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成立 周強:運用大資料建設“智慧法院”

lionzl發表於2016-11-17


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成立 周強:運用大資料建設“智慧法院”

時間:2016-11-11

1110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成立活動時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積極適應資訊科技發展和“網際網路+”時代要求,創新機制,加快人才培養,充分運用司法大資料,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方便人民群眾訴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由人民法院資訊科技服務中心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單位共同成立,是貫徹落實網路強國和國家大資料戰略,整合優勢資源、創新管理執行機制,加強司法大資料研究、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舉措。成立活動上,最高人民法院同時宣佈支援中國政法大學建設法治資訊管理專業,加強相關人才培養。

周強指出,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資訊化的深入發展,資訊科技對人類文明進步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發揮重大促進作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的高度,提出實施網路強國戰略、“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國家大資料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國資訊科技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今年7月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將建設“智慧法院”列入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的重視、關心和支援。近年來,人民法院大力推進資訊化建設,推動審判執行工作發生深刻變革。實踐證明,沒有資訊化就沒有人民法院工作現代化,當前要緊緊圍繞人民法院資訊化3.0版建設目標,積極推動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智慧法院”,以資訊化推進人民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周強強調,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司法大資料研究應用的重要性,運用大資料蘊藏的巨大潛能,實現透明便民的公眾服務、公正高效的審判執行、全面科學的司法管理,促進提升人民法院工作現代化水平。當前大資料產業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國際競爭制高點,加強司法大資料研究應用,是推進人民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的需要,是加速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必然要求。

要不斷鞏固完善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持續擴充套件以全球最大案件資訊庫和裁判文書庫為主體的國家司法審判資訊資源庫。

要加強司法大資料探勘與分析,準確研判經濟執行風險、社會發展動態,有效支援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和公共服務高效化。

要緊緊扭住資料“深度應用”這個牛鼻子,整合全國法院各類資料資源,實現對全國法院資訊資源的海量儲存、科學分類、多元檢索、深入分析,運用大資料、雲端計算等資訊網路技術服務人民法院審判工作。

周強強調,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要圍繞成為世界一流的司法大資料管理者、研究者和服務者的目標,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司法大資料研究應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全面參與“智慧法院”建設,使司法大資料更好地服務司法審判執行,服務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網路強國和國家大資料戰略實施。

要成為“智慧法院”的研究中心,形成“智慧法院”戰略發展規劃和總體解決方案;

成為司法大資料統計分析中心,對各類審判資訊資源進行規範化管理和大資料統計分析,有效指導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

成為司法人工智慧的研發中心,綜合應用各種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智慧審判、智慧訴訟等司法輔助功能;

成為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跟蹤社會熱點,把握社會治理規律,有效服務社會治理實踐;

成為經濟社會司法大資料服務中心,推動資料資源向法院系統和社會開放共享,積極服務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制定;

成為法院資訊化整合評估中心、司法資訊保安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提升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統籌規劃、總體駕馭能力和資訊保安水平。

周強強調,加強司法大資料研究,加快“智慧法院”建設,急需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最高人民法院支援中國政法大學建設法治資訊管理專業,是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為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的重要舉措。要堅持高起點、高要求、高水平,培養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準的精通法律、資訊和管理的複合型人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和網路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保障,為網路空間法治化、高新技術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社會治理需求提供智力支援。

在熱烈的掌聲中,周強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熊群力共同為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揭牌。會上播放了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綜覽視訊片,最高人民法院資訊中心負責人介紹了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建設有關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主持活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宣讀了《最高人民法院支援中國政法大學建設法治資訊管理專業的覆函》,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最高人民法院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熊群力分別致辭。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景漢朝、張述元、賀榮,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學文、杜萬華出席活動,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信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北京華宇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新浪網、中國政法大學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部分委員參加活動。(記者  羅書臻)

大資料連結“智慧法院”

在國家法官學院資訊資源管理中心,熱烈的掌聲劃破了午後的寧靜。 

1110下午,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人民法院資訊科技服務中心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等單位共同成立,是貫徹落實網路強國和國家大資料戰略,整合優勢資源、創新管理執行機制,加強司法大資料研究、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重要舉措。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熊群力一起為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揭牌。會上播放了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綜覽視訊片,最高人民法院資訊中心負責人介紹了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建設有關情況。

