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使用 Vue 構建前端 10w+ 程式碼量的單頁面應用開發底層

Zzzzzz發表於2019-03-03

開始之前

隨著業務的不斷累積,目前我們 ToC 端主要專案,除去 node_modulesbuild 配置檔案dist 靜態資原始檔的程式碼量為 137521 行,後臺管理系統下各個子應用程式碼,除去依賴等檔案的總行數也達到 100萬 多一點。

程式碼量意味不了什麼,只能證明模組很多,但相同兩個專案,在執行時效能相同情況下,你的 10 萬行程式碼能容納並維護 150 個模組,並且開發順暢,我的專案中 10 萬行程式碼卻只能容納 100 個模組,新增功能也好,維護起來也較為繁瑣,這就很值得思考

本文會在主要描述以 Vue 技術棧技術主體ToC 端專案業務主體,在構建過程中,遇到或者總結的點(也會提及一些 ToB 專案的場景),可能並不適合你的業務場景(僅供參考),我會盡可能多的描述問題與其中的思考,最大可能的幫助到需要的同學,也辛苦開發者發現問題或者不合理/不正確的地方及時向我反饋,會盡快修改,歡迎有更好的實現方式來 pr

Git 地址
React 專案

可以參考螞蟻金服資料體驗技術團隊編寫的文章:

本文並不是基於上面文章寫的,不過當時在看到他們文章之後覺得有相似的地方,相較於這篇文章,本文可能會枯燥些,會有大量程式碼,同學可以直接用上倉庫看。

① 單頁面,多頁面

首先要思考我們的專案最終的構建主體單頁面,還是多頁面,還是單頁 + 多頁,通過他們的優缺點來分析:

  • 單頁面(SPA)
    • 優點:體驗好,路由之間跳轉流程,可定製轉場動畫,使用了懶載入可有效減少首頁白屏時間,相較於多頁面減少了使用者訪問靜態資源伺服器的次數等。
    • 缺點:初始會載入較大的靜態資源,並且隨著業務增長會越來越大,懶載入也有他的弊端,不做特殊處理不利於 SEO 等。
  • 多頁面(MPA)
    • 優點:對搜尋引擎友好,開發難度較低。
    • 缺點:資源請求較多,整頁重新整理體驗較差,頁面間傳遞資料只能依賴 URLcookiestorage 等方式,較為侷限。
  • SPA + MPA
    • 這種方式常見於較老 MPA 專案遷移至 SPA 的情況,缺點結合兩者,兩種主體通訊方式也只能以相容MPA 為準
    • 不過這種方式也有他的好處,假如你的 SPA 中,有類似文章分享這樣(沒有後端直出,後端返 HTML 串的情況下),想保證使用者體驗在 SPA 中開發一個頁面,在 MPA 中也開發一個頁面,去掉沒用的依賴,或者直接用原生 JS 來開發,分享出去是 MPA 的文章頁面,這樣可以加快分享出去的開啟速度,同時也能減少靜態資源伺服器的壓力,因為如果分享出去的是 SPA 的文章頁面,那 SPA 所需的靜態資源至少都需要去進行協商請求,當然如果服務配置了強快取就忽略以上所說。

我們首先根據業務所需,來最終確定構建主體,而我們選擇了體驗至上的 SPA,並選用 Vue 技術棧。

② 目錄結構

其實我們看開源的絕大部分專案中,目錄結構都會差不太多,我們可以綜合一下來個通用的 src 目錄:

src
├── assets          // 資源目錄 圖片,樣式,iconfont
├── components      // 全域性通用元件目錄
├── config          // 專案配置,攔截器,開關
├── plugins         // 外掛相關,生成路由、請求、store 等例項,並掛載 Vue 例項
├── directives      // 擴充指令集合
├── routes          // 路由配置
├── service         // 服務層
├── utils           // 工具類
└── views           // 檢視層
複製程式碼

③ 通用元件

components 中我們會存放 UI 元件庫中的那些常見通用元件了,在專案中直接通過設定別名來使用,如果其他專案需要使用,就發到 npm 上。

結構

// components 簡易結構
components
├── dist
├── build
├── src      
    ├── modal
    ├── toast
    └── ...
├── index.js             
└── package.json        
複製程式碼

專案中使用

如果想最終編譯成 es5,直接在 html 中使用或者部署 CDN 上,在 build 配置簡單的打包邏輯,搭配著 package.json 構建 UI元件 的自動化打包釋出,最終部署 dist 下的內容,併發布到 npm 上即可。

