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小雨智媒上的一次關於跨鏈技術、通證經濟以及我們的PalletOne的分享,當時是語音和圖片的形式,被官方整理成了文字,我也就再轉過來,希望能夠為更多的人有所幫助。
本次分享分為兩部分進行,一部分是跨鏈技術,另外一部分是通證經濟。
跨 鏈 技 術
關於跨鏈技術,其實主要就是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什麼是跨鏈?我們為什麼需要跨鏈技術?目前來說,我們到底有哪些跨鏈技術,而且這些技術各自有什麼特點?說到跨鏈技術,可能目前大家覺得比較陌生,那麼跨鏈技術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到底有什麼作用?這是我們主要是要講解的一個問題。
一說到區塊鏈技術,我們總是要拿區塊鏈技術和我們的網際網路技術進行一個對比。我們可以看一看這樣一個表,顯示了我們的區塊鏈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在這個歷史和未來的發展上是怎樣一個趨勢。
我們可以看到,與網際網路對比的話,區塊鏈技術目前已經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整個基礎協議的確立以及大規模應用的探索階段。
我們都知道網際網路其實是由最早的一個個的區域網,他們各自發展最後連線起來的。那麼比特幣它就代表的是最早期的這樣一個試驗網路。我們可以認為比特幣、以太坊以及或者其他的一些現在各方面的公鏈,其實都是一個個的區域網。
那麼跨鏈技術其實要建立的就是在區塊鏈這個領域裡的一個網際網路,把各個相互獨立的價值網路連線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網路。基於目前遇到的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預知到,在未來,跨鏈技術將會成為區塊鏈的主要的一個方向。
如果要進行一個連線的話,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去把它進行連線?我們一般來說2018年叫做公鏈元年,為什麼這麼叫?在區塊鏈行業,不管是幣圈還是鏈圈,大家應該都知道2017年的時候,整個區塊鏈專案迎來了井噴,2017年的時候有大量的專案不斷地融資,它的整個專案數已經超過了從區塊鏈誕生,也就是從比特幣誕生以來的前面多年的那個專案數還要多。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從最早期的可程式設計貨幣,它的本身技術複雜度是不是特別高,業務自由度也很低,就像比特幣、萊特幣、瑞波幣這些,這些它其實就只是一個貨幣的一個功能,它的複雜度和自由度都相當的低。
那麼2017年這些不斷融資的專案,一般來說,我們的區塊鏈專案的開發週期,研發週期一般是1到2年的時間。那麼在2018年的時候必然有很多當年融資的專案,開始逐步的上線。所以我們可以說2018年是公鏈競爭的一個關鍵之年,也就被譽為“公鏈元年”。而且可以預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有越來越多的區塊鏈專案上線,這必然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區塊鏈的價值孤島形成。
因為大部分的區塊鏈專案,其實它都是自己獨立的一個生態體系,它沒有和其他的外界區塊鏈進行連線。跨鏈技術可以理解為連線各個區塊鏈的一個橋樑,主要是要實現各個區塊鏈資金的原子交易,資產轉換,區塊鏈內部資訊的互通,還有解決Oracle問題,但是這個Oracle不是我們甲骨文公司的Oracle,這個是在區塊鏈裡面一個名詞,相當於是一個區塊鏈,能夠去讀取外部資料的一個資料感知器,也叫做資料的一個預言機。
由於我們區塊鏈目前資金是互不連通的,所以這些資產的價值,它的大幅波動必然是制約了我們整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所以鏈與鏈之間的互操作是越來越被重視,跨鏈的需求就由此產生了。但是我們目前來說,跨鏈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對鏈中的節點有單獨驗證的能力,又要去中心化的一個輸入,還有要對鏈外世界的資訊進行獲取和驗證的這樣一個能力。
