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開發的兩大架構:CS架構,BS架構(c是client客戶端,s是server服務端,b是brower瀏覽器)
BS架構(Browser/Server Architecture)
定義
BS架構,即瀏覽器/伺服器架構,是一種基於Web的分散式計算模型,其中瀏覽器作為客戶端,伺服器作為服務端。在這種架構中,瀏覽器負責向伺服器傳送請求,並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響應。伺服器則負責處理瀏覽器的請求,並返回相應的結果。BS架構通常用於構建Web應用程式,如線上購物網站、社交媒體平臺、線上銀行系統等。
工作原理
- 客戶端傳送請求:使用者在瀏覽器頁面提交表單操作或點選連結等,向伺服器傳送請求,等待伺服器響應。
- 伺服器端處理請求:伺服器端接收並處理請求。Web伺服器解析請求後,呼叫相應的業務邏輯進行處理,並生成響應資料。
- 伺服器端傳送響應:伺服器端將處理後的響應資料(如網頁檔案、圖片、聲音等)返回給瀏覽器。
- 瀏覽器解釋執行HTML檔案:瀏覽器接收到響應資料後,解釋執行HTML檔案,呈現使用者介面供使用者檢視。
分層結構
BS架構通常分為三層:
- 表現層:即客戶端,主要負責使用者介面的顯示和使用者輸入的收集。由於使用者無需安裝客戶端,因此表現層面向的是大範圍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得相對簡單且通用。在B/S架構中,瀏覽器充當了客戶端的角色,使用者透過瀏覽器向伺服器傳送請求並接收伺服器的響應。
- 邏輯層:即Web伺服器,扮演著資訊傳送的角色。當使用者想要訪問資料庫時,會首先向Web伺服器傳送請求。Web伺服器收到請求後,會解析請求並呼叫相應的業務邏輯進行處理,然後向資料庫伺服器傳送訪問資料庫的請求。這個請求通常是以SQL語句的形式實現的。
- 資料層:即資料庫伺服器,負責儲存和管理系統的資料。當資料庫伺服器收到Web伺服器的請求後,會對SQL語句進行處理,並將返回的結果傳送給Web伺服器。Web伺服器再將收到的資料結果轉換為HTML文字形式傳送給瀏覽器,供使用者檢視。
優勢
- 簡化客戶端:由於所有的業務邏輯都由伺服器完成,客戶端只需負責介面的顯示和使用者輸入的收集,因此大大簡化了客戶端的開發和維護。
- 跨平臺性:B/S架構基於Web技術,因此具有跨平臺的特性。使用者只需透過瀏覽器即可訪問系統,無需考慮作業系統的差異。
- 易於維護和擴充套件:由於系統的核心部分集中在伺服器上,因此維護和擴充套件變得更加容易。只需對伺服器進行升級或新增新功能,即可實現系統的整體升級和擴充套件。
- 降低成本:B/S架構無需安裝客戶端軟體,因此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同時,由於系統的開發和維護都集中在伺服器上,也降低了開發成本。
缺點
- 表現性較差:要達到C/S程式的程度需要一定的精力。
- 在速度和安全性設計上成本較高:B/S架構最大的問題。
- 客戶端伺服器端的互動是請求 - 響應形式:常常動態重新整理頁面,響應速度明顯減少(Ajax能夠一定程度上處理這個問題)。沒辦法實現分頁顯示,給資料庫訪問導致較大的壓力。
- 功能弱化:難以實現傳統形式下的特殊功能需要。
CS架構(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定義
CS架構,即客戶端/伺服器架構,是一種分散式計算模型,其中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透過網路進行通訊。在這種架構中,客戶端負責向伺服器傳送請求,並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響應。伺服器則負責處理客戶端的請求,並返回相應的結果。CS架構通常用於構建大型的網路應用程式,如Web應用程式、電子郵件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等。
