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開源專案原始碼解析 -->Volley 原始碼解析(十五)

Wei_Leng發表於2016-09-27

專案:Volley

1. 功能介紹

1.1. Volley

Volley 是 Google 推出的 Android 非同步網路請求框架和圖片載入框架。在 Google I/O 2013 大會上釋出。

名字由來:a burst or emission of many things or a large amount at once
釋出演講時候的配圖

Volley

從名字由來和配圖中無數急促的火箭可以看出 Volley 的特點:特別適合資料量小,通訊頻繁的網路操作。(個人認為 Android 應用中絕大多數的網路操作都屬於這種型別)。

1.2 Volley 的主要特點

(1). 擴充套件性強。Volley 中大多是基於介面的設計,可配置性強。
(2). 一定程度符合 Http 規範,包括返回 ResponseCode(2xx、3xx、4xx、5xx)的處理,請求頭的處理,快取機制的支援等。並支援重試及優先順序定義。
(3). 預設 Android2.3 及以上基於 HttpURLConnection,2.3 以下基於 HttpClient 實現,這兩者的區別及優劣在4.2.1 Volley中具體介紹。
(4). 提供簡便的圖片載入工具。

2. 總體設計

2.1 總體設計圖

總體設計圖

上面是 Volley 的總體設計圖,主要是通過兩種Dispatch Thread不斷從RequestQueue中取出請求,根據是否已快取呼叫CacheNetwork這兩類資料獲取介面之一,從記憶體快取或是伺服器取得請求的資料,然後交由ResponseDelivery去做結果分發及回撥處理。

2.2 Volley 中的概念

簡單介紹一些概念,在詳細設計中會仔細介紹。
Volley 的呼叫比較簡單,通過 newRequestQueue(…) 函式新建並啟動一個請求佇列RequestQueue後,只需要往這個RequestQueue不斷 add Request 即可。

Volley:Volley 對外暴露的 API,通過 newRequestQueue(…) 函式新建並啟動一個請求佇列RequestQueue

Request:表示一個請求的抽象類。StringRequestJsonRequestImageRequest 都是它的子類,表示某種型別的請求。

RequestQueue:表示請求佇列,裡面包含一個CacheDispatcher(用於處理走快取請求的排程執行緒)、NetworkDispatcher陣列(用於處理走網路請求的排程執行緒),一個ResponseDelivery(返回結果分發介面),通過 start() 函式啟動時會啟動CacheDispatcherNetworkDispatchers

CacheDispatcher:一個執行緒,用於排程處理走快取的請求。啟動後會不斷從快取請求佇列中取請求處理,佇列為空則等待,請求處理結束則將結果傳遞給ResponseDelivery去執行後續處理。當結果未快取過、快取失效或快取需要重新整理的情況下,該請求都需要重新進入NetworkDispatcher去排程處理。

NetworkDispatcher:一個執行緒,用於排程處理走網路的請求。啟動後會不斷從網路請求佇列中取請求處理,佇列為空則等待,請求處理結束則將結果傳遞給ResponseDelivery去執行後續處理,並判斷結果是否要進行快取。

ResponseDelivery:返回結果分發介面,目前只有基於ExecutorDelivery的在入參 handler 對應執行緒內進行分發。

HttpStack:處理 Http 請求,返回請求結果。目前 Volley 中有基於 HttpURLConnection 的HurlStack和 基於 Apache HttpClient 的HttpClientStack

Network:呼叫HttpStack處理請求,並將結果轉換為可被ResponseDelivery處理的NetworkResponse

Cache:快取請求結果,Volley 預設使用的是基於 sdcard 的DiskBasedCacheNetworkDispatcher得到請求結果後判斷是否需要儲存在 Cache,CacheDispatcher會從 Cache 中取快取結果。

3. 流程圖

Volley 請求流程圖

Volley 請求流程圖

上圖是 Volley 請求時的流程圖,在 Volley 的釋出演講中給出,我在這裡將其用中文重新畫出。

4. 詳細設計

4.1 類關係圖

類關係圖

這是 Volley 框架的主要類關係圖

圖中紅色圈內的部分,組成了 Volley 框架的核心,圍繞 RequestQueue 類,將各個功能點以組合的方式結合在了一起。各個功能點也都是以介面或者抽象類的形式提供。
紅色圈外面的部分,在 Volley 原始碼中放在了 toolbox 包中,作為 Volley 為各個功能點提供的預設的具體實現。
通過類圖我們看出, Volley 有著非常好的擴充性。通過各個功能點的介面,我們可以給出自定義的,更符合我們需求的具體實現。