而我們也可直接使用 es6 的程式碼:

import `Components/src/modal`
複製程式碼

其他專案使用

假設我們釋出的 npm 包bm-ui,並且下載到了本地 npm i bm-ui -S:

修改專案的最外層打包配置,在 rules 裡 babel-loaderhappypack 中新增 includenode_modules/bm-ui

// webpack.base.conf
...
    rules: [{
        test: /.vue$/,
        loader: `vue-loader`,
        options: vueLoaderConfig
    },
    {
        test: /.js$/,
        loader: `babel-loader`,
        // 這裡新增
        include: [resolve(`src`), resolve(`test`), resolve(`node_modules/bm-ui`)]
    },{
    ...
    }]
...
複製程式碼

然後搭配著 babel-plugin-import 直接在專案中使用即可:

import { modal } from `bm-ui`
複製程式碼

多個元件庫

同時有多個元件庫的話,又或者有同學專門進行元件開發的話,把 components 內部細分一下,多一個檔案分層。

components
├── bm-ui-1 
├── bm-ui-2
└── ...
複製程式碼

你的打包配置檔案可以放在 components 下,進行統一打包,當然如果要開源出去還是放在對應庫下。

④ 全域性配置,外掛與攔截器

這個點其實會是專案中經常被忽略的,或者說很少聚合到一起,但同時我認為是整個專案中的重要之一,後續會有例子說道。

全域性配置,攔截器目錄結構

config
├── index.js             // 全域性配置/開關
├── interceptors        // 攔截器
    ├── index.js        // 入口檔案
    ├── axios.js        // 請求/響應攔截
    ├── router.js       // 路由攔截
    └── ...
└── ...

複製程式碼

全域性配置

我們在 config/index.js 可能會有如下配置:

// config/index.js

// 當前宿主平臺 相容多平臺應該通過一些特定函式來取得
export const HOST_PLATFORM = `WEB`
// 這個就不多說了
export const NODE_ENV =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

// 是否強制所有請求訪問本地 MOCK,看到這裡同學不難猜到,每個請求也可以單獨控制是否請求 MOCK
export const AJAX_LOCALLY_ENABLE = false
// 是否開啟監控
export const MONITOR_ENABLE = true
// 路由預設配置,路由表並不從此注入
export const ROUTER_DEFAULT_CONFIG = {
    waitForData: true,
    transitionOnLoad: true
}

// axios 預設配置
export const AXIOS_DEFAULT_CONFIG = {
    timeout: 20000,
    maxContentLength: 2000,
    headers: {}
}

// vuex 預設配置
export const VUEX_DEFAULT_CONFIG = {
    strict: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API 預設配置
export const API_DEFAULT_CONFIG = {
    mockBaseURL: ``,
    mock: true,
    debug: false,
    sep: `/`
}

// CONST 預設配置
export const CONST_DEFAULT_CONFIG = {
    sep: `/`
}

// 還有一些業務相關的配置
// ...


// 還有一些方便開發的配置
export const CONSOLE_REQUEST_ENABLE = true      // 開啟請求引數列印
export const CONSOLE_RESPONSE_ENABLE = true     // 開啟響應引數列印
export const CONSOLE_MONITOR_ENABLE = true      // 監控記錄列印
複製程式碼

可以看出這裡彙集了專案中所有用到的配置,下面我們在 plugins 中例項化外掛,注入對應配置,目錄如下:

外掛目錄結構

plugins
├── api.js              // 服務層 api 外掛
├── axios.js            // 請求例項外掛
├── const.js            // 服務層 const 外掛
├── store.js            // vuex 例項外掛
├── inject.js           // 注入 Vue 原型外掛
└── router.js           // 路由例項外掛
複製程式碼

例項化外掛並注入配置

這裡先舉出兩個例子,看我們是如何注入配置,攔截器並例項化的

例項化 router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Router from `vue-router`
import ROUTES from `Routes`
import {ROUTER_DEFAULT_CONFIG} from `Config/index`
import {routerBeforeEachFunc} from `Config/interceptors/router`

Vue.use(Router)

// 注入預設配置和路由表
let routerInstance = new Router({
    ...ROUTER_DEFAULT_CONFIG,
    routes: ROUTES
})
// 注入攔截器
routerInstance.beforeEach(routerBeforeEachFunc)

export default routerInstance

複製程式碼

例項化 axios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import {AXIOS_DEFAULT_CONFIG} from `Config/index`
import {requestSuccessFunc, requestFailFunc, responseSuccessFunc, responseFailFunc} from `Config/interceptors/axios`

let axiosInstance = {}

axiosInstance = axios.create(AXIOS_DEFAULT_CONFIG)

