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AI前線發表於2018-01-27
本文由 「AI前線」原創,原文連結: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作者 | 潘國力
編輯 | Vincent

AI 前線導讀:”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能夠穩定執行十年左右的基石,但一直被比特幣的光芒所掩蓋。但最近一兩年以來,各行各業對區塊鏈技術爆發了極大的熱情。

有不少大廠早就看到了區塊鏈的趨勢,並且已開始了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包括 BAT 在內的多家技術名企都相繼推出自己的區塊鏈產品,比如百度的區塊鏈開放平臺“BaaS”,京東、阿里的區塊鏈溯源保障商品質量, 騰訊微眾銀行開發出國內第一個面向金融業的聯盟鏈雲服務 BaaS,迅雷的“鏈克”等等。

區塊鏈應用開發工程師也應運而生,供不應求。作為程式設計師,更應多加了解區塊鏈技術。AI 前線請來了區塊鏈老兵、幣區勢創始人潘國力老師,在社群裡進行了線上分享。”


以下內容整理自 AI 前線 2018 年 1 月 23 日社群分享

大家好,我是潘國力。2012 年開始接觸比特幣市場,2013 年開始做了第一筆投資,此後一直在區塊鏈行業投資和創業。今晚很榮幸受到 AI 前線的邀請,來給大家分享關於區塊鏈的一些看法。

一、區塊鏈市場三分天下

作為加密貨幣愛好者,本人一直都在觀察並且身體力行地參與到社群裡面,積極且正面地思考一些問題。2014 年 5 月以“幣趨勢”的筆名發表了一篇文章《比特幣並不一定能擔當起世界貨幣的重任》(網頁連結:www.8btc.com/worldxoi)。

文章簡述比特幣存在的七個問題如下:

  1. 比特幣的挖礦權已經形成高度集中的佔有率態勢;
  2. 比特幣的到賬時間為 60 分鐘,這可能會阻礙比特幣的廣泛應用;
  3. 礦挖得差不多的時候,礦工怎麼維持生存?
  4. 比特幣系統每天能夠處理的轉賬筆數也是有限制;
  5. 比特幣並非完全的匿名,甚至變得更加透明瞭;
  6. 比特幣支付系統功能單一,難以滿足現實生活中更多的金融需求;
  7. 比特幣的鑄幣過程需要大量的能源。

把上述觀點對應現在的“區塊鏈”技術,也有非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果要研究或者參與到區塊鏈行業來,就必須先思考清楚比特幣區塊鏈系統運營模式、體系、優點、缺點等,不然容易走偏路。

經過幾年發展,區塊鏈社群的整體市值從 2013 年年初的 15 億美元到現在 2018 年年初的 8000 多億美元,整體市值暴漲的 500 多倍。同時,整個區塊鏈市場也分出了比較明顯的三個大方向並且形成了不同的社群: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比特幣等老一代價值傳輸網路

這個社群可以追溯至 2009 年,參與者前期主要是一些技術極客,有了價格可以交易後,才慢慢地擴充套件到了投機圈、金融圈等。社群的夢想單純而美好,讓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字貨幣。

裡面包含了非常多早期的純粹價值傳輸幣,常見的有萊特幣、狗狗幣、點點幣等等,業內統稱為“山寨幣”或者“競爭幣”。據我們幣區勢的資料採集分析,這些不同的各類幣,2013、2014、2015 三年總數量超過 1 萬個。現在仍然有在執行交易的數量可能不超過 100 個,99% 都消失了。有些沒有消失的也只剩餘單個平臺或者單個節點在執行,所擁有的價值僅剩投機。

純價值傳輸網路社群,提供給社群成員的機會一直都非常地少。發展了幾年,這個社群公論的最賺錢的三個事情 1、屯幣;2、挖礦;3、運營交易平臺。對絕大多數社群成員而言,屯幣是一個非常無聊而且困難的事情;挖礦屬於少數資本家的遊戲;交易平臺的主要市場被幾大寡頭佔領。總體而言,這個社群,需要成員參與的點非常地少。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現在的階段,又出現了另外一種山寨幣,那就是比特幣的直接分叉幣。對於分叉幣,本人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對發展的路線看法不一致,期望找到更好路線從而取代比特幣。但是如果僅從技術上來探討,業內朋友都知道,這些分叉幣和萊特幣狗狗幣基本區別,僅僅是分叉的區塊高度不一樣。再大一點的區別是,做這個分叉幣的團隊或者個人的影響力有多少。

