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三個經濟階段

ppp-man發表於2018-01-19

比特幣的三個經濟階段

比特幣生態系統會何去何從其實就寫在了其共識規則裡的數學知識中。我們都應該知道它將會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中本聰的免費贈送(2009–2014)

在比特幣早期,幣的價值模糊且難以衡量。需求小而且你甚至可以免費(主要指礦工費)傳送任意數量的幣。沒有真正的堵塞問題,因此也沒有軟體和商業計劃的需要:廣為人知的博彩服務“中本聰骰子”(譯者注:SatoshiDice,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博彩遊戲)使用無限容量的區塊鏈作為訊號層,給賭輸的一方傳送一聰(比特幣最小單位)的比特幣。這可都是免費的錢!

比特幣曾是陌生又難懂的科技。理解其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已經夠費力了,揣測其對未來的意義更是困難。有幾個因素讓這種情況更為糟糕::

  1. 匿名性和缺乏管制吸引了很多騙子。其影響引起許多使用者的不信任還有導致真實資訊難以滲透。
  2. 區塊鏈體系的成功吸引了那些想複製其模式(通常只是為了賺錢),卻沒有多少相關知識的人。[1]
  3. 早期使用者不僅喜歡結伴成群,而且進入比特幣圈子都是被各自的經濟利益驅使。由此產生的積極支援意味著任何負面資訊都很難滲透到更廣的生態系統。

這導致人們錯誤以為“免費”就是比特幣的一個特點。開發者們清楚這點,因此就有了一些參考設定去減少機制的濫用。這些設定規則並沒有改變比特幣,而是改變了使用者行為:他們新增最低收費 [2], 停止轉發小額付款 [3], 並改進程式碼來減小未傳送交易佔用的大小 [4]

第二個階段:中本聰的福利(我們正處於的階段)

“比特幣的手續費可能更高,並且向新的經濟政策轉變。”

— Jeff Garzik medium.com/@jgarzik/bi…

區塊生成的爆發性和比特幣市場的不穩定開始逐漸產生容量問題。這些問題曾被挖礦者通過優化程式碼和調整設定來解決,如今它們變得更為常見和嚴重,使得人們意識到第一個階段已經岌岌可危。

不可避免,很多人想延長免手續費的階段。但沒有彈性收費的軟體服務,以及苛刻的費用條件本身增加了這個目標的難度,因為要可靠地為使用者估算交易加入下一個區塊的費用是難中之難。[5]

開發者不想支援單純增加費用通常源於幾個因素:

  1. 過去的加價增加了中心化的壓力,這包括有一段時間過半數的網路是被同一個礦池支配著。[6]
  2. 這會是比特幣有史以來首個向後不相容的改變。
  3. 一次性增加費用冒著不道德的風險,因為對擴張的宣傳被認為比改善工程簡單且不費錢。
  4. 儘管在預料之中,軟體和服務卻都沒有為此轉變做準備。也許是因為沒有誰覺得這次轉變真的會發生。[7]
  5. 開發者一般希望跟隨社群的步伐而不是帶領。在經濟上具有重大意義或有爭議的變化,加大了這種依賴性。[8]
  6. 大而複雜的系統轉變需要儘可能地循序漸進以避免意料外的副作用。第三階段到來的同時,第二階段提供的漸變給予了比特幣相關的軟體和服務足夠時間來積累經驗,迎接新階段的來臨。

開發者採取幾種方式改善堵塞的問題。其中之一是大範圍地深度優化 [9] 已滿負荷執行的網路。全球網路中的節點分程傳遞 [11] 和新策略 [12] 改善了區塊增長的問題。費用估算演算法變得越來越深奧 [13],包括通過增加費用取代交易 [14] 和接收者協助交易 [15]

儘管害怕大區塊會中心化,加入區塊的擴張 [16] 會最終使網路流量增加一倍,而軟體也為此不停更新。許多努力投入到增加區塊的交易量 [17] 以達到增加流量的同時保持去中心化。

毫不意外,這些努力不足以延續第一階段。比特幣作為可支付網路經常因為區塊處理不穩定而使時間緩慢所以變得使用困難:$20 以下的交易無法通過。在第一階段形成的公司和普通使用者仍然關注他們在第一階段的積累同時請求財政幫助。這時一個巨大的挖礦壟斷已經形成而且加入尋找的行列。[18]

雖然這些嘗試失敗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某些希望延續第一階段的人認為可以避免第三階段的時候,[19],還有許多人乾脆就覺得現在不應該發生變化。說服力最強的觀點是變化會不利於使用者採用,也影響幣的有用性和規範性。不幸的是這觀點一直很強勢而且囊括到上面列舉的問題。

毋庸置疑增加交易的負荷量最終減少支付費用的負擔,這也是第二階段發展計劃的主要動力。[20]

