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的傻瓜:發現市場和人生中的隱藏機遇

程式視界發表於2019-01-12

640?wx_fmt=jpeg


今天推薦的是超級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經典之作——《隨機漫步的傻瓜:發現市場和人生中的隱藏機遇》。


這本書的主題是分明靠運氣,卻被誤認為是憑非運氣(即技術)才完成的事;以及更普遍來說,分明是隨機現象,卻被誤認為是非隨機現象(即決定論)。


我持續閱讀了一週,對其中部分事實和觀點很有感觸,不過卻很難概括性介紹這本書,所以,今天把我閱讀過程中深有感觸的幾個點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內容包括下列9點:


  • 混為一談表

  • 隨機性

  • 俄羅斯轉盤與另類歷史

  • 時間尺度

  • 偏態

  • 非線性

  • 歸納法和樣本問題

  • 路徑依賴

  • 掌控隨機現象


接下來內容很多很長很有挑戰,需要靜心。


(一)混為一談表


640?wx_fmt=jpeg


這張表列出了《隨機漫步的傻瓜》一書討論的主要差異,通常我們會把左欄誤認為右欄。


比如有位生了男孩子的媽媽會因為自己懷孕時肚子很尖而認為肚子尖的孕婦都會生男娃,就屬於把概率性現象看作了必然現象。


(二)隨機性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曾當過證券交易員,所以這本書一開始是從證券交易員的業績入手來討論隨機性問題。


作者引入富豪交易員約翰和表現較差的交易員塔利波的故事,說明了有些賺到大錢的交易員其實是運氣好,並非交易手法高超,但大眾會因為他賺到了錢而忽略其交易手法,甚至會反推他的交易手法高超。


這種現象不獨存在於證券交易市場上,在其他領域也存在。


因此作者順手提出了一個觀點:


在任一時點上,不少接觸企業人士的表現,其實並不比隨意擲出飛鏢的結果好。更奇怪的是因為一種特殊的偏差現象,能力最差的企業人士反而賺足了錢,而且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不過他們不會用運氣好來解釋自己的表現。


他們通常會認為是自己的技術好——眼光、手法、戰略、執行、用人等等,而不會把隨機因素考慮進來。


這樣的結果是,週期過去,或者下一輪迴圈來臨,隨機因素不再光顧他時,他們便會像富豪交易員約翰那樣“炸燬”,陷入慘境。


這部分給我的啟示是,我們在評估一個人時,不但要看他現在有多少成績,還要看,他所做的事情,有多少隨機成分。


考慮隨機因素後,作者認為,牙醫比約翰那樣的富豪交易員富有,也比中了千萬美元大獎的彩民富有,因為牙醫所做的事,很少隨機性,更多是靠技術,可持續,也不會炸燬。


(三)俄羅斯轉盤與另類歷史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另類歷史”:


不管是戰爭、政治、醫療或投資各方面,我們都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而必須從“假如歷史以另一種方式呈現”的另類成本來論斷成敗。這種以不同方式呈現的歷史,我們稱之為“另類歷史”。


然後他用俄羅斯轉盤來說明另類歷史這個奇特觀念。


假設有個行為古怪且無聊的企業大亨,拿出1000萬美元和你玩俄羅斯轉盤,他準備了一把左輪手槍,可裝6發子彈的彈夾只裝一顆子彈,然後對準你的頭扣動扳機。每次扣動扳機稱作一段歷史,因此總共有6段歷史,每段歷史的概率相同。其中的5段歷史會使你發大財,而另一段歷史則會匯出一個統計數字,也就是一則死因難堪但很有創意的訃聞。


大家關注的是贏得1000萬美元的贏家,只關注財富的表象,不探究來源是什麼。


但實際上另外5段歷史雖然無法看到,但如果賭轉盤的人一直玩下去,不幸的歷史肯定會發生在他身上。而且一旦發生,之前一切歸零!


一生獲得過21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童年時期就玩過這種遊戲,還好他沒撞上有子彈的那段歷史,否則《斯坦布林列車》《戀情的終結》《命運的核心》《文靜的美國人》等經典作品就不復存在了。


經由俄羅斯轉盤和另類歷史,作者提出了另類結算的觀念:玩俄羅斯轉盤賺來的1000萬美元,價值不同於靠辛勤努力和嫻熟的牙醫技術賺來的1000萬美元。兩者的金額相同,能買相同的東西,但前者的隨機成分比後者高。


遺憾的是,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人,都特別想通過玩俄羅斯轉盤來賺上1000萬。我們會有選擇的忽視 5 段另類歷史,認為它們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是,萬一攜帶子彈的那段歷史發生在我們身上呢?結局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所以,我們在選擇做一件事時,要考慮隨機性和另類歷史,因為,如果失敗的代價過於沉重,難以承受,那麼這件事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根本無關緊要


