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匠藝:賈伯斯身邊的天才

博文視點發表於2017-10-13

現在電腦幾乎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所有工作,而這一切與當年賈伯斯帶領蘋果團隊掀開個人電腦新篇章密不可分,之後滑鼠、鍵盤、圖示、電腦遊戲、文字編輯、音樂播放器等,一個個從這些早期工程師神奇的腦殼中躍出,一次次顛覆著人們的認識。這段波瀾壯闊的風雲往事,在那些親歷者眼中又是何種景象?讓我們穿越iPhone
8 的喧囂,跟隨一代大師的回眸,領略數十年前小鮮肉版的賈伯斯,以及崢嶸歲月的蘋果工程師文化——這是一段決不該被人類遺忘的歷史……

英雄不論出處

  一個好的產品背後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團隊,Macintosh之所以可以成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團隊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電腦科學家。還因為從事此產品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是音樂家、詩人、藝術家,甚至還有動物學家和歷史學家。

  在這個團隊中,不論專業、性別、出生,只要擁有滿載創意的頭腦,擁有對Macintosh的絕對熱情,便可以發光發熱,實現自身的價值。

  Burrell Smith,一個活潑熱情,愛吃菠蘿披薩的大男孩,在初入蘋果時,只是一位初級維修技術工程師,但他精心設計的數位電路板凝聚了所有團隊成員的共識,這項受沃茲啟發的創意靈感成為整個專案的基礎。他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但他卻自信地表示,自己畢業於“沃茲大學”(沃茲,Apple II之父)。

  Burrell Smith是一個23歲的小夥子,他自學成才,沒有大學學歷。他之所以加入蘋果公司,完全是被Apple II 的優雅設計所吸引。1979年2月,他加入蘋果,作為蘋果的第282號員工,擔任初級維修技術工程師,負責修理顧客送修的Apple II。他有時一天要維修十幾個主機板,在維修過程中逐漸對沃茲巧奪天工的設計產生了景仰之情。

——《那就試試看吧》

  沒念過大學的Burrell不知道該如何填寫“大學學歷”一欄。他想了一下,然後填了一個完美的答案:“沃茲大學”。我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大家都是從沃茲大學畢業的。

——《沃茲大學》

  除了Burrell,Macintosh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Jef Raskin原本是聖地亞哥大學的計算機和音樂教授,Bud Tribble在蘋果就職期間還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學生,Bill Atkinson在離開蘋果後搖身一變成為全職自然生態攝影師,後來出版了Within The Stone礦石寫真影集。

  蘋果公司不拘一格招聘人才,才造就了一個個創意無限的經典產品。

玩得好才是真的好

  這些優秀的蘋果程式設計師擁有著自由的工作時間、堆滿玩具的辦公室、無限免費供應的飲料、公司配備的遊戲機,等等。他們的工作與遊戲時間隨意穿插,公司還會定期組織的郊遊。上述這些,都是上世紀70年代Macintosh團隊的真實寫照。

碰碰球(Nerfball)

  Jef自己也很愛玩鬧,總是鼓勵成員發揮創意,所以沒多久辦公室看起來就像一個託兒所,根本不是什麼工程實驗室。到了固定時間,大家就停下手頭的工作,整個團隊和其他到訪的客人一塊玩起分組遊戲,通常由Jef和Brian帶頭。

  他們通常會在每天午飯過後玩一次碰碰球(Nerfball)。辦公室裡散落著一堆色彩鮮豔的碰碰球,遊戲規則是臨時設定的,當鬼的人要抓到下一個鬼就要拿碰碰球打中他。為了保護自己,每個人都用硬紙板做成的障礙物把自己的工作區包圍起來,整個辦公室看起來就像紙板迷宮一樣。

  Jef和Brian都很喜歡玩樂器,所以辦公室到處散落著各種樂器,有時候還會突然來個即興演奏。Jef也很喜歡玩模型飛機和模型汽車,尤其是帶無線遙控的那種。所以如果有無線遙控模型車在你桌底下橫衝直撞一點都不要奇怪,偶爾大家還會一起到戶外觀賞最新無線遙控模型飛機的首飛。

——《大地》

  之後的幾個星期,我大概已經玩了幾百次愛麗絲遊戲了,不過玩得最厲害的是Macintosh的第一個市場專員Joanna Hoffman。Joanna每天快下班時會到軟體小組來看看有什麼新鮮事,後來她留下來玩愛麗絲的時間越來越長。她對這個遊戲特別在行,而且喜歡用吃掉對方棋子來緩解工作壓力。她抱怨遊戲太簡單了,所以Capps一直為她修改各種引數,讓遊戲難度變大一點,但這可能是一大錯誤,因為這對一般的遊戲玩家來說實在太難了。

  賈伯斯不怎麼玩愛麗絲,但是對於開發這款遊戲所展現出來的程式設計技巧卻相當佩服。“Capps是誰?為什麼他還在開發Lisa?”他在第一眼看到這款遊戲時就說,在提到Lisa時口氣有點不屑,“我們非得找她加入Macintosh不可!”

——《愛麗絲》

  我們經常打捍衛者遊戲,是從Texaco大樓對面的Cicero比薩店開始的,曾經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都過去玩,Burrell越玩越厲害,因此也越待越久。剛搬到Bandley 3號時,我們逮到機會以300美元買了一臺捍衛者電子遊戲機,我自己出錢買來放在了Bandley 3號大廳。Randy Wiggington同時也買了一臺競技場遊戲機,所以大廳裡同時有兩臺電子遊戲機並排著。另一件有關捍衛者遊戲的事就是,沃茲大概是我見過最會玩這個遊戲的人,他是唯一可以贏過Burrell的人。這兩位最棒的程式設計師同時也最會玩捍衛者遊戲,這意味著什麼呢?