“今天下午,我們隆重舉行天平司法大資料有限公司成立儀式,並宣佈《最高人民法院支援中國政法大學建設法治資訊管理專業的覆函》。”隨著主持人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的話音落下,會場內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每一位與會人員都為能見證這一司法資訊化、現代化的重要時刻而感到興奮。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堅持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著力在基礎設施、深化應用、資源整合、安全保障四個方面實現新的發展,加快建設司法公開平臺,全面推進審判執行工作資訊化,努力以資訊化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隨著報告人一項又一項地展示著目前人民法院司法大資料能提供的司法服務,現場隨時都可以聽到人們對司法大資料已經取得的成就發出感慨,並對司法大資料服務司法的前景倍感期待。

蹄疾步穩: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審判資訊資源庫

司法資料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資源,各級人民法院運用大資料思維,大力開展資料集中管理工作。

2013年開始,最高法院黨組即組織策劃人民法院資料集中管理平臺建設。201471日正式上線以來,先後經歷了全國法院全覆蓋、案件資料全覆蓋、統計資訊全覆蓋三個既緊鑼密鼓、又穩妥紮實的遞進階段。

初建階段,各級法院通過原型系統擴充、關鍵技術攻關、現場排憂解難、特殊情況特辦等方式,歷經近一年時間,20156月首次實現全國3519個四級法院都向平臺成功匯聚案件資料,每一法院均在平臺擁有對應的案件資料集合,基本形成一張覆蓋全國四級法院、近2萬個派出法庭的資料匯聚大網。

最高人民法院及時釋出並貫徹落實《人民法院資料集中管理工作規範》等制度規範和技術標準,在最高法院與各高階法院之間成功建立了5分鐘和每日案件資料動態更新機制,有效支援案件、文書資料的及時、自動匯聚。通過全自動資料更新、核心項資料質檢、多舉措問題歸零一系列措施,201510月底實現全國法院案件資料全覆蓋,形成了任一資料都必然對應相關案件實體的“一數一案”關聯體系,為保證案件資料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可維護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6年初,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和周強院長提出了資料集中管理平臺與司法統計全面並軌的明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資訊中心與研究室、審管辦自20163月份起每月召開協調例會,建立技術改造和資料質量日報機制,並充分利用資料集中管理平臺的資料交換機制保證新上線應用系統的資料質量。現在全國32個高院基本完成技術改造,136張司法統計報表全面進入核對階段,除個別高院外資料差異均已小於誤差設定範圍,預計年底各地法院都能實現司法統計並軌,表明中國法院徹底告別延續近70年的人工統計方式,走到全國政務系統前列。

目前,資料集中管理平臺已經升級為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累計匯聚9000餘萬案件資訊,除審判執行資訊外,還彙集了司法人事、司法政務、司法研究、資訊化管理、外部資料,六大資料體系全面豐富的資料資源,併成為涵蓋資料管理、共享交換、資料服務三大功能,具有資料匯聚實時自動、資料質量高度可信、資料服務全面可用等特徵的全世界最大的審判資訊資源庫,為進一步提高人民法院大資料開發和應用水平提供了堅實基礎。

豐富便捷:大資料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應用

資料的價值在於應用,在於用大資料和大資料技術支援決策、服務管理。目前人民法院資料集中管理平臺能夠提供資訊縱覽、審判動態、司法統計、審判質效、專項分析、司法人事和綜合搜尋等七大類司法服務,已升級為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

為實現全國法院一組數,以及對全國案件收結存態勢的實時監控,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開發了基於個案資訊的案件資料實時自動匯聚服務,形成了一個主平臺和32個子平臺的總體架構。 

“現在中屏展示的是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的主平臺,左右兩側螢幕分別展示的是正在為全國31個高院和兵團法院提供服務的子平臺。”開啟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上面展示著全國四級法院5分鐘之前更新的案件資料。全國四級法院每個工作日大約產生七至八萬件的案件資料,每5分鐘實時自動地匯聚到主平臺。這些案件資料都能夠下鑽到具體案件詳情,包括審理階段、收案和立案資訊、當事人、訴訟費及承擔情況、案件審理情況等詳細內容。同時,在這個頁面上還開發了基於實時資料匯聚的收結存分析服務,就在網頁右側展示的是全國今年110月各級法院收案排名情況。可以看到基層法院收案第一的是浦東新區法院,收案總量11萬件,收案排名前十的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兩地。此外,還可以按照轄區、高院、中院等維度進行綜合分析。