多用組合,少用繼承;針對介面程式設計,不針對具體實現程式設計。

優秀框架的設計,令人叫絕,受益良多。

4.2 核心類功能介紹

4.2.1 Volley.java

這個和 Volley 框架同名的類,其實是個工具類,作用是構建一個可用於新增網路請求的RequestQueue物件。
(1). 主要函式
Volley.java 有兩個過載的靜態方法。

public static RequestQueue newRequestQueue(Context context)

public static RequestQueue newRequestQueue(Context context, HttpStack stack)

第一個方法的實現呼叫了第二個方法,傳 HttpStack 引數為 null。
第二個方法中,如果 HttpStatck 引數為 null,則如果系統在 Gingerbread 及之後(即 API Level >= 9),採用基於 HttpURLConnection 的 HurlStack,如果小於 9,採用基於 HttpClient 的 HttpClientStack。

if (stack == null) {
    if (Build.VERSION.SDK_INT >= 9) {
        stack = new HurlStack();
    } else {
        stack = new HttpClientStack(AndroidHttpClient.newInstance(userAgent));
    }
}

得到了 HttpStack,然後通過它構造一個代表網路(Network)的具體實現BasicNetwork
接著構造一個代表快取(Cache)的基於 Disk 的具體實現DiskBasedCache
最後將網路(Network)物件和快取(Cache)物件傳入構建一個 RequestQueue,啟動這個 RequestQueue,並返回。

Network network = new BasicNetwork(stack);
RequestQueue queue = new RequestQueue(new DiskBasedCache(cacheDir), network);
queue.start();
return queue;

我們平時大多采用Volly.newRequestQueue(context)的預設實現,構建 RequestQueue。
通過原始碼可以看出,我們可以拋開 Volley 工具類構建自定義的 RequestQueue,採用自定義的HttpStatck,採用自定義的Network實現,採用自定義的 Cache 實現等來構建RequestQueue
優秀框架的高可擴充性的魅力來源於此啊

(2). HttpURLConnection 和 AndroidHttpClient(HttpClient 的封裝)如何選擇及原因:
在 Froyo(2.2) 之前,HttpURLConnection 有個重大 Bug,呼叫 close() 函式會影響連線池,導致連線複用失效,所以在 Froyo 之前使用 HttpURLConnection 需要關閉 keepAlive。
另外在 Gingerbread(2.3) HttpURLConnection 預設開啟了 gzip 壓縮,提高了 HTTPS 的效能,Ice Cream Sandwich(4.0) HttpURLConnection 支援了請求結果快取。
再加上 HttpURLConnection 本身 API 相對簡單,所以對 Android 來說,在 2.3 之後建議使用 HttpURLConnection,之前建議使用 AndroidHttpClient。

(3). 關於 User Agent
通過程式碼我們發現如果是使用 AndroidHttpClient,Volley 還會將請求頭中的 User-Agent 欄位設定為 App 的 ${packageName}/${versionCode},如果異常則使用 "volley/0",不過這個獲取 User-Agent 的操作應該放到 if else 內部更合適。而對於 HttpURLConnection 卻沒有任何操作,為什麼呢?
如果用 Fiddler 或 Charles 對資料抓包我們會發現,我們會發現 HttpURLConnection 預設是有 User-Agent 的,類似:

Dalvik/1.6.0 (Linux; U; Android 4.1.1; Google Nexus 4 - 4.1.1 - API 16 - 768x1280_1 Build/JRO03S)

經常用 WebView 的同學會也許會發現似曾相識,是的,WebView 預設的 User-Agent 也是這個。實際在請求發出之前,會檢測 User-Agent 是否為空,如果不為空,則加上系統預設 User-Agent。在 Android 2.1 之後,我們可以通過

String userAgent = System.getProperty("http.agent");

得到系統預設的 User-Agent,Volley 如果希望自定義 User-Agent,可在自定義 Request 中重寫 getHeaders() 函式

@Override
public Map<String, String> getHeaders() throws AuthFailureError {
    // self-defined user agent
    Map<String, String> headerMap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headerMap.put("User-Agent", "android-open-project-analysis/1.0");
    return headerMap;
}

