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與TCP/IP各層的結構與功能,都有哪些協議

SnailClimb發表於2018-04-01

前言:

今天更新一下計算機網路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學計算機網路有什麼用,我想說的是它真的比較重要,像我們們學校只要是學計算機這個專業都要學習這門課程。另外大家要是去一些像BAT,阿里,蘑菇街,騰訊....這樣的大公司面試的話,TCP/IP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七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OSI的七層體系結構概念清楚,理論也很完整,但是它比較複雜而且不實用。在這裡順帶提一下之前一直被一些大公司甚至一些國家政府支援的OSI失敗的原因:

(1),OSI的專家缺乏實際經驗,他們在完成OSI標準時缺乏商業驅動力

(2),OSI的協議實現起來過分複雜,而且執行效率很低

(3),OSI制定標準的週期太長,因而使得按OSI標準生產的裝置無法及時進入市場(20世紀90年代初期,雖然整套的OSI國際標準都已經制定出來,但基於TCP/IP的網際網路已經搶先在全球相當大的範圍成功執行了)

(4),OSI的層次劃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個層次中重複出現

#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 學習計算機網路時我們一般採用折中的辦法,也就是中和OSI和TCP/IP的有點,採用一種只有五層協議的體系結構,這樣既簡潔又能將概念闡述清楚。

這裡寫圖片描述
結合網際網路的情況,自上而下地,非常簡要的介紹一下各層的作用。

(1)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的任務是通過應用程式間的互動來完成特定網路應用。應用層協議定義的是應用程式(程式:主機中正在執行的程式)間的通訊和互動的規則。對於不同的網路應用需要不同的應用層協議。在網際網路中應用層協議很多,如域名系統DNS,支援全球資訊網應用的HTTP協議,支援電子郵件的SMTP協議等等。我們把應用層互動的資料單元稱為報文。

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縮寫DNS,Domain Name被譯為域名)

域名系統是因特網的一項核心服務,它作為可以將域名和IP地址相互對映的一個分散式資料庫,能夠使人更方便的訪問網際網路,而不用去記住能夠被機器直接讀取的IP數串。(百度百科)例如:一個公司的Web網站可看作是它在網上的門戶,而域名就相當於其門牌地址,通常域名都使用該公司的名稱或簡稱。例如上面提到的微軟公司的域名,類似的還有:IBM公司的域名是www.ibm.com、Oracle公司的域名是www.oracle.com、Cisco公司的域名是www.cisco.com等。

HTTP協議

超文字傳輸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網際網路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所有的WWW檔案都必須遵守這個標準。設計HTTP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釋出和接收HTML頁面的方法。(百度百科) ##(2)運輸層(transport layer) 運輸層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向兩臺主機程式之間的通訊提供通用的資料傳輸服務。應用程式利用該服務傳送應用層報文。“通用的”是指並不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網路應用,而是多種應用可以使用同一個運輸層服務。由於一臺主機可同時執行多個執行緒,因此運輸層有複用和分用的功能。所謂複用就是指多個應用層程式可同時使用下面運輸層的服務,分用和複用相反,是運輸層把收到的資訊分別交付上面應用層中的相應程式。 運輸層主要使用以下兩種協議:

1,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面向連線的,可靠的資料傳輸服務。

2,使用者資料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無連線的,盡最大努力的資料傳輸服務(不保證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UDP的主要特點:

1,UDP是無連線的;

2,UDP使用盡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證可靠交付,因此主機不需要維持複雜的連結狀態(這裡面有許多引數);

3,UDP是面向報文的;

4,UDP沒有擁塞控制,因此網路出現擁塞不會使源主機的傳送速率降低(對實時應用很有用,如IP電話,實時視訊會議等);

5,UDP支援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的互動通訊;

6,UDP的首部開銷小,只有8個位元組,比TCP的20個位元組的首部要短。

TCP的主要特點:

1,TCP是面向連線的。(就好像打電話一樣,通話前需要先撥號建立連線,通話結束後要掛機釋放連線);

