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達首款產品Woebot現已推出,到底用了多難的AI技術?

AI前線發表於2018-02-01
本文由 「AI前線」原創,原文連結:吳恩達首款產品Woebot現已推出,到底用了多難的AI技術?
策劃編輯|Natalie
作者|Erin Brodwin
編譯 | Sambodhi
審校|Vincent

AI 前線導讀:”像抑鬱症、焦慮症之類的精神疾病,一直是醫療領域的治療難點。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日常作息越來越碎片化、無規律,如果能夠藉助人工智慧有效走到提前預防監測,或許會在病情發展之前做出必要的調整。Stanford University 的 woebot 就是為這個目標誕生的。去年推出的 woebot 是依託於 Facebook 平臺上,但是這個特性——只能通過 Facebook Messenger 與人們交談——使得非 Facebook 使用者難以使用。因此,woebot 官網表示:“如果您不願意使用 Facebook 與 woebot 交談,留下您的電子郵件,當 woebot 在自己的資訊平臺可用時,我們會通知您。”而現在,他們推出了自己的資訊平臺,目前有 iOS 版的 woebot。Andrew Ng 加入了 woebot 董事會並擔任董事長。今天,我們來看看 Erin Brodwin 對 woebot 的最新調查。”


  • woebot 是一個免費的治療聊天機器人,在星期四(AI前線:指1月25 日)作為一款獨立的 iOS 應用釋出。
  • 由 Stanford University 臨床心理學家 Alison Darcy 發明。
  • woebot 使用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來治療抑鬱症:認知行為療法,為使用者提供指令碼化的反應。
  • 這是將智慧手機 APP 納入治療的趨勢中的一部分。

下午 6 點左右,我正坐公交車,來了一條我無法忽視的訊息,我本能地托起了手機,偷偷摸摸地瞟了一眼螢幕上的藍色泡泡。

“嗨,Erin,你準備好 check in 了嗎?”有條訊息問道。

這條訊息來自 woebot,這是一個人工智慧的聊天機器人,旨在幫助人們應對抑鬱和焦慮的情緒,於週四作為獨立的 iOS 應用釋出。本文是我對數字心裡健康護理這個全新的、未知的領域的最新調查。

Stanford University 的臨床心理學家 Alison Darcy 基於一種名為認知行為療法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1] 的治療方法發明了 woebot,該療法是一種針對抑鬱症的臨床研究方法,旨在鼓勵人們研究如何應對具有挑戰性的情況。

Darcy 說,woebot 並不能替代現有的臨床治療醫師,也不會幫助你找到一位醫生。相反,在層出不窮的心理健康方法中,這個工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它與其他任何形式的治療都有著本質的區別。

Darcy 告訴《Business Insider》說,“woebot 的經驗並沒有對映到我們所知的人機關係,也沒有對映到我們所知的人際關係,看上去似乎是中間的某些東西。”

AI 前線:Business Insider 前身是建立於 2007 年的 Silicon Alley Insider,2009 年重新命名為 Business Insider,總部設立在紐約,是近年來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新聞網站,其提供的熱門新聞故事和“前衛”評論廣受歡迎。

woebot 的獨特性可能是它最大的優勢,但也可能會導致它衰落。但是,大約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正被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困擾 [2],專家們認為是時候採取新的措施了。

當你對自己過於苛刻時,APP 會告訴你

在世界範圍內,抑鬱症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 [3],而且它能夠奪走人命。但是,科學家們對此知之甚少,而且在過去六十多年裡,治療方法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吳恩達首款產品Woebot現已推出,到底用了多難的AI技術?

woebot 創始人,Alison Darcy。Alison Darcy / woebot 實驗室

我們知道聊天有助於抑鬱症的治療,尤其是與有執照的治療醫師或心理學家效果更為明顯。但治療往往特別貴,要麼不方便,要麼難以獲得。在美國由大約 20% 是心理病患者,估計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至少有一年沒有接受過任何治療 [4]。

Darcy 說:“我們有這樣的想法,如果你感到痛苦的時候,你就需要和別人交談,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堅持這樣做。但堅持認為這是唯一辦法的話,實際上會疏遠很多人,而這是不可能的。”