工作原理
在C/S結構中,應用程式分為兩部分:伺服器部分和客戶端部分。伺服器部分是多個使用者共享的資訊與功能,執行後臺服務,如控制共享資料庫的操作等;客戶端部分為使用者所專有,負責執行前臺功能,在出錯提示、線上幫助等方面都有強大的功能,並且可以在子程式間自由切換。客戶端透過區域網與伺服器相連,接受使用者的請求,並透過網路向伺服器提出請求,對資料庫進行操作。伺服器接受客戶端的請求,將資料提交給客戶端,客戶端將資料進行計算並將結果呈現給使用者。伺服器還要提供完善安全保護及對資料完整性的處理等操作,並允許多個客戶端同時訪問伺服器,這就對伺服器的硬體處理資料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分層結構
CS架構可以有兩層結構或三層結構:
- 兩層結構:客戶端層和資料庫層。這種分層結構簡單,易於理解,程式碼編寫相對容易。但存在可擴充套件性差、可維護性差、安全性差、穩定性差等缺點。例如,若資料庫地址發生變化,所有客戶端配置都需要修改;沒有任何安全保障,一旦中毒,後果不堪設想;程式碼邏輯混合在一起,bug容易增多,且不好復現。
- 三層結構:表示層、功能層和資料層。表示層是應用的使用者介面部分,用於檢查使用者從鍵盤等輸入的資料,並顯示應用輸出的資料;功能層相當於應用的本體,將具體的業務處理邏輯編入程式中;資料層就是資料庫管理系統,負責管理對資料庫資料的讀寫。三層結構具有易擴充套件、易維護、安全性高、穩定性強等優點,但程式碼複雜,需要較高的編碼水平,且不易遷移。
優勢
- 效能高效:由於客戶端直接與伺服器進行資料交換,沒有中間層的延遲,因此響應速度快,能夠處理大量資料和複雜業務邏輯。
- 介面豐富:客戶端可以提供高度定製化的使用者介面和操作體驗,支援更復雜的圖形介面和操作功能。
- 安全性較高:可以透過自定義協議和多層認證機制確保資料傳輸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區域網環境中更為安全。
- 離線操作:在設計允許的情況下,客戶端可以在離線狀態下工作,之後同步資料到伺服器,適合無網路或網路不穩定環境。
- 協議靈活:開發者可以自由選擇或設計通訊協議,以適應特定需求,提高系統效率和安全性。
- 支援分散式、併發環境:C/S架構支援分散式、併發環境,可以有效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
- 伺服器端管理:伺服器集中管理資源,有利於許可權控制和系統安全。
缺點
- 高昂的維護成本:每次更新或升級軟體時,都需要在每個客戶端上單獨進行,部署和維護工作量大。
- 依賴性強:客戶端必須安裝特定軟體,對硬體和作業系統可能有特定要求,限制了使用的靈活性。
- 擴充套件性有限:對於遠端訪問或大規模分散式部署不夠友好,通常更適合於區域網環境。
- 資源消耗:客戶端需要相對較高的系統資源來執行應用程式,特別是在功能複雜的情況下。
- 使用者入門門檻:使用者需要安裝客戶端軟體,對於非技術使用者可能存在一定的使用障礙。
- 開發和測試成本高:由於客戶端的不同作業系統和硬體環境導致開發和測試成本較高。
- 表達能力較弱:在大多數C/S風格的系統中,構件之間的連線透過(遠端)過程呼叫,接近於程式碼一級,表達能力較弱。
- 跨平臺性差:C/S架構的客戶端軟體通常需要針對特定的作業系統進行開發,因此跨平臺性較差。
B/S(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架構和C/S(Client/Server,客戶端/伺服器)架構是兩種常見的軟體架構模式,它們在現代軟體開發中都有廣泛的應用。雖然它們在設計理念、實現方式和應用場景上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些聯絡和相互影響的關係。
一、B/S架構與C/S架構的對比
對比維度 | C/S架構 | B/S架構 |
---|---|---|
互動方式 | 專用客戶端軟體互動 | 透過瀏覽器進行互動 |
維護更新 | 客戶端需單獨更新和維護 | 伺服器端統一更新,客戶端無需特別操作 |
