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是 “Python 工匠”系列的第 6 篇文章。[檢視系列所有文章]
如果你用 Python 程式設計,那麼你就無法避開異常,因為異常在這門語言裡無處不在。打個比方,當你在指令碼執行時按 ctrl+c
退出,直譯器就會產生一個 KeyboardInterrupt
異常。而 KeyError
、ValueError
、TypeError
等更是日常程式設計裡隨處可見的老朋友。
異常處理工作由“捕獲”和“丟擲”兩部分組成。“捕獲”指的是使用 try ... except
包裹特定語句,妥當的完成錯誤流程處理。而恰當的使用 raise
主動“丟擲”異常,更是優雅程式碼裡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分享與異常處理相關的 3 個好習慣。繼續閱讀前,我希望你已經瞭解了下面這些知識點:
- 異常的基本語法與用法*(建議閱讀官方文件 “Errors and Exceptions”)*
- 為什麼要使用異常代替錯誤返回*(建議閱讀《讓函式返回結果的技巧》)*
- 為什麼在寫 Python 時鼓勵使用異常 (建議閱讀 “Write Cleaner Python: Use Exceptions”)
三個好習慣
1. 只做最精確的異常捕獲
假如你不夠了解異常機制,就難免會對它有一種天然恐懼感。你可能會覺得:*異常是一種不好的東西,好的程式就應該捕獲所有的異常,讓一切都平平穩穩的執行。*而抱著這種想法寫出的程式碼,裡面通常會出現大段含糊的異常捕獲邏輯。
讓我們用一段可執行指令碼作為樣例:
# -*- coding: utf-8 -*-
import requests
import re
def save_website_title(url, filename):
"""獲取某個地址的網頁標題,然後將其寫入到檔案中
:returns: 如果成功儲存,返回 True,否則列印錯誤,返回 False
"""
try:
resp = requests.get(url)
obj = re.search(r'<title>(.*)</title>', resp.text)
if not obj:
print('save failed: title tag not found in page content')
return False
title = obj.grop(1)
with open(filename, 'w') as fp:
fp.write(title)
return True
except Exception:
print(f'save failed: unable to save title of {url} to {filename}')
return False
def main():
save_website_title('https://www.qq.com', 'qq_title.txt')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複製程式碼
指令碼里的 save_website_title
函式做了好幾件事情。它首先通過網路獲取網頁內容,然後利用正則匹配出標題,最後將標題寫在本地檔案裡。而這裡有兩個步驟很容易出錯:網路請求 與 本地檔案操作。所以在程式碼裡,我們用一個大大的 try ... except
語句塊,將這幾個步驟都包裹了起來。安全第一 ⛑。
那麼,這段看上去簡潔易懂的程式碼,裡面藏著什麼問題呢?
如果你旁邊剛好有一臺安裝了 Python 的電腦,那麼你可以試著跑一遍上面的指令碼。你會發現,上面的程式碼是不能成功執行的。而且你還會發現,無論你如何修改網址和目標檔案的值,程式仍然會報錯 “save failed: unable to...”。為什麼呢?
問題就藏在這個碩大無比的 try ... except
語句塊裡。假如你把眼睛貼近螢幕,非常仔細的檢查這段程式碼。你會發現在編寫函式時,我犯了一個小錯誤,我把獲取正則匹配串的方法錯打成了 obj.grop(1)
,少了一個 'u'(obj.group(1)
)。
但正是因為那個過於龐大、含糊的異常捕獲,這個由打錯方法名導致的原本該被丟擲的 AttibuteError
卻被吞噬了。從而給我們的 debug 過程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
異常捕獲的目的,不是去捕獲儘可能多的異常。假如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只做最精準的異常捕獲。那麼這樣的問題就根本不會發生,精準捕獲包括:
- 永遠只捕獲那些可能會丟擲異常的語句塊
- 儘量只捕獲精確的異常型別,而不是模糊的
Exception
依照這個原則,我們的樣例應該被改成這樣:
from requests.exceptions import RequestException
def save_website_title(url, filename):
try:
resp = requests.get(url)
except RequestException as e:
print(f'save failed: unable to get page content: {e}')
return False
# 這段正則操作本身就是不應該丟擲異常的,所以我們沒必要使用 try 語句塊
# 假如 group 被誤打成了 grop 也沒關係,程式馬上就會通過 AttributeError 來
# 告訴我們。
obj = re.search(r'<title>(.*)</title>', resp.text)
if not obj:
print('save failed: title tag not found in page content')
return False
title = obj.group(1)
try:
with open(filename, 'w') as fp:
fp.write(title)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save failed: unable to write to file {filename}: {e}')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複製程式碼
2. 別讓異常破壞抽象一致性
大約四五年前,當時的我正在開發某移動應用的後端 API 專案。如果你也有過開發後端 API 的經驗,那麼你一定知道,這樣的系統都需要制定一套**“API 錯誤碼規範”**,來為客戶端處理呼叫錯誤時提供方便。
一個錯誤碼返回大概長這個樣子:
// HTTP Status Code: 400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code": "UNABLE_TO_UPVOTE_YOUR_OWN_REPLY",
"detail": "你不能推薦自己的回覆"
}
複製程式碼
在制定好錯誤碼規範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實現它。當時的專案使用了 Django 框架,而 Django 的錯誤頁面正是使用了異常機制實現的。打個比方,如果你想讓一個請求返回 404 狀態碼,那麼只要在該請求處理過程中執行 raise Http404
即可。
所以,我們很自然的從 Django 獲得了靈感。首先,我們在專案內定義了錯誤碼異常類:APIErrorCode
。然後依據“錯誤碼規範”,寫了很多繼承該類的錯誤碼。當需要返回錯誤資訊給使用者時,只需要做一次 raise
就能搞定。
raise error_codes.UNABLE_TO_UPVOTE
raise error_codes.USER_HAS_BEEN_BANNED
... ...
