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筆記:樸素貝葉斯方法(Naive Bayes)原理和實現

Journey-Go發表於2015-04-13

本文主要描述了樸素貝葉斯分類方法,包括模型匯出和學習描述。例項部分總結了《machine learning in action》一書中展示的一個該方法用於句子感情色彩分類的程式。1

  • 方法概述
  • 學習(引數估計)
  • 實現:樸素貝葉斯下的文字分類

模型概述

樸素貝葉斯方法,是指
樸素:特徵條件獨立
貝葉斯:基於貝葉斯定理

根據貝葉斯定理,對一個分類問題,給定樣本特徵x,樣本屬於類別y的概率是

p(y|x)=p(x|y)p(y)p(x)1
p(y|x) = \dfrac{p(x|y)p(y)}{p(x)} 。。。。。。(1)

在這裡,x是一個特徵向量,將設x維度為M。因為樸素的假設,即特徵條件獨立,根據全概率公式展開,公式(1)可以表達為
p(y=ck|x)=Mi=1p(xi|y=ck)p(y=ck)kp(y=ck)Mi=1P(xi|y=ck)2
p(y=c_k|x)=\dfrac{\prod_{i=1}^{M}p(x^i|y=c_k)p(y=c_k)}{\sum_kp(y=c_k)\prod_{i=1}^{M}P(x^i|y=c_k)}。。。。(2)

這裡,只要分別估計出,特徵xi
x^i
在每一類的條件概率就可以了。類別y的先驗概率可以通過訓練集算出,同樣通過訓練集上的統計,可以得出對應每一類上的,條件獨立的特徵對應的條件概率向量。
如何統計,就是下一部分——學習——所關心的內容。

學習(引數估計)

下面介紹如何從資料中,學習得到樸素貝葉斯分類模型。概述分類方法,並提出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學習

訓練集TrainingSet={(x1,y1),(x2,y2),...,(xN,yN)}
\{(x_1,y_1),(x_2,y_2),...,(x_N,y_N)\}
包含N條訓練資料,其中 xi=(x(1)i,x(2)i,...,x(M)i)T
x_i=(x_{i}^{(1)},x_{i}^{(2)},...,x_{i}^{(M)})^T
是M維向量,yi{c1,c2,...cK}
y_i\in\{c_1,c_2,...c_K\}
屬於K類中的一類。

學習 1.首先,我們來計算公式(2)中的p(y=ck)

p(y=c_k)

p(y=ck)=Ni=1Iyi=ckN3
p(y=c_k)=\dfrac{\sum_{i=1}^{N}I(y_i=c_k)}{N}。。。。(3)

其中I(x)
I(x)
為指示函式,若括號內成立,則計1,否則為0。

學習 2.接下來計算分子中的條件概率,設M

M
維特徵的第j
j
維有L
L
個取值,則某維特徵的某個取值ajl
a_{jl}
,在給定某分類ck
c_k
下的條件概率為:

p(xj=ajl|y=ck)=Ni=1I(xji=ajl,yi=ck)Ni=1I(yi=ck)4
p(x^j=a_{jl}|y=c_k)=\dfrac{\sum_{i=1}^{N}I(x_i^{j}=a_{jl},y_i=c_k)}{\sum_{i=1}^{N}I(y_i=c_k)}。。。(4)

經過上述步驟,我們就得到了模型的基本概率,也就完成了學習的任務。

分類

通過學到的概率,給定未分類新例項X
X
,就可以通過上述概率進行計算,得到該例項屬於各類的後驗概率p(y=ck|X)
p(y=c_k|X)
,因為對所有的類來說,公式(2)中分母的值都相同,所以只計算分子部分即可,具體步驟如下:
分類 1.計算該例項屬於y=ck
y=c_k
類的概率
p(y=ck|X)=p(y=ck)j=1np(X(j)=x(j)|y=ck)5
p(y=c_k|X)=p(y=c_k)\prod_{j=1}^{n}p(X^{(j)}=x^{(j)}|y=c_k)。。。(5)

分類 2.確定該例項所屬的分類y
y

y=argmaxckp(y=ck|X)6
y=arg\max_{ c_k}p(y=c_k|X)。。。。(6)

於是我們得到了新例項的分類結果

拉普拉斯平滑

到這裡好像方法已經介紹完了,實則有一個小問題需要注意,在公式(3)(4)中,如果從樣本中算出的概率值為0該怎麼辦呢?
下面介紹一種簡單方法,給學習步驟中的兩個概率計算公式,分子和分母都分別加上一個常數,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更新過後的公式如下:
p(y=ck)=Ni=1Iyi=ck+λN+Kλ7
p(y=c_k)=\dfrac{\sum_{i=1}^{N}I(y_i=c_k)+ \lambda}{N+K\lambda}。。。。(7)

K
K
是類的個數
p(xj=ajl|y=ck)=Ni=1I(xji=ajl,yi=ck)+λNi=1I(yi=ck)+Ljλ8
p(x^j=a_{jl}|y=c_k)=\dfrac{\sum_{i=1}^{N}I(x_i^{j}=a_{jl},y_i=c_k)+ \lambda}{\sum_{i=1}^{N}I(y_i=c_k)+L_j\lambda}。。。(8)

