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義語言的實現——直譯器模式(五)
18.5 再談Context的作用
在直譯器模式中,環境類Context用於儲存直譯器之外的一些全域性資訊,它通常作為引數被傳遞到所有表示式的解釋方法interpret()中,可以在Context物件中儲存和訪問表示式直譯器的狀態,向表示式直譯器提供一些全域性的、公共的資料,此外還可以在Context中增加一些所有表示式直譯器都共有的功能,減輕直譯器的職責。
在上面的機器人控制程式例項中,我們省略了環境類角色,下面再通過一個簡單例項來說明環境類的用途:
Sunny軟體公司開發了一套簡單的基於字元介面的格式化指令,可以根據輸入的指令在字元介面中輸出一些格式化內容,例如輸入“LOOP 2 PRINT楊過 SPACE SPACE PRINT 小龍女 BREAK END PRINT郭靖 SPACE SPACE PRINT 黃蓉”,將輸出如下結果:
其中關鍵詞LOOP表示“迴圈”,後面的數字表示迴圈次數;PRINT表示“列印”,後面的字串表示列印的內容;SPACE表示“空格”;BREAK表示“換行”;END表示“迴圈結束”。每一個關鍵詞對應一條命令,計算機程式將根據關鍵詞執行相應的處理操作。 現使用直譯器模式設計並實現該格式化指令的解釋,對指令進行分析並呼叫相應的操作執行指令中每一條命令。 |
Sunny軟體公司開發人員通過分析,根據該格式化指令中句子的組成,定義瞭如下文法規則:
expression ::= command* //表示式,一個表示式包含多條命令 command ::= loop | primitive //語句命令 loop ::= 'loopnumber' expression 'end' //迴圈命令,其中number為自然數 primitive ::= 'printstring' | 'space' | 'break' //基本命令,其中string為字串 |
根據以上文法規則,通過進一步分析,繪製如圖18-6所示結構圖:
圖18-6 格式化指令結構圖
在圖18-6中,Context充當環境角色,Node充當抽象表示式角色,ExpressionNode、CommandNode和LoopCommandNode充當非終結符表示式角色,PrimitiveCommandNode充當終結符表示式角色。完整程式碼如下所示:
import java.util.*;
//環境類:用於儲存和操作需要解釋的語句,在本例項中每一個需要解釋的單詞可以稱為一個動作標記(Action Token)或命令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ringTokenizer tokenizer; //StringTokenizer類,用於將字串分解為更小的字串標記(Token),預設情況下以空格作為分隔符
private String currentToken; //當前字串標記
public Context(String text) {
tokenizer = new StringTokenizer(text); //通過傳入的指令字串建立StringTokenizer物件
nextToken();
}
//返回下一個標記
public String nextToken() {
if (tokenizer.hasMoreTokens()) {
currentToken = tokenizer.nextToken();
}
else {
currentToken = null;
}
return currentToken;
}
//返回當前的標記
public String currentToken() {
return currentToken;
}
//跳過一個標記
public void skipToken(String token) {
if (!token.equals(currentToken)) {
System.err.println("錯誤提示:" + currentToken + "解釋錯誤!");
}
nextToken();
}
//如果當前的標記是一個數字,則返回對應的數值
public int currentNumber() {
int number = 0;
try{
number = Integer.parseInt(currentToken); //將字串轉換為整數
}
catch(NumberFormat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錯誤提示:" + e);
}
return number;
}
}
//抽象節點類:抽象表示式
abstract class Node {
public abstract void interpret(Context text); //宣告一個方法用於解釋語句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 //宣告一個方法用於執行標記對應的命令
}
//表示式節點類:非終結符表示式
class ExpressionNode extends Node {
private ArrayList<Node> list = new ArrayList<Node>(); //定義一個集合用於儲存多條命令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迴圈處理Context中的標記
while (true){
//如果已經沒有任何標記,則退出解釋
if (context.currentToken() == null) {
break;
}
//如果標記為END,則不解釋END並結束本次解釋過程,可以繼續之後的解釋
else if (context.currentToken().equals("END")) {
context.skipToken("END");
break;
}
//如果為其他標記,則解釋標記並將其加入命令集合
else {
Node commandNode = new CommandNode();
commandNode.interpret(context);
list.add(commandNode);
}
}
}
//迴圈執行命令集合中的每一條命令
public void execute() {
Iterator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Node)iterator.next()).execute();
}
}
}
//語句命令節點類:非終結符表示式
class CommandNode extends Node {
