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讀書總結

fairjm發表於2015-12-28

其實都這麼多年了,我終於弄清楚了一件事情,不喜歡讀書。

舉個例子,10年,我在南國書香節上面淘了一本商務印書社的《西方哲學史》(上下冊)。五年了,這書我才翻了1/4。而且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把它放在床頭,以提醒自己;甚至我將讀這本書列入每晚睡前必看書籍的計劃裡,最後計劃落空了,也就沒這本書什麼事了。所以,我意識到,我買書、說自己喜歡讀書,純屬附庸風雅,跟風裝逼。但,即使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也無法阻止我繼續購入更多的書籍,每一次滿減都是無底洞,買回的書籍越堆越多。14年底哪會,看到Tony說要用半年時間看完英文版的《尤利西斯》,我也就頭腦發熱,說要在半年內看完《尤利西斯》中文版。最終,這套書還未開封,塑料膜依舊環滑溜滑溜的。

125130-2a9dc535bbad7cf3.jpg

不喜歡讀書之人,也是有權利寫讀書總結的,單純不抒不爽。

總的來說,我讀的書基本都不費什麼腦子。所謂不費腦子,就是不需要思考的,用感受就好。例如故事類書籍,《夏先生的故事》,《質數的孤獨》,《忽然七日》,《別對我撒謊》等等,這些就壓根不需要用腦子去想,就當看一場電影就行了。不過也有特例,像《革命之路》、《蠅王》、《生死場》這類的書籍,我還是花了挺大的精力去理解它。包括查閱相關資料,瞭解其他書友對本書的評論等等。《革命之路》故事情節很好懂,但主要還是世間賦予了比較多的含義在裡面,例如對社會的諷刺等等,這些要去延伸擴充可不好弄。至於《蠅王》就更加多是因為經典名著,有種一定要讀出點什麼的心理在作怪,所以讀起來也更專注了。《生死場》的話,真的是因為文字語言晦澀,導致我讀到後邊才慢慢理解作者要表達啥。不過,大部分作品而言,我都不需要經過腦子,應了《我是個年輕人 我心情不太好》裡說的一句話:Stop Thinking,Start Feeling。

125130-f9108ab7d51ed427.jpg

有兩本書是我看了覺得非常值得的,是關於女性主題的紀實類作品,一本書《打工女孩: 從鄉村到城市的變動中國》,另外一本是《天空的另一半: 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講述女性的絕望與希望》。這兩本書角度十分不一樣,一個是以一同生活的方式去記錄近幾年來農民工大潮裡女性的變化;而一個是以一種各地考察的方式向我們闡述那些第三世界國家現在女性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打工女孩》因為更加貼近我的生活,所以我也更加用心地去感受及思考,並且撰寫了我今年唯一一篇讀後感。不過主觀上認為,《天空的另一半》描述的東西更加令人震撼,也更加重新整理三觀,你所不知道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

125130-3722b304e047dc0a.jpg
125130-57cfd22564123bac.jpg

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去主動讀一本工具書的,因為除了索然無味,重要的是沒有邊實踐邊去讀,工具書的意義就體現不出來了。但有一本例外,《超越平凡的平面設計:怎樣做好版式(第2卷)》這本書的確出乎我的意料。這本工具書裡面的一些知識點即使我過了一段時間也依然記得,例如排版空間間隔、互補色與對比色、如何進行色彩搭配等等。看完之後最大的變化就是在照片的後期製作中有了明顯的進步。為什麼能看下去,究其是對美有所思考,而非僅僅照本宣科、人云亦云。

125130-bbea15d3617fc95b.jpg

剩餘的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書籍,就不一一描述了,想看看我看了什麼書的,請戳:書單

2015年讀了23本書,平均下來,一個月兩本,對於那些一週一本甚至幾天一本的大神來說,我是比不上的,但我也對這個戰績比較滿意了。這20幾本書,有部分都是我在旅途中閱讀完的,例如出差、搭地鐵、搭公交。我就曾經在北京到廣州的長途列車上讀完過兩本書。平常在家裡還是經不住其他誘惑。我一朋友Andy(介紹一下,拆書幫杭州分舵舵主)說過這麼一句話:“閱讀是用來陶冶情操,是一件愉悅的事。”說這話的人要麼已經功成名就,要麼就是衣食無憂。 怎麼說呢,讀書,至少對於我來說不是一件愉悅的事情,甚至,伴隨著痛苦。雖然我一直強調自己,痛苦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做人最重要開心。但怎麼說呢,我知道讀書是一件Right things,僅此而已,無論是否愉悅,是否陶冶情操,這件事必須進行下去。

期待下年會有更好的成績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