後來進一步發展出來的可程式設計金融,可程式設計金融,其實就是以以太坊和US,以及在聯盟鏈裡面很出名的Fabric為代表。可程式設計金融本身複雜度相對於可程式設計貨幣有很大的提高,同時因為他們一般都是支援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所以說業務自由度也是相對比較高的。我們可以在這個上面基於token,建立各方面的應用。
下一步,既然要跨鏈,那麼到底是用什麼方式來跨鏈?到底有哪些技術和哪些專案?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我們要實現的是跨鏈的一個流程。比如說跨鏈共識以及鏈與鏈之間這種互鏈操作,這就是可程式設計社會未來的一個發展場景。那麼我們也可以看到它本身技術複雜度是最高的,而且業務自由度也是最高的。
這裡列出來了四種常見的跨鏈模式,前面三種其實是當年Vitalik在關於跨鏈的分析的時候就已經提到的模式,第四種模式是後來又發展出來了一種新的跨鏈模式。
首先看公證人模式,公證人模式其實主要是在Interledger之前採用的這樣一種方案。它就是選定一批見證人,這些見證人之間是採用拜占庭容錯的結構,他們是去監聽事件,即在這個鏈裡發生了什麼操作,我再對應在那個鏈裡面,進行一個對應的操作。也就是說見證人他在鏈A是一個合法使用者,他在鏈B也是一個合法使用者,他通過去監聽鏈B上面的事件和狀態,從而在鏈A上面進行一個操作。
第二種模式是中繼/側鏈模式。中繼/側鏈模式其實在BTC-Relay裡是體現的比較多的。那麼在BTC-Relay裡,它有個Relay的角色,這個角色其實就是一箇中繼器。
我們可以看看BTC-Relay,這裡面它的一個圓形。BTC-Relay本身的作用就是可以通過以太坊裡面的一個智慧合約,能夠去感知到比特幣這個區塊鏈裡面的一些交易,是否成功。
具體的原理是:我們有一個Relay,即一箇中繼器,這個中繼器負責去讀取比特幣上面的區塊頭,它把所有的區塊頭資訊全部寫到了以太坊的狀態資料庫裡面去。
那麼,使用者如果說要驗證某一個交易在比特幣上面是否已經真實的發生,那麼,使用者只需要把這筆交易以及相關的默克爾的那些資訊放上去,智慧合約就可以基於比特幣的這樣一個默克爾數。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有一個SPV的這樣一個功能,簡單快速地進行支付驗證。即如果交易已經真實發生了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以太坊的智慧合約中,進行對應的一個操作。所以,通過一箇中繼器,讓以太坊能夠感知到比特幣上面的一些操作。
而第三種模式就是雜湊鎖定模式。雜湊鎖定模式最有名的就是在閃電網路裡面。雜湊鎖定模式,它是在鏈A和B之間,設定一個互相操作的一個觸發器。通常是一個沒有披露明文的一個隨機數的雜湊值。也就是說在A鏈上面,我們可以去生成一個隨機數S,但是這個S是不告訴任何人的,我們只需要把S的這個雜湊值,發給鏈B。
而在B那邊的,可以設定一個鎖定的條件。比如說,我們B需要拿到了這個隨機數S之後,那麼我就能夠把鏈幣上的一些資產,轉移給A上面這個使用者。同理,B在收到這個S之後,也可以說,讓A那邊把這個資產也給轉移過來。
雜湊鎖定模式其實主要利用的是一個特性,即我們在知道一個雜湊值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去拆解出這個被雜湊的隨機數是多少的。
雜湊鎖定這種模式,主要還是依賴於裡面有一個鎖定時間的功能,比如像比特幣。所以首先,雜湊鎖定對智慧合約的支援不是特別好,對跨鏈來說,它其實不支援一些資產的轉移。
第四種模式是分散式私鑰控制。分散式私鑰控制是基於密碼學裡面一個多方計算和門限金鑰的一個共享技術。我們把一個區塊鏈裡面的私鑰分成了N份,把它拆分成N份之後,同時然後再把它分給N個參與者,參與者每個人就掌握了一部分私鑰。只有集齊了其中的K個私鑰的分配之後,我們才能恢復出這個完整的一個私鑰,恢復完整私鑰,才能夠對這個私鑰上面的資產,進行一個解鎖。
分散式私鑰控制,以FUSION為例,可以看到:使用者如果要鎖定他的資產的話,其實首先是向FUSION去請求,讓他生成一個可以鎖定資產的一個私鑰、地址。把這個地址傳送給使用者,使用者就可以在比特幣網路裡面,把資產轉移到鎖定的地址上面去。鎖定這個地址和對應的私鑰,其實是由FUSION這個網路裡面的多個使用者,或者說是多個節點持有的,單獨某幾個節點是沒辦法去動用這裡面的資產的。只有在上面通過智慧合約,達成了共識之後,如果他們都認為這個資產是可以解鎖的,他們就會把各自的私鑰片段貢獻出來,把私鑰的分片貢獻出來之後,集齊的K個數量(當然這個K肯定是小於等於N的),就能夠把這個私鑰完整恢復,對應的資產也就可以把它解鎖出來了。