4.2.2 Request.java

代表一個網路請求的抽象類。我們通過構建一個Request類的非抽象子類(StringRequest、JsonRequest、ImageRequest 或自定義)物件,並將其加入到·RequestQueue·中來完成一次網路請求操作。
Volley 支援 8 種 Http 請求方式 GET, POST, PUT, DELETE, HEAD, OPTIONS, TRACE, PATCH
Request 類中包含了請求 url,請求請求方式,請求 Header,請求 Body,請求的優先順序等資訊。

因為是抽象類,子類必須重寫的兩個方法。

abstract protected Response<T> parseNetworkResponse(NetworkResponse response);

子類重寫此方法,將網路返回的原生位元組內容,轉換成合適的型別。此方法會在工作執行緒中被呼叫。

abstract protected void deliverResponse(T response);

子類重寫此方法,將解析成合適型別的內容傳遞給它們的監聽回撥。

以下兩個方法也經常會被重寫

public byte[] getBody()

重寫此方法,可以構建用於 POST、PUT、PATCH 請求方式的 Body 內容。

protected Map<String, String> getParams()

在上面getBody函式沒有被重寫情況下,此方法的返回值會被 key、value 分別編碼後拼裝起來轉換為位元組碼作為 Body 內容。

4.2.3 RequestQueue.java

Volley 框架的核心類,將請求 Request 加入到一個執行的RequestQueue中,來完成請求操作。

(1). 主要成員變數

RequestQueue 中維護了兩個基於優先順序的 Request 佇列,快取請求佇列和網路請求佇列。
放在快取請求佇列中的 Request,將通過快取獲取資料;放在網路請求佇列中的 Request,將通過網路獲取資料。

private final PriorityBlockingQueue<Request<?>> mCacheQueue = new PriorityBlockingQueue<Request<?>>();
private final PriorityBlockingQueue<Request<?>> mNetworkQueue = new PriorityBlockingQueue<Request<?>>();

維護了一個正在進行中,尚未完成的請求集合。

private final Set<Request<?>> mCurrentRequests = new HashSet<Request<?>>();

維護了一個等待請求的集合,如果一個請求正在被處理並且可以被快取,後續的相同 url 的請求,將進入此等待佇列。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Queue<Request<?>>> mWaitingRequests = new HashMap<String, Queue<Request<?>>>();

(2). 啟動佇列

建立出 RequestQueue 以後,呼叫 start 方法,啟動佇列。

/**
 * Starts the dispatchers in this queue.
 */
public void start() {
    stop();  // Make sure any currently running dispatchers are stopped.
    // Create the cache dispatcher and start it.
    mCacheDispatcher = new CacheDispatcher(mCacheQueue, mNetworkQueue, mCache, mDelivery);
    mCacheDispatcher.start();

    // Create network dispatchers (and corresponding threads) up to the pool size.
    for (int i = 0; i < mDispatchers.length; i++) {
        NetworkDispatcher networkDispatcher = new NetworkDispatcher(mNetworkQueue, mNetwork,
                mCache, mDelivery);
        mDispatchers[i] = networkDispatcher;
        networkDispatcher.start();
    }
}

start 方法中,開啟一個快取排程執行緒CacheDispatcher和 n 個網路排程執行緒NetworkDispatcher,這裡 n 預設為 4,存在優化的餘地,比如可以根據 CPU 核數以及網路型別計算更合適的併發數。
快取排程執行緒不斷的從快取請求佇列中取出 Request 去處理,網路排程執行緒不斷的從網路請求佇列中取出 Request 去處理。

(3). 加入請求

public <T> Request<T> add(Request<T> request);

流程圖如下:

加入請求流程圖

(4). 請求完成

void finish(Request<?> request)

Request 請求結束

(1). 首先從正在進行中請求集合mCurrentRequests中移除該請求。
(2). 然後查詢請求等待集合mWaitingRequests中是否存在等待的請求,如果存在,則將等待佇列移除,並將等待佇列所有的請求新增到快取請求佇列中,讓快取請求處理執行緒CacheDispatcher自動處理。

(5). 請求取消

public void cancelAll(RequestFilter filter)
public void cancelAll(final Object tag)

取消當前請求集合中所有符合條件的請求。
filter 參數列示可以按照自定義的過濾器過濾需要取消的請求。
tag 表示按照Request.setTag設定好的 tag 取消請求,比如同屬於某個 Activity 的。

