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
很高興地宣佈,「一週精彩內容分享」系列將更名為「程式碼之外週刊」。這個新名稱更好地反映了我想分享的不僅僅是程式碼知識,還有那些能夠啟發思考、拓寬視野的內容。我希望「程式碼之外週刊」能成為您探索技術和技術之外世界的小視窗,能帶給您更多靈感和驚喜。
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援,期待在「程式碼之外週刊」與您繼續同行。
程式碼可以構建世界,但生活中的樂趣遠不止於此。這裡是我一週的精選。
週刊開源(Github:wmyskxz/weekly),歡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薦精彩內容。
題圖
最近,Figure AI 展示了其人形機器人 Figure 01,它得益於 OpenAI 的多模態大模型支援,能夠進行復雜的對話互動和家務任務。機器人可以識別物品、理解指令,並執行家務,如整理餐具。這標誌著通用機器人技術的重大進步,預示著 AI 大模型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前景。Figure AI 的快速發展和商業化步伐,以及與知名公司的合作,展現了人形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潛力無限的未來。
本週討論:哈佛世紀研究:何為幸福生活?
(本篇參考:得到頭條 333 | 哈佛世紀研究:何為幸福生活?)
最近一個關於 B 站遊戲 UP 主楊炳林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楊炳林先生,今年 88 歲高齡,卻意外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成為世界上最年長的 B 站遊戲 UP 主。
楊炳林先生的一生可謂精彩紛呈。年輕時,他是一名石油技術工程師,1996 年退休後,他發現了對電子遊戲的熱愛。這份熱愛持續了 20 多年,期間他通關了超過 500 部遊戲,這一數字遠超普通人一生中的遊戲經歷。
吉尼斯給他頒佈世界紀錄時,是這麼點評的:
吉尼斯的使命是記載不可思議的事情,透過分享紀錄保持者的故事,幫助人們突破極限,為世界帶來歡樂和啟迪。楊炳林退休後接觸遊戲,又在80多歲的高齡開始做遊戲博主,這樣的經歷鼓舞著很多網友。
然而,人們關注這則新聞,並不僅僅是因為楊先生的世界紀錄,更因為他身上散發出的幸福感。他的生活充滿了對遊戲的熱情和樂趣,彷彿永遠都有源源不斷的活力。
這引出了一個深奧的問題:一個人的幸福感究竟由什麼決定?
對此,哈佛有一個相對權威的哈佛成人發展研究,始於 1938 年,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 86 年,是哈佛大學歷史上最長的研究之一。
研究的發起人是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阿列·博克教授,早期贊助人是慈善家威廉·格蘭特,因此該研究也被稱為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公佈最新成果。去年,研究團隊出版了一本名為《美好生活》的書,同步和總結了他們 85 年來的研究成果。
在正式介紹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研究的背景。研究最初選定了兩組人:一組是哈佛大學的 268 名本科生,他們大多 19 歲左右,家境優渥,均為白人男性;另一組是波士頓市區的 456 名男孩,他們出身貧困,收入不高,且在 14 歲之前沒有犯罪記錄。
研究團隊對這兩組背景迥異的人群進行了長達 80 多年的追蹤調查。在此期間,許多人成家立業,研究團隊也開始觀察他們的孩子。如今,研究的觀察物件已經擴充套件到了上千人。
由於資金消耗巨大,研究一度面臨中斷的風險。幸運的是,被研究的群體中湧現出了一些富有的企業家,他們的支援使得這項研究得以持續。
現在,讓我們回到研究本身,看看它的關鍵結論。
第一,成就與毀滅幸福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一個人過上幸福生活的最關鍵因素,是他的人際關係,而且這個關係是貫穿一生的。注意,可不是智商。按照這項研究,智商110和150的人,收入上幾乎沒什麼差距。但是,人際關係帶來的收入差異就大了。比如,小時候跟母親關係親密的人,平均每年多賺8.7萬美元,也更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而且職業生涯後期的職位更高。再比如,小時候跟父親關係親密的人,在他的一生中,焦慮水平都比較低,更會享受假期,而且在75歲時的生活滿意度更高。再比如,那些50歲時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感到滿意的人,到80歲時,身體會更健康。
說白了,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對幸福生活有最大的積極影響。用格蘭特研究的前任負責人瓦利恩特的話來說,這項研究表明,“幸福只關乎愛。”(Happiness is love. Full stop.)
