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9日,“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 專題展在京舉辦。該修復計劃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抖音、火山引擎發起,歷經一年多時間,完成100部港片的4K修復工作。其中10部是“人工+AI”精修,90部主要由AI修復,這些修復後的作品已上線抖音、抖音精選,搜尋片名即可觀看。
作為專題展的系列活動之一,“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紀錄片《再續時光》於12月27日上線抖音。該片記錄了《富貴逼人》《武狀元蘇乞兒》等影片修復的全過程,攝製組多次前往香港採訪電影導演、影視學者,梳理香港電影產業的緣起,解讀這批經典港片的影史價值。
AIGC技術提高修復效率
《再續時光》點映看片會於12月26日下午舉辦。映後交流環節,作為該專案的修復技術方,中國電影資料館製作部修復師王崢、火山引擎多媒體實驗室演算法工程師張港,從各自角度聊了聊雙方如何配合完成修復。
拿到一部待修復的影片,雙方首先會明確分工,人工修復效果更好的畫質問題歸修復師,重複性的、“耗人”的畫質問題,由演算法工程師利用視覺大模型技術,將演算法識別出來的畫面中劃痕、髒點,一次性祛除。這種情況下,修復師能省下時間和精力,處理更復雜的畫質問題。
AI也能解決修復師難以處理的問題,比如智慧插幀技術,透過對比前後幀內容生成中間幀,能讓24幀的打戲變成48幀,4K版《A 計劃》清晰呈現了狄威 “烏龍絞柱” 動作中的“繳械踢”細節,《飛鷹計劃》結尾的成龍經典打鬥畫面更加順滑流暢。
“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紀錄片《再續時光》映後對談
《再續時光》導演徐思原認為,電影修復最早是義大利人在60年代像修文物一樣的“手藝”,可能一部片子花費幾百萬、耗時幾年才能修出來,修復產量低。在今天AIGC技術的幫助下,修復效率得到提高,“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過去,很多機構投入很多成本,只能修幾部片子,現在可以‘一鍵’讓一個時代復活過來。”
金庸小說研究專家、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墨表示,修復的重要性一個是穿越時光,另一個是再現時光。“修舊如舊、儲存電影檔案是修復的第一原則,第二原則是修復得更符合現代觀眾的觀影習慣,比如把威亞去掉,色彩調得更亮,因為電影留存檔案的目的還是要讓後人看,如果有一種方式讓電影活得更好,穿越之外還能再現,為什麼不呢?”
持續最佳化視覺大模型,面部膚質紋理等細節更清晰
老片畫質由於拍攝器材或者儲存硬體的原因,普遍存在細節較少問題,傳統修復技術很難修復到標準2K、4K水平,可能存在區域性塗抹感重、細節修復效果突兀等問題。
修復過程中,火山引擎持續最佳化視覺大模型,透過模型結構引入時序模組、訓練和推理策略最佳化,以及建設大模型畫質外掛能力,讓畫面更清晰,修復更自然。
修復前後對比,右為修復後
以人像為例,新建設的大模型外掛能提取畫面中人像區域,透過ControlNet框架提升人像修復質量,包括面部逼真的膚質紋理、毛髮細節等,實現極致修復效果。為了更好針對性修復,火山引擎技術團隊就不同的基模框架做了大模型外掛的適配,做到即插即用。
另外,細節上的生成能力並不是越強越好,會帶來額外的閃爍問題。火山引擎多媒體實驗室演算法工程師陳凱表示,時序模組加入了3D卷積和時序層,並透過光流資訊獲取幀間畫素運動關係,保證增強效果一致性和穩定性。
火山引擎還提升了視覺大模型的高效能推理,修復效率較去年提高3倍。“一部2小時的片子,可能經過多輪技術修復,一臺機器單次修復從18小時縮短到5小時左右。”陳凱介紹,技術上他們做了大模型結構裁剪、迭代步數壓縮、權重量化調整等。
修復前後對比,右為修復後
據瞭解,火山引擎已將以上最佳化沉澱為基於大模型的畫質增強方案GQE,後續會透過影片雲老片修復產品開放給外部企業。
在華語電影的廣闊流域中,被譽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始終代表著獨特的一脈。這些經典老片曾在錄影廳時代風靡一時,見證了無數人的青春歲月。如今,透過本次修復計劃,100部影片得以重煥光彩。“這些影片走進手機端,能讓更多人看見,讓片庫復活。抖音上的影視解讀‘二創’能加快影片的傳播速度,完成定點傳播、定點放映、定點普及。”徐思原從年輕一輩影人的視角,希望更多電影以修復“重生”,延續電影資產對於文化傳承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