PalletOne本身也是一個跨鏈的專案,在跨鏈的時候,在PalletOne中有一個很特殊的角色,叫陪審團,陪審團它是通過一個隨機的選擇,可驗證隨機函式VRF,被隨機選擇出來的一堆的陪審員,他們組成了陪審團。
由陪審團內部去達成共識執行一個合約,陪審團內部的陪審員,他們本身有各自的一個區塊鏈的介面卡,可以對底層的各種區塊鏈進行一個操作。
從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PalletOne當中,跨鏈是通過陪審團來執行,而且陪審團不僅僅有一個,每來一個合約,就可以根據合約隨機的去選擇陪審員,建立陪審團。每一個陪審員又可以去連線不同的區塊鏈,不管是BTC、ETH、EOS這些都是可以去連線的,就可以實現在合約上跨鏈的合約的執行,首先它是一個並行的執行狀態,因為有很多個陪審團在同時執行,同時鏈的操作也是一個不依賴於某一個鏈,並不像BTC裡,只能夠對BTC和ETH操作,它其實是可以對任意鏈進行操作的。
這裡是各種跨鏈模式的一個技術性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公證人模式、側鏈模式和分散式私鑰控制,這三種模式相對來說技術實現上更困難一些,但是它的功能相對強大一些。
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中,如果要實現通用的一個跨鏈,可以說公證人模式,側鏈/中繼模式以及分散式私鑰控制技術,是一些更常用的一種做法。
那麼有了這些跨鏈技術之後,到底有什麼作用?其實跨鏈技術的應用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一是它可以進行一個資產轉移,可以把資產實現多鏈之間的來回轉移和使用;
二是可以實現一個原子交易,原子交易就意味著連結的資產是同時的互換,所謂原子交易就是說如果A交易成功了,那麼如果AB是同一個事物,那麼A成功,那麼B就應該是成功,如果A失敗了,那麼B就肯定是同時失敗的;
第三種應用的話,其實就是跨鏈的一個資料預言機,即前面說到的oracle,比如說我們的鏈A還要去得知鏈B的一個資料的這種方式;
第四種應用,其實是跨鏈合約的一個執行,比如說鏈A上面有一個股權的證明,那麼我們可以在鏈B上面就根據鏈A的這些股權資訊,然後去派發股息;
第五種就是我們最容易想到的一個應用,就是跨鏈的一個交易所,也就是我們進行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對於協議不支援跨鏈的這些操作的話,可以進行區塊鏈的補充。我們一說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可能想到的比較有名的就是EtherDelta,就是以德,它本身它不能夠支援跨鏈,所以說它上面的所有交易其實都是以太坊上的,就是ETH和其他的ERC20的這些資產交易。
我們有了跨鏈技術之後,就可以實現BTC,ETH,EOS各種各樣的鏈,他們在這個交易所上面進行一個交易。
當然其實跨鏈技術的應用的話,還有一個就是對原區跨鏈功能的增強。這就像跟鏈,跟鏈它其實就是在比特幣上面的相當於跨鏈的一個技術。即在原比特幣面上進行一個鎖定,然後在跟鏈上去建立同樣的一個比特幣1:1的這樣一個資產,然後在跟鏈上實現智慧合約。這相當於把比特幣這種不支援圖靈完備智慧合約的一個區塊鏈,將功能增強到能夠實現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
通 證 經 濟
接下來再看一看通證經濟,通證經濟到底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首先我們要知道通證是什麼。根據定義,通證就是一個可流通的加密數字資產憑證,通證這個在英文裡面其實就是token。但是通證這個詞,其實它的創造其實並不是特別久遠。
這裡就可以說到一個故事:柏鏈道捷(PDJ Education)的CEO孟巖在部落格中也講到過,關於token的翻譯,之前翻譯叫代幣。代幣這個翻譯其實是很不好的,因為它不一定是幣,那麼需要去找到一個新的翻譯。在孟巖與元道的對話中,孟巖也提出了另外一個翻譯叫通證,於是最終就形成了一個通證派,專門在佈道通證經濟。
從通證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它其實有幾個要素,主要是三方面。