其次,什麼因素對幸福的傷害最大?前面說過,這項研究的追蹤物件,有不少都是哈佛的高材生。而且還走出了 4 名議員、1 名州長,還有《華爾街日報》的主編等等,還走出了一名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當然,肯尼迪的研究檔案早就被美國政府單獨拿走,據說 2040 年才能解密。
但問題是,剩下那些不成功,或者不幸福的,他們是被什麼事兒給耽擱了呢?按照研究的結論,這個毀滅幸福的最大元兇,是酗酒。在離婚、生病、抑鬱症這些事上,最大的元兇就是酗酒。
注意,前面這些結論也許並不算很新,課題組早在很多年前就對外公佈過。但問題是,道理大家都懂,很多人未必能付諸行動。因此在去年的《美好生活》裡,課題組特地強調了一個實驗,這也是咱們要說的第二個關鍵結論。
那就是,人類並不擅長情感預測。
例如,經濟預測雖然不一定準確,但至少可以透過訓練和學習掌握一定的預測邏輯。但情感預測則完全不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曾做過一個實驗,在火車上詢問乘客,如果他們與陌生人交談,是否會感到更快樂。大多數人認為與陌生人交談是無聊且浪費精力的,但實際上,那些在旅途中與陌生人交談的乘客最終感到更加快樂,這與他們最初的直覺相反。
同樣,如果你認為罵一個你不喜歡的人會讓你感到痛快,實際上罵完之後你可能會感到更加憤怒。參加某個聚會之前可能會覺得不情願,但參加完之後卻發現自己認識了不少朋友,感到非常高興。
換句話說,我們往往低估了人際關係帶來的好處。因此,當你猶豫是否要與人打招呼,或者是否要與人聯絡時,應該大膽去做。這些行為帶來的益處,往往遠超我們的預期。
最後一個關鍵結論是,幸福人生的關鍵不在於短期的成功,而在於長期的堅持。只要不犯下永久性的錯誤,不管年輕時遭遇多大的挫折,都有機會在晚年扳回一局,過上幸福的生活。
這裡,我們可以借用喻穎正老師的比喻:一個人買了股票,結果跌得一塌糊塗被套了,然後扔在一邊不管。幾年後想起來一看,居然賺了。這就屬於短暫的倒黴,不傷元氣。但如果一個人失業一次,就開始自暴自棄,四處抱怨,再也振作不起來,這就屬於永久性錯誤。
根據研究團隊的觀察,那些最終成功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特別強,而是因為他們內心特別堅韌。人生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挫折和痛苦,關鍵在於如何構建自己的“應對機制”。如果一個人能夠適應各種意外,他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都會更健康。
這些發現並不是空洞的雞湯,而是研究團隊經過多年調研得出的結論。他們發現,人生的機會並不是只集中在年輕時期。如果我們拉長時間的視角,會發現機會在整個人生中是平均分佈的。只要你不離開牌桌,就有可能贏回來。
近年來,流行起了許多新詞,如“鈍感力”、“復原力”、“歸零力”等,它們本質上都是描述一個人堅持不懈的能力。
總結一下,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幸福人生的三個關鍵要素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磨鍊自己的復原力,以及無論發生什麼,始終不離開牌桌。這些結論看似簡單,但背後是 86年的研究和大量的資料支援。這使得這些建議不僅更加生動,也讓我們在實踐時更加堅定。
Be Better~
熱點新聞
1、《全球幸福指數報告》
聯合國每年都會彙總全球最幸福國家。不出所料,所有北歐國家在 2024 年榜單中得分都很高,但芬蘭再次名列前茅,丹麥排名第二,冰島排名第三。
以上這個凹凸圖顯示了 2021 年至 2024 年全球前 25 個最幸福國家排名變化,測評方式是每年對來自每個國家約 1,000 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後按平均生活評價分數排名。
芬蘭連續七年位居世界十大最幸福國家排行榜之首。
2、世界上最大的飛機(英文)
全球能源危機迫在眉睫,陸上風電場是一個潛在的增長選擇。較大的風力渦輪機比標準風力渦輪機產生更多的電力,但元件太大而無法透過公路運輸。
解決方案是什麼?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名為 Radia 的能源初創公司有一個想法。它正在開發航空史上最大的飛機。它專為運輸超大型風力渦輪機葉片而設計,這些葉片的長度可以達到 300 英尺。想象一下,這樣的尺寸幾乎是一個足球場的長度!