private Node node;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處理LOOP迴圈命令
if (context.currentToken().equals("LOOP")) {
node = new LoopCommandNode();
node.interpret(context);
}
//處理其他基本命令
else {
node = new PrimitiveCommandNode();
node.interpret(context);
}
}
public void execute() {
node.execute();
}
}
//迴圈命令節點類:非終結符表示式
class LoopCommandNode extends Node {
private int number; //迴圈次數
private Node commandNode; //迴圈語句中的表示式
//解釋迴圈命令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context.skipToken("LOOP");
number = context.currentNumber();
context.nextToken();
commandNode = new ExpressionNode(); //迴圈語句中的表示式
commandNode.interpret(context);
}
public void execute() {
for (int i=0;i<number;i++)
commandNode.execute();
}
}
//基本命令節點類:終結符表示式
class PrimitiveCommandNode extends Nod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text;
//解釋基本命令
public void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name = context.currentToken();
context.skipToken(name);
if (!name.equals("PRINT") && !name.equals("BREAK") && !name.equals ("SPACE")){
System.err.println("非法命令!");
}
if (name.equals("PRINT")){
text = context.currentToken();
context.nextToken();
}
}
public void execute(){
if (name.equals("PRINT"))
System.out.print(text);
else if (name.equals("SPACE"))
System.out.print(" ");
else if (name.equals("BREAK"))
System.out.println();
}
}
在本例項程式碼中,環境類Context類似一個工具類,它提供了用於處理指令的方法,如nextToken()、currentToken()、skipToken()等,同時它儲存了需要解釋的指令並記錄了每一次解釋的當前標記(Token),而具體的解釋過程交給表示式直譯器類來處理。我們還可以將各種直譯器類包含的公共方法移至環境類中,更好地實現這些方法的重用和擴充套件。
針對本例項程式碼,我們編寫如下客戶端測試程式碼: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text = "LOOP 2 PRINT 楊過 SPACE SPACE PRINT 小龍女 BREAK END PRINT 郭靖 SPACE SPACE PRINT 黃蓉";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text);
Node node = new ExpressionNode();
node.interpret(context);
node.execute();
}
}
編譯並執行程式,輸出結果如下:
楊過 小龍女 楊過 小龍女 郭靖 黃蓉 |
|
【作者:劉偉 http://blog.csdn.net/lovelion】
相關文章
- 自定義語言的實現——直譯器模式(四)模式
- 自定義語言的實現——直譯器模式(三)模式
- 自定義語言的實現——直譯器模式(二)模式
- Java設計模式-17、直譯器模式-自定義語言的實現Java設計模式
- 實現JavaScript語言直譯器(三)JavaScript
- 源語言、目標語言、翻譯器、編譯器、直譯器編譯
- 直譯器模式模式
- 使用PHP實現詞法分析與自定義語言PHP詞法分析
- 終:直譯器模式模式
- Go 語言實現解析器翻譯Go
- 程式語言實現模式模式
- 中文程式語言中文程式語言實現:翻譯器
- 24_直譯器模式模式
- Python直譯器簡介(4):動態語言Python
- 設計模式之直譯器模式設計模式
- 設計模式(十五):直譯器模式設計模式
- Rust語言之GoF設計模式: 直譯器Interpreter模式RustGo設計模式
- 魔獸爭霸自定義地圖直譯器存在安全漏洞地圖
- 設計模式學習筆記(二十二)直譯器模式及其實現設計模式筆記
- 從編譯原理看一個直譯器的實現編譯原理
- Django高階程式設計之自定義Field實現多語言Django程式設計
- 深入 WebAssembly 之直譯器實現篇Web
- 直譯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
- 設計模式(十五)直譯器設計模式
- 簡說設計模式——直譯器模式設計模式
- 極簡設計模式-直譯器模式設計模式
- Python設計模式-直譯器模式Python設計模式
- JAVA設計模式之直譯器模式Java設計模式
- 編譯器實現之旅——第五章 實現語法分析器前的準備編譯語法分析
- 自定義web瀏覽器(五)Web瀏覽器
- SAPGUI裡實現自定義的語法檢查GUI
- 設計模式--直譯器模式和狀態模式設計模式
- 化繁為簡的翻譯機——直譯器模式模式
- 什麼是程式語言,什麼是Python直譯器Python
- 用 Python 實現 Python 直譯器Python
- Golang實現微型數學運算直譯器Golang
- 直譯器構造實現函式呼叫函式
- 23種設計模式之直譯器模式設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