// 注入請求攔截
axiosInstance
    .interceptors.request.use(requestSuccessFunc, requestFailFunc)
// 注入響應攔截
axiosInstance
    .interceptors.response.use(responseSuccessFunc, responseFailFunc)

export default axiosInstance
複製程式碼

我們在 main.js 注入外掛

// main.js
import Vue from `vue`

GLOBAL.vbus = new Vue()

// import `Components`// 全域性元件註冊
import `Directives` // 指令

// 引入外掛
import router from `Plugins/router`
import inject from `Plugins/inject`
import store from `Plugins/store`
// 引入元件庫及其元件庫樣式 
// 不需要配置的庫就在這裡引入 
// 如果需要配置都放入 plugin 即可
import VueOnsen from `vue-onsenui`
import `onsenui/css/onsenui.css`
import `onsenui/css/onsen-css-components.css`
// 引入根元件
import App from `./App`

Vue.use(inject)
Vue.use(VueOnsen)

// render
new Vue({
    el: `#app`,
    router,
    store,
    template: `<App/>`,
    components: { App }
})

複製程式碼

axios 例項我們並沒有直接引用,相信你也猜到他是通過 inject 外掛引用的,我們看下 inject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import api from `./api`
import consts from `./const`
GLOBAL.ajax = axios
 
export default {
    install: (Vue, options) => {
        Vue.prototype.$api = api
        Vue.prototype.$ajax = axios
        Vue.prototype.$const = consts
        // 需要掛載的都放在這裡
    }
}
複製程式碼

這裡可以掛載你想在業務中( vue 例項中)便捷訪問的 api,除了 $ajax 之外,apiconst 兩個外掛是我們服務層中主要的功能,後續會介紹,這樣我們外掛流程大致運轉起來,下面寫對應攔截器的方法。

請求,路由攔截器

ajax 攔截器中(config/interceptors/axios.js):

// config/interceptors/axios.js

import {CONSOLE_REQUEST_ENABLE, CONSOLE_RESPONSE_ENABLE} from `../index.js`

export function requestSuccessFunc (requestObj) {
    CONSOLE_REQUEST_ENABLE && console.info(`requestInterceptorFunc`, `url: ${requestObj.url}`, requestObj)
    // 自定義請求攔截邏輯,可以處理許可權,請求傳送監控等
    // ...
    
    return requestObj
}

export function requestFailFunc (requestError) {
    // 自定義傳送請求失敗邏輯,斷網,請求傳送監控等
    // ...
    
    return Promise.reject(requestError);
}

export function responseSuccessFunc (responseObj) {
    // 自定義響應成功邏輯,全域性攔截介面,根據不同業務做不同處理,響應成功監控等
    // ...
    // 假設我們請求體為
    // {
    //     code: 1010,
    //     msg: `this is a msg`,
    //     data: null
    // }
    
    let resData =  responseObj.data
    let {code} = resData
    
    switch(code) {
        case 0: // 如果業務成功,直接進成功回撥  
            return resData.data;
        case 1111: 
            // 如果業務失敗,根據不同 code 做不同處理
            // 比如最常見的授權過期跳登入
            // 特定彈窗
            // 跳轉特定頁面等
            
            location.href = xxx // 這裡的路徑也可以放到全域性配置裡
            return;
        default:
            // 業務中還會有一些特殊 code 邏輯,我們可以在這裡做統一處理,也可以下方它們到業務層
            !responseObj.config.noShowDefaultError && GLOBAL.vbus.$emit(`global.$dialog.show`, resData.msg);
            return Promise.reject(resData);
    }
}

export function responseFailFunc (responseError) {
    // 響應失敗,可根據 responseError.message 和 responseError.response.status 來做監控處理
    // ...
    return Promise.reject(responseError);
}
複製程式碼

定義路由攔截器(config/interceptors/router.js):

// config/interceptors/router.js

export function routerBeforeFunc (to, from, next) {
    // 這裡可以做頁面攔截,很多後臺系統中也非常喜歡在這裡面做許可權處理
    