這架飛機的貨艙容積達到了 272,000 立方英尺,相當於三個奧林匹克游泳池的容量。它的長度和翼展分別為 356 英尺和 261 英尺,這樣的規模在現有的飛機中是非常罕見的。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WindRunner 使用可持續的航空燃料,並且能夠在簡單的填土或礫石跑道上降落。這意味著它可以在那些大型商用飛機無法降落的簡易機場上運營,極大地提高了其靈活性和可用性。
Radia 公司的願景是幫助世界實現脫碳目標。透過開發這樣的飛機,他們希望推動 GigaWind 渦輪機的實現,這是一種功率可能是目前通常部署的渦輪機的兩到三倍的超大型渦輪機。
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專案,它不僅展示了技術的進步,也體現了對環境保護的承諾。我相信,隨著這種飛機的投入使用,我們將會看到可持續能源運輸方式的重大變革。
3、肉米(英文)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新型的實驗室培養食品——肉米,它使用大米作為培養肉類的支架。這種獨特的食品結合了牛肉肌肉和脂肪細胞,旨在提供一種營養豐富的替代蛋白源。
研究團隊來自韓國,他們希望這種肉米能作為食品安全社群的補充品或用於軍隊供應,同時減少養牛對環境的影響。
4、綠色軟體運動(英文)
儘管軟體本身不直接排放溫室氣體,但它在資料中心的硬體上執行,並透過傳輸網路傳遞資料,這些都會產生能源消耗和相關的排放。
綠色軟體工程,這是一個新興的學科,旨在透過最佳實踐來構建減少碳排放的應用程式。例如,最佳化程式碼、選擇高效演算法和架構,以及在低碳能源供應時段執行應用程式等。
綠色軟體運動正在迅速獲得動力,許多大公司和組織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例如,Salesforce 推出了自己的軟體可持續性計劃,而綠色軟體基金會現已包括 64 個成員組織,包括谷歌、英特爾和微軟。
文章提出,為了應對氣候危機,軟體行業必須更廣泛地採納綠色軟體工程的實踐。同時,也強調了軟體工程師在建立不破壞環境的產品方面承擔的責任。
文章
1、皮爾斯·斯蒂爾博士的《拖延方程》(The Procrastination Equation)(書籍摘要)(英文)
這篇文章是對 Dr. Piers Steel 的書《The Procrastination Equation》的總結。這本書主要探討了拖延背後的心理機制和如何克服它。文章提出了一個公式來解釋拖延:MOTIVATION = EXPECTANCY x VALUE / IMPULSIVENESS x DELAY:
- 期望(Expectancy):你是否認為自己能成功完成任務?
- 價值(Value):這個任務對你有多重要?
- 衝動(Impulsiveness):你是否容易受到即時獎勵的誘惑?
- 延遲(Delay):你需要等多久才能得到獎勵?