安全性 | 安全性較高,可實現複雜的安全控制 | 安全性相對較低,需要透過各種安全措施加以強化 |
擴充套件性 | 擴充套件性較差,需在每個客戶端上進行軟體更新 | 擴充套件性強,只需在伺服器端部署新功能即可 |
適用場景 | 企業內部應用,客戶端功能複雜 | 廣泛用於Web應用開發和網際網路服務 |
對硬體環境要求 | 客戶端和伺服器端都需要一定硬體資源,客戶端需具備計算能力和儲存空間,伺服器端需高效能CPU、大容量記憶體等 | 客戶端只需一個瀏覽器,對硬體要求低,伺服器端需要較高計算能力和儲存空間 |
個性化能力 | 強 | 低 |
響應速度 | 快 | 較慢 |
跨平臺性 | 依賴客戶端軟體,跨平臺性較差 | 基於Web技術,跨平臺性強 |
軟體重用性 | 構件重用性不如B/S架構下的構件 | 構件相對獨立,重用性較好 |
系統維護 | 維護和管理難度較大,升級難 | 維護簡單,系統開銷小 |
二、B/S架構與C/S架構的聯絡
-
B/S架構是對C/S架構的改進
- B/S架構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架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架構。
- 在B/S架構下,使用者工作介面透過WWW瀏覽器來實現,而C/S架構中客戶端通常有專門的使用者介面程式。例如,早期的企業管理系統多采用C/S架構,客戶端程式功能豐富但維護成本高,後來隨著Web技術發展,部分功能遷移到伺服器端,形成B/S架構,降低了客戶端維護成本。
-
二者都有客戶端 - 伺服器的互動模式
- 無論是B/S架構還是C/S架構,都存在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的互動。在C/S架構中,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請求,伺服器處理請求並返回結果,如資料庫客戶端軟體向資料庫伺服器請求資料。在B/S架構中,瀏覽器作為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請求,伺服器處理後將結果返回給瀏覽器,如使用者在瀏覽器中訪問網頁時,瀏覽器向Web伺服器請求頁面內容。
-
在某些場景下的融合應用
- 一些大型企業應用可能會同時採用B/S和C/S架構的特點。例如,企業內部的辦公系統,對於一些核心業務功能,如資料處理、複雜的業務邏輯計算等,可能採用C/S架構來保證效能和安全性;而對於一些資訊查詢、簡單的流程審批等功能,可以採用B/S架構,方便員工透過瀏覽器隨時隨地訪問,提高系統的易用性和可維護性。
-
技術發展促使二者相互借鑑
- 隨著技術的發展,B/S架構和C/S架構也在不斷演變和融合。例如,B/S架構中的一些技術,如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B/S架構應用的響應速度和使用者體驗,這是借鑑了C/S架構中客戶端本地處理的優勢;而C/S架構也在向更加模組化、可維護性強的方向發展,借鑑了B/S架構中伺服器端集中管理的優點。
B/S架構和C/S架構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哪種更好,而是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各有優勢。以下是兩種架構的對比:
對比維度 | B/S架構 | C/S架構 |
---|---|---|
維護成本 | 低,只需更新伺服器端 | 高,每次更新需更新所有客戶端 |
跨平臺性 | 強,只需瀏覽器支援 | 差,需針對不同作業系統開發 |
個性化能力 | 低,介面相對簡單 | 高,介面豐富,操作體驗好 |
響應速度 | 較慢,受網路影響大 | 快,客戶端處理能力強 |
安全性 | 較低,資料儲存在伺服器 | 高,可實現多層認證 |
適用場景 | 企業官網、電子商務平臺等 | 企業內部系統、金融交易系統等 |
開發成本 | 相對較低,無需開發多個客戶端版本 | 高,需針對不同客戶端開發 |
