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廚餘垃圾處理器市場經歷了顯著的起伏變化。2019年,這一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全渠道零售額達到14.2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10.2%,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然而,好景不長,此後幾年市場增速逐漸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具體來看,2021-2024年期間,市場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15.9%、20.4%、26.5%以及20.9%,短短几年間,市場規模近乎腰斬。

奧維雲網最新發布的資料清晰地顯示,2024年廚餘垃圾處理器行業全渠道零售額僅為6.4億元,同比下降20.9%,市場形勢不容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國補政策的加持下,2024年第四季度廚餘垃圾處理器市場才勉強實現了0.2%的同比增長,若沒有這一政策支援,市場資料恐怕會更加難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廚餘垃圾處理器在中國如此不受待見呢?分析人士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解讀。

首先,飲食文化的差異是一個重要因素。中式飲食有著獨特的偏好,油膩及高纖維食物較為常見,而且在日常飲食中,人們常常會食用大體積的骨頭和貝殼類食材。

這就對廚餘垃圾處理器的研磨能力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現有的許多產品可能無法很好地滿足這種需求,從而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其次,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限制了廚餘垃圾處理器的廣泛推廣和使用。大量老舊小區的下水管道設計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無法承受廚餘垃圾處理器處理後的殘渣排放。

此外,廚房空間佈局的差異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阻礙因素。與西方開放式廚房不同,中國家庭的廚房空間普遍較小。在安裝廚餘垃圾處理器時,需要綜合考慮水電位置、櫥櫃佈局等多方面因素,這增加了安裝的難度和複雜性,進而影響了產品的普及程度。

自 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