2,每一條TCP連線只能有兩個端點,每一條TCP連線只能是點對點的(一對一);

3,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務。通過TCP連線傳送的資料,無差錯、不丟失、不重複、並且按序到達;

4,TCP提供全雙工通訊。TCP允許通訊雙方的應用程式在任何時候都能傳送資料。TCP連線的兩端都設有傳送快取和接收快取,用來臨時存放雙方通訊的資料;

5,面向位元組流。TCP中的“流”(stream)指的是流入程式或從程式流出的位元組序列。“面向位元組流”的含義是:雖然應用程式和TCP的互動是一次一個資料塊(大小不等),但TCP把應用程式交下來的資料僅僅看成是一連串的無結構的位元組流。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訊服務。在傳送資料時,網路層把運輸層產生的報文段或使用者資料包封裝成分組和包進行傳送。在TCP/IP體系結構中,由於網路層使用IP協議,因此分組也叫IP資料包,簡稱資料包。 這裡要注意:不要把運輸層的“使用者資料包UDP”和網路層的“IP資料包”弄混。另外,無論是哪一層的資料單元,都可籠統地用“分組”來表示。 網路層的另一個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路由,使源主機運輸層所傳下來的分株,能通過網路層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機。 這裡強調指出,網路層中的“網路”二字已經不是我們通常談到的具體網路,而是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模型中第三層的名稱. 網際網路是由大量的異構(heterogeneous)網路通過路由器(router)相互連線起來的。網際網路使用的網路層協議是無連線的網際協議(Intert Prococol)和許多路由選擇協議,因此網際網路的網路層也叫做網際層IP層

(4)資料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資料鏈路層通常簡稱為鏈路層。兩臺主機之間的資料傳輸,總是在一段一段的鏈路上傳送的,這就需要使用專門的鏈路層的協議。 在兩個相鄰節點之間傳送資料時,資料鏈路層將網路層交下來的IP資料包組裝程幀,在兩個相鄰節點間的鏈路上傳送幀。每一幀包括資料和必要的控制資訊(如同步資訊,地址資訊,差錯控制等)。 在 接收資料時,控制資訊使接收端能夠知道一個幀從哪個位元開始和到哪個位元結束。這樣,資料鏈路層在收到一個幀後,就可從中提出資料部分,上交給網路層。 控制資訊還使接收端能夠檢測到所收到的幀中有誤差錯。如果發現差錯,資料鏈路層就簡單地丟棄這個出了差錯的幀,以避免繼續在網路中傳送下去白白浪費網路資源。如果需要改正資料在鏈路層傳輸時出現差錯(這就是說,資料鏈路層不僅要檢錯,而且還要糾錯),那麼就要採用可靠性傳輸協議來糾正出現的差錯。這種方法會使鏈路層的協議複雜些。

(5)物理層(physical layer)

在物理層上所傳送的資料單位是位元。 **物理層的作用是實現相鄰計算機節點之間位元流的透明傳送,儘可能遮蔽掉具體傳輸介質和物理裝置的差異。**使其上面的資料鏈路層不必考慮網路的具體傳輸介質是什麼。“透明傳送位元流”表示經實際電路傳送後的位元流沒有發生變化,對傳送的位元流來說,這個電路好像是看不見的。

在網際網路使用的各種協議找那個,最重要和最著名的就是TCP/IP兩個協議。現在人們經常提到的TCP/IP並不一定單指TCP和IP這兩個具體的協議,而往往表示網際網路所使用的整個TCP/IP協議族。

上面我們對計算機網路的五層體系結構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附送一張七層體系結構圖總結一下。圖片來源:https://blog.csdn.net/yaopeng_2005/article/details/7064869

七層體系結構圖

參考:

《計算機網路》第七版 謝希仁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Java面試通關手冊"(堅持原創,分享美文,分享各種Java學習資源,面試題,以及企業級Java實戰專案回覆關鍵字免費領取):

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