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筆記六

軍說網事發表於2018-02-25

1 中心化的金融體系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剩餘產品開始增多,也逐漸開始有了社會分工,有了交換的需求。在從簡單的物物交換,到貴重金屬等實物貨幣,再到甚至沒有任何價值量的形式貨幣的發展過程中,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越來越突出。交易雙方也逐漸認識到商品的買賣其實不必總是錢貨兩清。於是出現了賒銷賒購的行為,也就形成了商品賣出者和商品買入者之間的有償借貸關係。

世上的人千千萬萬,而每個人的收入結構和預算結構又有不同,這就出現了有的人會有資金的盈餘,而有的人就非常需要這筆錢。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就要求資金的調動是有償的。而這個資金有償調動的過程就是所謂的金融(資金的融通)。

但這種個體間的金融十分分散,約束力也不強,後來就慢慢出現了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中介,並開始通過釋出金融工具來動員資金和分配資金。而資金供求雙方進行融資活動的領域則形成了金融市場。至此,就形成了以金融中介、金融市場、金融工具為主的金融體系。

我們回過頭來看整個金融體系的形成過程,最根本的就是基於某個第三方的信用,其本質還是中心化的。我們之所以敢用沒有任何價值量的紙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是因為我們認為國家是有信用的;我們之所以敢賒銷賒購,是因為我們信奉商業信用;金融中介之所以可以流行,是因為我們相信銀行的信用……

不能否認,這種基於第三方信用的金融體系對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產生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交易成本。僅以支付為例,無論是匯款,還是信用卡或貸記卡支付等轉賬支付都需要通過銀行、清算中心等一系列的中間機構,如果是跨行,甚至是跨國支付,要經過的匯路就更加複雜。而所有這些中間機構都需要記賬,都需要有手續費。簡言之:匯路長,機構多,速度慢,成本高。據估計,2011年中國全部銀行和證券公司的利潤就達到約1.1萬億,稅收約5000億,員工薪酬約1萬億。

2 網際網路的嘗試

新世紀以來,象徵著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出現,人們看到了尋找一種更便宜、更民主的金融體系的希望,支付、基金、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業務紛紛上網。尤其是近年來,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更是做的風生水起。這種網際網路金融也確實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各種金融交易,風險定價、期限匹配等複雜交易都大大簡化、傻瓜易於操作。但它們仍然是建立在中間機構(銀行體系、第三方支付公司、P2P網貸平臺、眾籌平臺)之上的金融模式,仍然沒有逃脫傳統金融的模式,仍然沒有逃脫“匯路長,機構多,速度慢,成本高”的命運。而且,從2013年起,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P2P網貸平臺陸續出現了運作不規範、公司倒閉、法人跑路等問題,更體現出目前網際網路金融信用體系的脆弱。

我們突然意識到,網際網路上能去中心化的活動都是無需信用背書的活動,需要信用做保證的都是中心化的、有第三方中介機構參與的活動。網際網路技術成功實現的只是資訊的去中心化,卻沒有實現信任的去中心化。目前的網際網路金融,本質上只是傳統金融的電子化,其信用創造的方式並沒有改變。

3 如何去中心?

那如何使素未謀面的交易雙方不借助於中間機構,就能建立信任關係,達成交易呢?既然網際網路可以很容易的溝通所有人,那為什麼不讓全網的所有節點共同成為“中間機構”,讓所有人共同見證每筆交易呢?這時,我們的問題就變為:在缺少可信任的中央節點和可信任的通道的情況下,分佈在網路中的各個節點應如何達成共識。這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帝國派10支軍隊進攻一個敵人,這個敵人可抵禦5支軍隊同時襲擊。由於某種原因,這10支軍隊不能集合,只能分開同時攻擊。但由於可能存在叛徒,這些將軍互相併不信任。這種狀態下要保證進攻一致,就要某種分散式協議來協調出一個統一的進攻時間。如果每個將軍向其他九個將軍各派出一名信使來協調進攻時間,可能這90條資訊每一條都是不同的進攻時間。此外,部分叛徒會故意答應超過一個的攻擊時間,並分別作出確認回覆,這給系統又增加了相當的複雜性。這樣,這個系統就變成可靠資訊與不可靠資訊的混合體。

2008年,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學者在密碼學郵件組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自此,區塊鏈誕生,並很好的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它也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一經問世,就快速引起了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和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