那些買股票加槓桿、賭博押房子押老婆的人,大部分都因忽略隨機性而而撞上稀有事件導致爆倉,最終妻離子散。


(四)時間尺度


我們身邊的資訊是混雜的,有些是噪聲,有些有意義。比如對個人來講,每天的新聞千千萬,99%是噪聲,1%有意義。比如股票,每分鐘內的波動,幾乎都是噪聲。


經過較長的時間週期後,只有有意義的資訊會保留下來,噪聲會被時間過濾掉。


所以為了不被噪聲干擾引發頻繁的情緒波動,導致我們筋疲力盡,應當採取合適的時間尺度來檢視資訊。


比如新聞,每週看一次足以,因為你沒看到的,大部分對你來講都毫無意義,你不會損失什麼,而如果有些事情足夠重要,你不看新聞,也能通過身邊的各種渠道瞭解到。


關於時間尺度,我深有體會。


剛開始自由職業時,我很關注一天、一週、一個月有沒有賺到的錢,內心充滿焦慮。可後來發現,這種過度關注,除了讓自己焦慮、痛苦,什麼好處也沒有。所以現在,我把觀察收入的時間尺度拉長到一年。我來看年均收入,這樣波動性就不再是困擾,某個月沒什麼收入,也不會讓我感到太焦慮。


(五)偏態


作家兼科學家古爾德曾被診斷罹患致命的胃癌,醫生告訴他大約能活8個月,因為約50%的人活不到8個月。


古爾德對存活期展開了研究,發現實情和他最初獲取的資訊大不相同。主要的差異在於期望(平均)存活期比8個月長得多。他注意到期望值和中位數兩者根本不同。中位數意指約50%的人活不到8個月,50%的人則活了8個月以上。但是活了8個月以上的人,生命維持的期間相當長,大致來說和普通人一樣,可以活到保險死亡表預測的平均壽齡73.4歲左右。


這就是不對稱現象。活不到8個月的人,很早就死掉了,而活過8個月以上的人,則繼續活得更久。結果出現不對稱時,存活期平均值和存活期中位數並不相同。古爾德因此發現偏態(skewness)的概念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用賭博來闡述這些概念。


假設我參加的賭博,1000次裡面有999次賺到1美元(事件A),有一次賠10000美元。


640?wx_fmt=jpeg


我的期望值是賠9美元左右,這是將概率乘以對應的結果所得到的數字。


我一看,平均來看,只賠9美元。而贏錢概率是99.9%。那就玩兒吧。


於是我贏了100次,拿到100美元,可接下來輸了一次,輸掉10000美元,所有賭本全賠掉,爆倉了!


可以接受嗎?


不可以!


所以,這個期望值沒什麼意義,因為它忽略了不對稱現象:事件B發生時賠10000美元而事件A發生只賠1美元。我一旦遇上事件B,損失就很大,大到難以承受!


所以,頻率高低、概率大小並不重要,它們必須與結果的大小一起判斷,因為對我們來講,結果多少才重要。


再舉個例子,你到一個地方旅遊,別人告訴你平均氣溫16攝氏度,你就帶了兩件長袖襯衫過去,但到了之後發現,最低氣溫零下20度,最高氣溫50度。你會遭遇什麼狀況?


要麼熱死要麼凍死。


這就是期望(平均)值的致命缺陷。


偏態的概念對我們的啟示是:某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多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件事發生時的後果我們是否能夠承擔


(六)非線性


我們習慣線性思維,譬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譬如“一日為賊、終身為賊,都是這種思維的表現。但現實中,很多東西卻是非線性的。


比如一個玻璃杯子,從一釐米高空落地,不會碎;從兩釐米高空落地,不會碎;從10釐米高空落地,不會碎;……從100釐米高空落地,碎了。


比如一隻火雞,今天主人餵食給它,它活得很愉快;明天主人餵食給它,它活得很愉快;後天主人餵食給它,它活得很愉快;火雞就覺得自己會永遠有食吃,永遠活得很愉快,可是轉眼到了復活節,主人拎刀把它宰了……


生活充滿了非線性事件,我們不能通過過去的時間序列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因為稀有事件總是在你想不到的時候到來。


假如有個人從事科學研究,日復一日,他埋首在實驗室中解剖老鼠,遠離外面紛擾的世界。他可能經過好幾年的研究,仍然一無所成。這位失敗者每天晚上帶著一身老鼠尿騷味回家,老婆或許已經失去耐性。但是到了某一天,好的!他的研究有了驚人的成果。觀察他工作的時間序列,雖然完全還沒得到任何實質成果,然而一天天過去,他獲得結果的概率已越來越高。


非線性提示我們看待事物和他人的未來走向時,不可單憑過去的時間序列來預測,要留意稀有事件發生的概率。


(七)歸納法和樣本問題


我女兒上小學三年級,已經在數學課堂上通過各種找規律的題目學習了歸納法。比如:


  • 1、3、5、7、9……,問第10個數字是多少?

  • 1、1、2、3、5、8、13……問第10個數字是多少?

  • 1、2、2、4、6、12、24、48……問第20個數字是多少?