    // next(...)
}
複製程式碼

最後在入口檔案(config/interceptors/index.js)中引入並暴露出來即可:

import {requestSuccessFunc, requestFailFunc, responseSuccessFunc, responseFailFunc} from `./ajax`
import {routerBeforeEachFunc} from `./router`

let interceptors = {
    requestSuccessFunc,
    requestFailFunc,
    responseSuccessFunc,
    responseFailFunc,
    routerBeforeEachFunc
}

export default interceptors
複製程式碼

請求攔截這裡程式碼都很簡單,對於 responseSuccessFunc 中 switch default 邏輯做下簡單說明:

  1. responseObj.config.noShowDefaultError 這裡可能不太好理解
    我們在請求的時候,可以傳入一個 axios 中並沒有意義的 noShowDefaultError 引數為我們業務所用,當值為 false 或者不存在時,我們會觸發全域性事件 global.dialog.showglobal.dialog.show我們會註冊在 app.vue 中:
// app.vue

export default {
    ...
    created() {
        this.bindEvents
    },
    methods: {
        bindEvents() {
            GLOBAL.vbus.$on(`global.dialog.show`, (msg) => {
                if(msg) return
                // 我們會在這裡註冊全域性需要操控試圖層的事件,方便在非業務程式碼中通過釋出訂閱呼叫
                this.$dialog.popup({
                    content: msg 
                });
            })
        }
        ...
    }
}
複製程式碼

這裡也可以把彈窗狀態放入 Store 中,按團隊喜好,我們習慣把公共的涉及檢視邏輯的公共狀態在這裡註冊,和業務區分開來

  1. GLOBAL 是我們掛載 window 上的全域性物件,我們把需要掛載的東西都放在 window.GLOBAL 裡,減少名稱空間衝突的可能。
  2. vbus 其實就是我們開始 new Vue() 掛載上去的
GLOBAL.vbus = new Vue()
複製程式碼
  1. 我們在這裡 Promise.reject 出去,我們就可以在 error 回撥裡面只處理我們的業務邏輯,而其他如斷網超時伺服器出錯等均通過攔截器進行統一處理。

攔截器處理前後對比

對比下處理前後在業務中的傳送請求的程式碼

攔截器處理前

this.$axios.get(`test_url`).then(({code, data}) => {
    if( code === 0 ) {
        // 業務成功
    } else if () {}
        // em... 各種業務不成功處理,如果遇到通用的處理,還需要抽離出來
    
    
}, error => {
   // 需要根據 error 做各種抽離好的處理邏輯,斷網,超時等等...
})
複製程式碼

攔截器處理後

// 業務失敗走預設彈窗邏輯的情況
this.$axios.get(`test_url`).then(({data}) => {
    // 業務成功,直接操作 data 即可
})

// 業務失敗自定義
this.$axios.get(`test_url`, {
    noShowDefaultError: true // 可選
}).then(({data}) => {
    // 業務成功,直接操作 data 即可
    
}, (code, msg) => {
    // 當有特定 code 需要特殊處理,傳入 noShowDefaultError:true,在這個回撥處理就行
})
複製程式碼

為什麼要如此配置與攔截器?

在應對專案開發過程中需求的不可預見性時,讓我們能處理的更快更好

到這裡很多同學會覺得,就這麼簡單的引入判斷,可有可無,
就如我們最近做的一個需求來說,我們 ToC 端專案之前一直是在微信公眾號中開啟的,而我們需要在小程式中通過 webview 開啟大部分流程,而我們也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在小程式中重寫近 100 + 的頁面流程,這是我們開發之初並沒有想到的。這時候必須把專案相容到小程式端,在相容過程中可能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1. 請求路徑完全不同。
  2. 需要相容兩套不同的許可權系統。
  3. 有些流程在小程式端需要做改動,跳轉到特定頁面。
  4. 有些公眾號的 api ,在小程式中無用,需要呼叫小程式的邏輯,需要做相容。
  5. 很多也頁面上的元素,小程式端不做展示等。

可以看出,稍微不慎,會影響公眾號現有邏輯。

  • 新增請求攔截 interceptors/minaAjax.jsinterceptors/minaRouter.js,原有的換更為 interceptors/officalAjax.jsinterceptors/officalRouter.js,在入口檔案interceptors/index.js根據當前宿主平臺,也就是全域性配置 HOST_PLATFORM,通過代理模式策略模式,注入對應平臺的攔截器minaAjax.js中重寫請求路徑和許可權處理,在 minaRouter.js 中新增頁面攔截配置,跳轉到特定頁面,這樣一併解決了上面的問題 1,2,3
  • 問題 4 其實也比較好處理了,拷貝需要相容 api 的頁面,重寫裡面的邏輯,通過路由攔截器一併做跳轉處理
  • 問題 5 也很簡單,擴充兩個自定義指令 v-mina-show 和 v-mina-hide ,在展示不同步的地方可以直接使用指令。

