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KM演算法
話說KM這個東西看起來有點吃力啊,本來就笨再加上狀態不是很好,看的好慢啊。一開始看的書,書上有好多的什麼定理的東東說的很官方,不是那麼的通俗易懂啊。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在二分圖中找一個最優的匹配。意思就是,先找到那個叫做相等子圖的東東,然後在那個基礎上進行想外的擴散。如果遇到一些點不能被是最優覆蓋時,就要調整了啊。就把那個d找出來,然後調整那個頂標。總之,感覺亂亂的啊,先把這個東西,標記一下啊,我等下,狀態回升一下在好好看看啊。模擬了一遍演算法瞬間感覺創始人好厲害啊!不得不佩服那些前輩們啊!
轉一篇寶哥的部落格,留著以後好好研究:
兩個不錯的介紹KM演算法的文章:
1:
http://www.cppblog.com/MatoNo1/archive/2011/07/23/151724.aspx
2:
KM演算法是通過給每個頂點一個標號(叫做頂標)來把求最大權匹配的問題轉化為求完備匹配的問題的。設頂點Xi的頂標為A[i],頂點Yi的頂標為B[i],頂點Xi與Yj之間的邊權為w[i,j]。在演算法執行過程中的任一時刻,對於任一條邊(i,j),A[i]+B[j]>=w[i,j]始終成立。KM演算法的正確性基於以下定理:
若由二分圖中所有滿足A[i]+B[j]=w[i,j]的邊(i,j)構成的子圖(稱做相等子圖)有完備匹配,那麼這個完備匹配就是二分圖的最大權匹配。
這個定理是顯然的。因為對於二分圖的任意一個匹配,如果它包含於相等子圖,那麼它的邊權和等於所有頂點的頂標和;如果它有的邊不包含於相等子圖,那麼它的邊權和小於所有頂點的頂標和。所以相等子圖的完備匹配一定是二分圖的最大權匹配。
初始時為了使A[i]+B[j]>=w[i,j]恆成立,令A[i]為所有與頂點Xi關聯的邊的最大權,B[j]=0。如果當前的相等子圖沒有完備匹配,就按下面的方法修改頂標以使擴大相等子圖,直到相等子圖具有完備匹配為止。
我們求當前相等子圖的完備匹配失敗了,是因為對於某個X頂點,我們找不到一條從它出發的交錯路。這時我們獲得了一棵交錯樹,它的葉子結點全部是X頂點。現在我們把交錯樹中X頂點的頂標全都減小某個值d,Y頂點的頂標全都增加同一個值d,那麼我們會發現:
- 兩端都在交錯樹中的邊(i,j),A[i]+B[j]的值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它原來屬於相等子圖,現在仍屬於相等子圖。
- 兩端都不在交錯樹中的邊(i,j),A[i]和B[j]都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它原來屬於(或不屬於)相等子圖,現在仍屬於(或不屬於)相等子圖。
- X端不在交錯樹中,Y端在交錯樹中的邊(i,j),它的A[i]+B[j]的值有所增大。它原來不屬於相等子圖,現在仍不屬於相等子圖。
- X端在交錯樹中,Y端不在交錯樹中的邊(i,j),它的A[i]+B[j]的值有所減小。也就說,它原來不屬於相等子圖,現在可能進入了相等子圖,因而使相等子圖得到了擴大。
現在的問題就是求d值了。為了使A[i]+B[j]>=w[i,j]始終成立,且至少有一條邊進入相等子圖,d應該等於min{A[i]+B[j]-w[i,j]|Xi在交錯樹中,Yi不在交錯樹中}。
以上就是KM演算法的基本思路。但是樸素的實現方法,時間複雜度為O(n4)——需要找O(n)次增廣路,每次增廣最多需要修改O(n)次頂標,每次修改頂標時由於要列舉邊來求d值,複雜度為O(n2)。實際上KM演算法的複雜度是可以做到O(n3) 的。我們給每個Y頂點一個“鬆弛量”函式slack,每次開始找增廣路時初始化為無窮大。在尋找增廣路的過程中,檢查邊(i,j)時,如果它不在相等子圖 中,則讓slack[j]變成原值與A[i]+B[j]-w[i,j]的較小值。這樣,在修改頂標時,取所有不在交錯樹中的Y頂點的slack值中的最小 值作為d值即可。但還要注意一點:修改頂標後,要把所有的slack值都減去d。
O(N^4)模板: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define maxn 301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 = 99999999;
int w[maxn][maxn],link[maxn];
int lx[maxn],ly[maxn];//記錄頂標
bool vtx[maxn],vty[maxn];//記錄X,Y點集是否被訪問過
int nx,ny;
bool dfs(int i)
{
int j;
vtx[i] = true;//記住要標記
for (j = 0; j < ny; ++j)
{
//按可行邊超找增廣軌
if (!vty[j] && lx[i] + ly[j] == w[i][j])
{
vty[j] = true;
if (link[j] == -1 || dfs(link[j]))
{
link[j] = i;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int KM()
{
int i,j,k;
//初始化X點集的頂標
for (i = 0; i < nx; ++i)
{
for (j = 0,lx[i] = -inf; j < ny; ++j)
{
lx[i] = max(lx[i],w[i][j]);
}
}
//初始化
for (i = 0; i < maxn; ++i)
{
link[i] = -1; ly[i] = 0;
}
for (i = 0; i < nx; ++i)
{
while (1)
{
for (j = 0; j < maxn; ++j) vtx[j] = vty[j] = false;
if (dfs(i)) break;//找到增廣軌跳出迴圈
int d = inf;
//尋找d
for (j = 0; j < nx; ++j)
{
if (vtx[j])
{
for (k = 0; k < ny; ++k)
{
if (!vty[k]) d = min(d,lx[j] + ly[k] - w[j][k]);
}
}
}
if (d == inf) return -1;//無完備匹配退出<br> //在經過dfs後得到的交錯樹上進行加減d,因為在交錯樹上的都滿足lx[i] + ly[j] == w[i][j]加減後無影響。
for (j = 0; j < nx; ++j) if (vtx[j]) lx[j] -= d;
for (j = 0; j < ny; ++j) if (vty[j]) ly[j] += d;
}
}
//計算最大帶權匹配
int sum = 0;
for (i = 0; i < ny; ++i)
if (link[i] > -1) sum += w[link[i]][i];
return sum;
}
int main()
{
int i,j;