離線操作 | 差,依賴網路 | 強,可離線工作 |
對伺服器要求 | 高,資料處理在伺服器端 | 低,客戶端分擔資料處理 |
部署難度 | 低,只需部署伺服器端 | 高,需在每個客戶端安裝軟體 |
從上表可以看出,B/S架構在維護成本、跨平臺性、開發成本和部署難度上具有優勢,適合企業官網、電子商務平臺等場景;而C/S架構在個性化能力、響應速度、安全性和離線操作上表現更好,適合企業內部系統、金融交易系統等場景。
選擇建議
-
B/S架構的適用場景
- 當需要廣泛的跨平臺支援、較低的維護成本和快速部署時,B/S架構是更好的選擇。例如,一個面向全球使用者的線上教育平臺,使用者可以透過各種裝置和作業系統訪問,B/S架構能夠滿足這種需求。
-
C/S架構的適用場景
- 當需要高度個性化的使用者介面、快速響應速度、強大的離線功能和高安全性時,C/S架構更為合適。例如,銀行的網上銀行系統,需要處理大量的交易資料,對安全性和響應速度要求極高,C/S架構能夠更好地滿足這些需求。
-
綜合考慮
- 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考慮結合兩種架構的優點,採用混合架構。例如,對於一個大型企業的資訊系統,可以在內部使用C/S架構來保證資料處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時提供B/S架構的外部介面,方便外部使用者訪問部分資訊。
基礎概念
#一臺主機有兩個重要標識:
(1)mac地址:標記一臺機器的實體地址 (不可變)
(2)ip 地址:#標記一臺機器的邏輯地址 (可變)
#IP地址是指網際網路協議地址(英語: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網際協議地址),是IP Address的縮寫。ip地址用來標記網路上的每一臺主機,方便在收發資料,網路請求時能夠找到響應;
#ip地址分為兩種 ipv4 和 ipv6: 分類ipv4 和 ipv6:
ipv4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位制數
ipv6地址是一個128位的二進位制數
ipv4: 以4段點分十進位制表示 X.X.X.X => 範圍
0.0.0.0 ~ 255.255.255.255 地址範圍2^32-1
ipv6 : 以8段冒分十六進位制表示 X:X:X:X:X:X:X:X => 範圍
0:0:0:0:0:0:0:0 ~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地址範圍2^128-1
ip地址的最後一位0或者255 兩個數字不能用,一般最後一位0表達的是網段,255代表廣播地址
#網段 : 網段的作用,主要用來劃分同一區域裡的某些機器是否能夠互相通訊。在一個網段裡可以不透過因特網,直接對話
判別的依據:如果IP地址和子網掩碼相與得到的值相同就是同一網段
#內網 : 以下地址為預留地址,永遠不會被當做公網ip來分配
192.168.0.0 - 192.168.255.255
172.16.0.0 - 172.31.255.255
10.0.0.0 - 10.255.255.255
#外網 :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訪問的就是外網(排除防火牆的因素)
#子網掩碼:區分網段和主機
255.255.255.0 / 255.255.0.0 / 255.0.0.0
ip1:192.168.10.12 ip2:192.168.1.16
#埠:"埠"是英文port的意譯,是具體某個程式與外界通訊的出口。 取值範圍:0~65535
使用時至少8000以上 訪問地址加埠:192.168.2.1:8000
#區域網:在同一區域內由多臺計算機互聯形成通訊。【具有可重複的內網ip】
#廣域網:在不同區域內有多臺計算機互聯形成通訊。【具有唯一的公網ip】
#交換機:對同一網段的不同機器之間進行資料轉發的裝置 [每一臺機器和交換機相連,形成通訊]
#路由器:對不同網段的不同機器之間進行資料轉發的裝置 [每一個區域網和路由器相連,形成通訊]