一個是說它是一個數字權益證明。比如說我們現在講的通證經濟通證之類,它必須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一個權益證明。它代表的是一種權力、一種固有的內在的一個價值。
第二點來說,指的是它通過密碼學進行一個加密來保護。比如說我們的通證的話,它的真實性,以及防篡改能力以及保護隱私的能力,都是由密碼學來進行一個保障。
當然通證最主要的除了它是一個權益證明和加密之外,另外最主要的一個特性就是它能夠流通。通證一定是可流通的,可流通就必須保證它是在一個網路中流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一個驗證。在原來就是像普通我們提到的coin,就像比特幣那些公開透明可信的基礎上的話,我們現在講到Token,它其實還有另外幾個新的特點。
首先我們的Token它應該是一個低門檻的,比如說是一個人人可建立的一個通證。這個其實在以太坊上已經算是逐步地實現了,當然它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門檻。比如說我們定義了ERC20的標準,使用者要建立一種新的token,他其實只需要去網上去找到某一個ERC20的一個合約的程式碼。找到這個程式碼之後,修改裡面的引數就可以發行新的一種通證了。
除了低門檻,另外它還有個特點就是操作靈活。也就是說我們的通證一般來說是可以進行聚合、合併、拆分、派生燒燬等操作。第三個特點是說我們的通證是可合約化的。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通證的升級為合約,比如說我們可以認為通證其實就是合約的一個常用簡化版,因此我們也自然就認為是重新升級為合約。
其實說了這麼多,大家對通證的理解可能覺得還是比較抽象。其實我們簡單的說通證就是權益證明,它都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一個代表。就比如說我們的一些身份證資訊,我們的學歷文憑資訊,包括什麼貨幣,我們的票據,哪怕我們的鑰匙,門票,還有積分,以及各種什麼會員卡,這些都可以認為是一種通證。就是我們目前人類社會的全部各種權益證明,其實都可以用通證來代表,可以說我們現在人類的現代文明就是建立在權益證明基礎上的。而所有的這些賬目、所有權、這些資格證明等等全部都是一種權益證明,也最終它都可以通證化。
國外有專門的機構關於token進行了五個維度的劃分。我們聽到的比較多的其實就是法律屬性的token。其實一般來說,美國的SEC機構把Token分成了utility(效用型)和security(代表證券性質)這兩種型別。
當然同時也存在各種其它方面的劃分,比如說從功能上劃分,有應用型的、DAPP上面發行的一種Token,還有工作型的一種底層token;從目的上劃分,有加密貨幣,還有投資的代幣;從技術層面劃分,有基於DAPP的,也有基於底層鏈的;從潛在價值角度劃分,有與傳統資產繫結的一種token,就比如說像USDT,我們就可以說它就是一個和美元進行一對一的一個繫結的一種資產,一種token,或也有和股票類似的,可以分紅的,有潛在的未來的價值的一種token。
這裡其實都是通過業務層面,對token進行劃分。其實我們在技術上,可能用的最多的一個劃分,就是說它是一個同質化的通證,還是說一個非同質化的通證。大家知道其實在以太坊上面發行最廣泛的應用其實就是發行各種token。
發行token是怎麼實現的?就是有一個ERC20的標準。ERC20這個標準,其實它就是一種同質化的通證。同質化的通證就意味著我們在上面發行的一個,和別人手裡面的一個,其實是沒有區別的,你手裡面有一個Token,和我上面有一個Token,我們加起來其實就是兩個Token,和別人手裡面有兩個Token,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它是完全同質的。
那麼後來在以太貓火了之後,那麼就提出了另外一種叫非同質化的通證,非同質化的通證在以太坊裡面就是ERC721,它代表的是,你擁有的一個Token,和我擁有的一個Token,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其實在現實中非常廣泛的存在,就比如說我們的各種藝術品,我們都可以認為每一個藝術品它是獨一無二的。就是說你有一張畫,和我有一張畫,其實我們畫和畫之間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面說的只是這些通證的分類,那麼我們說了這麼多通證,到底通證和區塊鏈有什麼樣的關係?