最終用最少的程式碼,最快的時間完美上線,絲毫沒影響到現有 toC 端業務,而且這樣把所有相容邏輯絕大部分聚合到了一起,方便二次擴充和修改。

雖然這只是根據自身業務結合來說明,可能沒什麼說服力,不過不難看出全域性配置/攔截器 雖然程式碼不多,但卻是整個專案的核心之一,我們可以在裡面做更多 awesome 的事情。

⑤ 路由配置與懶載入

directives 裡面沒什麼可說的,不過很多難題都可以通過他來解決,要時刻記住,我們可以再指令裡面操作虛擬 DOM。

路由配置

而我們根據自己的業務性質,最終根據業務流程來拆分配置:

routes
├── index.js            // 入口檔案
├── common.js           // 公共路由,登入,提示頁等
├── account.js          // 賬戶流程
├── register.js         // 掛號流程
└── ...
複製程式碼

最終通過 index.js 暴露出去給 plugins/router 例項使用,這裡的拆分配置有兩個注意的地方:

  • 需要根據自己業務性質來決定,有的專案可能適合業務線劃分,有的專案更適合以 功能 劃分。
  • 在多人協作過程中,儘可能避免衝突,或者減少衝突。

懶載入

文章開頭說到單頁面靜態資源過大,首次開啟/每次版本升級後都會較慢,可以用懶載入來拆分靜態資源,減少白屏時間,但開頭也說到懶載入也有待商榷的地方:

  • 如果非同步載入較多的元件,會給靜態資源伺服器/ CDN 帶來更大的訪問壓力的同時,如果當多個非同步元件都被修改,造成版本號的變動,釋出的時候會大大增加 CDN 被擊穿的風險。
  • 懶載入首次載入未被快取的非同步元件白屏的問題,造成使用者體驗不好。
  • 非同步載入通用元件,會在頁面可能會在網路延時的情況下參差不齊的展示出來等。

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專案情況在空間和時間上做一些權衡。

以下幾點可以作為簡單的參考:

  • 對於訪問量可控的專案,如公司後臺管理系統中,可以以操作 view 為單位進行非同步載入,通用元件全部同步載入的方式。
  • 對於一些複雜度較高,實時度較高的應用型別,可採用按功能模組拆分進行非同步元件載入。
  • 如果專案想保證比較高的完整性和體驗,迭代頻率可控,不太關心首次載入時間的話,可按需使用非同步載入或者直接不使用。

打包出來的 main.js 的大小,絕大部分都是在路由中引入的並註冊的檢視元件。

⑥ Service 服務層

服務層作為專案中的另一個核心之一,“自古以來”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地方。

不知道你是否看到過如下組織程式碼方式:

views/
    pay/
        index.vue
        service.js
        components/
            a.vue
            b.vue
複製程式碼

service.js 中寫入編寫資料來源

export const CONFIAG = {
    apple: `蘋果`,
    banana: `香蕉`
}
// ...

// ① 處理業務邏輯,還彈窗
export function getBInfo ({name = ``, id = ``}) {
    return this.$ajax.get(`/api/info`, {
        name, 
        id
    }).then({age} => {
        this.$modal.show({
            content: age
        })
    })
}

// ② 不處理業務,僅僅寫請求方法
export function getAInfo ({name = ``, id = ``}) {
    return this.$ajax.get(`/api/info`, {
        name, 
        id
    })
}

...
複製程式碼

簡單分析:

  • ① 就不多說了,拆分的不夠單純,當做二次開發的時候,你還得去找這彈窗到底哪裡出來的。
  • ② 看起來很美好,不摻雜業務邏輯,但不知道你與沒遇到過這樣情況,經常會有其他業務需要用到一樣的列舉,請求一樣的介面,而開發其他業務的同學並不知道你在這裡有一份資料來源,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資料來源的程式碼到處冗餘

我相信②在絕大多數專案中都能看到。

那麼我們的目的就很明顯了,解決冗餘,方便使用,我們把列舉和請求介面的方法,通過外掛,掛載到一個大物件上,注入 Vue 原型,方面業務使用即可。

目錄層級(僅供參考)

service
├── api
    ├── index.js             // 入口檔案
    ├── order.js             // 訂單相關介面配置
    └── ...
├── const                   
    ├── index.js             // 入口檔案
    ├── order.js             // 訂單常量介面配置
    └── ...
├── store                    // vuex 狀態管理
├── expands                  // 擴充
    ├── monitor.js           // 監控
    ├── beacon.js            // 打點
    ├── localstorage.js      // 本地儲存
    └── ...                  // 按需擴充
└── ...