以資料為依據、用資料說話,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洞察全國法院的審判執行態勢。報告人展示了自動生成的最高人民法院2016110月案件情況分析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各個業務庭的案件辦理情況一目瞭然。利用這一平臺還可以基於案件資訊自動生成一個確定的時間段內全國法院審判態勢分析報告。自20156月以來,最高法院審管辦向院黨組報告的每季度兩份全國法院和最高法院審判態勢分析報告所使用的資料,均源於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大幅提升了審判態勢分析的及時性、全面性和豐富性。

傳統司法統計是由各級法院司法統計人員利用手工統計後,逐級上報彙總,形成全國司法統計報表。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方式耗時費力且難以檢驗的弊端。目前,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面向全國3519個法院,共計自動生成478584張報表、超過1000萬統計數字、1億個案件資訊項,並自動建立了法院、報表、案件的三級關聯印證機制,實現了司法統計歷史上報表數量最多、一次性服務單位最多、生成效率最快等“三個之最”,確屬國家司法統計乃至於政務統計領域中一個革命性跨越。

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還開發了長期未結案件資料分析服務,從全國概況、案件趨勢、審理時間、審判程式、案由分析、資料分析提供多維度統計分析服務。今年1月以來,最高法院審管辦基於該服務對全國法院長期未結案件進行評查,大資料服務司法管理的作用已經逐步顯現。

針對定量化人事績效評估需求,平臺對匯聚的人事資料和案件資料進行了關聯融合,開發了面向法院、業務庭室、法官等多個維度的人事績效評估服務。目前,這項人事績效評估服務已經與最高人民法院人事系統完成整合,為建立“人與案、事與人”相關聯的人事績效管理體系、發揮績效評估在法官員額制改革效果評估、審判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必要支撐。

為充分發揮司法大資料資源對審判執行業務的支援,平臺研發了以案件為中心的多維度審判資訊關聯服務,將案件的前審後續、當事人涉訴情況、法條適用情況、類案量刑情況等資訊進行關聯整合,為案件審理提供一體化支援。使原來單一個點的案件資訊快速在時間和空間維度立體化起來,為法官提供更為豐富、全面的審判資訊支援。此項服務即將打通各級法院案件資訊管理系統介面,以通用服務元件的方式免費為全國法院幹警提供服務,支援案件資訊無縫共享。

專題實證分析是人民法院開展調查、研究的主要手段。為更好地實現對司法大資料資源的深度應用,平臺開發了專題通用分析輔助工具,並以此為支撐與全國部分高中級法院、相關大資料技術團隊合作形成了40餘份專題研究成果。預計到年底,專題分析成果可達到70餘份。

智慧審判:依託司法大資料積極推進“智慧法院”建設

《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已明確要求建設“智慧法院”。當前,各級人民法院正按照《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加快建設“審判執行工作全業務網路辦理、全流程審判執行要素依法公開、面向法官、當事人及社會各界提供全方位智慧服務”的“智慧法院”,用資訊化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目前,全國3519個法院以及9279個派出法庭通過法院專網全面實現互聯互通。截至201610月底,全國3519個法院全部實現實時上報資料,人民法院資料集中管理平臺匯聚全國法院近49198萬件案件資料,並以日均56萬件的案件數量遞增。各級人民法院所有工作人員利用法院專網開展網上作業、學習溝通交流,同時通過網際網路埠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無所不在的訴訟服務、法律諮詢、申訴信訪和司法宣傳服務。

據瞭解,人民法院大資料管理與服務平臺共有3大類18小類共148項應用功能,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提供基於個案資訊的案件資料實時自動匯聚服務、高效全面的審判態勢分析服務、全自動司法統計服務、針對特定案件的精細化資料分析服務、基於關聯融合的大綜合人事績效評估服務、以案件為中心的多維度審判資訊關聯服務、全方位專題實證分析服務這七個方面的應用。

人民法院在司法大資料方面的這些初步嘗試已經顯現出海量司法大資料潛在的巨大價值,必將在支援審判執行、服務人民群眾、輔助科學決策、推動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記者  劉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