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釋出了報告“AI時代的歐洲”,強調了戰略重點、私營部門主導的燈塔計劃和10個公共部門的“大專案”是加快歐洲競爭力和投資環境的近期建議。
科技正日益影響著國家的繁榮和主權。人工智慧(AI)等顛覆性技術的發展,加上地緣政治事件,正在創造新的競爭舞臺,其核心是對創新、生產和採用先進技術的投資。
2015年至2022年間,歐洲大公司每年投資7000億歐元,即人均3000歐元,低於美國同行,特別是在技術領域,因為歐洲公司的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落後美國4個百分點。在被認為對全球經濟未來至關重要的14項技術中,歐洲目前僅在4項技術上與美國和中國展開了有效競爭。
這些差距造成了對歐洲的戰略依賴,預計2040年,由於放棄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每年將有2至4萬億歐元的資金缺口,這一數額超過了歐洲大陸目前淨零、國防和醫療保健所需的年度資金總和。
在歐洲制定提高經濟和技術競爭力的路線之際,各方正在就推動變革所需的各種槓桿達成共識。
報告旨在開始將想法轉化為行動的旅程,重點關注影響,包括速度和規模。它提出了一個戰略框架,說明如何發揮作用以及如何取勝;一份旨在啟動勢頭的私營部門燈塔舉措清單;10個公共部門“大專案”,旨在釋放歐洲的競爭力和企業家精神,與6個促進創新和投資的優先領域相一致。
文件連結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