高度大於零的比特幣分叉幣作為競爭幣的發展速度,遠遠比不上 2014 年高度為零的山寨幣。2014 年差不多每天都有幾個山寨幣被“發明”出來。而 2017 年比特幣的分叉幣屈指可數,技術缺乏創新,而且當前虛擬貨幣市場接近一半的市值都被分到比特幣以外的市場。據此,或者我們可以推測,社群對分叉幣關注度的永續性,可能會遠遠小於當年的山寨幣暴發期。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基於比特幣的不需要第三方處理的去中心化價值傳輸技術,有超過一萬多個山寨幣的探索和積累,技術成熟而穩定,但是發展相對緩慢。因為技術上的固化,涉及到的幣種,過去一直主要用作價值儲存、價格投機的兩個方向,未來也是如此。

比特幣不可能成為日常使用中的貨幣。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金融機構的分散式賬本技術

2015 年年底開始,各大金融機構、各個政府央行,開始涉足並且研究“區塊鏈技術”,但是金融機構研究的區塊鏈和幣圈鏈圈所說的區塊鏈,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東西。金融機構研究的區塊鏈,在國外稱為“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譯為“分散式記賬技術”,而 blockchain 又是另外一種東西。

比特幣區塊鏈系統提供了兩個思想:

  1. 無需第三方的價值轉移;
  2. 分散式資料連續記錄技術。

大多數金融機構本身就充當了價值轉移的第三方(比如銀行、支付寶、微信等),任何個體或者組織都不可能使用一個技術把自己給替換掉。分散式資料連續記錄技術就成為了金融機構的主要方向,期望通過這種技術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這種資料記錄的技術,不需要價值傳輸的代幣系統,而且需要把所研究的產品許可權,限定在同行業的少數幾個公司或者組織,外部無法參與。

類似比特幣這樣的開放式的公有鏈,演算法規則確定,升級困難,資料處理量小,根本無法滿足常規的需求。公有鏈機制,用於構建傳統公司的應用,一點優勢都沒有。於是各種機構把公有鏈思想的外沿做了限制,首先一點就是把無准入制度改成“分散式系統”並且加入各種准入驗證和制度,甚至連區塊鏈的核心激勵機制也扔掉了,把區塊鏈最本質的東西給拋棄了。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公有鏈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聯盟鏈限制加入的企業資格、私有鏈是一個公司自己用的。外沿越改越小,最後一個公司使用的資料庫也被稱為區塊鏈了。金融公司研究的區塊鏈,方向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有開發出在區塊鏈記錄證券所交易使用者交易記錄的,目的是做永久的記錄以及做資料的公開透明。但是資料的永久記錄似乎是光碟或者磁帶的事情,而資料的公開透明,只需要建立個網站實時公開資料就行。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無人值守區塊鏈社群

有個詞叫做“分散式自治組織 (DAC)”,含義和筆者指的“無人值守軟體 / 區塊鏈”差不多。比特幣是價值屬性非常強系統,但是資訊儲存能力非常弱。金融機構研究的賬本技術,是資訊處理能力非常強的系統,但是基本上沒有價值屬性。而無人值守軟體,她既要有強的價值屬性,也需要大量地處理各種不同的資料。

比特幣的侷限性,使得其不適合做除了資產轉移以外的事情。賬本技術,只研究資訊的儲存,無法處理價值轉移的問題。比如使用者需要在區塊鏈上發表一篇文章,並且希望能夠收到一些打賞,中心化的系統非常容易實現,但是在區塊鏈系統上實現,卻需要更多的支援。比特幣系統上甚至無法讓普通使用者儲存幾個字串的賬號暱稱。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而新一代區塊鏈系統,則主要著手解決類似的問題:除了資產轉移,如何讓使用者通過區塊鏈做更多事情。區塊鏈系統既有比特幣的強價值屬性,又有除了價值屬性以外的工具屬性。區塊鏈系統一般都擁有和比特幣礦工的一樣系統底層維護者,為區塊鏈的正常執行提供電力資源支援。另外,還劃分了眾多的角色,如註冊服務商、令牌承兌商、資料儲存商、區塊鏈事務公證服務商等,我們把這些角色稱為“中間服務商”。最重要的是,這些服務商和比特幣礦工一樣,也是去中心化分佈在全球,不會因為單個服務商停止服務影響系統的執行。

