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結構體位元組對齊詳解

發表於2016-12-29

結構體的sizeof

先看一個結構體:

sizeof(s1)在VC6中按預設設定得到的結果為8。

我們先看看sizeof的定義——sizeof的結果等於物件或者型別所佔的記憶體位元組數,好吧,那就讓我們來看看S1的記憶體分配情況

定義上面的變數後,加上斷點,執行程式,觀察s1所在的記憶體,你發現了什麼

以我的VC6.0(sp6)為例,s1的地址為0x0012FF78,其資料內容如下:

0012FF78: 61 CC CC CC FF FF FF FF

發現了什麼怎麼中間夾雜了3個位元組的CC看看MSDN上的說明:

When applied to a structure type or variable, sizeof returns the actual size, which may include padding bytes inserted for alignment.

原來如此,這就是傳說中的位元組對齊啊!一個重要的話題出現了。

為什麼需要位元組對齊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導我們這樣有助於加快計算機的取數速度,否則就得多花指令週期了。為此,編譯器預設會對結構體進行處理(實際上其它地方的資料變數也是如此),讓寬度為2的基本資料型別(short等)都位於能被2整除的地址上,讓寬度為4的基本資料型別(int等)都位於能被4整除的地址上,以此類推。這樣,兩個數中間就可能需要加入填充位元組,所以整個結構體的sizeof值就增長了。
讓我們交換一下S1中char與int的位置:

看看sizeof(S2)的結果為多少,怎麼還是8再看看記憶體,原來成員c後面仍然有3個填充位元組,這又是為什麼啊彆著急,下面總結規律。

位元組對齊的細節和編譯器實現相關,但一般而言,滿足三個準則:

1) 結構體變數的首地址能夠被其最寬基本型別成員的大小所整除;

2) 結構體每個成員相對於結構體首地址的偏移量(offset)都是成員大小的整數倍,如有需要編譯器會在成員之間加上填充位元組(internal adding);

3) 結構體的總大小為結構體最寬基本型別成員大小的整數倍,如有需要編譯器會在最末一個成員之後加上填充位元組(trailing padding)。

對於上面的準則,有幾點需要說明:

1) 前面不是說結構體成員的地址是其大小的整數倍,怎麼又說到偏移量了呢因為有了第1點存在,所以我們就可以只考慮成員的偏移量,這樣思考起來簡單。想想為什麼。

結構體某個成員相對於結構體首地址的偏移量可以通過巨集offsetof()來獲得,這個巨集也在stddef.h中定義,如下:

例如,想要獲得S2中c的偏移量,方法為size_t pos = offsetof(S2, c);// pos等於4

2) 基本型別是指前面提到的像char、short、int、float、double這樣的內建資料型別,這裡所說的“資料寬度”就是指其sizeof的大小。由於結構體的成員可以是複合型別,比如另外一個結構體,所以在尋找最寬基本型別成員時,應當包括複合型別成員的子成員,而不是把複合成員看成是一個整體。但在確定複合型別成員的偏移位置時則是將複合型別作為整體看待。這裡敘述起來有點拗口,思考起來也有點撓頭,還是讓我們看看例子吧(具體數值仍以VC6為例,以後不再說明):

S1的最寬簡單成員的型別為int,S3在考慮最寬簡單型別成員時是將S1“打散”看的,所以S3的最寬簡單型別為int,這樣,通過S3定義的變數,其儲存空間首地址需要被4整除,整個sizeof(S3)的值也應該被4整除。c1的偏移量為0,s的偏移量呢這時s是一個整體,它作為結構體變數也滿足前面三個準則,所以其大小為8,偏移量為4,c1與s之間便需要3個填充位元組,而c2與s之間就不需要了,所以c2的偏移量為12,算上c2的大小為13,13是不能被4整除的,這樣末尾還得補上3個填充位元組。最後得到sizeof(S3)的值為16。

通過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公式:

結構體的大小等於最後一個成員的偏移量加上其大小再加上末尾的填充位元組數目,即:

sizeof( struct ) = offsetof( last item ) + sizeof( last item ) + sizeof( trailing padding )

到這裡,朋友們應該對結構體的sizeof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但不要高興得太早,有一個影響sizeof的重要參量還未被提及,那便是編譯器的pack指令。它是用來調整結構體對齊方式的,不同編譯器名稱和用法略有不同,VC6中通過#pragma pack實現,也可以直接修改/Zp編譯開關。#pragma pack的基本用法為:#pragma pack( n ),n為位元組對齊數,其取值為1、2、4、8、16,預設是8,如果這個值比結構體成員的sizeof值小,那麼該成員的偏移量應該以此值為準,即是說,結構體成員的偏移量應該取二者的最小值,公式如下:

offsetof( item ) = min( n, sizeof( item ) )

再看示例:

計算sizeof(S1)時,min(2, sizeof(i))的值為2,所以i的偏移量為2,加上sizeof(i)等於6,能夠被2整除,所以整個S1的大小為6。同樣,對於sizeof(S3),s的偏移量為2,c2的偏移量為8,加上sizeof(c2)等於9,不能被2整除,新增一個填充位元組,所以sizeof(S3)等於10。

現在,朋友們可以輕鬆的出一口氣了,:)

還有一點要注意,“空結構體”(不含資料成員)的大小不為0,而是1。試想一個“不佔空間”的變數如何被取地址、兩個不同的“空結構體”變數又如何得以區分呢於是,“空結構體”變數也得被儲存,這樣編譯器也就只能為其分配一個位元組的空間用於佔位了。如下:

含位域結構體的sizeof:

前面已經說過,位域成員不能單獨被取sizeof值,我們這裡要討論的是含有位域的結構體的sizeof,只是考慮到其特殊性而將其專門列了出來。

C99規定int、unsigned int和bool可以作為位域型別,但編譯器幾乎都對此作了擴充套件,允許其它型別型別的存在。

使用位域的主要目的是壓縮儲存,其大致規則為:

1) 如果相鄰位域欄位的型別相同,且其位寬之和小於型別的sizeof大小,則後面的欄位將緊鄰前一個欄位儲存,直到不能容納為止;

2) 如果相鄰位域欄位的型別相同,但其位寬之和大於型別的sizeof大小,則後面的欄位將從新的儲存單元開始,其偏移量為其型別大小的整數倍;

3) 如果相鄰的位域欄位的型別不同,則各編譯器的具體實現有差異,VC6採取不壓縮方式,Dev-C++採取壓縮方式;

4) 如果位域欄位之間穿插著非位域欄位,則不進行壓縮;

5) 整個結構體的總大小為最寬基本型別成員大小的整數倍。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例子。

示例1

其記憶體佈局為:

 |__f1___|____f2___ |__|____f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位域型別為char,第1個位元組僅能容納下f1f2,所以f2被壓縮到第1個位元組中,而f3只能從下一個位元組開始。因此sizeof(BF1)的結果為2

示例2

由於相鄰位域型別不同,在VC6中其sizeof6,在Dev-C++中為2

示例3

非位域欄位穿插在其中,不會產生壓縮,在VC6Dev-C++中得到的大小均為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