#arp協議:每臺主機都有arp快取表 ,主要作用透過ip找mac的一個協議規則
【實現方式:透過交換機一次廣播,一次單播找到的】
osi七層模型
人們按照分工不同把網際網路協議從邏輯上劃分了層級: osi4層,osi5層,osi7層 三類模型
區域網模型
區域網內,各個主機的通訊
廣域網模型
廣域網內,各個主機的通訊
# # ### 1.網路開發兩大架構
# 網路開發兩大架構:<BS>和<CS>架構
# c是<client>,s是<server>,b是<brower>
#
# 早期資料互動的格式是<沒有網路>的
#
#
# 兩個檔案之間的資料互動需要透過<第三個檔案>
# a,b檔案同時和c檔案互動,
# a檔案把資料先存放c檔案中
# b檔案從c檔案取,反之亦然
#
# <socket> (<套接字>) 是一個<收發資料的工具>
#
# 有了網路之後
# a檔案中的資料,透過網路協議,轉化101010...二進位制進行傳送
# a檔案藉助socket傳送資料
# b檔案藉助socket接受資料
#
# # 二大架構
# c/s 架構 :
# c => client (客戶端)
# 王者榮耀 微信 qq wow dnf ...
# s => server (服務端)
# 天河三號 (百億億次)
#
# B/S 架構 :
# b => Brower (瀏覽器)
# 谷歌,火狐,360,ie
# 透過輸入網址,訪問對方的伺服器,對方伺服器響應之後,把資料返回,瀏覽器透過返回的資料,渲染頁面,看到最後的結果
# s => server (服務端)
# 一旦開啟,永不關機(除非當機)
#
# 在未來,更傾向於使用<B/s架構>,成為新的趨勢
# 小程式: 微信小程式, 支付寶小程式
# (1) 省去複雜下載安裝環節,節省手機電腦的空間
# (2) 因為手機帶來的便捷性,隨時隨地使用到想要的應用,提升使用者的滿意度
#
#
# # ### 2.網路的概念
# """
# 網段的作用:
# 主要用來劃分同一區域裡的某些機器是否能夠互相通訊。
# 在一個網段裡可以不同過因特網,直接對話
# 判別的依據:
# 如果IP地址和子網掩碼相與得到的值相同就是同一網段
# """
# """
# 邏輯與
# 全真則真,一假則假
# 邏輯或
# 一真則真,全假則假
# """
#
# ip1: 192.168,11.251
# 子網掩碼:255.255.255.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1 11111011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1 00000000 => 192.168.11.0 (網段)
#
# ip2: 192.168,12.35
# 子網掩碼:255.255.255.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100 00100011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100 00000000 => 192.168.12.0 (網段)
#
#
# ip1: 192.168,11.251
# 子網掩碼:255.255.0.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1 11111011
#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0 00000000 => 192.168.0.0 (網段)
#
# ip2: 192.168,12.35
# 子網掩碼:255.255.0.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1011 11111011
#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 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0 00000000 => 192.168.0.0 (網段)
# 下面的網路相同,意味著可以互相通訊;
#
# # ### (3) 埠
# """埠:具體某個程式與外界通訊的出口 取值範圍:0~65535 """
# 192.168.2.1:8000 訪問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電腦裡的任何一個軟體
# 自定義埠時,最好命名8000以上的埠號
# https://blog.csdn.net/l_smalltiger/article/details/81951824
#
#
# 20 : FTP檔案傳輸協議(預設資料口)
# 21 : FTP檔案傳輸協議(控制)
# 22 : SSH遠端登入協議
# 25 : SMTP伺服器所開放的埠,用於傳送郵件
# 80 : http用於網頁瀏覽,木馬Executor開放此埠
# 443: 基於TLS/SSL的網頁瀏覽埠,能提供加密和透過安全埠傳輸的另一種HTTP => HTTPS
# 3306:MySQL開放此埠
#
# # ### (4) osi 網路七層模型
# 應用層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