複製程式碼
毫無意外,所有人都很喜歡用這種方式來返回錯誤碼。因為它用起來非常方便,無論呼叫棧多深,只要你想給使用者返回錯誤碼,呼叫 raise error_codes.ANY_THING
就好。
隨著時間推移,專案也變得越來越龐大,丟擲 APIErrorCode
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有一天,我正準備複用一個底層圖片處理函式時,突然碰到了一個問題。
我看到了一段讓我非常糾結的程式碼:
# 在某個處理影象的模組內部
# <PROJECT_ROOT>/util/image/processor.py
def process_image(...):
try:
image = Image.open(fp)
except Exception:
# 說明(非專案原註釋):該異常將會被 Django 的中介軟體捕獲,往前端返回
# "上傳的圖片格式有誤" 資訊
raise error_codes.INVALID_IMAGE_UPLOADED
... ...
複製程式碼
process_image
函式會嘗試解析一個檔案物件,如果該物件不能被作為圖片正常開啟,就丟擲 error_codes.INVALID_IMAGE_UPLOADED (APIErrorCode 子類)
異常,從而給呼叫方返回錯誤程式碼 JSON。
讓我給你從頭理理這段程式碼。最初編寫 process_image
時,我雖然把它放在了 util.image
模組裡,但當時調這個函式的地方就只有 “處理使用者上傳圖片的 POST 請求” 而已。為了偷懶,我讓函式直接丟擲 APIErrorCode
異常來完成了錯誤處理工作。
再來說當時的問題。那時我需要寫一個在後臺執行的批處理圖片指令碼,而它剛好可以複用 process_image
函式所實現的功能。但這時不對勁的事情出現了,如果我想複用該函式,那麼:
- 我必須去捕獲一個名為
INVALID_IMAGE_UPLOADED
的異常- 哪怕我的圖片根本就不是來自於使用者上傳
- 我必須引入
APIErrorCode
異常類作為依賴來捕獲異常- 哪怕我的指令碼和 Django API 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這就是異常類抽象層級不一致導致的結果。**APIErrorCode 異常類的意義,在於表達一種能夠直接被終端使用者(人)識別並消費的“錯誤程式碼”。**它在整個專案裡,屬於最高層的抽象之一。**但是出於方便,我們卻在底層模組裡引入並丟擲了它。這打破了 image.processor
模組的抽象一致性,影響了它的可複用性和可維護性。
這類情況屬於“模組丟擲了高於所屬抽象層級的異常”。避免這類錯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讓模組只丟擲與當前抽象層級一致的異常
- 比如
image.processer
模組應該丟擲自己封裝的ImageOpenError
異常
- 比如
- 在必要的地方進行異常包裝與轉換
- 比如,應該在貼近高層抽象(檢視 View 函式)的地方,將影象處理模組的
ImageOpenError
低階異常包裝轉換為APIErrorCode
高階異常
- 比如,應該在貼近高層抽象(檢視 View 函式)的地方,將影象處理模組的
修改後的程式碼:
# <PROJECT_ROOT>/util/image/processor.py
class ImageOpenError(Exception):
pass
def process_image(...):
try:
image = Image.open(fp)
except Exception as e:
raise ImageOpenError(exc=e)
... ...
# <PROJECT_ROOT>/app/views.py
def foo_view_function(request):
try:
process_image(fp)
except ImageOpenError:
raise error_codes.INVALID_IMAGE_UPLOADED
複製程式碼
除了應該避免丟擲高於當前抽象級別的異常外,我們同樣應該避免洩露低於當前抽象級別的異常。
如果你用過 requests
模組,你可能已經發現它請求頁面出錯時所丟擲的異常,並不是它在底層所使用的 urllib3
模組的原始異常,而是通過 requests.exceptions
包裝過一次的異常。
>>> try:
... requests.get('https://www.invalid-host-foo.com')
... except Exception as e:
... print(type(e))
...
