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標題到反饋:寫好一篇論文的十條基本原則

機器之心發表於2017-11-09

良好的學術寫作習慣對於職業發展和學術進步非常重要。一篇結構清晰的文章可以讓讀者和審閱者被文中敘述的內容打動,進而試圖理解和確認研究主張的觀點,並將這些貢獻傳遞到更廣範圍。然而,很多科學研究者難以寫出高質量的文字——他們通常沒有論文寫作訓練的經歷。關於如何讓讀者被你的論文吸引,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的這篇文章向我們提出了十大原則,試圖點出論文寫作最需要注意的問題。遵循這些寫作原則可以讓你的論文更具吸引力,同時提高寫作效率。

介紹

寫作和閱讀論文是科學家必備的核心技能。成功發表的論文通常作為科學家及其未來成就的衡量標準。一篇論文從寫作到發表,涉及多方因素,且有各自的動機和優先權。編輯要確定論文是有意義的;評論要審查論文結果是否證明了結論;讀者需要快速抓取論文的核心理念以決定是否詳細瞭解;作者想要傳達其核心觀點,並向專家證明其發現是可行的。你可以從語句、段落、章節、全文等多方面做好論文的結構,從而更好地滿足以上各方需求。

清晰的交流同樣關鍵,因為「概念遷移」在科學的交叉授粉過程中是受限的一步,在生物科學及其他領域更是如此。由於科學分工越發細化,加強概念連線也就變得越發重要(和困難)。跨學科領域的交流只有在論文質量有保證的前提下才奏效。

要證明論文價值性和可靠性,需要資料和邏輯的支援。如果不認真規劃論文邏輯,作者經常會缺失資料,或者在獲取結論的過程中出現邏輯錯誤。儘管這些論文超出了我們的範圍,其中邏輯必須極其清晰,才能有力地證明論文結論。

以下是優化論文結構的十條簡單規則。前四條規則適用於論文的所有部分,以及其他溝通形式,比如許可和海報。中間四條規則有關論文主要部分各自的主要目標。最後兩條規則為有效構建論文原稿提供了過程啟發式的指導。

原則(規則 1–4)

寫作即交流。因此,讀者體驗是首等重要的,所有的寫作服務於這一目標。當你寫作時,心中要時時有讀者。以下四條規則是關於如何贏取讀者。

規則 1:論文有一箇中心主旨,並體現在標題中

如果讀者一年之後還在向其同僚講起你的論文主旨,這篇論文就是成功的。儘管論文在抵達最後的主旨之前通常要經過一些創新步驟,但要有所側重。論文要聚焦在一個主旨上,同時關注多個方面會降低論文的說服力和傳播性。

一篇論文的最重要元素是標題,你所讀的標題的數量要遠大於論文。標題首先映入讀者眼簾,其質量好壞決定了讀者是否會進一步閱讀論文摘要。

標題不僅傳達論文的中心主旨,也提醒你聚焦在傳達這一主旨的文字上。科學畢竟是複雜資料中簡單原則的抽象,而標題是對一篇論文的最後抽象。提前並定期地思考標題不僅有助於論文的寫作,也有利於推進實驗設計或者理論擴充。

第一條規則最難執行,因為它直面科學的核心挑戰,即在有資料和邏輯支援的前提下使主旨和/或模型最為簡單。最後,尋求平衡的鬥爭可能會導致一個多方面的貢獻。比如,一篇技術論文也許同時描述了新技術及其生物結果,統一這兩方面的橋樑是清晰地描述新技術如何用於新的生物學。

規則 2:假設寫作物件對論文內容一無所知

由於你是某領域的世界一流專家,你需要通過論文發表的形式來接受小白讀者的驗證。絕大多數寫作錯誤來自這一困境。論文作者需要設計安排所有的元素,決定對讀者產生何種影響,進而努力達成這一目標。因此要從小白讀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寫作論文。

由於讀者在面對不理解的字詞時會變的灰心喪氣,清晰界定技術術語很有必要。不要使用縮寫和首字母縮略,以免讀者返回之前章節檢視其含義。

懂得人類心理學的廣泛知識有助於論文寫作。比如,人類的記憶機制只能記住少量的術語,相比中間更容易記住開頭和結尾。因此任何時候都要減少讀者需要牢記的論文次要部分的數量。

規則 3:堅持原因、內容和結論(Context-Content-Conclusion/C-C-C)結構

絕大多數流行的(即令人難忘的)故事都具有起承轉合的結構。從起頭設定故事背景,在中間發展故事,導向結局——發現的問題找到了結論。這種結構減少了讀者問「為什麼你要這樣說?」(缺少原因)或「所以呢?」(缺少結論)的機會。

