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做程式設計師的時間期限是5年嗎?

唐小娟發表於2011-11-25

編注:原文作者Swaroop C H是一位印度的程式設計師,曾在就職於Adobe Flex團隊。也寫過一些程式設計書,比如《A Byte of Python》和適合新手和老手的《Vim 7 編輯器》,以下是正文。

讓我以一個故事開始吧,是我在Adobe公司工作時聽來的。

有一個人來面試一個技術職位。他高分通過了所有的技術關卡,面試他的團隊很欣賞他的個性,覺得他很適合這個職位,經理也面帶微笑。在最後一關人力資源型別的面試中,面試他的是團隊的頭,當他被告知他們的團隊的產品完全由邦加羅爾(印度南部城市)的團隊開發,這樣就沒有機會去美國,這個人猶豫了,他告訴那個頭說“先生,請讓我去美國,哪怕只有一天。如果我在我的護照上有一個美國簽證章的話,我可以得到一千萬的嫁妝。”

不用說,這個人最後沒有獲得這份工作。 我想你可以從這件事情上總結了些經驗和結論,因為這和下面的內容有關,有關我們在Twitter上問過的一個問題。這些全都來自於@debabrata 在看過我發表在foss.in的一篇部落格後的提問:

為什麼印度的計算機行業有個”5年限期”?而其他國家的人們在程式設計編了20年之後仍然很快樂。

我問了推友們的觀點,他們的回答非常有意思。

@cruisemaniac 說:社會定義的結婚年齡和穩定下來的年齡 = 接近27 = 22 + 5。如果你沒有遵循這個定律,你就是個異類!如果過了這個年齡,由於受到家庭和輿論的壓力,你願意冒險的慾望會下降。

@HJ91 說:是的,非常正確,異類這個詞非常恰當,這很可悲。指責,中傷,可悲。

哇,這麼嚴重。 所以我問:

你指的冒險精神和時間開銷——為什麼冒險精神和對程式設計感興趣有關?

這個回覆引來了更多人回覆:

@mixdev:原因之一,為什麼聰明人要最終做那種“告訴我怎麼做,然後留我一個人安靜的工作”的那種軟體工程師呢?

@cruisemaniac:我要說,你不能冒險嘗試一個新的科技,而以貿易安全為賭注。你願意嘗試,是因為那是個安全區域,你付出的不多。

@cuisemaniac: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寶貴的,我們印度人不能只遵照我們的意願呆在家裡陪老婆和孩子。

@mallipeddi:如果你是個30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很難每年獲得工資的提升了。你會期望成為一個經理或MBA。

@abhinav:我認為原因在於我們的社會體制。我們將成功和學位掛鉤,而後呢,如果你管理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

@abhinav:而在西方,這個想法就不適用,但是在印度,你這樣做就意味著失敗!我們的社會不鼓勵冒風險。

@abhinav:是的,更多的錢,更高的地位,更光鮮的生活。最重要的,更多的女人!

@mixdev:因為我們的目標被我們的社會預先設定好了,如何實現目標也在社會的掌控之中。我們越來越性急了。

@debabrata:我想是因為社會教育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同西方有很大不同

在印度做程式設計師的時間期限是5年嗎?

注:配圖和本文無關

 

我發現人們在印度不想成為程式設計師的情況,和人們想成為企業家的情況一樣奇怪!可以解釋為:只有在做很棒的事情的時候,你程式設計的熱情才會持續。但是大公司(至少在印度)只想追求穩定,這就意味著用通用的語言和庫來程式設計,枯燥反覆的工作。實驗性質的工作是沒有空間的。所以如果程式設計師真的喜歡程式設計的話,他/她會寧願去一個小公司或一個創業公司(當然我這裡不討論研究型的實驗室的情況)。

但是去一個小公司或一個創業公司是不被鼓勵的。就如@abhinav 提到的,來自社會的壓力,我們需要賺更多的錢,更高的地位,更靚的跑車和更大的房子。追求這些事情沒有錯,但是不要強迫他人也追求!

哎,解釋這個問題一言難盡。我記得我和我的叔叔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爭論,他強烈建議我買一輛車,而我據理力爭,說買車並不必要(畢竟,我的其他朋友只在週末的時候駕車,而不是每天上下班用),但都無濟於事。 所以我很矛盾:難道這裡沒有足夠的人對程式設計感興趣的嗎?還是那些感興趣的人都被同輩的壓力所迫,轉行進入管理層並最終放棄程式設計的?還是有其他原因?

編注:如果你還不大瞭解印度程式設計師,推薦看看這2篇文章:《我眼中的中美印日四國程式設計師的特點》《美印兩國程式設計師真的平分秋色嗎?》。

更新1:Peter建議讀讀這篇文章《堅持程式設計》(有牆),Ravi Mohan就這個主題寫的。

更新2:NYTimes上最近的一篇文章,標題是《在印度,好奇超過了緩慢的創新

原文連結:The 5-year limit to being a coder in India? (有牆)

相關閱讀:關於程式設計師30歲困惑的一點個人思考》《也談國內程式設計師做不到35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