4.2.4 CacheDispatcher.java

一個執行緒,用於排程處理走快取的請求。啟動後會不斷從快取請求佇列中取請求處理,佇列為空則等待,請求處理結束則將結果傳遞給ResponseDelivery 去執行後續處理。當結果未快取過、快取失效或快取需要重新整理的情況下,該請求都需要重新進入NetworkDispatcher去排程處理。

(1). 成員變數

BlockingQueue<Request<?>> mCacheQueue 快取請求佇列
BlockingQueue<Request<?>> mNetworkQueue 網路請求佇列
Cache mCache 快取類,代表了一個可以獲取請求結果,儲存請求結果的快取
ResponseDelivery mDelivery 請求結果傳遞類

(2). 處理流程圖


快取排程執行緒處理流程圖

4.2.5 NetworkDispatcher.java

一個執行緒,用於排程處理走網路的請求。啟動後會不斷從網路請求佇列中取請求處理,佇列為空則等待,請求處理結束則將結果傳遞給 ResponseDelivery 去執行後續處理,並判斷結果是否要進行快取。

(1). 成員變數

BlockingQueue<Request<?>> mQueue 網路請求佇列
Network mNetwork 網路類,代表了一個可以執行請求的網路
Cache mCache 快取類,代表了一個可以獲取請求結果,儲存請求結果的快取
ResponseDelivery mDelivery 請求結果傳遞類,可以傳遞請求的結果或者錯誤到呼叫者

(2). 處理流程圖

網路排程執行緒處理流程圖

4.2.6 Cache.java

快取介面,代表了一個可以獲取請求結果,儲存請求結果的快取。

(1). 主要方法:

public Entry get(String key); 通過 key 獲取請求的快取實體
public void put(String key, Entry entry); 存入一個請求的快取實體
public void remove(String key); 移除指定的快取實體
public void clear(); 清空快取

(2). 代表快取實體的內部類 Entry

成員變數和方法
byte[] data 請求返回的資料(Body 實體)
String etag Http 響應首部中用於快取新鮮度驗證的 ETag
long serverDate Http 響應首部中的響應產生時間
long ttl 快取的過期時間
long softTtl 快取的新鮮時間
Map<String, String> responseHeaders 響應的 Headers
boolean isExpired() 判斷快取是否過期,過期快取不能繼續使用
boolean refreshNeeded() 判斷快取是否新鮮,不新鮮的快取需要發到服務端做新鮮度的檢測

4.2.7 DiskBasedCache.java

繼承 Cache 類,基於 Disk 的快取實現類。

(1). 主要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initialize() 初始化,掃描快取目錄得到所有快取資料摘要資訊放入記憶體。
public synchronized Entry get(String key) 從快取中得到資料。先從摘要資訊中得到摘要資訊,然後讀取快取資料檔案得到內容。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ut(String key, Entry entry) 將資料存入快取內。先檢查快取是否會滿,會則先刪除快取中部分資料,然後再新建快取檔案。
private void pruneIfNeeded(int neededSpace) 檢查是否能再分配 neededSpace 位元組的空間,如果不能則刪除快取中部分資料。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lear() 清空快取。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move(String key) 刪除快取中某個元素。

(2). CacheHeader 類

CacheHeader 是快取檔案摘要資訊,儲存在快取檔案的頭部,與上面的Cache.Entry相似。

4.2.8 NoCache.java

繼承 Cache 類,不做任何操作的快取實現類,可將它作為構建RequestQueue的引數以實現一個不帶快取的請求佇列。

4.2.9 Network.java

代表網路的介面,處理網路請求。
唯一的方法,用於執行特定請求。

public NetworkResponse performRequest(Request<?> request) throws VolleyError;

4.2.10 NetworkResponse.java

Network中方法 performRequest 的返回值,Request的 parseNetworkResponse(…) 方法入參,是 Volley 中用於內部 Response 轉換的一級。
封裝了網路請求響應的 StatusCode,Headers 和 Body 等。

(1). 成員變數

int statusCode Http 響應狀態碼
byte[] data Body 資料
Map<String, String> headers 響應 Headers
boolean notModified 表示是否為 304 響應
long networkTimeMs 請求耗時

