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一篇說,這裡我們來繼續分析一下RDB檔案儲存結構,首先大家都知道RDB檔案是在redis的“快照”的模式下才會產生,那麼如果
我們理解了RDB檔案的結構,是不是讓我們對“快照”模式能做到一個心中有數呢???
一:RDB結構剖析
首先呢,我們要對RDB檔案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比如下面畫的圖一樣:
從圖中,我們大概看到了RDB檔案的一個簡要的儲存模式,但為了更好的方便對照,我準備save一個empty database,對比一下看看效果:
然後我們用winHex開啟dump.rdb檔案,看看它的16進位制。
好了,該開啟的我都開啟了,下面我們一一來比較一下。
1. Redis引數: 可以看到在16進位制的前5個位元組中,是“REDIS"五個大字母,這個的作用顯而易見,肯定就是判斷當前的檔案是否為“RDB
檔案“,這樣才方便用常量的時間來判別。。。
2. db_version: 在Redis字元之後,我們看到了佔用4個位元組的0006,這個就是RDB檔案結構圖中的 db_version。對吧,同樣也很簡單,
就是判斷當前Redis的版本號,對否???
3. database: 由於我演示的是一個empty database,自然沒有相應的結構,等下我們再插入記錄,再對比一下。
4. EOF: 從winHex上面你是否看到了,它佔用一個位元組的空間,就是一個“y”上面加了兩點,由於用unicode無法表示,所以出現了這麼個
亂碼,當然16進位制可以標識,就是所謂的“FF”,看到了沒有??? 那麼它的作用就是標識database的結束。
5. checksum: 從名字上你就可以看得到,它就是一個校驗和,原理當然就是看檔案是否損壞,或者是否被修改,這樣有點像現在的OAuth驗證,
對吧,它佔用了8個位元組,也就是最後的:DC B3 43 F0 5A DC F2 56。。。
二:帶資料的RDB檔案結構演示
好了,上面我已經演示了除Database之外的所有引數,下面我們來set一個最簡單的string型別,看看database結構是否如圖所示。。。
用WinHex開啟dump.rdb檔案如下:
為了方便對照,我在圖中標記了一下Database開始的位置,也就是十六進位制的 FE。。。
1. database [selectDB]: 可以看到,selectDB其實就是一個無法用unicode標記出來的一個位元組,十六進位制就是FE,當redis碰到這個字元
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該幹嘛了。。。。要準備執行select命令了。。。
2. database[db_number]: 在FE之後,我們看到了十六進位制的 ”03“,也就是切換到第三個資料庫中,還記得嗎? 我之前在set資料的時候,
曾今執行過 select 3,也就是將資料set到第3號資料庫中,如果你忘記了,沒關係,我用redis客戶端開啟給你看~~
3. database[pairs][type]: 當你知道select哪一號資料庫之後,接下來的操作就是怎麼去分析key,value資料了,在key/value資料中,第一個
就是type,其實這個type就是你的value的encoding型別,可以看到在winHex中表示的0,也就是以下的原始碼:
4. database[pairs][key][len]: 在type之後,就是所謂的key,而key的組合模式是【len,value】,其中len就是key的長度,你也可以看到,
winHex中表示的是 “04”,也就是說name的長度為4。對吧。。。
5. database[pairs][key][value] 同樣的道理,這裡的模式也是【len,value】,前面為value的length,後面為value的具體值。。。
好了,大概就說這麼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