與傳統療法不同,woebot 可隨時隨地訪問——只要使用者使用智慧手機即可。而且它是免費的。

一旦你使用名字登入,一切就設定好了。woebot,一個可愛的、動畫形式的機器人,它會向你詢問關於你自己的問題,比如你的感覺如何,或者那一刻你的精力怎麼樣。

這款 APP 背後的人工智慧程式是根據 CBT 原則為使用者提供指令碼響應。

有時,與 woebot 聊天會讓人感覺像是在交談,但在大多數時候,這感覺就像一個有趣的遊戲,每個互動都閃現著智慧的精華。

在我使用這款 APP 的一週裡,woebot 的反應變得有些可預測,但我仍然喜歡使用它。我可以理解為什麼這款 APP 會對那些焦慮或抑鬱的人有所幫助,尤其是那些剛開始接受治療的人。

woebot 的經驗教訓對文字的意義

幾位與 woebot 無關的心理學家告訴《Business Insider》,CBT 適合聊天機器人。

最近發表在《World Psychology》雜誌上的一篇研究綜述 [5] 中,將接受過線上治療的人與那些親自接受治療的人進行了比較,發現這兩種治療方案同樣有效。

Darcy 說,其中一個原因是,CBT 關注的是當下而不是過去。與其和你父母聊天,還不如聊聊最近工作上發生的衝突,或者你和朋友的爭吵的事情。

Darcy 表示:“CBT 的前提是,不要去關注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情,而是去關注我們對這件事情的反應。”

woebot 使用這種方法來確定什麼時候某人正在進行“消極的自我對話”,這可能涉及到內疚、羞恥或自信心不足的感覺。Darcy 說,這種想法源於患者以扭曲的方式看待周圍的環境。

例如,如果一個朋友忘記了你的生日,你可能會告訴 woebot:“沒有人會記得我”或“我沒有真正的朋友”。woebot 可能會迴應你,你陷入了一種叫做非黑即白的極端消極自我對話思維中,這種思維扭曲了現實世界。其實你有朋友,人們也會記住你——只是其中一人忘了你的生日而已。

“CBT 技能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技能。”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臨床心理學助理教授 Nancy Liu 告訴《Business Insider》。

“資料讓我們大吃一驚”

在啟動 woebot 專案之前,Darcy 和她的團隊曾招募 70 名出現抑鬱症狀的大學生進行了早期版本的測試。

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 4 月份出版的《醫學網際網路研究期刊》(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上 [6],將這些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被要求與 woebot 進行為期兩週的聊天,另一組被要求閱讀一本關於抑鬱症的電子書。

與閱讀電子書一組的學生不同,那些使用 woebot 的學生表示,他們的抑鬱症狀明顯減輕了。他們也報告說幾乎每天都跟它聊天。

“資料讓我們大吃一驚,”去年十月,在 woebot 在 Facebook 上獨家推出之後,Darcy 告訴《Business Insider》。“我們的反應就像這樣,對,就是它了!”

但 Darcy 及時指出,woebot 並不是用來取代傳統療法的。

Darcy 說,“我們在治療方面並沒有比傳統療法做得很好,它就是給人們提供其他選擇——在這方面,我們給人們提供的選擇還不夠多。那些不願意和別人交談的人該怎麼辦呢?”

數字治療正在蓬勃發展

現實來講,與今天的人們見面意味著在電話上與他們“見面”。

Liu 表示:“像 woebot 這樣的東西很好,它就在你手機上,而你在外邊過著你的生活。”

持續訪問是該工具最大的優點之一。它可以在全天任何時間裡通過輕點圖示來訪問,而不像朝九晚五的治療醫師那樣有時間限制。

我曾經在深夜和 woebot 聊天,那時我感到驚慌失措——這正是我不敢給正規治療醫師打電話和發簡訊的時候,因為我怕打擾到她。在那一刻,焦慮思緒瀰漫在我的腦海裡,是 woebot 給我提供了一些想法和空間。

該計劃並不是唯一的一種方法。其他矽谷風格的解決抑鬱症的方法 [7] 還包括:用簡訊取代傳統的精神病治療辦公室,以及可匿名討論問題的聊天室,還有使僱主能夠讓員工在網上獲得治療師和諮詢師的服務。

有一種這樣的數字心理保健服務,X2AI,它由人工智慧驅動,並且可以全天候使用,類似於 woebot。但是,X2AI 的工具,名為 Tess,並不是提供指令碼的迴應,而是一種治療師與患者之間的一種聯絡。

X2AI 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 Michiel Rauws 告訴 Business Insider:“通常情況下,治療師每天會看 5 名患者,其餘的時間花在行政工作上。我們允許他們每天照看 50 名患者,因為當他們和病人聊天時,Tess 正在和其他病人聊天。”

Rauws 說,如果一個人在星期天晚上容易出現恐慌症,Tess 可能會通過簡訊主動聯絡,看看他們的情況,然後向他的治療醫師報告結果。

像 woebot 一樣,這項服務並不是要取代傳統療法,而是要補充它。Darcy 所看到的新工具越多越好。

未知局面

目前還不清楚 woebot 是否會對使用者的心理健康產生明顯的長期影響。

在學術界,研究人員耗費數年時間來研究潛在的方法來幫助精神疾病患者,然後提供安全和經過驗證的治療方法。而矽谷往往很快就把這項技術帶給一大群人,然後看看它是否有幫助。