新一代區塊鏈依靠經濟獎勵懲罰機制來工作。只要你為區塊鏈付出了有效的勞動,系統就會通過發放代幣的形式獎勵你的勞動。但是區塊鏈本身並不能判斷為其工作的是正值的君子,還是惡意的小人,所以一個個體或者機構如果想參與到區塊鏈的維護中,必須要先在系統抵押一部分代幣,當你在系統作惡時,抵押的代幣就有可能被系統沒收。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二、區塊鏈的四個基本性質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區塊鏈技術的幾個最基本的性質分別是:開放式的點對點網路;共識機制;資料可驗證不可篡改;經濟激勵制度。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構成無人值守區塊鏈的首個要素就是“開放式的點對點網路”。“開放式”意思是誰都可以加入到網路裡面來,共同參與系統的維護。如果把區塊鏈看作是一個傳統概念的“公司”,那麼區塊鏈和公司的對比是:

A、一個個體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加入一個公司,並且在這個公司裡面工作,但是他並不能掌握整個公司的所有權力,他只能負責他職位範圍內的事情。

B、而一個個體使用自己的資源參與了某個區塊鏈網路的維護,這就意味著在一定概率上,他擁有了掌控帶條區塊鏈所有權力的能力。

對於公司而言,隨著發展,招募的員工可能會越來越多,公司職員到達一定數量的時候,就很有可能出現官僚腐敗的問題,導致公司無法創新甚至無法運營。因為每個職員掌握的權力不一樣,容易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

而對於區塊鏈系統而言,隨著社群的不斷髮展,所有社群成員都是發展的最直接的受益者,成為區塊鏈維護者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因為每個區塊鏈維護者擁有的權力都是一樣的,任意一個維護者都不會擁有比其它人更多的權力,不會出現官僚腐敗的問題導致區塊鏈網路的失敗。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比特幣區塊鏈網路一千多個節點,分佈在全球各地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因為所有區塊鏈網路維護者,擁有的權力都一樣,而且分佈在全球,那麼如何達成一致的問題解決方案,也是個重要的問題。

類似比特幣的第一代區塊鏈,整個區塊鏈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記賬。維護者把區塊鏈使用者的鏈上交易,都記錄在資料庫裡面,就完成了工作。記錯賬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重複記賬,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整個區塊鏈的賬目就非常明瞭。在實踐中,比特幣的 POW 機制(工作量證明機制),本質上採用的是“先到先得”的方式,誰先把賬算好,就認誰的賬本。而另外一種 POS 機制(權益證明機制),遵循的是“按持幣量優先的隨機原則”,從持幣代幣的開啟錢包的社群成員裡面隨機挑選一個成員來做某一次的記賬。

新一代的區塊鏈技術,因為鏈上還需要構架更多的應用,採取 POW 機制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很難構建其它應用,而類似 POS 的機制則通過選舉選出一部分在社群有聲望有實力的人,然後再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來保證“公平公正”,可能是理加好的方向。目前我們絕大多數新一代的區塊鏈,可能都會通過“隨機分配”的方式來發放“挖礦”的權利。而把“隨機選擇礦工”這樣的挖礦機制,早在 2014 年左右的就有相關競爭幣開始採用。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資料可驗證是指發生在區塊鏈上交易過程不可逆轉,而且永遠儲存在鏈上,不可修改不可刪除。這是為了保證開放式點對點網路資料的唯一性而採取的必要措施。

由於比特幣只做價值轉移交換一個事情,所以區塊鏈資料呈鏈式的前後相接形態,可以對所有交易進行溯原,確保資料的唯一性和準確性。但是新一代區塊鏈技術,除了記錄交易轉賬外,還需要承擔更多不同型別的資料儲存、傳輸以及解釋分析等工作。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資料庫做成鏈狀的結構。甚至有些使用或者計算過程的資料,需要及時遺棄,以降底“礦機”的頻寬、記憶體、CPU 等資源的使用,降底區塊鏈維護者的成本和費用。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由於區塊鏈系統被設計成開放式的網路系統,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加入,也可以自由退出,那麼如何激勵更多人加入區塊鏈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要考慮到的是,區塊鏈作為是一個去中化的網路,需要社群各方力量參與進來共同維護和發展。但是如果社群參與進來卻無法獲得收益,這肯定不是一個長久的事情。想像一下,送你一臺比特幣礦機,要你每天付出 30 分鐘另外再加上 30 塊錢電費,但是你不會從這裡面收穫任何東西,你是否有動力繼續下去?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大多數區塊鏈專案都採取 POS 或者類 POS 機制,不需要算力競爭(POW),一般使用配置稍高點的雲伺服器就可以維護。但是目前區塊鏈行業的問題是,大量 ICO 眾籌的專案,已經 100% 預挖所有專案,區塊鏈網路從創世塊開始,就沒有給外部維護者預留任何收益。那麼這些已經預挖全部代幣的區塊鏈專案:由誰來執行區塊鏈專案的雲伺服器?