Lj
L_j
是第j
j
維特徵的最大取值

可以證明,改進以後的(7)(8)仍然是概率。平滑因子λ=0

\lambda=0
即為(3)(4)實現的最大似然估計,這時會出現在本節開始時提到的0概率問題;而λ=1
\lambda=1
則避免了0概率問題,這種方法被稱為拉普拉斯平滑

實現:樸素貝葉斯下的文字分類

根據上面的演算法流程,在這裡實現一個句子極性劃分的例子。所謂句子極性是指,句子所表達的情感色彩,例如積極/消極,這裡(書裡)使用的是侮辱性/非侮辱性。其實是什麼類別不重要,只要給定有標籤的訓練資料,就可以得到分類模型。
下面簡述實現思想和流程,給出程式碼。

演算法思想和流程

給定的訓練集是標定了 侮辱性/非侮辱性 的句子(因為是英語句子,所以基本視分詞為已經解決的問題,如果是漢語,則要先進行分詞),我們認為特徵就是句子中的單個詞語。單個詞語有極性表徵,整個句子所包含的單詞的極性表徵就是句子的極性。
由以上的基礎,應用樸素貝葉斯分類,就變成了這樣的問題
初始化步,構建可以表徵句子的特徵向量(詞彙表)。並根據這個特徵向量,把訓練集表徵出來。從訓練集中分離部分資料作為測試集。
學習步,計算類的先驗概率特徵向量對應每一類的條件概率向量
分類步, 計算測試集中待分類句子在每一類的分類後驗概率,取最大值作為其分類,並與給定標籤比較,得到誤分類率。

程式碼

初始化:

def loadDataSet():#資料格式
    postingList=[['my', 'dog', 'has', 'flea', 'problems', 'help', 'please'],
                 ['maybe', 'not', 'take', 'him', 'to', 'dog', 'park', 'stupid'],
                 ['my', 'dalmation', 'is', 'so', 'cute', 'I', 'love', 'him'],
                 ['stop', 'posting', 'stupid', 'worthless', 'garbage'],
                 ['mr', 'licks', 'ate', 'my', 'steak', 'how', 'to', 'stop', 'him'],
                 ['quit', 'buying', 'worthless', 'dog', 'food', 'stupid']]
    classVec = [0,1,0,1,0,1]#1 侮辱性文字 , 0 代表正常言論
    return postingList,classVec

def createVocabList(dataSet):#建立詞彙表
    vocabSet = set([])
    for document in dataSet:
        vocabSet = vocabSet | set(document) #建立並集
    return list(vocabSet)

def bagOfWord2VecMN(vocabList,inputSet):#根據詞彙表,講句子轉化為向量
    returnVec = [0]*len(vocabList)
    for word in inputSet:
        if word in vocabList:
            returnVec[vocabList.index(word)] += 1
    return returnVec

訓練:

def trainNB0(trainMatrix,trainCategory):
    numTrainDocs = len(trainMatrix)
    numWords = len(trainMatrix[0])
    pAbusive = sum(trainCategory)/float(numTrainDocs)
    p0Num = ones(numWords);p1Num = ones(numWords)#計算頻數初始化為1
    p0Denom = 2.0;p1Denom = 2.0                  #即拉普拉斯平滑
    for i in range(numTrainDocs):
        if trainCategory[i]==1:
            p1Num += trainMatrix[i]
            p1Denom += sum(trainMatrix[i])
        else:
            p0Num += trainMatrix[i]
            p0Denom += sum(trainMatrix[i])
    p1Vect = log(p1Num/p1Denom)#注意
    p0Vect = log(p0Num/p0Denom)#注意
    return p0Vect,p1Vect,pAbusive#返回各類對應特徵的條件概率向量
                                 #和各類的先驗概率

分類:

def classifyNB(vec2Classify,p0Vec,p1Vec,pClass1):
    p1 = sum(vec2Classify * p1Vec) + log(pClass1)#注意
    p0 = sum(vec2Classify * p0Vec) + log(1-pClass1)#注意
    if p1 > p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def testingNB():#流程展示
    listOPosts,listClasses = loadDataSet()#載入資料
    myVocabList = createVocabList(listOPosts)#建立詞彙表
    trainMat = []
    for postinDoc in listOPosts:
        trainMat.append(bagOfWord2VecMN(myVocabList,postinDoc))
    p0V,p1V,pAb = trainNB0(trainMat,listClasses)#訓練
    #測試
    testEntry = ['love','my','dalmation']
    thisDoc = bagOfWord2VecMN(myVocabList,testEntry)
    print testEntry,'classified as: ',classifyNB(thisDoc,p0V,p1V,pAb)

注意:上述程式碼中標有注意的地方,是公式中概率連乘變成了對數概率相加。此舉可以在數學上證明不會影響分類結果,且在實際計算中,避免了因概率因子遠小於1而連乘造成的下溢位。



  1. 參考:
    李航. (2012). 統計學習方法.
    Harrington, P. (2013). 機器學習實戰. 人民郵電出版社, 北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