複製程式碼

抽離模型

首先抽離請求介面模型,可按照領域模型抽離 (service/api/index.js):

{
    user: [{
        name: `info`,
        method: `GET`,
        desc: `測試介面1`,
        path: `/api/info`,
        mockPath: `/api/info`,
        params: {
            a: 1,
            b: 2
        }
    }, {
        name: `info2`,
        method: `GET`,
        desc: `測試介面2`,
        path: `/api/info2`,
        mockPath: `/api/info2`,
        params: {
            a: 1,
            b: 2,
            b: 3
        }
    }],
    order: [{
        name: `change`,
        method: `POST`,
        desc: `訂單變更`,
        path: `/api/order/change`,
        mockPath: `/api/order/change`,
        params: {
            type: `SUCCESS`
        }
    }]
    ...
}
複製程式碼

定製下需要的幾個功能:

  • 請求引數自動擷取。
  • 請求引數不傳,則傳送預設配置引數。
  • 得需要名稱空間。
  • 通過全域性配置開啟除錯模式。
  • 通過全域性配置來控制走本地 mock 還是線上介面等。

外掛編寫

定製好功能,開始編寫簡單的 plugins/api.js 外掛:

import axios from `./axios`
import _pick from `lodash/pick`
import _assign from `lodash/assign`
import _isEmpty from `lodash/isEmpty`

import { assert } from `Utils/tools`
import { API_DEFAULT_CONFIG } from `Config`
import API_CONFIG from `Service/api`


class MakeApi {
    constructor(options) {
        this.api = {}
        this.apiBuilder(options)
    }


    apiBuilder({
    	sep = `|`,
    	config = {},
    	mock = false, 
    	debug = false,
    	mockBaseURL = ``
    }) {
    	Object.keys(config).map(namespace => {
    		this._apiSingleBuilder({
                namespace, 
                mock, 
                mockBaseURL, 
                sep, 
                debug, 
                config: config[namespace]
            })
    	})
    }
    _apiSingleBuilder({
    	namespace, 
    	sep = `|`,
    	config = {},
    	mock = false, 
    	debug = false,
    	mockBaseURL = ``
    }) {
        config.forEach( api => {
            const {name, desc, params, method, path, mockPath } = api
            let apiname = `${namespace}${sep}${name}`,// 名稱空間
                url = mock ? mockPath : path,//控制走 mock 還是線上
                baseURL = mock && mockBaseURL
            
            // 通過全域性配置開啟除錯模式。
            debug && console.info(`呼叫服務層介面${apiname},介面描述為${desc}`)
            debug && assert(name, `${apiUrl} :介面name屬性不能為空`)
            debug && assert(apiUrl.indexOf(`/`) === 0, `${apiUrl} :介面路徑path,首字元應為/`)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api, `${namespace}${sep}${name}`, {
                value(outerParams, outerOptions) {
                
                    // 請求引數自動擷取。
                    // 請求引數不穿則傳送預設配置引數。
                    let _data = _isEmpty(outerParams) ? params : _pick(_assign({}, params, outerParams), Object.keys(params))
                    return axios(_normoalize(_assign({
                        url,
                        desc,
                        baseURL,
                        method
                    }, outerOptions), _data))
                }
            })      
        })
    }       
}

function _normoalize(options, data) {
    // 這裡可以做大小寫轉換,也可以做其他型別 RESTFUl 的相容
    if (options.method === `POST`) {
        options.data = data
    } else if (options.method === `GET`) {
        options.params = data
    }
    return options
} 
// 注入模型和全域性配置,並暴露出去
export default new MakeApi({
	config: API_CONFIG,
	...API_DEFAULT_CONFIG
})[`api`]
複製程式碼

掛載到 Vue 原型上,上文有說到,通過 plugins/inject.js

import api from `./api`
 
export default {
    install: (Vue, options) => {
        Vue.prototype.$api = api
        // 需要掛載的都放在這裡
    }
}
複製程式碼

使用

這樣我們可以在業務中愉快的使用業務層程式碼:

// .vue 中
export default {
    methods: {
        test() {
            this.$api[`order/info`]({
                a: 1,
                b: 2
            })
        }
    }
}
複製程式碼