第三階段:自給自足(2028?以後)

“當一批特定數量的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獎勵可以完全用交易費用代替並且實現無通脹。”

— 中本聰,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一旦“免費貨幣”引導的階段結束,比特幣系統進入自給自足的階段,由使用者承擔保護系統免於雙重支付(每年數十億美元 [21])的費用。通過每四年把區塊獎勵減半逐漸進入下個階段。[22]

目前的水平表明手續費將在 2024 年和區塊獎勵相當,並在 2028 年開始高於獎勵。[23]

成立於第一階段而在第二階段蓬勃發展的面向使用者的商戶會發現第三階段無比艱難。一個自稱處理 25% 交易量的商戶需要支付 7 億美元保障與現在同等級的網路 [24]。然而沒有一個商家告訴他們的投資者這個潛在的費用或需要比特幣大幅增值來支付這筆錢 [26] ,也沒有誰計劃減少他們的份額 [25]

礦工也不會覺得第三階段容易。與使用者直接對接的他們會發現這段關係因為費用水平越發緊張,收入空間被大商戶和使用者群擠壓。礦工在收入壓力下的一體化也許會導致中心化的加劇,但這中心化也可能因為商戶直接投資到挖礦而抵消。[27]

第三階段會以內戰開始

這似乎是難以避免的:處理大量交易的礦工和商戶會決定(重新)引入通貨膨脹。這能為大商戶轉移成本,對礦工來說則是“無本之財”。論據則跟第二階段早期的紐約協議相似但更仔細更廣泛,主要論據包括:

  1. 比特幣創始人並不是經濟學家,而經濟學家建議大約1%的通脹鼓勵消費。[28]
  2. 支撐系統的負擔不僅落在使用比特幣的使用者上,還有大量持有比特幣的人身上。

反方論據則有:

  1. 兩千一百萬的比特幣數量限額是比特幣成功的關鍵,
  2. 系統創始人故意避開通貨膨脹把比特幣塑造成儲存價值的工具而不是輔助的支付方式,而且
  3. 現在改變規則等同於從早期使用者身上偷竊(尤其但不全是那些匿名創始人)。

主要的阻力來自開發者們自己(認為這個上限是不可商討的 [30] )和長期比特幣持有者。商戶則兩極分化:那些支援後者的人(保險,金庫)會反對改變,而另外那些處理大量交易的人(交易所,錢包供應商)則會贊同。

儘管這次危機是完全能夠根據第一原則預測而且埋藏在比特幣的基石中,它仍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即使比特幣的供應是受限制的 [31] ,其戲劇性卻是無窮的 [32]

披露: 作者持有比特幣而且為Blockstream工作。


腳註和額外閱讀材料

[1] 關於建立加密貨幣的複雜性在這裡有詳細介紹download.wpsoftware.net/bitcoin/alt…

[2] 預設的“mintxfee”:支付該費用以下的交易不會被節點接受;這能減少來自小額交易的垃圾資訊。有個例外,花費舊比特幣的交易則能豁免這個限制(被稱之為“優先交易”)因為它本質上是有限資源。en.bitcoin.it/wiki/Transa…

[3] 預設的“dust limit”:在這限額以下的小額付款不回唄節點接受;這避免產生因經濟影響過小而沒人使用的小額款項。比特幣的這個限制具有爭議性並在這裡有更多討論bitcointalk.org/index.php?t…。困惑還陸續而來。

[4] Pay-to-script-hash 把“我需要什麼證明我花費了這個比特幣”這句對白給了花費者。在這之前,整個網路要記得花費每個幣的特定的要求(也花費很多時間)。 en.bitcoin.it/wiki/Pay_to…

[5] 費用取決於交易的大小而不是交易金額的大小。這類似於根據重量收錢的快遞:寄 1000 個一美分將會比寄100美元紙幣貴。雖然很有道理,但對於不知道自己拿的是紙幣還是硬幣的人來說還是不好估計。

[6] 近來區塊的預設大小增加到 75 萬位元組blockchain.info/charts/avg-…。礦工抱怨他們的“孤兒率”在增加:區塊連不上整個區塊鏈因為他們到達其他礦工所需的時間太長。對大的礦工這個問題並不大,而且他們也更可能找到下個區塊。這似乎是驅動Ghash.io成長的原因:在最大的礦工群裡孤兒率是最低的。www.coindesk.com/bitcoin-min…

[7] 2017 年 11 月,儘管Segregated Witness這項技術早在2015年年底完成,blockchain.info和Coinbase(兩個都擁有大交易容量)都沒有采用該項技術。

[8] 這個趨勢在匿名創始人中本聰離開計劃的時候開始。

[9] 不幸的是增長總是跟著優化,意味著新節點於網路同步的速度並不會比前幾年快。[10]. bitcoincore.org/en/2017/03/…

[10] 把舊節點同步到新的網路上事實上是困難的,但小修整後還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在快的機器上也需要大概30秒處理一個區塊。 medium.com/provoost-on…