比特幣依靠新生代幣給礦工足夠的利潤,後面慢慢切換到手續費用替代新生代幣。比特幣發展到現在差不多十年了,如果單純依靠鏈上的交易手續費來支撐礦工的利潤,仍然非常吃力。那麼預挖全部代幣的區塊鏈,甚至都沒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期望直接依靠專案本身產生的手續費用來維護網路系統?這是不靠譜,也不現實的。區塊鏈如果要執行,只有一種可能性,依靠創始團隊來持續維護區塊鏈專案,哪怕最基本的維護(租用幾臺雲伺服器),也需要創始團隊參與。

去中心化的思想本質,就是致力打造成一個完全由社群驅動,由社群運營的無人值守系統。在系統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系統必須自負盈虧的問題,必須要讓區塊鏈參與者各方(系統維護者、礦工、註冊服務商、資料儲存商等等角色)都有利可圖,讓各方有參與的動力,而不是讓大家無私地貢獻。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上圖是一個區塊鏈主見的示意圖,使用者付費使用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區塊鏈收取的手續費會全部分發給維護區塊鏈系統的各個角色,讓各個角色有利可圖。


三、區塊鏈要變革生產關係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傳統公司一般都是金字塔型的結構,最上層是股東大會或者董事長,下面再分出各個職能部門。這種結構的問題是整個公司依附於最頂層,如果頂層不存在了,那麼下面所有分支都將消失,簡單來說就是可靠性依賴於單一的運營主體。

而類似比特幣這樣的開放式結構,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區塊鏈系統沒有頂層中心結點,所有分支結點擁有相同的權力和義務,不會因為某此節點的退出而影響系統的繼續執行。目前比特幣擁有超過 1 萬個節點,即使裡面的 9000 個節點退出網路,也不影響系統的正常執行。

很多人有個擔憂,當機器的思考能力超過人的時候,機器就要統治地球了,人類就要為機器服務了。但是現在還沒有等到機器的思考能力超越人類,我們已經看到了機器可能會統計人類的端倪。所有比特幣礦工,做的事情簡而言之,就是在為比特幣區塊鏈工作,領取區塊鏈發放的“工資”,讓比特幣區塊鏈系統繼續執行下去。當各種各樣的區塊鏈系統越來越多的時候,領取區塊鏈工資的群體也會越來越龐大。終有一天,兩個朋友見面,問的第一句話不是“你在哪個公司工作”而是“你在為哪條區塊鏈服務,領取哪條區塊鏈發放的工資”。


區塊鏈各角色的去中心化處理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比特幣系統,只做交易轉賬一個事情,所以裡面的角色也僅有“礦工”一個。但是現在研究的區塊鏈系統,除了交易轉賬,還需要輔助使用者註冊進入系統、儲存使用者資料、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等等模組,因此會衍生出來註冊服務商、資料儲存商、資料分析商等等各種各樣的角色。而且這些角色和礦工一樣,分佈在全球,對涉及的資料進行多重備份,也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區塊鏈網路。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舉個例子,各個中心化的網站在做使用者註冊時,都需要讓使用者做“人機認證”(填寫五花八門的驗證碼),確定是人類而不是機器時,才讓使用者註冊。但是純粹地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沒有辦法做這樣的驗證,如果不做任何限制,只要區塊鏈系統一開放,大量惡意或者無聊的機器人會馬上註冊幾萬甚至幾百萬個賬戶,堵塞區塊鏈。

所以這樣一個簡單的使用者註冊流程,也需要註冊服務商來協助,讓註冊服務商去承擔人機驗證的責任。但是註冊服務商,也不可能免費做這個事,註冊伺服器引薦使用者進入系統後,使用者在區塊鏈系統產生的各種費用,就會分給註冊服務商一部分,讓其有利可圖。