簡單來說,拖延是因為任務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或者說,我們對即時的獎勵更感興趣。
文章還提到了現代社會中拖延現象增加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預先承諾(Pre-commitment)和環境最佳化來減少拖延。
2、睡眠不足的影響(英文)
這篇文章討論了缺乏睡眠對人體的各種影響。文章直言不諱地列出了不足夠睡眠會帶來的長期負面效應:
- 新陳代謝減緩,食慾增加
- 情緒問題,如抑鬱、焦慮和煩躁
- 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 更容易沉迷於物質,如酒精和咖啡因
- 壽命縮短
- 認知效能下降
- 記憶問題
- 性慾減退
文章還進一步解釋了這些影響會帶來什麼後果,比如體重增加、人際關係緊張等。
3、Google 是如何建立的?(英文)
這篇文章是由 Paul Graham 撰寫的,討論了創辦像谷歌這樣的創業公司的過程。他強調了技術技能的重要性,並建議年輕人透過獨立專案來提高這些技能。文章還涉及創業想法的來源和尋找合夥人的重要性,強調透過個人興趣和合作專案來培養創業精神。
這不僅是關於如何建立下一個谷歌的故事,更是關於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找到自己道路的啟示。想了解更多,可以檢視原文連結。
4、為什麼“控制變數”(通常)不起作用(英文)
文章探討了統計學中"控制變數"的常見誤區和侷限性。作者用直觀的例子說明,在多變的因果關係中,簡單的迴歸分析往往無法揭示真實的因果效應。
文章指出,控制變數可能會忽視變數間的複雜相互作用、反向因果關係以及依賴特徵,導致分析結果產生誤導。
5、Notion 靈活性背後的資料模型(英文)
Notion 的資料模型背後是一種極具靈活性的設計理念。這篇文章詳細闡述了 Notion 如何透過“區塊”(blocks)構建,這些區塊可以是文字、圖片、列表、資料庫行,甚至頁面本身。每個區塊都是資訊的動態單位,可以自由轉換型別或在 Notion 內部移動。這種基於區塊的模型不僅讓 Notion 獨樹一幟,還為使用者提供了自定義資訊組織和共享方式的極大靈活性。
6、什麼是「第一性原理」?3100字說明白!
在今天的科技探索中,我們經常遇到看似無解的難題。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從根本上重新審視問題,或許就能找到突破口。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魅力所在。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第一性原理的概念,它是由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強調在每個系統中都存在一個基本的、不可違背的命題。
- 第一性原理的力量:文章透過荷蘭腳踏車製造商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透過深入問題核心,重新組合思路來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幫助企業減少了產品運輸中的損壞,提升了顧客滿意度。
- SpaceX的創新應用:馬斯克如何利用第一性原理,解決了火箭不可重複使用的問題,這不僅降低了成本,也推動了太空探索的革新。
第一性原理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一種科學思考方式。它教會我們從根本上理解和重構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這篇文章不僅是對第一性原理的深刻解讀,也是對創新思維的一次啟發。如果你對解決複雜問題充滿好奇,那麼這篇文章絕對值得一讀。
7、如果生活是一場遊戲,這些就是規則
沒關係,你不必喜歡自己的全部過去,也不必釋懷。 你只需要知道——
過去的作用是把你帶到現在……這就夠了。
——約翰·史崔勒基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種假設:如果生活是一場遊戲,那麼它的規則是什麼?這篇文章以簡潔的清單形式,列出了生活遊戲的九條規則,每一條都充滿了智慧和啟發。大致總結:
- 身體的重要性:文章強調你將得到一個身體,無論愛恨,它將是你在地球上的伴侶。
- 生命的學校:生活被比喻為一所全日制非正式學校,每天都有新課程等待我們去學習和探索。
- 教訓與成長:作者提出沒有錯誤,只有教訓。生活是一個不斷試驗和學習的過程,每個失敗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 內省與自我反映:文章提到他人是你的鏡子,你對他人的愛恨反映了你對自己的感受。
這篇文章不僅是對生活哲學的深刻反思,也是對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有力指導。它鼓勵我們勇敢地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不斷前進。同時,它也提醒我們要警惕投射,不要輕易接受他人的評價,因為這可能只是他們內心痛苦的投射。