講故事有很多種方法,大多數時候,其中的差異在於讀者的耐心與否。缺乏耐心的讀者需要快速瀏覽核心內容,所以你可以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前面(就像新聞報導那樣)。而 C-C-C 結構則是為那些有耐心,願意花上時間理解深層次意義的讀者準備的。這種結構的缺點在於無法吸引沒有耐心的讀者。不過,這個問題已經由目前論文的標題和摘要所緩解了。因此,看完介紹的讀者很可能受到吸引從而開始閱讀後面的正文。此外,「內容第一」的文章結構在科學範疇中可能會讓讀者催生出「作者主張的東西缺乏原因」,從而讓文章變得缺乏可信度,所以我們主張將 C-C-C 結構作為科學文獻的預設寫作方式。

C-C-C 結構在多個尺度上定義了論文的結構。對於整篇論文來說,介紹段落設定了背景,實驗結果是內容,而討論章節帶來了結論。在段落尺度上,C-C-C 結構則意味著首句定義主題或原因,中間幾句話提出新的觀點以供讀者思考,最後的幾句話得出結論。

偏離 C-C-C 結構的論文往往難以閱讀,但是作者經常會因為自傳性質的傾向而這麼做。在科研生涯裡,我們總是把最多的時間花費在生產內容上,而忽略了其他工作。我們進行實驗,發展現有成果,並使用人類認知的能力來整合不同思想。想要將這一切按照時間順序寫進論文裡是很自然的傾向。但對於讀者來說,我們活動的大部分細節都是無關緊要的——讀者不會關心達成結果之前的時間線,他們只關心論文最終的主張和支援它的邏輯。所以,我們所有的工作都必須重新格式化,這樣才能讓內容變得有意義,結論能被人理解和記住。

規則 4:避免委婉,使用並行優化的邏輯流

避免委婉:只有論文的中心思想才需要被多次提及。此外,每個主題只需要覆蓋它自己的章節,從而減少主題變化的次數。相關的語句或段落應該圍繞主題,而不是被無關的內容所侵佔。思想也是這樣,比如基於兩個原因我們認為 xxx,兩段敘述之間不要出現其他內容。

使用並行方法:與之相同的是,對於段落和句子,並行的資訊需要用並行的方式來表達。並行主義可以讓人們閱讀文章更加輕鬆。例如,如果我們對於某種解釋優於其他解釋有三個獨立的理由,我們應該用相同的語法來傳遞這些資訊,這樣可以讓讀者更加專注於理論。在句子或段落中多次使用相同的單詞是沒有問題的。請抑制自己使用不同單詞闡述相同概念的慾望——這隻會讓讀者思考其中的意義是否有所不同。

論文組成(規則 5-8)

論文的摘要、介紹、結果與討論都適用於 C-C-C 結構,但各有些許不同。在下圖中,我們將討論這些專門結構的問題:

從標題到反饋:寫好一篇論文的十條基本原則

圖 1. 論文三個重要部分的結構總結。Note:摘要是其中最特別的,它包含所有三個要素(原因、內容和結論),所以包含了所有三種顏色。

規則 5:在摘要中總結所有要點

摘要是大多數讀者唯一會讀的部分,這意味著摘要必須有效地表達論文的完整資訊。因此,摘要的結構是高度保守的。以下詳細介紹了每一個 C-C-C 要素的細節。

必須在背景介紹中讓讀者明白這篇論文要解決什麼問題。第一句先介紹具體研究所屬的更寬泛的領域為讀者做一個思維定位,然後將背景逐漸縮小,直到研究者提出的開放性問題為止。成功的背景介紹能通過討論文獻中的缺失部分(即具體的問題)以及問題的重要性(即具體的問題和論文相關的寬泛領域之間的關係),為區分論文貢獻和當前最佳打好基礎。

最後,結論中將解釋論文的結果,以回答背景介紹部分結尾提出的問題。通常在結論部分中還會有第二部分用於強調該結論如何推動寬泛領域的發展(即「重大意義」),尤其是在擁有廣泛讀者群體的更流行的雜誌中。

這樣的結構能使你避免摘要中最常出現的錯誤,即在讀者開始理解之前就討論結果。好的摘要通常需要多次精煉以確保結果能精準對應解決的問題,猶如鑰匙能精準匹配其鎖頭。寬泛—狹窄—寬泛的結構能使你的讀者群體更加廣泛,同時保證你的觀點的可信度(通常基於結果中有限的一部分)。

規則 6:在介紹中討論這篇論文的重要性

介紹中需要強調在目前的知識或方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通常會使用多個逐漸具體化描述的段落並在最後清晰地指出文獻中的缺失,然後再用一個段落總結這篇論文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段可以解釋為什麼細胞分化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而且在該領域中,其本質原因尚未被瞭解(領域問題)。第二段可以解釋一個具體的細胞型別中對分化的未知部分,比如星形細胞(子領域問題)。第三段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即一種特定基因可能用於驅動星形細胞的分化,然後說明這個假設尚未被測試過(你將要解決的子領域問題)。對問題的描述會使讀者期待論文將給出的結果。