區塊鏈制度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傳統企業的絕大多數利潤,一般都是由少數幾個創始人或者投資人享有。舉個例子,騰訊、阿里巴巴、蘋果公司等等企業,公司規模大到了幾千億幾萬億市值,但是這些企業產生的利潤永遠掌握到少數人手上。即使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雖然企業的全部利潤都用使用者創造,也沒有改變企業利潤與使用者沒有關聯的情況。

區塊鏈制度下的專案,它的利潤是由全社群共享,因為每個使用者區塊鏈的使用者,都必須持有這個鏈的幣。拿比特幣來舉例,有些個人或者機構因為各種原因,在海外貿易過程中的支付環節,使用了比特幣來結算,而不是法幣。這就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因為需要使用比特幣來做結算工具,所以不得不持有比特幣。最近兩三年,有些朋友在因為使用比特幣享受到的資產升值,甚至超過了他經營企業的產生利潤。僅僅是因為你選擇了使用比特幣來做為結算方式,你就享受了比特幣整個社群發展壯大帶來的收益。因為你不單單是比特幣區塊鏈的使用者,你還是比特幣區塊鏈的“股東”。其它所有區塊鏈也類似,你要使用區塊鏈服務,你就必須持有相應的代幣,你就不得不成為“股東”,這個區塊鏈專案發展的好壞,就直接影響你的資產收益。

在區塊鏈世界,使用者即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還是股東,和區塊鏈系統的發展連成一體,自然地享受整個區塊鏈社群發展的紅利。四、區塊鏈應用的現實場景

目前對區塊鏈的應用,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外掛”型的區塊鏈應用,簡單來說就是把傳統的場景和區塊鏈價值傳輸底層的協議相結合,但是傳統的應用場景依然是中心化的。這方面的應用最近一兩年應該會有比較大的爆發。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第二種是原生型的區塊鏈應用,直接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系統裡面實現價值傳輸和應用場景的結合。這方面的應用,目前炒得很火,但是半年或者一年後我們回來來看今天的應用,真正落地的可能不到 10%,泡沫非常大。很多專案都是外行人隨便寫個白皮書就開始做了,邏輯上行不通或者完全不懂區塊鏈經濟激勵模式。

區塊鏈:顛覆與創新

本質上而言,“外掛”型的區塊鏈應用,並不是正真的區塊鏈。但是傳統行業和區塊鏈結合後,可能極大的提高效率和節省公司的運營成本。有一點需要確定的是,如果傳統行業要和區塊鏈相結合,那麼需要考慮放棄原有業務的利潤。區塊鏈追求的是去中心化,一些都去中心化分佈,所有利潤或者收益都需要發放給使用者或者社群,讓使用者或者社群來推動業務的發展。

“外掛”型的區塊鏈應用,簡單而言就是“資產的區塊鏈化”,包括不限於各種積分的區塊鏈化(商場積分,遊戲積分),物品使用權 / 收益權的變現和流通(酒店客房、共享物品),物品所有權的變現和流通(古董藝術品、房產、大宗商品)。

舉個例子:傳統的商場積分、遊戲積分等等都有區塊鏈化的需要。傳統的積分有兩個缺陷,一是發行量無法控制,二是使用者之間的積分無法流通變現。兩個缺陷導致積分價值低下,起不到激勵方消費者繼續使用服務的目的。如何使用區塊鏈技術,用演算法限定發行總量,用演算法控制發行速度,無疑有助於構建整個積分的生太體系。而且由於使用了區塊鏈技術,使用者的積分也可以自由的交易和轉賬流通,這也有助了商家在這個區塊鏈積分上構建更加豐富多彩的服務和應用。

但是並不是每種資產或者價值都適合“區塊鏈化”去變現和流通,或者有些資產區塊鏈化後並不能提高效率或者利於價值的流通。比如前幾天和朋友探討到的電影版權的收益權,電影開拍前把版權收益權進行了區塊鏈資產化。但是對於絕大多數電影,能體現版權收益權的時間視窗,可能只有電影正式在各大影院放映後一兩個月內,這一兩個月後收益權會快速趨向於零,那麼已經發行的對應區塊鏈資產價值可能迅速歸零。那些收益或者價值得不到持續提升的甚至可能會迅速衰落的資產,可能就不適宜區塊鏈化。

至於第二種原生的區塊鏈應用,目前真正已經面市的非常少。比特幣的功能只有價值轉移以及價值儲藏,是最甚至的區塊鏈應用。而目前追求的區塊鏈應用,是在價值轉移以及價值儲藏的基礎上,構建更多豐富的應用。

往大了說,區塊鏈技術的目標是要把整個網際網路甚至整個社群都重新改寫一遍。

問答環節

Q1:每一個區塊上的交易,都要包含前一個區塊記錄的交易嗎?