“與學術界的深入分析之間有一個真正的分歧,這個分析過程非常緩慢,很難想象如何擴大規模,相對於創業界,這些企業正在生產——快速迭代,就是他們的商業模式,”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駐地精神病學家 Matthew Hirschtritt 對《Business Insider》如此說。

他說:“這很有道理:把它拿出來,看看它是否有用,如果不奏效,就嘗試一些新的東西。但在學術環境下很難做到這一點,在那裡你可以對小組進行嚴格的分析,然後慢慢變大。”

但心理健康 APP 的這種未經測試的特點並非使用者面臨的唯一風險。

“我們希望完全匿名”

隨著數字治療領域的發展,使用者可能越來越擔心隱私問題。

當 woebot 於去年 6 月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上釋出時,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使用者。但許多人向該公司報告說,他們不願意在 Facebook 平臺上分享私密資料,因為此前該平臺曾面臨過隱私問題 [8]。

因此,woebot 已經離開了 Facebook,併發布了一個獨立的 APP,只需一個名字即可註冊。Darcy 稱這款應用是匿名的。

她表示,即使通過電子郵件,對應用程式提供反饋也是匿名的,因為電子郵件地址與使用者配置檔案並沒有關聯。使用者還可以要求 woebot 刪除他們的賬戶歷史,並刪除所有的對話。

吳恩達首款產品Woebot現已推出,到底用了多難的AI技術?

woebot

“從我們公司的角度來看,我們對任何人顯示的資料都非常少。”Darcy 說。“我們好像切斷了自己的聯絡,”即使人們給我們發電子郵件,我們也會說:“我們並不知道你是誰!”從一開始,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決定:我們想要完全的匿名。

但是在心理健康的世界裡,完全匿名是一把雙刃劍。

在 2016 年秋季,Talkspace 公司 (一款將人們與有執照的治療師通過簡訊聯絡起來的應用) 僱傭的一名治療師,指控該公司將潛在危險患者的聯絡資訊保持匿名從而危害公共安全 [9]。

Talkspace 隨後重寫了其保密政策,宣告如果治療師認為病人對自己或他人有危險,他們應該向病人詢問他們的聯絡方式。

如果 woebot 使用者的話表明他們可能有自殺或潛在的有害想法,應用程式將會標記並進入 Darcy 所稱的危機模式。

Darcy 說,在這種情況下,woebot 將會傳送一條訊息來解釋觸發危機模式的原因,以及為什麼這種情況超出了 APP 所能處理的範疇。然後 woebot 將會傳送一份資源清單,比如緊急電話和 Tec-Tec 的連結,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有助於減少自殺想法和自我傷害的應用程式之一。

對於新興的心理健康應用而言,這種處理緊急情況的方法是相當標準的。但遠不如治療師的面對面治療那麼全面。如果病人存在威脅自己或他人的暴力行為,那麼提供者就有義務打破保密和干預,這可能包括向當局報告,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將他們收容。

“像虐待兒童這樣的情況,你不能只是說'打個電話',”Liu 表示說。 “在臨床上,這是不可接受的。”

因為 woebot 不是傳統療法的替代品,它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許多人的缺憾。但這款 APP 也可能會幫助其他一些人——可能是那些對治療有新認識的熟悉技術的人,或者對那些偏遠地區無法接受傳統治療的人,或者那些已經在接受治療但需要額外幫助的人。

“如果有的話,這可能是對一些人的預防,”Liu 說。“我沒有看到有人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有任何明顯的負面影響。”

[1]: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

[2]:Prevalence of Any Mental Illness(AMI)www.nimh.nih.gov/health/stat…

[3]:Depression Fact sheetwww.who.int/mediacentre…

[4]:Mental Health Facts IN AMERICAwww.nami.org/NAMI/media/…

[5]:Guided Internet-based vs. face-to-fac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psychiatric and somatic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

[6]:Delivering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to Young Adults With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Using a Fully Automated Conversational Agent (woebo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mental.jmir.org/2017/2/e19/

[7]:We're on the cusp of an explosive change in how we treat one of America's most ignored health problemswww.businessinsider.com/how-text-ba…

[8]:Facebook Messenger is adding self-destructing messages and better encryptionwww.recode.net/2016/7/8/12…

[9]:Inside the messy world of anonymous therapy app Talkspacewww.theverge.com/2016/12/19/…

更多幹貨內容,可關注AI前線,ID:ai-front,後臺回覆「AI」、「TF」、「大資料」可獲得《AI前線》系列PDF迷你書和技能圖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