# 封裝資料:
# 根據不同的協議,封裝不同格式的資料
# http (超文字傳輸協議)
# HTTPS (加密傳輸的超文字傳輸協議)
# FTP (檔案傳輸協議)
# SMTP (調子郵件傳輸協議)
#
# 傳輸層:
# 封裝埠:
# 指定傳輸協議(TCP協議/UDP協議)
#
# 網路層:
# 封裝ip:
# ipv4版本 / ipv6
#
# 資料鏈路層:
# 封裝mac地址:
# 指定mac地址(arp協議[ip->mac] / rarp協議[mac->ip])
#
# 物理層:
# 打成資料包,變成二進位制的位元組流,透過網路進行傳輸
#
# # ### (5) 交換機與路由器 , 傳送資料包流程
# 交換機: 從下到上拆2層,拆到資料鏈路層
# 路由器: 從下到上拆3層,拆到網路層(得到對應的網段)
#
# arp協議: 透過ip -> mac
# rarp協議: 透過mac -> ip
# """arp協議整體是透過: 一次廣播 + 一次單播 實現"""
#
# # arp協議的完整過程:
# 電腦a發現目標主機沒有mac,先傳送arp廣播包,把mac標記成全F的廣播地址
# 交換機接受到arp的廣播包,進行從下到上拆包,拆2層,拆到資料鏈路層看到全F廣播地址,開始廣播
# 把這個廣播包傳送給每一臺主機
# 每臺主機得到廣播包後,都開始拆包,如果該資料包找尋的主機不是自己,自動捨棄
# 路由器得到arp廣播包後,從下到上拆包,拆3層,拆到網路層,得到網段資訊
# 透過路由器的對照資訊表,找到網段對應的閘道器(介面)
# 對應閘道器的這臺交換機得到arp廣播包後,從下到上拆包,拆2層,發現全F廣播地址進行廣播
# 資料庫主機收到廣播包後,依次從下到上拆包,發現自己是目標要找的那臺主機,
# 把自己的ip->mac對照資訊封裝,變成arp響應包,傳送給對應的交換機
# 交換機得到arp響應包之後,依次進行單播,返回給最終的原主機
# 在回來的過程中,所有得到過相應arp廣播包的主機都會自動更新自己的arp解析表,方便下次使用
#
#
#
# # ### (6) TCP/UDP協議:
# # tcp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一種面向連線的、可靠的、傳輸層通訊協議(比如:打電話)
# 優點:可靠,穩定,傳輸完整穩定,不限制資料大小
# 缺點:慢,效率低,佔用系統資源高,一發一收都需要對方確認
# 應用:Web瀏覽器,電子郵件,檔案傳輸,大量資料傳輸的場景
#
#
# # udp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一種無連線的,不可靠的傳輸層通訊協議(比如:發簡訊)
# 優點:速度快,可以多人同時聊天,耗費資源少,不需要建立連線
# 缺點:不穩定,不能保證每次資料都能接收到
# 應用:IP電話,實時視訊會議,聊天軟體,少量資料傳輸的場景
#
#
# # TCP 三次握手
# 客戶端傳送一個請求訊息,與服務端建立連線
# 服務端接受這個請求,發出響應訊息,回應客戶端,也要與客戶端a建立連線(看下a是否同意)
# 客戶端接受服務端的響應訊息之後,傳送回覆訊息(表達同意,到此客戶端與服務端建立連線成功)
#
# # TCP 傳送資料
# 每次傳送一次資料,都會對應一個回執訊息,如果傳送方沒有接受到回執訊息,那麼該資料包在傳送一次;
#
#
# # TCP 四次揮手
# 客戶端向服務端傳送一個斷開連線請求(代表客戶端沒有資料給服務端)
# 服務端接受請求,發出響應
# 等到服務端所有資料傳送完畢之後
# 服務端向客戶端傳送斷開連線請求
# 客戶端接受請求,發出響應
#
# 等到2msl,msl(最大報文段生存時間)這麼長時間之後
# 客戶端與服務端徹底斷開連線
TCP/UDP協議: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一種面向連線的、可靠的、傳輸層通訊協議(比如:打電話)
優點:可靠,穩定,傳輸完整穩定,不限制資料大小
缺點:慢,效率低,佔用系統資源高,一發一收都需要對方確認
應用:Web瀏覽器,電子郵件,檔案傳輸,大量資料傳輸的場景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一種無連線的,不可靠的傳輸層通訊協議(比如:發簡訊)
優點:速度快,可以多人同時聊天,耗費資源少,不需要建立連線
缺點:不穩定,不能保證每次資料都能接收到
應用:IP電話,實時視訊會議,聊天軟體,少量資料傳輸的場景
客戶端和服務端在建立連線時: 三次握手
客戶端和服務端在斷開連線時: 四次揮手
SYN 建立連線
ACK 確認響應
FIN 斷開連線
三次握手:
四次揮手:
MSL為最大報文段生存時間
預設規定MSL為2分鐘,但實際應用中常用的是30秒,1分鐘和2分鐘等。
整體縮圖
socket
socket的意義:通絡通訊過程中,資訊拼接的工具(中文:套接字)
關於計算機網路直接看謝希仁 計算機網路得了吧,這東西說不重要也挺重要的,後面
打算講這本書看完並且完成練習,之前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都不好好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