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ingwest
從空間模式轉向時間模式
兩個月前,耶魯大學電腦科學教授David Gelernter 在連線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未來的網際網路將從空間模式轉向時間模式。當時很多科技媒體都開始翻譯,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David Gelernter提出的這種概念太超前,頂多也就是明白有這麼一個新聞而已。甚至對大部分媒體來說,他們腦海中也根本無法想象Gelernter 提出的這種概念是什麼樣子。
David Gelernter 的這個理論確實有一些超前因素(更何況他16年前就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但實際上這裡面的很多說法,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了。下面,本文就大致根據David Gelernter 的理論,結合當下的網際網路發展來簡單介紹一下。由於此理論與網際網路的聯絡非常龐雜,後面我們還會分五章(共六章)來從各個層面介紹,以便提供一個深入的認識。
David Gelernter 的觀點,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網際網路還是以一個個網站、一款款App、一項項服務這種獨立的形式存在的,你需要分別去登陸各個網站,每個服務都有一個獨立的ID,他們在空間上是分開的,就像你去街上逛的一家家店鋪一樣。而隨著網路的發展、資訊世界的開放、智慧終端的普及,這些獨立的內容會聚合在一起,並以時間流的形式呈現給我們每個人。你只要刷資訊流,就可以看到這個世界在發生什麼、看到朋友們在幹什麼,去獲取資訊、購物、釋出內容、檢索、與人溝通等。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Twitter 和Facebook 的時間流資訊的形式。Twitter前天剛剛在Twitter Card上新增了一個App超級連結,使用者可以在Twitter資訊流中去看好友分享的內容並直接跳轉過去。這樣,當大家都把內容分享到Twitter時,你就能看到所有動態包括新聞、朋友分享的文章、上傳到Flickr的圖片、上傳到Vine的視訊等 。Facebook 也是,現在每個網站上都有Facebook的大拇指按鈕,你在FB上可以看到各種從其他網站上分享過來的東西。(哈哈,或許你已經想到了Facebook今天推出的 Home for Android,我們在第五章中會詳細介紹這種形式。)
網際網路時間流的概念,意味著未來的資訊會高度整合,這些資訊包括部落格、RSS訂閱、Twitter等社交網路資訊、Instagram圖片、朋友分享的電影圖書音樂、Foursquare 簽到等等。David Gelernter 稱之為魔法日記(他把空間模式稱為雜誌攤),資訊流像日記一樣不斷地滾動,記錄著你的世界上發生的每一條資訊,當你觸碰她時,她便停止,你可以不斷地翻閱、搜尋、在裡面和朋友互動等。而這個日記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根據時間排序,你生活中的所有行為,都會以時間這一最基本的標籤儲存起來。
這種時間流的形態,將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資訊獲取方式、介質展現形式(包括硬體和軟體)、搜尋的形式、資訊生產的方式、電商的形式等。當這種時間流形態最終成型之後,網際網路的概念便會慢慢的從人們的認知中消失,像雜誌攤的網站型別也會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雖然它們仍然存在),每個人看到的就是一個“流”,這個流包括永珍,如果哪家網站或服務拒絕進入這個流,那就意味著拒絕進入網際網路。
當然,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整個“世界流”的一部分,是自己有意無意訂製的一個個人世界。當你把微博、豆瓣、郵箱、微信、色影無忌、V2EX這些你常用的網站整合在一條資訊流之後,你想要的所有資訊都盡收眼底。有人問那微博資訊流那麼多,被刷屏怎麼辦?首先這些資訊流肯定會有優先順序,其次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幫你解決部分問題,再次一個人本來需要的資訊就有限,這樣也會讓你更好的利用時間,獲取最有價值的資訊。當然,像Evernote、Instapaper、Doit.im、Mindjet Maps這些工具也會幫你管理、篩選知識和資訊,更好的規劃你的生活。
的時間流網際網路基本上就是這樣,後面我們會從各個方面闡述一下這種理論目前已有的一些趨勢性的論證依據,以及在這種理論下未來的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具體形式。
桌面將成為一級選單和第一入口
實際上在David Gelernter 再次提出網際網路時間流這個理論之前,移動網際網路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就已經開始有了類似的趨勢。只不過由於其形勢並不明顯,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本文便是針對移動網際網路的這一趨勢,來詳細聊聊。
在功能機時代,手機上的每個功能是以九宮格的形式存在的,蘋果推出iPhone之後,延續了這一特性。同時獨立App的形式還能保證其單任務、安全、流暢的特性,所以現在大部分的手機都是開啟螢幕,點選一個應用圖示,然後進入使用一些功能。
但到了後來,Android後期(4.x之後),移動OS廠商開始將一些功能從應用層提到桌面層,比如iOS的下拉通知、Android 後期的下拉選單和Widgets。而之後的Windows 8、Windows Phone以及BlackBerry 10,則開始將更多地資訊展示提到桌面層。使用者開啟手機便可以看到想要的資訊,一些天氣、IM、圖片等資訊開始被整合到桌面上。