while (~scanf("%d",&nx))
{
ny = nx;
memset(w,0,sizeof(w));
for (i = 0; i < nx; ++i)
{
for (j = 0; j < ny; ++j)
{
scanf("%d",&w[i][j]);
}
}
printf("%d\n",KM());
}
return 0;
}
O(n^3)模板: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define maxn 301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inf = 99999999;
int w[maxn][maxn],link[maxn];
int lx[maxn],ly[maxn];//記錄頂標
int slack[maxn];
bool vtx[maxn],vty[maxn];//記錄X,Y點集是否被訪問過
int nx,ny;
bool dfs(int i)
{
int j;
vtx[i] = true;
for (j = 0; j < ny; ++j)
{
if (vty[j]) continue;
int tmp = lx[i] + ly[j] - w[i][j];
if (tmp == 0)
{
vty[j] = true;
if (link[j] == -1 || dfs(link[j]))
{
link[j] = i;
return true;
}
}
else
slack[j] = min(slack[j],tmp);//更新鬆弛量
}
return false;
}
int KM()
{
int i,j;
//初始化lx
for (i = 0; i < nx; ++i)
{
for (j = 0,lx[i] = -inf; j < ny; ++j)
{
lx[i] = min(lx[i],w[i][j]);
}
}
for (i = 0; i < maxn; ++i)
{
link[i] = -1; ly[i] = 0;
}
for (i = 0; i < nx; ++i)
{
for (j = 0; j < ny; ++j) slack[j] = inf;//初始化鬆弛量
while (1)
{
for (j = 0; j < maxn; ++j) vtx[j] = vty[j] = false;
if (dfs(i)) break;
int d = inf;
for (j = 0; j < ny; ++j)
{
if (!vty[j] && d > slack[j]) d = slack[j];
}
if (d == inf) return -1;
for (j = 0; j < nx; ++j)
if (vtx[j]) lx[j] -= d;
for (j = 0; j < ny; ++j)
if (vty[j]) ly[j] += d;
else slack[j] -= d;//注意鬆弛量的修改
}
}
int sum = 0;
for (i = 0; i < ny; ++i)
if (link[i] > -1) sum += w[link[i]][i];
return sum;
}
int main()
{
int i,j;
while (~scanf("%d",&nx))
{
ny = nx;
memset(w,0,sizeof(w));
for (i = 0; i < nx; ++i)
{
for (j = 0; j < ny; ++j)
{
scanf("%d",&w[i][j]);
}
}
printf("%d\n",KM());
}
return 0;
}
相關文章
- KM演算法小記演算法
- 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LMF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機器學習演算法學習筆記機器學習演算法筆記
- 匈牙利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學習筆記----RMQ演算法筆記MQ演算法
- EM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Floyd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Tarjan 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Kosaraju演算法演算法筆記
- 類歐幾里得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導論》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莫隊演算法學習筆記演算法筆記
- KM演算法演算法
- 演算法學習筆記(3.1): ST演算法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1)- 演算法概述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2-SAT演算法筆記
- 智慧演算法學習筆記(一) (轉)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 並查集演算法筆記並查集
- 演算法學習筆記(40): 具體數學演算法筆記
- numpy的學習筆記\pandas學習筆記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概率與期望DP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快速傅立葉變換演算法筆記
- 統計學習方法筆記-EM演算法筆記演算法
- 學習筆記----快速冪取模演算法筆記演算法
- 演算法學習筆記(23):杜教篩演算法筆記
- 強化學習筆記之【SAC演算法】強化學習筆記演算法
- [演算法學習筆記] 差分約束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18):珂朵莉樹演算法筆記
- 強化學習演算法筆記之【DDPG演算法】強化學習演算法筆記
- IT學習筆記筆記
- 學習筆記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16): 組合數學基礎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篩法(演算法翻譯類)演算法筆記
- 普通平衡樹學習筆記之Splay演算法筆記演算法
- 【演算法學習筆記】生成樹問題探究演算法筆記
- 【演算法學習筆記】淺談懸線法演算法筆記
- 機器學習學習筆記之——演算法鏈與管道機器學習筆記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