介紹中的每一個段落(除了最後一段)的結構都服務於加大差距這一 目標。每一段首先將讀者定位到論文的主題(一到兩個語境句),然後,在介紹論文中所針對的相關領域的關鍵的「未知」(結論)問題之前,先解釋相關文獻中的「已知」內容。在過程中需要不斷給出問題背後的疑問的線索,這些線索將逐漸帶領讀者到達論文中未證實的假設或未被開發過的方法,並說服讀者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在介紹中不該有超出論文目標的寬泛文獻綜述。這種集中於問題的結構能使有經驗的讀者更好的評估論文的潛在重要性,因為他們只需要關注所討論的問題的重要性。

介紹的最後一段比較特別:概括地總結解決你剛提出問題的結果。它和摘要的不同點在於:不需要描述背景(已經在前面給出),對結果的描述更加具體,簡單地預觀論文的結果(如果需要的話)。

規則 7:用多個邏輯相關的陳述句(可輔以圖表)給出支援論文中心思想的結果

結果部分需要使讀者相信你的資料和邏輯能夠支援核心觀點。每一個科學論證都有其獨特的邏輯結構,決定了論據的呈現方式。例如,一篇論文提出一個假設,檢驗某種度量方法在研究的系統中有效,然後使用這種度量方法證明假設是錯誤的。或者,一篇論文中可以提出多個假設(互相排斥),然後通過證據逐漸證偽,直到有一個假設被證實。論述需要包括服務於整體邏輯的約束和方法。

在論文準備的大綱階段(詳見規則 9),概述論文結果支援觀點的邏輯結構,並將其轉換為一系列陳述句,這些句子可以作為「results」部分的子標題(或圖的標題)。大多數期刊都允許這種格式,不過即使你選擇的期刊不允許,這些標題在寫論文的時候也很有幫助,可以作為段落的開頭介紹,或者在提交之前刪除。這種清晰的邏輯結構使讀者更加容易跟上論文的思路。

圖、圖的標題和圖注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展示了對論文論點最客觀的支援資料。此外,為節省時間直接略過摘要的讀者往往會選擇看圖。因此,圖的標題應該傳達分析結論,圖注應該解釋結論如何得出。製圖本身也是一門藝術。Edward Tufte 的書介紹了學習這門技藝的黃金法則。

「results」部分的第一段比較特殊,因為它通常概括解決引言所述問題的所有方法,以及論文提出的重要創新方法。大部分讀者不讀「methods」部分,因此這一段可以使讀者大致瞭解論文使用的方法。

「results」章節後續的每一段都先以一兩句介紹這一段要解答的問題,比如-「為了驗證沒有任何假象……」(To verify that there are no artifacts)、-「我們的度量的再測信度怎樣?」(What is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our measure?),或者「我們接下來將測試……」。段落的中間部分展示問題涉及的資料和邏輯,然後以問題答案結尾。-例如,結論是沒有檢測到假象。-這樣的段落結構可以讓有經驗的讀者對論文進行事實核查。每一段的最後一句是總結句,這樣很方便就可以找出哪一個結論值得質疑,以及檢查每一段的邏輯。每段的結果都是一個邏輯陳述,後續的段落依賴於前面段落的邏輯結論,就像數學文獻中的定理一樣。

 

規則 8:討論如何填補差距、論文的侷限性和論文與該領域的相關性

討論部分解釋研究結果如何填補引言所述的差距,介紹研究的侷限性和該研究對該領域的作用。這通常需要簡單地重述研究結果,討論侷限性,然後介紹該研究對領域未來發展的核心貢獻。討論部分的第一段比較特殊,因為它通常概括了「results」章節的重要成果。一些讀者會跳過結果部分,那麼這一段至少可以讓他們大概瞭解研究結果。

討論部分後面的段落首先描述該論文的優缺點,然後通過與相關文獻對比來評估該論文的優缺點。討論部分通常會用一種聰明、非正式的方式談論該論文的貢獻,或者該貢獻未來可以擴充套件的方向。

例如,第一段總結研究結果。二到四段介紹缺點,以及未來研究如何處理這些缺點。第五段介紹該論文如何推動領域發展。這樣一步步地讓讀者在恰當的語境中理解論文結論。

寫作流程(規則 9 和 10)

為了寫出一篇好論文,作者可以妥善安排寫作流程,養成好的寫作習慣。論文不同內容的影響力各有不同,因此你應該根據其重要程度合理安排投入的時間。此外,接受來自同事、同學的反饋也可以幫助作者修改論文。選擇正確的寫作流程可以讓寫論文變得事半功倍。