<class 'requests.exceptions.ConnectionError'>
複製程式碼
這樣做同樣是為了保證異常類的抽象一致性。因為 urllib3 模組是 requests 模組依賴的底層實現細節,而這個細節有可能在未來版本發生變動。所以必須對它丟擲的異常進行恰當的包裝,避免未來的底層變更對 requests
使用者端錯誤處理邏輯產生影響。
3. 異常處理不應該喧賓奪主
在前面我們提到異常捕獲要精準、抽象級別要一致。但在現實世界中,如果你嚴格遵循這些流程,那麼很有可能會碰上另外一個問題:異常處理邏輯太多,以至於擾亂了程式碼核心邏輯。具體表現就是,程式碼裡充斥著大量的 try
、except
、raise
語句,讓核心邏輯變得難以辨識。
讓我們看一段例子:
def upload_avatar(request):
"""使用者上傳新頭像"""
try:
avatar_file = request.FILES['avatar']
except KeyError:
raise error_codes.AVATAR_FILE_NOT_PROVIDED
try:
resized_avatar_file = resize_avatar(avatar_file)
except FileTooLargeError as e:
raise error_codes.AVATAR_FILE_TOO_LARGE
except ResizeAvatarError as e:
raise error_codes.AVATAR_FILE_INVALID
try:
request.user.avatar = resized_avatar_file
request.user.save()
except Exception:
raise error_codes.INTERNAL_SERVER_ERROR
return HttpResponse({})
複製程式碼
這是一個處理使用者上傳頭像的檢視函式。這個函式內做了三件事情,並且針對每件事都做了異常捕獲。如果做某件事時發生了異常,就返回對使用者友好的錯誤到前端。
這樣的處理流程縱然合理,但是顯然程式碼裡的異常處理邏輯有點“喧賓奪主”了。一眼看過去全是程式碼縮排,很難提煉出程式碼的核心邏輯。
早在 2.5 版本時,Python 語言就已經提供了對付這類場景的工具:“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上下文管理器是一種配合 with
語句使用的特殊 Python 物件,通過它,可以讓異常處理工作變得更方便。
那麼,如何利用上下文管理器來改善我們的異常處理流程呢?讓我們直接看程式碼吧。
class raise_api_error:
"""captures specified exception and raise ApiErrorCode instead
:raises: AttributeError if code_name is not valid
"""
def __init__(self, captures, code_name):
self.captures = captures
self.code = getattr(error_codes, code_name)
def __enter__(self):
# 剛方法將在進入上下文時呼叫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 該方法將在退出上下文時呼叫
#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分別表示該上下文內丟擲的
# 異常型別、異常值、錯誤棧
if exc_type is None:
return False
if exc_type == self.captures:
raise self.code from exc_val
return False
複製程式碼
在上面的程式碼裡,我們定義了一個名為 raise_api_error
的上下文管理器,它在進入上下文時什麼也不做。但是在退出上下文時,會判斷當前上下文中是否丟擲了型別為 self.captures
的異常,如果有,就用 APIErrorCode
異常類替代它。
使用該上下文管理器後,整個函式可以變得更清晰簡潔:
def upload_avatar(request):
"""使用者上傳新頭像"""
with raise_api_error(KeyError, 'AVATAR_FILE_NOT_PROVIDED'):
avatar_file = request.FILES['avatar']
with raise_api_error(ResizeAvatarError, 'AVATAR_FILE_INVALID'),\
raise_api_error(FileTooLargeError, 'AVATAR_FILE_TOO_LARGE'):
resized_avatar_file = resize_avatar(avatar_file)
with raise_api_error(Exception, 'INTERNAL_SERVER_ERROR'):
request.user.avatar = resized_avatar_file
request.user.save()
return HttpResponse({})
複製程式碼
Hint:建議閱讀 PEP 343 -- The "with" Statement | Python.org,瞭解與上下文管理器有關的更多知識。
模組 contextlib 也提供了非常多與編寫上下文管理器相關的工具函式與樣例。
總結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與異常處理相關的三個建議。最後再總結一下要點:
- 只捕獲可能會丟擲異常的語句,避免含糊的捕獲邏輯
- 保持模組異常類的抽象一致性,必要時對底層異常類進行包裝
-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可以簡化重複的異常處理邏輯
看完文章的你,有沒有什麼想吐槽的?請留言或者在 專案 Github Issues 告訴我吧。
附錄
- 題圖來源: Photo by Bernard Hermant on Unsplash
- 更多系列文章地址:https://github.com/piglei/one-python-craftsman
系列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