即使在業務之外也可以使用:

import api from `Plugins/api`

api[`order/info`]({
    a: 1,
    b: 2
})

複製程式碼

當然對於執行效率要求高的專案中,避免記憶體使用率過大,我們需要改造 API,用解構的方式引入使用,最終利用 webpacktree-shaking 減少打包體積。幾個簡單的思路

一般來說,多人協作時候大家都可以先看 api 是否有對應介面,當業務量上來的時候,也肯定會有人出現找不到,或者找起來比較費勁,這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在 請求攔截器中,把當前請求的 urlapi 中的請求做下判斷,如果有重複介面請求路徑,則提醒開發者已經配置相關請求,根據情況是否進行二次配置即可。

最終我們可以擴充 Service 層的各個功能:

基礎

  • api非同步與後端互動
  • const常量列舉
  • storeVuex 狀態管理

擴充

  • localStorage:本地資料,稍微封裝下,支援存取物件即可
  • monitor監控功能,自定義蒐集策略,呼叫 api 中的介面傳送
  • beacon打點功能,自定義蒐集策略,呼叫 api 中的介面傳送

constlocalStoragemonitorbeacon 根據業務自行擴充暴露給業務使用即可,思想也是一樣的,下面著重說下 store(Vuex)

插一句:如果看到這裡沒感覺不妥的話,想想上面 plugins/api.js 有沒有用單例模式?該不該用?

⑦ 狀態管理與檢視拆分

Vuex 原始碼分析可以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狀態管理?

答案是否定的,就算你的專案達到 10 萬行程式碼,那也並不意味著你必須使用 Vuex,應該由業務場景決定。

業務場景

  1. 第一類專案:業務/檢視複雜度不高,不建議使用 Vuex,會帶來開發與維護的成本,使用簡單的 vbus 做好名稱空間,來解耦即可。
let vbus = new Vue()
vbus.$on(`print.hello`, () => {
    console.log(`hello`)
})

vbus.$emit(`print.hello`)
複製程式碼
  1. 第二類專案:類似多人協作專案管理有道雲筆記網易雲音樂微信網頁版/桌面版應用,功能集中,空間利用率高,實時互動的專案,無疑 Vuex 是較好的選擇。這類應用中我們可以直接抽離業務領域模型
store
├── index.js          
├── actions.js        // 根級別 action
├── mutations.js      // 根級別 mutation
└── modules
    ├── user.js       // 使用者模組
    ├── products.js   // 產品模組
    ├── order.js      // 訂單模組
    └── ...
複製程式碼

當然對於這類專案,vuex 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學習下 rxjs

  1. 第三類專案:後臺系統或者頁面之間業務耦合不高的專案,這類專案是佔比應該是很大的,我們思考下這類專案:

全域性共享狀態不多,但是難免在某個模組中會有複雜度較高的功能(客服系統,實時聊天,多人協作功能等),這時候如果為了專案的可管理性,我們也在 store 中進行管理,隨著專案的迭代我們不難遇到這樣的情況:

store/
    ...
    modules/
        b.js
        ...
views/
    ...
    a/
        b.js
        ...
        
複製程式碼
  • 試想下有幾十個 module,對應這邊上百個業務模組,開發者在兩個平級目錄之間除錯與開發的成本是巨大的。
  • 這些 module 可以在專案中任一一個地方被訪問,但往往他們都是冗餘的,除了引用的功能模組之外,基本不會再有其他模組引用他。
  • 專案的可維護程度會隨著專案增大而增大。

如何解決第三類專案的 store 使用問題?

先梳理我們的目標:

  • 專案中模組可以自定決定是否使用 Vuex。(漸進增強)
  • 從有狀態管理的模組,跳轉沒有的模組,我們不想把之前的狀態掛載到 store 上,想提高執行效率。(冗餘)
  • 讓這類專案的狀態管理變的更加可維護。(開發成本/溝通成本)

實現

我們藉助 Vuex 提供的 registerModuleunregisterModule 一併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 service/store 中放入全域性共享的狀態:

service/
    store/
        index.js
        actions.js
        mutations.js
        getters.js
        state.js
複製程式碼

一般這類專案全域性狀態不多,如果多了拆分 module 即可。

編寫外掛生成 store 例項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Vuex from `vuex`
import {VUEX_DEFAULT_CONFIG} from `Config`
import commonStore from `Service/store`

