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式(1):技術是如何服務於商業的?

呂立青發表於2017-01-11

本文同步發表於知乎專欄 —— 前端的逆襲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部落格知乎GitHub


前言

微信小程式已經在昨天(2017/01/09)正式釋出,張小龍以釋出日期的方式致敬了賈伯斯的 iPhone(2007/01/09),其野心不可謂不大。

微信小程式(1):技術是如何服務於商業的?
初代 iPhone 釋出時間

下面我將會嘗試從商業和技術這兩個角度來談談微信小程式。也許作為程式猿的我們會在技術架構上看不起小程式,不就是模仿了 Vue 的語法和 ReactNative(or Hybrid)的原理嗎?也可能會因為其封閉性而批判小程式,破壞了全球資訊網 Web 本來的開放性和去中心化;更加會由於其諸多限制而抱怨小程式,有限的官方 API 和打包程式大小讓開發者感到捉襟見肘。

但要是我們明白了微信小程式的背後是如何承載著騰訊的商業願景,便會明白一個道理,即「技術永遠是服務於商業的」,特別是離使用者更近的客戶端應用程式相關技術。很多時候某些功能不是在技術上無法實現(可不要小瞧了 BAT 所招聘的開發者們),而是在商業和產品的背景下,有目的性、有策略化地刻意而為之。

商業

微信小程式是什麼?

極客公園前 CEO 阿禪在《小程式想要什麼?》這篇文章中提到,一句話總結張小龍對小程式的定義:小程式希望用即用即走的方式啟用線下的弱連線場景。

微信小程式(1):技術是如何服務於商業的?
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公眾平臺以「訂閱號」起家,進而開創了「服務號」和「企業號」,當然還有「微信·開放平臺」用於提供微信登入、微信支付等典型性 SDK。到了今天,小程式橫空出世,其實我們可以把它當做是「服務號」的一種升級,首先從各種限制上來看,服務號本身的推送能力就特別弱(每月 4 次),而小程式的推送能力則幾乎為零,只能被動地通知使用者;其次便是小程式在功能型屬性上的升級,掃描二維碼即可開始使用,而不用「先關注在選擇選單」才能夠進入 H5 頁面,其目的也就在於解決服務號的體驗不佳。

騰訊為何推出小程式?

微信小程式(1):技術是如何服務於商業的?
Facebook 太陽能無人飛機 Aquila

在這個世界的另一端,另外一個社交巨頭 Facebook 有著自己的三大創新支柱

  1. 連線,是讓世界上尚未與網際網路連通的 40 億人(也是全球人口的大多數)也能上網。
  2. 人工智慧,就是解決某些比如資訊過載這樣的核心問題,並建造真正智慧的電腦系統。
  3. 虛擬現實和擴增實境,就是建造下一代的電腦系統,讓我們可以與對方共處一室,哪怕實際上遠隔萬里。

如同 Facebook 的願景一樣,「連線一切」也是微信以及騰訊的野心。IoT 物聯網跟 AR/VR 被視為繼移動網際網路之後又一個新的商業爭奪點,都在嘗試著建立起「萬物互聯」的未來世界。但是未來還“未來”,世界上仍然有很多物品還沒有被智慧化,而依賴於影象識別技術的 AR 裝置也還遠遠達不到精準識別物理世界的物品的程度,那麼二維碼也就成為了現實世界和網路世界之間一種折中的連線方案。

最後,從張小龍所描述的未來場景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微信的意圖:“智慧手機之後的平臺,有可能是眼鏡這樣的裝置,而在眼鏡這個系統裡,不用安裝程式,眼鏡看到哪裡,應用程式就在哪裡。比如眼鏡看到燈的時候,燈的上方就會出現一個開關,掃到公園門口,就會出現門票系統。「這種程式應該是無處不在,但又可以隨時訪問。」”

適合什麼樣的應用場景?

微信小程式(1):技術是如何服務於商業的?

二維碼背後是微信「連線一切」的野心,這樣的決策也直接導致小程式第一批大量流量將來自於線下企業的導流。

先讓我們來看看張小龍所暢想的小程式的實際例子:

  • 使用者到達線下某個餐館就餐時,不需要下載這個餐館的 APP,只需要在餐館掃一下它的二維碼,然後就可以在這個餐館的小程式裡排隊或者點餐。
  • 在公交車站,你掃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維碼就可以瞭解下一輛公交車到站的時間。
  • 在汽車站,掃一下汽車站的二維碼就可以購買車票,而不需要排長隊。

從上述例子上來說,張小龍對小程式的定位明顯是一個「工具型」的產品,如何建立最短路徑然後幫助使用者直達產品功能就是一個「好的工具」。從在這一點上來看,目前已經上架的「滴滴出行」小程式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開啟小程式就能直接獲取使用者當前位置作為起點,然後使用者輸入終點之後就能開始呼叫用車,一氣呵成。

回過頭來看「微信的剋制」

其實想清楚了 vision 層面的 strategy,才能夠更明白微信為什麼要如此限制。

比如說微信嚴格限制了小程式的線上導流、小程式的提醒也只能以「服務通知」的方式被動出現在聊天列表中,要的就是減少對使用者的打擾,用完即走。目前來說,使用者只能通過掃碼、搜尋和微信群這三種方式開啟小程式,無法被分享到朋友圈,甚至無法通過朋友圈或者網頁中的圖片長按二維碼進入。

這些限制條件在我們看來之所以是限制,其實是因為我們是站在網際網路公司的角度來看待小程式。而且現在大部分已上架的小程式都是由網際網路公司所開發的,這和微信要「連線線下」的願景有所矛盾,但又不得以而為之,必須由網際網路公司先來帶上一波,再慢慢滲透到 O2O 的線下商家當中去,這其中的機會和時運都還在醞釀當中。

有一句話說這麼說的,「短期不可高估,長期不可低估」,其實這就很適用於目前來說對於小程式該有的態度。小程式的一切都在騰訊的掌控之下,你會發現哪怕是缺點,有可能只是微信有意而為之,而所謂的這些缺點,也是可以被騰訊一步一步調整和改進的。

微信小程式(1):技術是如何服務於商業的?

最後想說一點的是,在微信(Weixin/Wechat Wide Web)掌控之下的小程式所提供的服務對使用者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兒,我們程式猿會從技術的角度批判它的封閉,違背了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的初衷。但是在另一方面,我相信一句話「人性本惡」,放任不管的網際網路最終會變成一個爛攤子,看看現在的網路暴力比特幣市場以及被調教的微軟聊天機器人 Tay

技術

總是不可避免地喜歡寫長文,技術相關的內容就還是放到下篇吧,目前還處於大綱草稿階段,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