(2). Volley 的內部 Response 轉換流程圖

Volley

從上到下表示從得到資料後一步步的處理,箭頭旁的註釋表示該步處理後的實體類。

4.2.11 BasicNetwork.java

實現 Network,Volley 中預設的網路介面實現類。呼叫HttpStack處理請求,並將結果轉換為可被ResponseDelivery處理的NetworkResponse
主要實現了以下功能:
(1). 利用 HttpStack 執行網路請求。
(2). 如果 Request 中帶有實體資訊,如 Etag,Last-Modify 等,則進行快取新鮮度的驗證,並處理 304(Not Modify)響應。
(3). 如果發生超時,認證失敗等錯誤,進行重試操作,直到成功、丟擲異常(不滿足重試策略等)結束。

4.2.12 HttpStack.java

用於處理 Http 請求,返回請求結果的介面。目前 Volley 中的實現有基於 HttpURLConnection 的 HurlStack 和 基於 Apache HttpClient 的 HttpClientStack。
唯一方法,執行請求

public HttpResponse performRequest(Request<?> request, Map<String, String> additionalHeaders)
        throws IOException, AuthFailureError;

執行 Request 代表的請求,第二個參數列示發起請求之前,新增額外的請求 Headers。

4.2.13 HttpClientStack.java

實現 HttpStack 介面,利用 Apache 的 HttpClient 進行各種請求方式的請求。
基本就是 org.apache.http 包下面相關類的常見用法,不做詳解,不過與下面 HttpURLConnection 做下對比就能發現 HttpURLConnection 的 API 相對簡單的多。

4.2.14 HurlStack.java

實現 HttpStack 介面,利用 Java 的 HttpURLConnection 進行各種請求方式的請求。

4.2.15 Response.java

封裝了經過解析後的資料,用於傳輸。並且有兩個內部介面 Listener 和 ErrorListener 分別可表示請求失敗和成功後的回撥。
Response 的建構函式被私有化,而通過兩個函式名更易懂的靜態方法構建物件。

4.2.16 ByteArrayPool.java

byte[] 的回收池,用於 byte[] 的回收再利用,減少了記憶體的分配和回收。 主要通過一個元素長度從小到大排序的ArrayList作為 byte[] 的快取,另有一個按使用時間先後排序的ArrayList屬性用於快取滿時清理元素。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turnBuf(byte[] buf)

將用過的 byte[] 回收,根據 byte[] 長度按照從小到大的排序將 byte[] 插入到快取中合適位置。

public synchronized byte[] getBuf(int len)

獲取長度不小於 len 的 byte[],遍歷快取,找出第一個長度大於傳入引數len的 byte[],並返回;如果最終沒有合適的 byte[],new 一個返回。

private synchronized void trim()

當快取的 byte 超過預先設定的大小時,按照先進先出的順序刪除最早的 byte[]。

4.2.17 PoolingByteArrayOutputStream.java

繼承 ByteArrayOutputStream,原始 ByteArrayOutputStream 中用於接受寫入 bytes 的 buf,每次空間不足時便會 new 更大容量的 byte[],而 PoolingByteArrayOutputStream 使用了 ByteArrayPool 作為 Byte[] 快取來減少這種操作,從而提高效能。

4.2.18 HttpHeaderParser.java

Http header 的解析工具類,在 Volley 中主要作用是用於解析 Header 從而判斷返回結果是否需要快取,如果需要返回 Header 中相關資訊。
有三個方法

public static long parseDateAsEpoch(String dateStr)

解析時間,將 RFC1123 的時間格式,解析成 epoch 時間

public static String parseCharset(Map<String, String> headers)

解析編碼集,在 Content-Type 首部中獲取編碼集,如果沒有找到,預設返回 ISO-8859-1

public static Cache.Entry parseCacheHeaders(NetworkResponse response)

比較重要的方法,通過網路響應中的快取控制 Header 和 Body 內容,構建快取實體。如果 Header 的 Cache-Control 欄位含有no-cacheno-store表示不快取,返回 null。
(1). 根據 Date 首部,獲取響應生成時間
(2). 根據 ETag 首部,獲取響應實體標籤
(3). 根據 Cache-Control 和 Expires 首部,計算出快取的過期時間,和快取的新鮮度時間

兩點需要說明下:
1.沒有處理Last-Modify首部,而是處理儲存了Date首部,並在後續的新鮮度驗證時,使用Date來構建If-Modified-Since。 這與 Http 1.1 的語義有些違背。
2.計算過期時間,Cache-Control 首部優先於 Expires 首部。

4.2.19 RetryPolicy.java

重試策略介面
有三個方法:

public int getCurrentTimeout();

