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Rik R、張震
來源 | Bloomberg
幾年前,王翌還在追求著美國夢。他從普林斯頓畢業,在谷歌找到一份工作,在矽谷買了一套寬敞的公寓。
但在 2011 年的一天,他與妻子在廚桌旁促膝相談,告訴她他想搬回中國。他厭倦了為搜尋巨頭做產品經理的工作,並且有一種想回家創辦公司的衝動。儘管如此,要勸說妻子放棄溫暖舒適的加州,回到霧霾繚繞的上海生活,仍然不容易。
「我們剛剛發現,她懷孕了。」37 歲的王翌回憶起與妻子在公寓裡反覆商討這個問題的那段時光,「在作出決定之前的幾個星期裡,我們都感到非常不安,但最後她還是同意了。」
這一決定也為他帶來了回報。他打造的英語教學 app 英語流利說很受歡迎,在 7 月份融得了 1 億美元,這也令他邁進矽谷精英回國創業的成功者行列。目前,這個行列還在不斷的壯大。從 Facebook 到 Alphabet 子公司谷歌,王翌可以說是「離谷」潮流的一個典型代表。
這些生於國內長於美國的人才,正成為推動中國企業向全球擴張的關鍵力量,也是中國力求主導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下一代技術所要吸引的人才。對於曾覬覦海外名校工作和外國國籍的大學畢業生而言,現在很多人傾向於在國內發展,這裡的風險資本市場一片繁榮,政府會為尖端研究提供豐厚的財政獎勵。
「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轉向國內,因為中國在創新領域確實勢頭正盛,」Spencer Stuart 獵頭及技術實踐主管 Ken Qi 說道,「這僅僅是個開始。」
在國外工作或學習,然後長期在國內發展的人,在國內被稱為「海歸」。為美國科技巨頭工作風光無兩,而現在一批中國本土企業通常也聲望相當,例如科技巨頭騰訊和新聞巨頭今日頭條這樣的後起之秀。作為一個在國外鮮為人知的搜尋引擎巨頭,百度任命微軟出身的陸奇執掌人工智慧業務,使他成為近幾年最引人注目的海歸之一。
阿里巴巴的上市是一瓶催化劑。這家電子商務巨頭在 2014 年創下了全球最大的 IPO 紀錄,推動了國內企業的規模增長和創新能力。阿里巴巴和騰訊現在躋身全球最有價值的 10 家公司之列,這其中還包括亞馬遜和 Facebook。在風投專案層面,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五家初創公司中,有三家位於北京,而非加州。
2017 年,出自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心和智聯招聘的一項針對 1821 人的調查顯示,在海外遊子歸國的諸多吸引力中,技術已經取代金融,以 15.5% 的比重成為吸引人才歸國的最大因素。這比上一次 2015 年的調查結果高出 10%。
並非所有人都選擇離開矽谷。據 LinkedIn 在 2017 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美的 85 萬餘名人工智慧工程師中,中國人佔到了 7.9%。雖然這其中包括許多與大陸沒有多少聯絡,或對在中國工作並不很感興趣的華裔。然而,留美華裔人工智慧工程師的數量還是要多於國內。
對海歸們的渴求刺激了一個繁榮的作坊式小工業。獵頭公司混跡於移民工程師們的各個朋友圈和 Facebook 好友圈中。Ken Qi 發現了其中的一些特徵:如果你取得了永久居留權,沒有孩子或孩子正準備上大學,那麼你就是他們所尋找的物件。
在過去的三年中,Jay Wu 為中國公司挖到了 100 多名工程師。Global Career Path 的聯合創始人為步入社會前的學生開設了一個線上社群。目前,僅舊金山有十幾個為挖角而建的微信群。
「微信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可以監視圈內動態,同時推廣我們的線下活動,」一位伯克利大學畢業生說到,他為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攜程主持獵頭工作。
中國正在經歷史上最嚴的網路監管。這時向世界人才推銷北京,讓他們放棄庫比蒂諾(蘋果電腦的全球總公司所在地,位於美國舊金山)或山景城,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但中國的科技巨頭擁有三大賣點:日益高漲的工資、更多機會,以及一種家的感覺。
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正在享受泡沫紅利,員工補償有時會趕超美國同行。據說有一家初創公司僱傭了一名人工智慧工程師,在 4 年內為其支付的現金和股份加起來價值高達 3000 萬美元。
對於不願放棄美國舒適環境的工程師們來說,中國公司正在採取主動攻勢。包括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出行以及百度在內,都在矽谷建有實驗室或正在擴大其研究據點。
即使在海外設點,國內的職業發展機會卻更被外界所看好。儘管中國工程師們已在矽谷佔據了一席之地,但他們卻感到難以晉升高位,發展空間相對較少,這一現象被稱為「華人天花板(Bamboo Ceiling)」。
「越來越多的『谷漂』中國工程師們最後發現,加入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企業似乎更加有利可圖,也是一個明智的職業選擇,」風投公司 GGV 管理合夥人 Hans Tung 說道,他通過組織活動來挖角人才,「在谷歌、LinkedIn、Uber 和 Airbnb,他們都有一部分中國工程師在蠢蠢欲動,試圖搞清楚到底是否應該歸國。
對於其中的一些人來說,歸國的興趣更多落在國內的大量私密資料和實驗空間方面,而非國內的發展前景。國民應用微信,是由騰訊的一個小團隊在數月之內打造的,現已成為該公司內部創造力的典範。現代計算是由大量資料驅動的,然而相較於西方,中國公民對資訊的保密性顯得更不在乎。例如,本土創業公司商湯科技已經與數十家公安部門合作,對從外貌到種族的一切資訊進行追蹤,正在幫助中國開發世界上最為複雜而廣泛的監督機制之一。
於是,中國的 7 億 5100 萬網際網路使用者便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培養皿。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和日益增長的資料,那些渴望把理論變成現實的人已無法再袖手旁觀。
Xu Wanhong 於 2010 年完成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後,在 Facebook 的新聞訂閱部門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中國初創公司神州優車的一支訪問團隊,與其相談甚歡,隨後便開始了線上往來,並於 2015 年跳槽回國。目前他就職於快手,一家估值 30 億美元以上的視訊服務公司,在京郊地區日常通勤 20 公里。這與 Facebook 的豪華門洛帕克總部和早餐吧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我不是為了住大房子才去的美國。我是為了那些有趣的問題。」他說道。
還有一些人的關注點是人情紐帶:上海與舊金山相隔 11 個小時,文化差異巨大,沒有任何技術能夠消除這種隔閡。
從小在重慶長大的 Yang Shuishi 自小對西方懷有很深的嚮往,長大後他給自己取名為 Seth 並在微軟雷德蒙園區謀得了一份軟體工程師的夢想職位。但是美國郊區並不適合這樣一個單身漢,他的家鄉人口大約是西雅圖的 40 倍。儘管他後來在谷歌和 Facebook 坐上了領導的職位,但美國的生活仍然充滿孤獨,最終他對這裡的生活失去了興趣,決定回國。
「你只是巨型機器中的一個螺絲釘,你永遠看不到大局。而我的那些已回國的朋友們,他們在思考的是經濟問題和社會的大趨勢,」他說道,「即使我會被空氣毒死,壽命縮短十年,那也比在這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