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圖式一旦被啟動,就會像程式一樣被嚴格執行下去?
所謂創新,本質上是更深刻的認識事物的過程,那麼人類的大腦是怎麼認識事物的?他有什麼特點?
針對人類認知問題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首先建立了認識論。
早期人們對人類認知的理解主要是行為主義的 S→R 模型。針對行為主義模型的缺點,皮亞傑提出了圖式(SCHEMA,間架)這個概念。
圖式(schema)是指一個有組織、可重複的行為模式或心理結構,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
一個人的全部圖式組成一個人的認知結構。每個人對於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不同,就會影響對相關資訊的加工過程。
由此提出了 S→(AT)→R 的公式,即:即一定的刺激(S)被個體同化(A)於認知結構(T)之中,才能做出反應(R),如下圖所示。
圖式的特點:
圖式一旦形成,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圖式決定著人做資訊選擇時相應的內容和傾向偏好。
可引起新資訊的加工。在原來圖式的基礎上,新的內容會被新增更新,形成新的認識。
可以預測事件的發展。
可激發性。圖式一旦被啟動,就會像程式一樣被嚴格執行下去。
三種平衡:
同化和順化之間的聯絡。
個體圖式中子系統的平衡。
調節個體部分知識與整體知識之間關係的平衡。
這就為人類的思維建立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對於現今的哲學、教育學,以及計算科學中的模式識別、人工智慧等都產生了難以估量的深遠影響。那麼這個模型讓我們學到了什麼呢?由圖式理論引出了六大認知方法。
溝通:兩個完全不同圖式的人相互溝通、交流、統一認知會發生困難。在認知的過程,被動接受“正確”答案,在把新知識和舊知識類比、同化和順化過程中,往往會得到一個並不“正確”的答案,所以溝通本質上就是在改變圖式。
討論:圖式的改變是一個主動過程,任何人強加不了,所以“告訴”一個結論是沒有意義的。採取討論的形式,就會有機會了解別人的想法,特別是當他人的想法與自己不同時,會激發自己進行思考,並相應的改變和發展自己的圖式。
比較與展示:相對於簡單接受對方的想法而言,通過比較、權衡進而自己得出結論,然後在展示結論中修正和發展自己的圖式,對於去自我為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小規模嘗試:圖式是在實踐經驗中逐步產生與完善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完成。通過小規模嘗試,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使自己的圖式積累和完善,這是認識的螺旋上升法則。
積累:圖示的改變是一個不斷深化和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有些事必須要積累到一定程度,認知才會上一個層次。
轉換視角:人總是從之前的經驗規則來為事務定型考慮,經驗越增長圖式越多。但把事物定型來考慮,會導致看不清事實。因此,改變已有圖式,換個角度想問題,是學習的前提。
針對人類認知問題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首先建立了認識論。
早期人們對人類認知的理解主要是行為主義的 S→R 模型。針對行為主義模型的缺點,皮亞傑提出了圖式(SCHEMA,間架)這個概念。
圖式(schema)是指一個有組織、可重複的行為模式或心理結構,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
一個人的全部圖式組成一個人的認知結構。每個人對於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不同,就會影響對相關資訊的加工過程。
由此提出了 S→(AT)→R 的公式,即:即一定的刺激(S)被個體同化(A)於認知結構(T)之中,才能做出反應(R),如下圖所示。
圖式的特點:
圖式一旦形成,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圖式決定著人做資訊選擇時相應的內容和傾向偏好。
可引起新資訊的加工。在原來圖式的基礎上,新的內容會被新增更新,形成新的認識。
可以預測事件的發展。
可激發性。圖式一旦被啟動,就會像程式一樣被嚴格執行下去。
三種平衡:
同化和順化之間的聯絡。
個體圖式中子系統的平衡。