[11] Matt Corallo 同時釋出程式碼讓你執行自己的高效中繼網路和執行他自己的。 bitcoinfibre.org/

[12] 因為區塊裡的大部分交易都已經被看見,節點通過傳送概要省下許多時間和頻寬。事實上,現在平均的區塊增長速度比交易增長快。bitcoincore.org/en/2016/06/…

[13] 一篇關於演變中的技巧和挑戰的好概要:blog.bitgo.com/the-challen…

[14] 比特幣起初支援用序列碼升級還沒到達區塊的交易,但因為這允許客戶交易擠爆網路而被取消。費用替代保留了這個功能,但需要在費用飆升的情況下。bitcoincore.org/en/faq/opti…

[15] 軟體也在考慮讓使用手續費的人承擔部分費用而不是單讓交易人支付。這樣的話把兩者劃分在同一個區塊也許有其價值:所謂的“子還父債”。bitcoincore.org/en/faq/opti…

[16] 隔離見證把交易簽名轉移到區塊的其他地方。新穎的地方在於該設計中記錄簽名的個數彷彿這些簽名只有四分之一多。如果現有的交易所有人都用這種交易,這意味著區塊大小會平均在 2MB 的大小。bitcoincore.org/en/2016/01/…

[17] 雖然每個交易需要時間核對,但低配置的CPU也足以處理這種運算:主要限制是網路頻寬還有長期的儲存需求。[https://bitcoincore.org/en/2016/06/24/segwit-next-steps/#schnorr-signatures](https://bitcoinco dff [18] 數字貨幣集團(Digital Currency Group)的紐約協議的是通過很大的努力才能達成的。medium.com/@DCGco/bitc…

[19] “也許其他人會支付”而不是比特幣使用者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這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medium.com/@octskyward…

[20] 根據現在的水平和 1c 的手續費,要支撐網路的話需要每個區塊一百萬個交易或是 225MB 的區塊大小(中位交易大小)。以現在的區塊大小則需要 20 美元交易費用。

[21] 每年 52,560 個區塊,12.5 個比特幣資助,還有每個區塊兩個比特幣的費用,假設每個比特幣八千每月,總共是六十億美元。

[22] 每 210,000 個區塊產生就會發生“折半”。比特幣在 2009 年一月開始以 50BTC 作為報酬演變成 2012 年十一月的 25BTC,到再之後 2016 年七月的 12.5 個。你可以瀏覽下面的連結追蹤這興奮的變化。www.thehalvening.com/

[23] 這假定每個區塊 3BTC,稍微高於現平均水平,約等於這圖表裡 450BTC 一天:blockchain.info/charts/tran…

[24] 這隻假設以美元計算礦工的收入與現在一樣,其中一半來自手續費。

[25] 現在流行的卻是:公司集資吹噓自己在網路裡有多少交易和多少份額。

[26] 如果比特幣的價格大幅上升,那麼礦工也許能接受小額手續費。然而如果你的公司要依靠比特幣升值才能存活,那麼投資者為什麼不直接投資到比特幣上呢?

[27] 在壟斷挖礦機構能敲詐比特幣商戶的前提下(通過篩選交易),投資到挖礦和其分散式擴張能讓對手難以針對某一商戶。雖然兩者仍未發生,但這做法有一定的意義。

[28] en.wikipedia.org/wiki/Inflat…

[30] en.bitcoin.it/wiki/Prohib…

[31] 我也會反對這種提議並且相信這是不可行的。但我深信有人會提出而且積極宣傳。

[32] 特別注意:如果類似 Pieter Wuille 每年 17% 增長被採用了,在某個時刻容量會過剩甚至把費用減少到零而影響鏈的安全性。開發者理應提議一種在非繁忙時段採用最低收費的軟分叉,而且和礦工一同抵抗短期使用者和商戶。

[33] 區塊大小跟隨科技進步gist.github.com/sipa/c65665…

[34] 例如 Mark Friedenbach 的 flexcap 提議,在忽略資助的情況下是最容易實現的。[https://scalingbitcoin.org/transcript/hongkong2015/a-flexible-limit-trading-subsidy-for-larger-blocks](https://scalingbitcoin.org/transcript/hongkong2015/a-flexible-limit-tra6 ding-subsidy-for-larger-blocks)


掘金翻譯計劃 是一個翻譯優質網際網路技術文章的社群,文章來源為 掘金 上的英文分享文章。內容覆蓋 AndroidiOS前端後端區塊鏈產品設計人工智慧等領域,想要檢視更多優質譯文請持續關注 掘金翻譯計劃官方微博知乎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