我認為這篇文章的觀點對於我們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和情感平衡至關重要。它提供了一種框架,幫助我們理解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戰。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些規則,看看它們如何應用於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以及如何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8、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似乎過得更快(英文)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探討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似乎流逝得越來越快。文章從個人感受出發,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時間感知變化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以下是文章的關鍵觀點:
- 時間感知:作者表達了一種普遍的感覺,即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年的時間感覺比童年或青少年時期要短得多。
- 大腦作為預測裝置:文章提出,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預測裝置,它透過構建世界模型來幫助我們生存和繁衍後代。大腦傾向於只關注和記憶新奇和令人驚訝的事件。
- 記憶與注意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新奇事物變得越來越少,因此大腦所注意到和記憶的時間片段變得更少,也更粗略。
- 打破可預測性:為了減緩時間的流逝感,作者建議打破生活的可預測性,積極規劃一些完全未知和令人驚訝的專案。
好奇星人
1、餵雞吃肯德基,雞會拒絕嗎 | 答案如下
想象一下,作為肯德基的“金主”,一隻雞面對著酥脆噴香的炸雞會有什麼反應?1這不僅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對動物行為學的一次有趣探討。
文章《餵雞吃肯德基,雞會拒絕嗎》提供了一些啟示:
- 雞的食物認知:雞並不像人類那樣能立即辨認食物。它們的大腦容量較小,味蕾數量有限,因此對食物的認知主要依賴於顏色、大小和質地。
- 雞的飲食習性:雞是雜食動物,從穀物到昆蟲,甚至是爬行動物和老鼠,都是它們的食物。有趣的是,甜味劑和辣味劑甚至能促進雞的進食,這意味著肯德基的辣翅和冰淇淋也可能成為它們的美食。
- 雞的營養補充:在人工飼養中,雞飼料裡有時會新增骨粉來補充鈣和磷。5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雞不會拒絕帶骨頭的雞肉,因為這已經是它們飲食的一部分。
這篇文章不僅讓我們對雞的飲食有了新的認識,也提醒我們,儘管雞的消化能力強,但肯德基等高油高鹽的食物並不適合它們的日常飲食。所以,下次當你享受“瘋狂星期四”的美味時,不妨想一想,這些美食對我們的羽毛朋友來說,可能並不是最佳選擇。
言論
1、
你用來表達痛苦的所有精神能量,最好用來尋找一條看似不可能的出路來擺脫你目前的混亂。最好把零碎時間花在你可以做的事情上,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你可能做的事情上。因為最終,沒有人在乎。
--沒人在乎(英文)
2、
我初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在這本書最後一冊,講完徐霞客的故事以後,作者寫到:
“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相比,其實都算不了什麼。 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一生
3、
中國跟美國的差距,絕對不是前幾天網上流傳的奧特曼與李一舟老師的圖的差距,而是中國整個大眾的認知,以及對知識的態度上,中國的任何事情,結果比過程重要,這樣就導致了中國必然所有的導向都以賺快錢為主。
--可以不買李一舟的課,但不能否定知識的價值
4、
蘋果並非世界上資源最豐富的公司,我們的成功之道在於技術上非常謹慎地選擇要依賴的領域。我們尋找有未來前景的技術方向……我們嘗試選擇那些處於(技術)春天的領域。如果選擇明智,相比於嘗試做所有事情,你可以節省大量工作。這樣你就能真正投入精力,讓這些新興技術在你的平臺上表現出色,而不是因為精力分散而只能做到勉強可用。
--The Steve Jobs difference(英文)
訂閱
這個週刊每個禮拜一發布,同步更新在個人部落格和微信公眾號
微信搜尋"我沒有三顆心臟"或者掃描二維碼,即可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