獲取當前請求用時(用於 Log)

public int getCurrentRetryCount();

獲取已經重試的次數(用於 Log)

public void retry(VolleyError error) throws VolleyError;

確定是否重試,引數為這次異常的具體資訊。在請求異常時此介面會被呼叫,可在此函式實現中丟擲傳入的異常表示停止重試。

4.2.20 DefaultRetryPolicy.java

實現 RetryPolicy,Volley 預設的重試策略實現類。主要通過在 retry(…) 函式中判斷重試次數是否達到上限確定是否繼續重試。
其中mCurrentRetryCount變數表示已經重試次數。
mBackoffMultiplier表示每次重試之前的 timeout 該乘以的因子。
mCurrentTimeoutMs變數表示當前重試的 timeout 時間,會以mBackoffMultiplier作為因子累計前幾次重試的 timeout。

4.2.21 ResponseDelivery.java

請求結果的傳輸介面,用於傳遞請求結果或者請求錯誤。
有三個方法:

public void postRespons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此方法用於傳遞請求結果,request 和 response 引數分別表示請求資訊和返回結果資訊。

public void postRespons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Runnable runnable);

此方法用於傳遞請求結果,並在完成傳遞後執行 Runnable。

public void postError(Request<?> request, VolleyError error);

此方法用於傳輸請求錯誤。

4.2.22 ExecutorDelivery.java

請求結果傳輸介面具體實現類。
在 Handler 對應執行緒中傳輸快取排程執行緒或者網路排程執行緒中產生的請求結果或請求錯誤,會在請求成功的情況下呼叫 Request.deliverResponse(…) 函式,失敗時呼叫 Request.deliverError(…) 函式。

4.2.23 StringRequest.java

繼承 Request 類,代表了一個返回值為 String 的請求。將網路返回的結果資料解析為 String 型別。通過建構函式的 listener 傳參,支援請求成功後的 onResponse(…) 回撥。

4.2.24 JsonRequest.java

抽象類,繼承自 Request,代表了 body 為 JSON 的請求。提供了構建 JSON 請求引數的方法。

4.2.25 JsonObjectRequest.java

繼承自 JsonRequest,將網路返回的結果資料解析為 JSONObject 型別。

4.2.26 JsonArrayRequest.java

繼承自 JsonRequest,將網路返回的結果資料解析為 JSONArray 型別。

4.2.27 ImageRequest.java

繼承 Request 類,代表了一個返回值為 Image 的請求。將網路返回的結果資料解析為 Bitmap 型別。
可以設定圖片的最大寬度和最大高度,並計算出合適尺寸返回。每次最多解析一張圖片防止 OOM。

4.2.28 ImageLoader.java

封裝了 ImageRequst 的方便使用的圖片載入工具類。

1.可以設定自定義的ImageCache,可以是記憶體快取,也可以是 Disk 快取,將獲取的圖片快取起來,重複利用,減少請求。
2.可以定義圖片請求過程中顯示的圖片和請求失敗後顯示的圖片。
3.相同請求(相同地址,相同大小)只傳送一個,可以避免重複請求。
// TODO

4.2.29 NetworkImageView.java

利用 ImageLoader,可以載入網路圖片的 ImageView
有三個公開的方法:

public void setDefaultImageResId(int defaultImage)

設定預設圖片,載入圖片過程中顯示。

public void setErrorImageResId(int errorImage)

設定錯誤圖片,載入圖片失敗後顯示。

public void setImageUrl(String url, ImageLoader imageLoader)

設定網路圖片的 Url 和 ImageLoader,將利用這個 ImageLoader 去獲取網路圖片。

如果有新的圖片載入請求,會把這個 ImageView 上舊的載入請求取消。

4.2.30 ClearCacheRequest.java

用於人為清空 Http 快取的請求。
新增到 RequestQueue 後能很快執行,因為優先順序很高,為Priority.IMMEDIATE。並且清空快取的方法mCache.clear()寫在了isCanceled()方法體中,能最早的得到執行。

ClearCacheRequest 的寫法不敢苟同,目前看來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將清空快取操作也當做一個請求。而在isCanceled()中做清空操作本身就造成了歧義,不看原始碼沒人知道在NetworkDispatcher run 方法迴圈的過程中,isCanceled()這個讀操作竟然做了可能造成快取被清空。只能跟原始碼的解釋一樣當做一個 Hack 操作。

