如:  先定義:  typedef     char*     PSTR;  然後:  int     mystrcmp(const     PSTR,     const     PSTR);  const     PSTR實際上相當於const     char*嗎?不是的,它實際上相當於char*     const。  原因在於const給予了整個指標本身以常量性,也就是形成了常量指標char*     const。  簡單來說,記住當const和typedef一起出現時,typedef不會是簡單的字串替換就行。  陷阱二:  typedef在語法上是一個儲存類的關鍵字(如auto、extern、mutable、static、register等一樣),雖然它並不真正影響物件的儲存特性,如:  typedef     static     int     INT2;     //不可行  編譯將失敗,會提示“指定了一個以上的儲存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