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程式人生之一

laokcas發表於2015-06-12

中學階段出於對化學的偏好,高考報考了位於上海的華東化工學院無機化工專業。上學後逐漸發覺了與現實的差距,對課程學習沒什麼興趣,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2年半。在計算機方面的課程,一年級學習了BASIC語言,而上機實踐則在大名鼎鼎的Apple II上,但總體上來說,對計算機也沒有特別的興趣。當時已有勇敢的同學開始學習Pascal,對於那時來說還是很超前的。
3年級下學期進入畢業環節,選定的畢業課題是”氣化爐流場的數值模擬“,是與計算流體動力學CFD相關的內容,我的具體任務就是將國外文獻中美國某高校類似專案的FORTRAN77原始碼錄入,程式碼共有2萬多行,而我們從文獻中獲得的公開程式碼有很多的bug,程式除錯需要耐心、以及數值計算、CFD等相關知識背景。為此也學習了一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各種內容,包括Navier-Stockes方程、流體流動與數值傳熱、偏微分方程離散化以及計算機程式設計方面等,將Patankar的那本經典書翻得爛熟。這1年半是忙碌而充實的,我們幾個同學每天早上8點多起床後在路邊買上2個包子,華化的包子當時還是挺有名的,吃完趕緊到機房,一直忙到晚上10點左右機房關門,午飯、晚飯都是趁機房人少時,請同學幫忙佔座,吃完飯馬上趕回。上機幾乎是每天生活的全部。在這過程中,也激發了自己在計算機程式設計方面的興趣,開啟了程式設計師人生。
回過頭來看90年代初的硬體環境,與現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學校計算中心有一臺號稱”超級小型機“的CDC Cyber930,記憶體16MB,共帶有50多個終端,支援50多人同時上機,每天從早8點到晚10點,上機的人多時執行慢得象蝸牛,只有晚上提交批處理作業能執行得稍微快點;我的導師用一臺4萬多元的新款286,記憶體好像是1MB,當時的作業系統DOS還不支援虛擬記憶體之類的,在程式執行時,需要手工定義模組之間的記憶體覆蓋關係才能執行;課題組公用的PC機CPU還是8086,顯示器為黑白,解析度僅為320*200;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課題組一位老師到外面參觀回去後,跟大家用上海話說,386特快了,一臉羨慕的神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