4.2.31 Authenticator.java

身份認證介面,用於基本認證或者摘要認證。這個類是 Volley 用於和身份驗證打通的介面,比如 OAuth,不過目前的使用不是特別廣泛和 Volley 的內部結合也不是特別緊密。

4.2.32 AndroidAuthenticator.java

繼承 Authenticator,基於 Android AccountManager 的認證互動實現類。

4.2.33 VolleyLog.java

Volley 的 Log 工具類。

4.2.34 VolleyError.java

Volley 中所有錯誤異常的父類,繼承自 Exception,可通過此類設定和獲取 NetworkResponse 或者請求的耗時。

4.2.35 AuthFailureError.java

繼承自 VolleyError,代表請求認證失敗錯誤,如 RespondeCode 的 401 和 403。

4.2.36 NetworkError.java

繼承自 VolleyError,代表網路錯誤。

4.2.37 ParseError.java

繼承自 VolleyError,代表內容解析錯誤。

4.2.38 ServerError.java

繼承自 VolleyError,代表服務端錯誤。

4.2.39 TimeoutError.java

繼承自 VolleyError,代表請求超時錯誤。

4.2.40 NoConnectionError.java

繼承自 NetworkError,代表無法建立連線錯誤。

5. 雜談

5.1 關於 Http 快取

Volley 構建了一套相對完整的符合 Http 語義的快取機制。
優點和特點
(1). 根據Cache-ControlExpires首部來計算快取的過期時間。如果兩個首部都存在情況下,以Cache-Control為準。
(2). 利用If-None-MatchIf-Modified-Since對過期快取或者不新鮮快取,進行請求再驗證,並處理 304 響應,更新快取。
(3). 預設的快取實現,將快取以檔案的形式儲存在 Disk,程式退出後不會丟失。

我個人認為的不足之處
快取的再驗證方面,在構建If-Modified-Since請求首部時,Volley 使用了服務端響應的Date首部,沒有使用Last-Modified首部。整個框架沒有使用Last-Modified首部。這與 Http 語義不符。

private void addCacheHeaders(Map<String, String> headers, Cache.Entry entry) {
    // If there's no cache entry, we're done.
    if (entry == null) {
        return;
    }

    if (entry.etag != null) {
        headers.put("If-None-Match", entry.etag);
    }

    if (entry.serverDate > 0) {
        Date refTime = new Date(entry.serverDate);
        headers.put("If-Modified-Since", DateUtils.formatDate(refTime));
    }
}

服務端根據請求時通過If-Modified-Since首部傳過來的時間,判斷資原始檔是否在If-Modified-Since時間 以後 有改動,如果有改動,返回新的請求結果。如果沒有改動,返回 304 not modified。
Last-Modified代表了資原始檔的最後修改時間。通常使用這個首部構建If-Modified-Since的時間。
Date代表了響應產生的時間,正常情況下Date時間在Last-Modified時間之後。也就是Date>=Last-Modified
通過以上原理,既然Date>=Last-Modified。那麼我利用Date構建,也是完全正確的。

可能的問題出在服務端的 Http 實現上,如果服務端完全遵守 Http 語義,採用時間比較的方式來驗證If-Modified-Since,判斷伺服器資原始檔修改時間是不是在If-Modified-Since之後。那麼使用Date完全正確。
可是有的服務端實現不是比較時間,而是直接的判斷伺服器資原始檔修改時間,是否和If-Modified-Since所傳時間相等。這樣使用Date就不能實現正確的再驗證,因為Date的時間總不會和伺服器資原始檔修改時間相等。

儘管使用Date可能出現的不正確情況,歸結於服務端沒有正確的實現 Http 語義。
但我還是希望 Volley 也能完全正確的實現 Http 語義,至少同時處理Last-ModifiedDate,並且優先使用Last-Modified

5.2 Bug

(1). BasicNetwork.performRequest(…)

如下程式碼:

@Override
public NetworkResponse performRequest(Request<?> request) throws VolleyError {
    ……
    while (true) {
        ……
        try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int statusCode = 0;
            NetworkResponse networkResponse = null;
            ……
            if (responseContents != null) {
              ……
            } else {
                throw new NetworkError(networkResponse);
            }
        }
    }
}

BasicNetwork.performRequest(…) 最後的

throw new NetworkError(networkResponse);

應該是

throw new NetworkError(e);

更合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