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伯樂線上之前釋出過有關“程式設計師在國外”的文章,發現此類文章反響還不錯。故而於2013年1月28日通過@程式設計師的那些事 微博邀請了一些在國外做開發的朋友,邀請他們來分享自己在國外的一些見聞,包括工作和生活的故事。我們認為這類內容可以幫助國內的開發同仁瞭解並借鑑國外的各種開發理念、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國外的開發團隊的文化等等。伯樂線上感謝各位熱心參與、現居國外的朋友,各位的文章,即使沒有華麗辭藻,也可以很好地幫助很多國內開發同仁擴充套件視野。如果您也想分享類似題材的內容,歡迎直接投稿至伯樂線上。
感謝本文作者@geekInfo 的熱心參與分享,其他媒體如需轉載本文,請聯絡@geekInfo 。
響應伯樂線上的號召, 我也來說說我在法國的經歷。 先說下背景。我高中畢業直接來法求學,現在研究生最後一年。之前做過一個實習,現在半工半讀(法語叫 alternance,企業學校學生籤三方合同,學生 算企業員工接受在職培訓。根據學校提供的節奏學生一部分時間在學校上課,一部分時間到企業上班。貌似不少學校在畢業年安排這個學習方式,學生在緩解經濟壓 力的同時也能獲得一定工作經驗,為將來的求職提高競爭力)。我目前職業經驗並不多,只能算預備役程式媛,說得不對不準的地方還望輕拍。
剛到法國的時候並未料到自己會學計算機。後來因緣際會,在法國寫下自己的第一行程式碼(還是pascal的),編譯出自己的第一個程式,一直到 現在自學C 並交出彩虹表破解密碼程式,其間的心路過程就略去不表了。有些感觸,願與君共勉。如果雷同,純屬同是天涯淪落人。
在法國學計算機,感觸最深的就是什麼都學,尤其是本科階段。因為分科晚,大一不少和物理化學等專業一起上的基礎課,如熱動力學,靜電學等。專業上面除了 Java/C/Python 等常規語言之外還接觸了OCaml、Smalltalk、Ada 等感覺有點冷門的語言(至於演算法,軟體工程等主流課程這裡就不討論了)。整個本科讀下來,感覺什麼都學了點,卻什麼都不深。
後來進入研究生階段。這才開始明白之前“混學”的用意。我這個學校的課程安排是本碩連讀,研階段偏重職業化訓練。老師為了讓我們儘早適應企業 文化,開始各種虐:什麼見過的沒見過的學過的沒學過的,只要作業主題在老師腦子裡劃過,我們就要想盡各種辦法實現。什麼C 沒學過不是理由,本科見過C和Java那就必須C 無阻力。安卓不會至少Java和英語會,Google和眾多教程就成了我們上交安卓app作業的理由。老師倒不介意我們複製網上的程式碼,一方面因為有些作 業題目太獨特,google不出太多有用資訊;一方面認為別人的東西,只要自己理解了,就算是自己的。
不過如果報告寫得一塌糊塗讓人一看就知道沒有理解從網上拿來的程式碼,老師也會毫不留情地直接給0分。這是我的第二個感慨:非常強調自學能力。 任務佈置下來,無所謂會不會,不會就要學會。學校的功能是讓學生打基礎,見過一定的“世面”後再遇到所謂的新事物能夠舉一反三地快速上手。我“被迫入門” 了C#,C ,ObjectiveC。只是入門階段,能寫出編譯的程式碼,並能實現預期功能。但要深入並不難,學校拿java練手,各種好的程式碼規範、設計模式等從本科 就開始培養,套用在新語言上只需時間適應。
第一次感謝學校的“雜食”教學策略,是我的第一個實習。我要把一個ios應用移植到安卓上。當時由於學校的一個專案,已經自學了安卓,不過當 老闆讓我先把ios的程式碼捋一遍再討論java時,相當慶幸之前學了smalltalk,不然ObjectiveC會把我褪掉一層皮吧。
再一點留法小感觸,就是法國人的英語實在不堪入耳。雖然英法不過一個海峽的距離,在法國如果法語不好,即使英語再nb也難以融入他們的群體。 和法國人相處若干年下來,不僅鍛鍊了自己的法語,還練就了一口法式英語。第一個實習剛開始的時候,同事被我英語口音折服:我的法語實在不錯,就連英語的關 鍵詞聽上去都那麼順耳。他說之前和一英國實習生搭檔,每次聽他說關鍵詞都要愣上半秒,感覺在做聽力理解,還是和我共事來得暢快……
(作者旅遊所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