以微軟Win8 之後的Live Title(動態磁貼)為例,這種形式讓我第一次看到了OS廠商將桌面作為以及選單的決心。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樣很醜,而且微軟也並沒有大力宣傳他們的這一功能,但以後一旦桌面資訊入口成主流,微軟便擁有了先發優勢。
微軟的動態磁貼實際上就是一個個的App icon的演進,除了顯示應用圖示和名稱,還可以動態展示應用內的資料資訊。比如天氣軟體顯示天氣資料、日曆顯示日期或活動、微博顯示微博資訊、圖片應用顯示最近上傳的圖片,以及新聞、股票、視訊、郵件、資訊等。由於動態磁貼有1/4、1/2的形式(以後還有更大的),展示的內容最小有1/16(比如人脈app),所以桌面就成了一個很好的資訊流平臺。雖然目前還不是時間流,只是一個一個的App的獨立展示。
BlackBerry 10上的BlackBerry Hub也是一種資訊流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屬於手機桌面的一級選單中(桌面左滑進入Hub)。BlackBerry Hub裡整合了幾乎使用者用到的所有資訊,包括郵件、BBM、通話、短訊息、Twitter、LinkedIn等,而且確實是按照時間流的形式排序的。你左滑手機,便可以檢視、回覆所有資訊,不用再點進入一個一個App檢視了。
在桌面成為一級選單和第一入口的同時,Android甚至做出了更大膽的舉動。Android的下拉通知欄、Widgets 功能和Google Now讓部分資訊提到了桌面層,而其鎖屏Widget 的發明,則直接將資訊提得比桌面更靠前。顯而易見,鎖屏層級要比桌面更高,你點亮螢幕,不用解鎖就能看到資訊,這對使用者來說顯然更加方便。但這樣可能也會有一些小問題,而且並不能改變Android仍然是以App為操作入口的現狀。
當桌面成為一級選單和第一入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使用者便會慢慢接受網際網路時間流的形式,大部分操作都在桌面上進行,手機選單層級進一步扁平化,App特性被逐漸淡化。除了微軟、黑莓,新出來的Firefox、Ubuntu系統可能都會在這方面有更大的空間,而iOS和Android,由於其系統架構過於傳統,在網際網路資訊流浪潮中沒有太多優勢。
而對於那些爭著做移動瀏覽器來搶佔移動網際網路入口,甚至有的還在App內做了好幾層選單的廠商,簡直就是在搞笑。當大部分使用者都習慣用手機來獲取資訊之後,沒人再會去瀏覽器內使用某項服務,更沒人點亮手機、解鎖、點選App圖示、點選某公共賬號、輸入“天氣”倆字,然後讓對方彈出了天氣資訊。當大家都在手機桌面上看天氣、搜尋東西的時候,誰還願意再點選四五層選單去獲取資訊啊?!
而這種移動網際網路趨勢的發展,不僅顛覆了以前人們的資訊獲取方式,同時也為移動OS廠商、App開發者提供了很多挑戰和機遇。
移動OS、HTML5 和超級App
當智慧終端的桌面成為一級選單以及資訊的第一入口之後,網際網路時間流效應開始凸顯。人們直接在桌面上讀取資訊,很少進入App中進行操作,App對人的控制權開始減弱,開始淪為資訊背後的提供者,HTML5的這種跨平臺資訊提供形式開始被消費者和開發者青睞。同時,移動OS的平臺性和話語權增強當然,雖然使用者仍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資訊放在桌面上,但OS廠商可能會對第三方資訊服務提供商進行更嚴格的限制。
移動OS
當資訊不再侷限於App這樣的資訊孤島中之後,App開發者為了曝光率,會爭相提供桌面甚至鎖屏介面相容。而OS提供商,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實施各種限制措施,比如iOS會利用Sandbox、單任務等把App都限制在應用層內,Google 會限制Android 第三方搜尋(語音和文字)的使用許可權,BlackBerry Hub讓要想接入第三方應用資訊需接受批准等。這些措施都會對第三方資訊提供商造成不利。
另一方面,移動OS廠商還會大力推廣自己的服務,並在出廠時預裝自己的服務(大家都知道預裝的威力)。Google 會在Android上加入搜尋、Gmail、Google Now、Google Plus、Google Drive、傳言中的Google Babble等,微軟會預裝Bing、Outlook、Skydrive、Skype等,黑莓、三星、Firefox、Ubuntu都會在ROM中加入自己的服務,更別提國內那些第三方Android ROM定製廠商了。
HTML5
由於在時間流網際網路下,資訊都集中到桌面上,導致App使用率下降,而相比之下,HTML5 內容提供方有著更多的優勢。Web App 開發成本低、實時線上、無需更新、跨平臺,同時相容性和嵌入性都非常高,所以更方便於在桌面上展示。甚至Web App要比時間流網際網路更快到來,所以如果三五年後時間流網際網路成為現實,到時候可能大部分服務都採用HTML5開發。
另一方面,由於智慧眼鏡、智慧手錶、智慧電視的顯示螢幕規格各不相同,HTML5網頁的內容展示方式也將更適合這些平臺。比如Google Glass那個很小的螢幕,或者Pebble手錶的螢幕,小螢幕只能顯示非常少的資訊,而HTML5,則可以靈活應對各種情況。至於各螢幕之間有何不同,下一章我們會詳細闡述。
超級App
我把“超級App”定義為擁有億級使用者的服務,比如Facebook、Twitter、QQ和微信等。由於這些產品使用者量巨大,他們能夠左右使用者的選擇。而且這些產品都有著非常強的馬太效應,大家都在用,你就不得不用,導致後期其使用者會呈現指數型增長。
對於Facebook、Twitter,一旦他們推出一款深度定製的App(比如Facebook Home for Android),只要硬體允許,大家都會去安裝使用。甚至如果Facebook把其他Facebook應用下架,那用Facebook的人就不得不去裝一個Facebook Home ,這就很可怕了,因為整個桌面的控制權都在它手裡。
除了上面的之外,擁有億級使用者的賬號系統也很恐怖。比如Google 的Gmail賬戶、微軟的Outlook賬戶、蘋果賬戶、Amazon、Facebook 等。很多賬戶還有繫結了信用卡,一旦他們只允許使用他們賬號體系的第三方服務接入桌面,這就很對很多創業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時間流網際網路之未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