我們可以認為,通證是區塊鏈最具特色的一個應用。如果沒有發通證,那麼區塊鏈的魅力、威力就會大打折扣,和我們傳統的分散式資料庫其實並沒有好太多。我們可以認為區塊鏈就是我們未來新世界的一個後臺技術,而通證是新世界裡面的前臺經濟形態。兩個事情雖然說完全獨立,但是同樣都是很偉大的。
區塊鏈為通證提供了一個堅實的信任基礎,那麼我們就可以達到它的一個可信度,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區塊鏈裡面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這些特性,都能保證信任的基礎的實現。所以說區塊鏈技術,和傳統的中心化的基礎設施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一套技術。經濟學人專門把區塊鏈叫做信任的機器。
我們說到區塊鏈,其實它本身也是一種分散式賬本。這個分散式的賬本其實最主要就是要實現通證的交易流轉的基礎設施,所以通證之所以叫通證就是要能夠實現高效的流通,而這一點就是區塊鏈提供了基礎的保障。
我們可以認為通證經濟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數字經濟,一直以來,IT業界其實對網際網路底層技術是比較痴迷的。所以說區塊鏈是作為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現在也是在百花齊放的一個狀態。但是隨著底層設施的逐步建立,我們也發現在上層的通證經濟和通證經濟的原則設計上,也是需要對應地發展起來。
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通證經濟的重要性,比區塊鏈技術的基礎設施要來得更加重要。從這20多年來的網際網路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主要是一個眼球經濟、流量經濟、粉絲經濟,其價值重構和價值創造的速度,都是遠遠超過了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
而通證是立足於實體經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通證思維是現有的幣圈思維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說的通證經濟並不是說是要去在幣圈裡進行所謂的炒幣,通證其實要把它用起來,要服務於更多的各種實體經濟。如果我們的通證它不立足於任何的經濟和應用,它其實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就沒有任何的價值。
那麼通證我們可以把它比喻為門票、積分、合同各方面的繫結,從而對現有的實體經濟的權益進行通證化,放到區塊鏈上去扭轉,然後讓市場去發現其中的價格,同時就能夠實現我們生活中的這些消費,它其實都可以到區塊鏈上面去消費去驗證。所以說我們的通證經濟就是一定是使實體經濟和實際的東西關聯起來的權益。
那麼跨鏈和通政經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正如前面提到的,通證其實有多種型別,其中一個型別就是說價值錨定型的通證,它其實是要去和外界進行感知的。比如USDT它雖說和美元是一對一的關係,但是它其實並沒有通過區塊鏈技術去實現說,我的銀行賬戶的一個資產和真實的我們的token發行量是一一對應的。所以網上也有很多人質疑,是不是USDT它本身存在一個超發,其實它的賬戶裡面並沒有存入那麼多錢。
而有了跨鏈技術之後,基於跨鏈技術和智慧合約,我們就可以去建立這樣一種價值錨定型的通證。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說我們本身發行的這種token,它其實是能夠去和一些銀行賬戶的背書進行一個價值發現的。在這個賬戶裡面有新的美元充進去,對應的它就通過智慧合約就去把對應的token給釋放出來。這樣其實就不存在說使用者去懷疑他有超發的一種可能性,而這也是跨鏈的技術實現之一。
