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工具與心態

weixin_34321977發表於2016-12-03
152089-f5bee160fe4046a8.jpg

一直喜歡看書,小時候接觸到的課外書有限,興趣點也有限,選擇上沒啥困難。上大學後,發現書的類目太多了,很多想看的書都沒時間顧得上看。工作後眼界更寬了,想看的書也更多了,可業餘時間更少,總是感覺讀的書不夠多。

分享兩個故事給大家,一個是關於工具,幫助提升閱讀力。一個是關於心態,幫助審視閱讀的目的性。

kindle

2011年,上大學那會兒,kindle 還沒進入中國,就買了它,價格比現在貴得多。當時購買的想法就是,有了這玩意,閱讀效率能提升了好多,不說省下買紙質書的錢,多讀書的收益都物有所值。

畢業的前兩年裡,買了不少紙質書。上下班,都會背個包,至少帶上一本書,趁著通勤的時間,看上一會兒。紙質書太重,只會帶上一本。工作的環境和心情也會影響你讀書的選擇性,但你不能隨時換本書讀。慢慢地,主要的閱讀工具開始由紙質書向 kindle 轉移。原先每年會看10多本書,最近的幾年裡,平的每年大概會讀 30 本左右。kindle 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提升了閱讀量。

合適的效率工具能夠都提升量的產出。

閱讀心態

每年閱讀 30 本,平均到每個月不到 3 本,不算多。嘗試過幾次突破這個數,兩年都沒實現。而我,希望自己的閱讀量能有個提升。這個想法並不是為了追求量,主要是面臨兩個問題:

  1. 閱讀的數量無法支撐對快速學習的需求。不像剛畢業,關注的內容垂直、有限。現在要關注的內容多,面寬,要閱讀更多的內容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2. 閱讀的效率及方法無法配合實踐的需求。跟跑步一樣,如果沒有刻意的訓練,注意方法的使用,就算跑得再多,想拿高分,還是不可能。

意識到上面的問題,是因為我在閱讀質與量遇到瓶頸,我希望能改善這一點。當然,前提是保證閱讀質量的情況下,避免閱讀心態陷阱:貪多貪快。

老弟上網有個癖好,見到任何資源,覺得有用就下,電腦盤總是存得滿滿的。我問他,這些東西你都有時間看嗎?他說,哪有時間哦,先存起來再說吧,說不定哪天就用上唄。

有天,老弟來我這裡玩,突發感冒了,比較厲害,躺在床上休息。他的手機在旁邊,放著經濟學的音訊。我知道他的想法,還是把它關了。過一會兒,回到房間,手機又在繼續放著音訊。我說,何必呢,本來就難受,這樣放著,你也聽不進去,跟沒聽是一樣,不如好好休息吧。沒事,你就放著,他虛弱地發出聲。

這樣我想起了網上有人發起號召,每天閱讀一本書,讀完後再用思維導圖形式提煉書的中心結構。我是持質疑態度的。每天閱讀一本書,用思維導圖畫出主題思想,時間上不太現實。每本書都畫出導圖,是努力的表現,但不是思考的表現。一年 365 天之後,能記起來的內容有多少?轉化為自己的有多少?那閱讀的再多意義在哪裡?形式上的努力反而麻痺自己,看不到思維上的懶惰。

沒有質,再多的量都沒有意義。沒有留存,再快都是耍流氓。不切實際地情況下,貪多貪快,《30天,xx從入門到專家》最後都變成《三個月,xx從開始到放棄》。

工具是用來提升效率的,不管是電子產品還是理論方法。要是閱讀的心態不好,工具可能會變成形式追求。

當然,閱讀是有方法的,從資訊的篩選,提取,留存,運用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改天,我會分享下在實踐中的積累的閱讀心得和技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