——《先搞砸再收拾》

  蘋果公司為員工提供了十分自由的工作氛圍,有生活才會有創意。讀完這些,你是否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穿越回去應聘蘋果公司的程式設計師?

追求極致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你可能需要再想想。賈伯斯並不是可以被隨意糊弄的Boss,他對員工及產品的要求近乎苛刻,他自詡為藝術家,不僅僅追求技術上的成功,更要求美學上的極致。

  Macintosh團隊的成員擁有強烈的藝術感。賈伯斯就自認為是個藝術家,他也鼓勵設計團隊把自己看成是藝術家。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打敗競爭對手,也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要實現偉大的夢想。賈伯斯經常強調藝術主題的重要性,比如在1982年春,他帶著整個團隊到Louis Comfort Tiffany博物館參觀,因為Tiffany是一位懂得量產作品的藝術家。

——《簽名派對》

  賈伯斯從純粹的美學角度開始評論主機板的佈局:“這部分很美,”他讚歎道,“但記憶體晶片真醜,而且線與線之間靠得太近了。”

  當時剛招進來的類比電子工程師GeorgeCrow打斷了賈伯斯:“誰會關心主機板長得什麼樣?真正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正常執行。沒人會去看主機板長什麼樣的。”

  賈伯斯激烈地回應他:“我會看!即使它是裝在機殼內部,我也要它儘量美觀。優秀的木工不會用爛木材製作櫃子的背板,即便大家都看不到背面。”

——《主機板美學》

  Macintosh則不同,它背後的驅動力主要還是來自藝術價值,它無視外部競爭,目的是要開發出一款非凡卓越的產品。我們希望Macintosh成為技術和藝術的雙重傑作,在每個想象得到的環節上都追求巔峰的藝術水準。對我們來說,並不存在微不足道的細節,“還不錯”就是不夠好。要得到賈伯斯的首肯,必須達到卓越。

——《結語:Macintosh精神》

  賈伯斯對卓越的追求是無人能夠阻止的,所有試圖反駁他的人都被他的“現實扭曲力場”所折服。(來自《星球迷航》,只要賈伯斯在場,現實是可以被改變的。他幾乎可以說服任何人,讓他們接受他的想法。)作為他的員工,同樣也需要具備追求卓越的本領。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Macintosh的設計初心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卓越,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平凡,回饋世界,雖然最終的結果並沒有盡如人意。

  我們的策略一直都是將Macintosh定位成低價的普及型個人電腦,我們想盡量把價格壓低,讓一般大眾都能買得起。

  我們之所以對Macintosh如此熱情投入,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是為自己和親朋好友們而開發的。最重要的是要讓一般人也負擔得起,2500美元的售價和我們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我們努力盡量壓低每個設計層面的成本,但為了應付花哨的廣告宣傳而人為地提高售價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經過一週左右的周旋,賈伯斯居然讓步了,我們不僅感到驚訝也很不滿。Macintosh的上市售價定為2495美元,比原本的目標高出一千多美元。雖然一開始賣得很快,但銷量很快就停滯不前了。部分原因是軟體的缺乏,但也有售價的因素。在1986年推出Mac Plus和桌面排版軟體後,銷量才開始上揚。蘋果公司還是持續對Macintosh採取高價策略,喜歡以較高的利潤提高市場佔有率,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終於因為這個營銷策略而自食其果。

——《價格戰》

  我們很難評價,蘋果的高價策略對於蘋果公司的影響。但對於作為消費者來說,看到這裡無疑是十分遺憾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Macintosh上市之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Macintosh團隊卻面臨著曲終人散的結局。蘋果公司遣散了四分之一的Lisa團隊員工,並決定對Macintosh和Lisa進行合併,團隊膨脹到三百多人,很多重要成員包括本書的作者都一一離去,在這本書的最後,作者AndyHertzfeld感傷到: 我理想中的Macintosh團隊模式顯然已經消失了,變成了一個我們以前常常取笑的大型組織,官僚主義盛行,勾心鬥角嚴重。

  一旦產品走上正軌,大規模標準化的團隊模式必將取代自由精簡的團隊模式。就算是擁有“現實扭曲力場”的賈伯斯也難以扭轉這樣的局面。那些離開的人們有了自己新的生活,新的追求,蘋果也依舊源源不斷地帶給這個世界新的創意。蘋果和Macintosh團隊所秉持的信念和激情,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弄潮兒,推動時代不斷地向前跨步前進。

相關圖書《矽谷革命:成就蘋果公司的瘋狂往事》,點此連結可在博文視點官網檢視此書。

本書作者Hertzfeld,天才程式設計師,蘋果第一代工程師,Mac核心設計師

非常見傳記視角,用編寫程式的理性和客觀來白描奇蹟誕生的精彩歷程

iPhone史前的喬幫主,第一次卸下耀眼光環,成為更接地氣的草莽英雄

隱去Logo,相似的野性和掙扎,古今中外工程師一脈相承的自嘲與德性
                 圖片描述

  想及時獲得更多精彩文章,可在微信中搜尋“博文視點”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並關注。
                    圖片描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