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sqlserver資料庫單表資料過大的處理方式

jiyulin發表於2019-04-01

經常混跡於技術社群,頻繁看到這個題目,今天干脆在自己部落格重複一遍解決辦法:


針對mysql,sqlserver等關係型資料庫單表資料過大的處理方式

如果不是  那種多機器叢集方案的話:  先考慮表分割槽 ;然後考慮分表 ;然後考慮分庫。


這個題目是我所經歷過的,我做的是GPS應用,早期版本就是選用的關係型資料庫Sql Server。當時我選取的方案就是第一種:表分割槽。 表分割槽的優勢是,如果表結構合理,可以不涉及到程式修改。也就是說,對程式來講依然是單表讀寫的效果!

所有軌跡資料存入到一個巨大的表裡。有多大呢?

  • 最大儲存量超過10億行。 具體數值應該是12億多點,由於系統設計為只儲存30天軌跡,所以線上期間最大儲存只到這個數,再後來採用雲架構,上雲替換成非關係性資料庫,獲得了更高的寫入效能和儲存壓縮能力。  

  • 每日寫入量就超過1500萬行。上下班交通高峰時候每秒寫入量平均超過500行。 也就是500iops,距離系統設計的壓測指標3000還有一大截


這張大型單表設計要點: (一個聚集索引用於寫入,一個聯合索引用於查詢,沒有主鍵,使用表分割槽)

明確主鍵用途:

真的需要查詢單行資料時候才需要主鍵!

我採用無主鍵設計,用於避免寫入時候浪費維護插入資料的效能。最早使用聚集的類似自增的id主鍵,壓測寫入超過5億行的時候,寫入效能縮減一半

準確適用聚集:

寫入的資料在硬碟物理順序上是追加,而不是插入!

我把時間戳欄位設定為聚集索引,用於聚集寫入目的設計。保證硬碟上的物理寫入順序,不浪費效能用於插入資料

職責足夠單一:  

用於精準索引!

使用時間+裝置聯合索引,保證這張表只有一個查詢用途。保證系統只有一種查詢目的:按照裝置號,查詢一個時間段的資料。

精確的表分割槽:

要求查詢時候限定最大量或者最大取值範圍!

按天進行表分割槽,實現大資料量下的高效查詢。這裡是本文重點,按照聚集索引進行,可以讓目標資料侷限在更小的範圍進行,雖然單表資料上億,但是查詢基本上只在某一天的的幾千萬裡進行索引查詢


每張表會有各自的特點,不可生搬硬套,總結下我這張表的特點:

只增,不刪,不改!

關於不刪除中:每天使用作業刪除超過30天的那個分割槽資料除外,因為要清空舊的表分割槽,騰出新的表分割槽!

只有一個業務查詢:只按照裝置編碼查詢某個時間段

只有一個運維刪除:刪除舊的分割槽資料


這張表,是我技術生涯中進步的一個大階梯,讓我我體會到了系統架構的意義。

雖然我的這張舉行表看似只有4個關鍵點,但是這四個非常精準的關鍵點設計,耗費了我一個月之久!正是這麼足夠精準的表結構設計,才撐起了後來壓測併發量超過3000的併發寫入量!壓測的指標跟資料庫所在的硬碟有直接關係,當時選取的硬碟是4塊10000轉的SAS盤做了Raid10的環境

關於後來為什麼沒有更高的實際應用數值,是因為系統後來改版為雲架構,使用了 ,更改為寫入效能更高的 儲存軌跡資料。所以雖然距離壓測指標還差很遠,但是也沒有實際跑到這個資料!單機應用再怎麼改造,每次升級都是一件麻煩事,所以應當儘可能將瓶頸點提高,甚至消除,雲架構的意義就在於彈性擴充套件,雖然我在資料庫方面還沒有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可分享,但是這種架構的意義很明白:將來面對更大的壓力,只需要增加伺服器數量!    


最後提一句, 很多人覺得SSD就足夠高的效能了,但是對於雲伺服器,ssd的效能才跟傳統物理機的iops相持平,這是由於虛擬化層面的損失導致的!


原文地址:   文章的更新編輯依此連結為準。歡迎關注源站原創文章!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7102070/viewspace-263995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