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新春致辭中提到的“內涵和外延”其實常被用於物件導向的建模

weixin_34413065發表於2018-01-05

內涵和外延是高中語文(10多年前的上海)中的必考知識,大部分不從事業務諮詢和分析的人估計早把這個概念忘記了。

重溫一下百度百科:

邏輯學定義

例如“國家”這一概念的內涵包括:他是階級社會中所特有的政治實體,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統治階級統治、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是由軍隊、警察、監獄、法庭、立法機構和行政機構組成的暴力統治機器,等等。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物件的數量或範圍。例如,“國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國家。由此得出,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大越豐富,則其對應的外延就越小。

在使用者需求到軟體需求的分析過程中,研發經理往往需要對使用者業務進行建模,建模的第一個事情是找出業務物件,簡單來說就是把需求中提到的名詞都圈出來(當然也有根據經驗,把潛在隱含的業務物件找出來)。第二步,就是做E-R圖(實體關係圖)。在這2步過程中,我們怎麼判單一個物件是否需要存在,或者和另一個物件需要合併,我們需要一種思維工具,來判斷他們是否是一個東西。我一般使用內涵和外延來判斷。

順便說一下,我對技術這個詞的認識

技術是一種效率工具,效率越高,常被認為技術越先進。比如說,內涵和外延是一個快速識別業務物件的技術,因為它是一種可以學得的方法,並且快速給出正確答案的方法。

簡單寫寫,不展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