A:不一定,區塊鏈的思想是去中心化地儲存所有資料,而不是說塊與塊之間要有什麼聯絡。

Q2:能不能講一講區塊鏈在醫藥行業的一些應用案例?

A:沒有看到已經在用的醫藥行業相關的去中心化區塊鏈。

Q3:現區塊鏈的交易量越來越大,以太坊平臺遇到的瓶頸也突顯出來了,如最近的貓事件,請問號稱能顛覆區塊鏈的 EOS 是否能落地,難度在哪裡?

A:Eos 會比以太坊好很多,eos 的構想大概率能落地。以太坊目前的共識機制,瓶頸是消除不了的,就像比特幣一樣。eos 的機制不一樣,eos 採取類似位元股的 dpos 機制,高效率高併發。

Q4: 如果說區塊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那數字貨幣交易平臺這個中心節點是不是應該消失呢?

A:是的。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是大趨勢。但是去中心化的平臺可能還要三五年時間來發展和普及。

Q5:最近 telegram 提出的 TON 網路,為什麼說是第三代區塊鏈網路,比起比特幣和以太坊,技術上有哪些突破?

A:瞭解不多。如果要稱為第三代區塊鏈網路。起碼要把目前區塊鏈技術的難點解決好,比如效率低、單執行緒、擴充套件差、過於透明等等。

Q6:區塊鏈能解決哪些業務痛點,適合哪些業務場景? 區塊鏈技術目前還缺乏明確的標準和規範,作為技術人員,還怎麼入手?

A:目前看,區塊鏈最適合做一個事情 -- 資產數字化,把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區塊鏈化。其它所有各種基於網際網路的業務場景,都可以拿區塊鏈來重寫一遍。重寫的原因有兩個矛盾體:1. 隱私保護;2. 公開透明;目前大量區塊鏈的技術都是基於 C++ 開發的。所有區塊鏈技術人才都需要重新培養。如果哪位技術過硬,想進入區塊鏈行業的,可以聯絡我們。

Q7:傳統業務區塊鏈化是不是強扭的瓜,比如剛剛說到的積分轉移實現價值,實際上不用區塊鏈化也可以實現,那業務區塊鏈化的價值在哪裡呢?

A:區塊鏈化目的是通過演算法來控制總量,撇除因素。區塊鏈化後,可以無國界自由流通。

Q8:感謝主講人的精彩演講,我想問下,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有沒有統一的標準或平臺?如果做上層應用的話用哪個開發語言適合?

A: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 需要自行研究。C++。

Q9:我想知道比特幣在中國未來與法幣的關係,將來的銀行該何去何從。

A:比特幣以及所有區塊鏈都是屬於全世界的。銀行、證券等金融行業有可能慢慢衰落。

Q10:目前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性怎麼樣?前些時候看到一些論文對比特幣交易進行溯源,如果這些的話是不是比特幣網路安全性比較差。

A:溯源與安全性沒有關係。比特幣區塊鏈網路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健全的網路,沒有之一。

Q11:網路上區塊鏈養貓的應用是用什麼技術開發的?

A:這個是一個純粹投機和概念炒作的東西,本質上就是區塊鏈的“外掛”應用。沒多大價值。

Q12:區塊鏈的機制最後能收斂到完全去中心嗎?從比特幣看,交易平臺和挖礦都越來越集中了。

A:不能。只能一定程度上擺脫中心化的控制。社會永遠都會分層,永遠都趨向於中心化。現在是到了“合久必分”的時候,過於壟斷,過於中心化。

Q13: 以現在的虛擬貨幣行情如此大的波動,適合做價值傳輸或者價值投資嗎?還是隻適合愛好波動的金融投資中介?

A:我 2013 年進入區塊鏈行業到現在,業內很多公司一直都在用比特幣結算。這就是價值傳輸的最好例子。深入瞭解後,才投資。

Q14: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比如狗狗幣、萊特幣)怎麼共存?以及具有怎樣的不可替代性?

A:本質上就是不同的主網,不會互相爭奪資源。已經發展了差不多 10 年,也沒有出現第二個比特幣。

更多幹貨內容,可關注AI前線,ID:ai-front,後臺回覆「AI」、「TF」、「大資料」可獲得《AI前線》系列PDF迷你書和技能圖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