歸納法的訓練充斥我們的生活,隨處可見。


比如你看到一群白天鵝,又看到一群白天鵝,你有生以來看見的天鵝都是白天鵝,你就會認為,所有天鵝都是白的。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只要有一隻黑天鵝出現,你歸納出的結論就會被推翻。


而你之所以用歸納法得出“所有天鵝都是白的”這個結論,和你所見的樣本有關:你見過的所有樣本,都是白天鵝,你從未去過澳大利亞見過黑天鵝。


所以,當我們試圖從一系列的生活現象中歸結出一種結論時,一定要留意我們採用的樣本是否足夠大、足夠多樣化。


比如有很多人說,“男程式設計師總是生女娃”,就很容易被推翻,因為他們採用的樣本往往很小,侷限在自己熟悉的人群,不會超過鄧巴數——148。隨便換一個人,觀察自己的周圍,就可能發現男程式設計師生男娃的例子。比如我的朋友,前幾天生的二胎,就是個男娃。


樣本問題和隨機性結合起來,會產生特別有意思的現象。


回到我們一開始聊的富豪交易員約翰身上,假如一個交易員被稱評為優秀的交易員,那你一定要看參評的樣本情況。如果有10萬個人蔘與,那很可能這個優秀的交易員,只是隨機出現的,其交易技巧不一定高。因為證券市場充滿隨機性。


再舉個例子,我女兒班上有個女孩,被班裡同學稱為“學霸”,因為她無論是平常的隨堂測驗還是校考、區考,總是滿分或者第一。那這個女孩的學霸稱號,就是值得信任的,因為考高分這件事情,隨機性很小,更多的是靠學習能力和應試技巧。


以此來看,在我們推測一個人將來的表現時,一定要考慮兩項因素:他從事工作的隨機成分多寡,以及有多少數目的猴子參與。


(八)路徑依賴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路徑依賴的信念。


比如說話要前後一致不要自相矛盾,比如你的行為要符合你的身份,比如你剛進入一個公司時木訥寡言過段時間你突然展現話癆風範就會令人刮目相看,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隨機漫步的傻瓜》提供了一個測試信念是否路徑依賴的簡單方法。


假設你擁有一幅畫,當初是以2萬美元買進的。由於藝術品市場欣欣向榮,現在這幅畫值4萬美元。如果你手頭上沒有這幅畫,你會依目前的市價買進嗎?如果不會,那麼我們就說你死守自己的現狀。你不肯按目前市價買進的畫,表示市價已高於其實價,留著它不放根本不合理,你所做的只是感情上的投資。許多人死守著自己的觀念,直到踏進墳墓。如果一連串的觀念都以第一個觀念馬首是瞻,我們便稱其為持有路徑依賴的信念。


由於進化的目的,我們在基因上便會持守已經投注了不少時間的觀念。但這種路徑依賴的信念,卻經常會造成不良後果。


比如一個人退出A黨加入B黨,就會被稱為忘恩負義者、變節者,甚至是叛徒;比如一個人週五和你約好週日下午4點在星巴克喝咖啡,週六下午突然說有事來不了,就可能被視為出爾反爾;比如你答應了要借給一個朋友錢,後來發現他其實是要拿借你的錢去買股票,你雖然不想借可為了保持一致,還是會借;比如你做了5年軟體開發後,就會覺得自己接下來還應該做技術類工作……


不死守觀念的特質,非常罕見,只有極少數人具備。比如金融大鱷索羅斯,他的長處就是以相當快的速度修正自己的意見,一點也不覺得難堪。


但其實,每個人都擁有自相矛盾的權利,我們應當把每一天當作新的一天來看待,而不是當作前一天的延續。


(九)掌控隨機現象


我一直在期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給出如何掌控隨機現象的實質性方法,看到最後,發現這麼一段話:


不管我們的選擇有多複雜、我們多擅長支配運氣,隨機性總是最後的裁判,我們僅剩的只有尊嚴——指表現出來的行為不必看周圍環境的臉色。


所以,掌控隨機現象的方法,其實是停留在信念和碰到隨機現象後所表現的行為上。


在信念上,要持有“與概率平起平坐”的觀念。情感震顫之際,只要傾聽,毋需如懦夫般哀求怨嘆。


在行為上,碰到噩運時,強調個人舉止的優雅,應該表現出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都“知道如何生存”。譬如行刑日那天把最好的衣服穿上,仔細刮好鬍子,挺直腰桿站直,顯現一股傲氣;譬如診斷出罹患癌症時,不要哭天喊地,一副無辜受害的樣子,只和醫生討論病情……


命運女神唯一不能控制的東西,是你的行為。


(零)關於這本書


雖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儘量用通俗的語言來闡述運氣和隨機性,我看時仍然沒那麼順溜,因為書裡討論的一些觀點和概念,與我舊有認知衝突,譬如隨機性、歸納法、偏態、路徑依賴等。


由此,我的第一個感受是,這不是一本輕鬆的書。


但看了之後,確實獲益良多,就像當初看《反脆弱》一樣。


所以,我還是強烈推薦這本書給大家,仔細研讀,可以換個視角看待市場和人生,很可能會發現新的機遇。


作者的另外2本書也強烈推薦,《黑天鵝》:


《反脆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