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Fast and Slow-Ch12-13:可得性效應、效用層疊、概率忽略

weixin_34162695發表於2018-04-17

閱讀進度:
Ch 12:The Science of Availability
Ch 13:Availability, Emotion, ans Risk

availability effect — 可得性效應

availability heuristic:We defined the availability heuristic as the process of judging frequency by “the ease with which instances come to mind”.
可得性啟發法:通過回想相關事件例項的輕鬆程度,來判斷事情發生的概率大小。容易犯系統性錯誤(Substitution,用具象例項來替代客觀概率)。

大腦對於,1)某些引起自己注意的典型事件,例如娛樂圈的八卦,政客的醜聞等;2)突發的大事件,如飛機失事、911 恐怖襲擊等;3)親身經歷,生動鮮明的畫面圖片等;4)媒體廣為傳播的事件等等……這些因素會導致系統 1 回想例項更為輕鬆,因此會有發生此類事件的概率更大的錯覺。

比如說,我們會對坐飛機出行的家人朋友更為關注叮囑 “一路平安”,卻不會太在意開車回家的人,而實際上從客觀資料來看,開車發生事故的概率遠比飛機事故來得高,只是相對而言,飛機一旦事故,多是大事件且更為媒體公眾所關注,所以久而久之,當涉及交通安全問題時,系統 1 更容易回想到的例項是曝光率比較大的飛機失事,進而會認為飛機事故概率更高~

再比如,我身邊有個朋友,有一段時間因為身邊同事朋友接連兩三個都面臨離婚問題,使得她也整天擔心自己的婚姻狀況~由此可見,可得性啟發引起的思維偏見(availability bias),會影響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得性啟發思維過程中,要求回想相關事件的數量(the number of instances retrieved)和其輕鬆程度(the ease with which they come to mind),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前幾個例項的回想往往較為輕鬆容易(系統 1 的啟發作用),但之後往往會開始變難(系統 2 開始參與工作),從而導致我們有可能開始懷疑之前的判斷(系統 2 更關注事件的內容)。比如當我們被要求儘可能多的列舉出某輛汽車的優點時,數著數著我們就對該車沒啥興趣了。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ease with which instances come to mind is a System 1 heuristic, which is replaced by a focus on content when System 2 is more engaged.

那些所謂 “跟著感覺走” 的人,更多的是跟著系統 1 走,會更關注於相關事件回想例項的輕鬆程度,而不是例項的內容,因此更容易受到可得性偏見的影響。

可得性效應可以很好地對買保險和災後保護性的行為模式進行解釋。

關於這點,我可算是深有體會,記得前幾年的自己,有一段時間被頻繁曝光的有關飛機失事,校園槍擊,搶劫案之類的負面新聞所困擾,感覺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安定的因素,後來很果斷的向身邊賣保險的親戚買了份人身意外險,而買完後的自己,明顯感覺心安了很多。只不過瞭解我的朋友都知道,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是有多麼不贊成買保險的,尤其是我對中國的保險公司是帶有十足十的不信任感,因為太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說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倒閉了,接下來不知道怎麼處理……現在回想起這件事情,當時的自己還真是受了可得性效應的影響了。

availability cascade — 效用層疊

An availability cascade is a self-sustaining chain of events, which may start from media reports of a relatively minor event and lead up to public panic and large-scale government action.
效用層疊,指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因為媒體的誇大其詞而進入大眾視野,最終引起公眾恐慌的一連串反應。比如銀行的擠兌事件,恐怖主義事件等等。

本書作者詳細引用並介紹了兩個至今仍備受爭議的經典例項:紐約州拉夫運河事件(the Love Canal affair)和所謂的艾拉恐慌(the so-calledd Alar scare)。

效用層疊,說明我們的大腦面對風險的反應,要麼完全忽視風險,要麼過於重視風險,少有中間狀態。比如我們都有過這種經歷,當我們打電話給家人時,若是對方連續幾次都沒接電話,我們就會忍不住猜測對方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再比如每位等待晚歸子女的家長,總忍不住擔心會不會發生什麼危險的事情。

probability neglect — 概率忽略

指的是過於關注概率公式中的分子(即新聞曝光出來的個別事件),而忽略了分母。

概率忽略+效用層疊,很容易造成對小事件的誇大其詞,引發嚴重的後果。比如之前提到過的銀行擠兌,恐怖主義等,便是完全利用了人們的非理性恐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