規則 9:把時間花費到關鍵的地方:題目、摘要、圖和大綱

科技文章的核心邏輯非常重要。它也是論文研究實驗階段和論文寫作階段的連線橋樑。因此,將正在進行的實驗(比如在實驗室會議上)轉化為比較正式的文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構建論文大綱。

你還應該按照各章節的重要程度分配時間。看題目、摘要、圖的讀者遠遠多於檢視論文其他內容的讀者,「methods」部分是閱讀者最少的章節。所以,根據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時間。

我們可以在寫作之前先進行規劃,從而高效利用各章節所花費的時間。寫一個大綱。我們喜歡為每一個計劃要寫的段落寫一句不太正式的句子。這通常有利於開始進行該段落的寫作,而這些句子有可能成為節標題(section header)。文章有一個整體架構,因此每一段都應該擔任推進文章的特定角色。這個角色最好在大綱階段就進行詳細檢查和確認,減少在不適合文章的段落上浪費的時間。

規則 10:獲取反饋,然後簡化、重新使用、再次構造這個故事

我們可以把寫作看作一個優化問題,你需要同時優化故事、大綱和所有句子。因此,不過分依賴自己原本的寫作內容非常重要。在很多情況下,刪去整段文字和重寫是比在原有的內容上進行編輯更快速的輸出優質內容的方式。

有很多訊號提醒大家必須修改論文手稿(見表 1)。例如,如果你無法在幾分鐘內向同事描述論文的大綱,那麼很明顯讀者也無法理清大綱。你必須進一步精煉論文內容。找到這些與優秀寫作違背之處並進行改正可以幫助你全面提高文章質量。

從標題到反饋:寫好一篇論文的十條基本原則

表 1. 十條規則以及如何辨別文章違反了這些規則。


寫好一篇論文通常需要來自多人的貢獻。測試讀者是必須的,可以確保整個論文是流暢的。他們還可以給出寶貴的建議,關於文章節奏哪裡過快或過慢。他們可以辨別出什麼時候需要回到繪圖板,重新講述整體內容。評審也非常有用。非科技反饋和冷漠的評審結果通常說明評審沒有「get」整個文章脈絡。非常具體的反饋通常能夠指出某一段邏輯性不足。用積極的方式接受反饋非常關鍵。來自他人的反饋非常必要,因此找幾個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幫助的同事是提高論文質量的基本方法。為了維持好關係,不要忘了也閱讀他們的文章作為回報哦~

討論

本文的重心在於論文的結構,為此不得不省去了很多寫作的細節問題,包括選詞、語法、創造過程和合作。關於如何寫作的文章可能永遠都不完備,還有很多文章介紹如何進行科學論文寫作 [見參考文獻 9-17]。

個人風格通常使寫作者偏離死板、保守的文章結構,閱讀創造性地改變規則的論文也是一種樂趣。但是,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樣,完全掌握標準規則是成功改變規則的前提 [18]。遵循上述原則,科學家才能夠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讀者,連線不同的學科領域,更高效地實現整合科學。

參考文獻

1.Hirsch JE (2005)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2: 16569–16572. pmid:16275915

2.Acuna DE, Allesina S, Kording KP (2012) Future impact: Predicting scientific success. Nature. 489: 201–202. pmid:22972278

3.Paiva CE, Lima JPSN, Paiva BSR (2012) Articles with short titles describing the results are cited more often. Clinics. 67: 509–513. pmid:22666797

4.Carter M (2012) Designing Science Presentations: A Visual Guide to Figures, Papers, Slides, Posters, and More: Academic Press.

5.Murdock BB Jr (1968) Serial order effects in short-term memory. J Exp Psychol. 76: Suppl:1–15.

6.Schimel J (2012) Writing science: 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 USA: OUP.

7.Tufte ER (1990) Envisioning information. Graphics Press.

8.Tufte ER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Graphics Press.

9.Lisberger SG (2011) From Science to Citation: How to Publish a Successful Scientific Paper. Stephen Lisberger.

10.Simons D (2012) Dan's writing and revising guide. http://www.dansimons.com/resources/Simons_on_writing.pdf [cited 2017 Sep 9].

11.Sørensen C (1994) This is Not an Article—Just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Write One. Syöte, Finland: Oulu University, 46–59.

12.Day R (1988)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Phoenix: Oryx.

13.Lester JD, Lester J (1967)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Scott, Foresman.

14.Dumont J-L (2009) Trees, Maps, and Theorems. Principiae. http://www.treesmapsandtheorems.com/ [cited 2017 Sep 9].

15.Pinker S (2014)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Viking Adult.

16.Bern D (1987)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The compleat academic: A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beginning social scientist. 171.

17.George GD, Swan JA (1990) The sci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 Am Sci. 78: 550–558.

18.Strunk W (2007) The elements of style. Pengu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