調節個體部分知識與整體知識之間關係的平衡。
這就為人類的思維建立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對於現今的哲學、教育學,以及計算科學中的模式識別、人工智慧等都產生了難以估量的深遠影響。那麼這個模型讓我們學到了什麼呢?由圖式理論引出了六大認知方法。
溝通:兩個完全不同圖式的人相互溝通、交流、統一認知會發生困難。在認知的過程,被動接受“正確”答案,在把新知識和舊知識類比、同化和順化過程中,往往會得到一個並不“正確”的答案,所以溝通本質上就是在改變圖式。
討論:圖式的改變是一個主動過程,任何人強加不了,所以“告訴”一個結論是沒有意義的。採取討論的形式,就會有機會了解別人的想法,特別是當他人的想法與自己不同時,會激發自己進行思考,並相應的改變和發展自己的圖式。
比較與展示:相對於簡單接受對方的想法而言,通過比較、權衡進而自己得出結論,然後在展示結論中修正和發展自己的圖式,對於去自我為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小規模嘗試:圖式是在實踐經驗中逐步產生與完善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完成。通過小規模嘗試,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使自己的圖式積累和完善,這是認識的螺旋上升法則。
積累:圖示的改變是一個不斷深化和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有些事必須要積累到一定程度,認知才會上一個層次。
轉換視角:人總是從之前的經驗規則來為事務定型考慮,經驗越增長圖式越多。但把事物定型來考慮,會導致看不清事實。因此,改變已有圖式,換個角度想問題,是學習的前提。
相關文章
- 什麼樣的文章會被修改?
- 什麼樣的文章會被刪除?
- 像寫部落格一樣寫程式碼,laf導致一個部門被裁
- 為什麼程式設計師做外包會被瞧不起?程式設計師
- 什麼樣的文章一定不會被推薦?
- 為什麼評論會被摺疊?
- try{}裡有一個return語句,那麼緊跟在這個try後的finally{}裡的code會不會被執行,什麼時候被執行?
- GreatSQL 中為什麼 Update 不會被鎖等待SQL
- 你的爬蟲為什麼會被檢測到?爬蟲
- 為什麼購買的小冊會被下架?
- javascript指令碼何時會被執行JavaScript指令碼
- 股票價格為什麼會波動?
- fastjson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會被頻繁爆出漏洞?ASTJSON
- 為什麼我開啟 testhome 都是移動端的樣式
- 一位Javascript程式設計師認為Java被嚴重低估 - jacksonJavaScript程式設計師
- 嚴重危害警告!Log4j 執行漏洞被公開!
- 《細胞研究》:癌細胞為什麼會被“餓死”?
- 被文獻坑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同樣一張圖片為什麼使用 ssim 對比後會不一樣??
- 我會手動建立執行緒,為什麼讓我使用執行緒池?執行緒
- 什麼樣的文章更容易被推薦?
- delphi 裡 一個單元的initialization 會被執行幾次
- Spring Boot 打包成的可執行 jar ,為什麼不能被其他專案依賴?Spring BootJAR
- 為什麼使用了高匿代理IP還是會被限制?
- JAVA執行緒池原理原始碼解析—為什麼啟動一個執行緒池,提交一個任務後,Main方法不會退出?Java執行緒原始碼AI
- WinRAR被曝存嚴重程式碼執行漏洞 19年影響5億使用者!
- 為什麼編譯原理被稱為龍書?編譯原理
- 為什麼建議一個容器中只執行一個程式
- 六星教育:Python為什麼這麼火?未來它將會被什麼語言取代?Python
- appium 啟動雙機驅動,為什麼只有最後一個驅動才能執行正常定位操作?APP
- 歸納動作遊戲中的主動行為與被動行為遊戲
- 被問懵了:一個程式最多可以建立多少個執行緒?執行緒
- 評審程式碼時,這樣寫就不會被懟了
- 阿里媽媽給出了什麼樣的賽題,被頂會NeurIPS 2024 pick了?阿里
- 35歲怎麼就成了“被嫌棄一族”
- 為什麼 響應式資料被重新賦值了三次,但是監聽回撥只執行了一次賦值
- 被遺棄的執行緒執行緒
- ocx外掛被隱藏會自動啟動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進行除錯ROS除錯
- TCP會被UDP取代麼?TCPU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