Vue.use(Vuex)

export default new Vuex.Store({
    ...commonStore,
    ...VUEX_DEFAULT_CONFIG
})
複製程式碼

對一個需要狀態管理頁面或者模組進行分層:

views/
    pageA/
        index.vue
        components/
            a.vue
            b.vue
            ...
        children/
            childrenA.vue
            childrenB.vue
            ...
        store/
            index.js
            actions.js
            moduleA.js  
            moduleB.js
複製程式碼

module 中直接包含了 gettersmutationsstate,我們在 store/index.js 中做文章:

import Store from `Plugins/store`
import actions from `./actions.js`
import moduleA from `./moduleA.js`
import moduleB from `./moduleB.js`

export default {
    install() {
        Store.registerModule([`pageA`], {
            actions,
            modules: {
                moduleA,
                moduleB
            },
            namespaced: true
        })
    },
    uninstall() {
        Store.unregisterModule([`pageA`])
    }
}

複製程式碼

最終在 index.vue 中引入使用, 在頁面跳轉之前註冊這些狀態和管理狀態的規則,在路由離開之前,先解除安裝這些狀態和管理狀態的規則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import {mapGetters} from `vuex`
export default {
    computed: {
        ...mapGetters(`pageA`, [`aaa`, `bbb`, `ccc`])
    },
    beforeRouterEnter(to, from, next) {
        store.install()
        next()
    },
    beforeRouterLeave(to, from, next) {
        store.uninstall()
        next()
    }
}
複製程式碼

當然如果你的狀態要共享到全域性,就不執行 uninstall

這樣就解決了開頭的三個問題,不同開發者在開發頁面的時候,可以根據頁面特性,漸進增強的選擇某種開發形式。

其他

這裡簡單列舉下其他方面,需要自行根據專案深入和使用。

打包,構建

這裡網上已經有很多優化方法:dllhappypack多執行緒打包等,但隨著專案的程式碼量級,每次 dev 儲存的時候編譯的速度也是會愈來愈慢的,而一過慢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進行拆分,這是肯定的,而在拆分之前儘可能容納更多的可維護的程式碼,有幾個可以嘗試和規避的點:

  1. 優化專案流程:這個點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用,但改變卻是最直觀的,頁面/業務上的化簡為繁會直接體現到程式碼上,同時也會增大專案的可維護,可擴充性等。
  2. 減少專案檔案層級縱向深度。
  3. 減少無用業務程式碼,避免使用無用或者過大依賴(類似 moment.js 這樣的庫)等。

樣式

  • 儘可能抽離各個模組,讓整個樣式底層更加靈活,同時也應該儘可能的減少冗餘。
  • 如果使用的 sass 的話,善用 %placeholder 減少無用程式碼打包進來。

MPA 應用中樣式冗餘過大,%placeholder 也會給你帶來幫助。

Mock

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 mock 平臺,當前後端定好介面格式,放入生成對應 mock api,如果沒有 mock 平臺,那就找相對好用的工具如 json-server 等。

程式碼規範

請強制使用 eslint,掛在 git 的鉤子上。定期 diff 程式碼,定期培訓等。

TypeScript

非常建議用 TS 編寫專案,可能寫 .vue 有些彆扭,這樣前端的大部分錯誤在編譯時解決,同時也能提高瀏覽器執行時效率,可能減少 re-optimize 階段時間等。

測試

這也是專案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你的專案還未使用一些測試工具,請儘快接入,這裡不過多贅述。

拆分系統

當專案到達到一定業務量級時,由於專案中的模組過多,新同學維護成本,開發成本都會直線上升,不得不拆分專案,後續會分享出來我們 ToB 專案在拆分系統中的簡單實踐。

最後

時下有各種成熟的方案,這裡只是一個簡單的構建分享,裡面依賴的版本都是我們穩定下來的版本,需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升級。

專案底層構建往往會成為前端忽略的地方,我們既要從一個大局觀來看待一個專案或者整條業務線,又要對每一行程式碼精益求精,對開發體驗不斷優化,慢慢累積後才能更好的應對未知的變化。

最後請允許我打一波小小的廣告

EROS

如果前端同學想嘗試使用 Vue 開發 App,或者熟悉 weex 開發的同學,可以來嘗試使用我們的開源解決方案 eros,雖然沒做過什麼廣告,但不完全統計,50 個線上 APP 還是有的,期待你的加入。

最後附上部分產品截圖~

淺談使用 Vue 構建前端 10w+ 程式碼量的單頁面應用開發底層

(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