跨鏈與通政經濟的第二個應用,其實就是在應用生態這方面,比如說我們在建立各種應用生態的時候,我們建立這些DAPP在上面發行的token。那麼它這些token其實只能在當前的鏈上面流轉。如果說這一個鏈堵塞的話,就會導致我們整個的DAPP的使用體驗下降。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當年因為加密貓的火爆,導致了整個以太坊網路的堵塞。那麼整個以太坊網路堵塞之後,整個加密貓或者還有其他的各種各樣的一些智慧合約的執行都是非常困難的。而有了跨鏈技術之後,我們其實可以考慮把他的這些token跨到其他的鏈上面去進行交換。也就是說我們本身建立的應用,它可能是一個效能比較低的一個鏈,就比如說就是在以太坊上面,它每秒只能支援15筆的交易,那麼假如說我有跨鏈技術,我就可以把這些加密貓跨到其他的、能夠支援高效能的PPS的鏈上面去,那麼我們的交易就可以完全在其他的鏈上面去進行。當交易完最後交割的時候,最後再反向的到以太坊上面去進行交割就可以了。
另外,像權益金融通證,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做一些基金。現有一般的做法就是成立一個基金公司,然後去融資,融資之後,通過線下去買入各種各樣的token, BTC、ETH、EOS,然後這樣進行一個組合,形成了一個基金,大家再去認購這些基金份額。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完全通過跨鏈技術來實現?其實我們可以通過跨鏈、智慧合約,把所有的BTC、ETH這些不同面上的資產,組合到同一個基金裡面去。所以說有了跨鏈技術之後,那麼我們的通證經濟其實可以得到很大的一個提升。很多應用和通證的創新,都是可以基於跨鏈技術來進行的。
這裡節選了OKEx的研究報告,它是對比特幣以開放以及跨鏈技術,在技術和經濟上進行了一個總結。我們可以看到通過跨鏈技術可以在經濟上實現去中心化的資產交易平臺,極大地降低了資產的交易摩擦,構建起更大的經濟體系。所以說跨鏈技術就是完全是要進一步地去促成整個通證經濟的增長的。正如前面提到的,跨鏈技術本身一方面是可以實現一個token鏈之間的一個扭轉,另外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作用,就比如說我們在效能上的一個擴充套件性。比如剛才舉到的加密貓的這樣一個例子,比特幣的閃電網路其實也是一個例子。
通過這樣一個跨鏈技術,可以將原本很慢的一個網路上的很頻繁的交易,很貴的手續費,更變為更快速的交易,是手續費變得便宜,這會進一步促成我們整個經濟的發展。另外跨鏈技術和智慧合約同時結合起來,就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像去中心化的一些雲端計算,去中心化的一些資產託管,還有一些去中心化的電商。更多的去中心化的應用都可以基於跨鏈技術建立起來。
因為畢竟大家其實現在主流的交易方式,各種token的交易方式,還是通過交易所,交易所是一箇中心化的交易所。那有交易所的繁榮的話,其實也是帶動了整個區塊鏈經濟的個token經濟的一個繁榮。有了跨鏈技術之後的話,我們可以去搭建一個去中心化的一個交易所,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一方面它本身是透明的,能夠提高安全性,還可以減少摩擦,提高流動性,成為一個我們傳統中心化交易所的有效的補充手段。
說了跨鏈技術和通證經濟這兩方面,我們最後來回頭看看我們現在這個專案PalletOne,它這裡面其實就是抓跨鏈技術和通證經濟。這兩方面在PalletOne裡面有很深刻的一個體現,我們可以看看PalletOne的一個架構圖,裡面就專門有講到一個通證抽象層。通證抽象層其實就是關於各種token的一些模板之類的,是把它固化到裡面去的。我們通過介面卡,就是比特幣、以太坊還有其它鏈的介面卡,就能夠實現對其它鏈的跨鏈。區塊鏈的介面卡和通證抽象層的一個結合,就能夠很好的實現跨鏈技術與通政經濟的這樣一個結合。而在上層通過PalletOne的一個虛擬機器,就是可以執行各個語言的智慧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