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weixin_34184158發表於2017-02-26

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火了,武亦姝也火了。

網傳上海復旦附中的武亦姝不僅古文好,其它功課也非常的優秀。
我相信這是真的。

語文是一切的基礎。而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又是構成語文的基礎。

記得之前聽過一個段子,說學詩詞有什麼用處呢?就是當看到同樣一個場景的時候,有些人就可以想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些人就只能冒出一句“真特麼漂亮”。

這只是博君一笑。

我整理了一下最近看的書和文章,分享一下我的收穫和思考。

兒童讀經

過年期間看了南一鵬的《父親》,裡面提到南懷瑾先生一生著力推廣兒童讀經運動。

(先生)提倡十五六歲以前的孩子讀書、背書。包括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基本經典,甚至可以包括一小部分佛家的書。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其它古書。

教小孩子背書,這是中國人已喪失的基本教育方法,甚至於西方人也忘記了。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種,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朗讀多了,音韻和字義等因素都會逐漸影響讀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慢慢悟進去,將來的學問就廣博了。

我很贊同要朗讀、背誦。不過很慚愧的是,自己做得也不好,所以不能強求孩子。只能儘量以身作則吧。

今天看了《三聯生活週刊》對葉嘉瑩先生的一篇採訪,葉先生說“我小時候在家裡聽長輩們吟誦......”。

的確,家裡需要有一個氛圍,所謂的“氛圍”大多來自於父母的薰陶。常常,父母是做什麼職業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長大以後,從事相關職業的概率也會大一些。

所以,最近我對教育的思考,更多的是反思何如提高自己。

翻看心心的小學語文課本,覺得對於傳統知識的教育真的很少。還是要靠家長去啟蒙。

我現在自己在家裡會聽一些音訊。聽得比較雜,經濟學、心理學、人文、教育,等等。心心多多少少也會聽一些。當然她並不是都感興趣。

這兩天她聽“三體”,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一直拿著我的手機不肯還給我了。不知她會不會因此對物理產生興趣呢?我又“功利”了,哈哈。順其自然吧。

需要說明的是,我個人認為,“聽書”還是不能代替讀書的。“聽”,只是在沒有辦法看書時(比如走路、刷牙洗臉),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

書還是要“讀”的。

兒童教育和文化傳承

之前聽張旎(中國兒童博物館研究中心創立人)作的一個兒童教育講座(線上分享)。提到她在美國參加的一個教育展,她花了很多時間參觀其中一個巡展,叫“帶我去中國”。下面是講座的摘錄。

文化是一個很深厚的概念。

中國人自己在爭論中醫是不是偽科學的時候,但是中醫已經出現在美國兒童博物館裡,成為了一個關於中國文化的學習內容。

當我們中國人自己對究竟信仰什麼很混沌的時候,美國孩子已經開始瞭解在中國流傳的各種宗教和信仰以及來源。

當我們自己都快忘了需要給孩子傳承的品質是什麼的時候,那些品質就寫在美國兒童博物館的牆上,讓美國孩子去學習。

如果沒有好的文化教育,你對自己繼承了什麼、要傳承什麼,是沒有一個系統思考的。

她提倡瞭解世界各國的文化,同時去反思自己的文化。

這一段話直接說到我的心裡。聽到這段,我馬上就下單買了《論語別裁》。

說來慚愧。同事S很早就向我推薦《論語別裁》。我很早就聽過南懷瑾,也很相信S的推薦。可以覺得現在要看的書太多了,想等一等再買。這一“等”就擱下了。

所以,如果真的是重要的事,就馬上去做。

學習計劃

南懷瑾是著名的國學大師。《父親》書中提到先生推崇的古書,還介紹了很多位南先生的弟子。下面摘錄了其中幾本書,還有先生教導他的子弟看的書,主要也是給自己列一個讀書清單。

南先生和孔子一樣,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推薦書籍。所以,這裡先行記錄,晚些還是需要辨別一下是不是適合自己。

當然,下面提到的書,有一些,比如《大學》、《中庸》,本來就已經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早在上學的時候就應該讀的。

感覺需要花些時間,找到靠譜的譯本才行(古文功底太弱,必須看譯本啊,哎哎)。如果大家有好的譯本推薦,歡迎留言給我。

書單

南懷瑾尊崇《參同契》,說這是一本包含了很多家學術學問的書。

《宗鏡錄》涉及很多佛學典故。先生推崇雍正選的《宗鏡錄大綱》。

先生說,要先讀《論語別裁》,先做一個好人,儒家所教的種種舉止進退、待人接物之法,都是做人的基本。我還是抓緊時間把《論語別裁》先看完吧。

阿里斯德(美國外交家,南先生的弟子之一)讀過的三本書(南懷瑾著)

  • 《禪與道概論》
  • 《如何修正佛法》
  • 《中國佛教發展史概述》
弟子

當年李慈雄先生找到南先生想學佛法。先生給他講《史記 貨殖列傳》。後來李慈雄從美國史丹佛博士畢業,去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後來又去了世界銀行。一九八九年在上海創辦了斯米克公司。

摘錄上面這一段的時候,我在網上搜尋了一下斯米克公司,現在叫“悅心集團”,官網上介紹了公司和南懷瑾的淵源,“悅心”兩字取自清朝的《悅心集》一書。

彼得 聖吉是現代管理學大師,《第五項修煉》的作者。1995年,彼得拜訪南先生,請教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以及如何解決當前科學發展的侷限。先生讓他每天花一小時坐禪,還介紹了《大學》《中庸》《管子》三部中國經典讓他認真修習,並告訴他這是知道個人修身正心、立身處世的寶典。

先生也推薦一些從商的弟子學習《資治通鑑》,去學習帝王的用人之道,以及人臣將相的應對之術,如此便可“治大國若烹小鮮”,遊刃有餘了。

想到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非常好的部分,可惜現在傳承得非常有限。先從自己做起罷。

總結
  1. 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2. 古文是語文的基礎。
  3. 學語言(包括古詩詞、現代文、英語)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讀、背誦。
  4. 父母要從自己做起。家裡要有讀書的氛圍。

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