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V 哥。今天的內容我們來聊一聊 MVVM 模式在 鴻蒙原生應用開發中的使用, 比如做過 Android開發的兄弟應該清楚,MVVM(Model + View + ViewModel)模式是一種設計模式,用於分離應用程式的業務邏輯、使用者介面和資料模型。這種模式特別適用於構建富客戶端應用程式,如桌面或移動應用。在MVVM模式中,每個部分都有其特定的職責。
ArkUI的MVVM工作流程
先來看一下 MVVM 的基本概念
-
Model(模型):代表應用程式的資料結構和業務邏輯。它負責儲存資料以及可能的資料驗證、資料轉換等。
-
View(檢視):使用者介面,負責顯示資料(Model)和接收使用者互動。
-
ViewModel(檢視模型):作為Model和View之間的中介,包含從Model中檢索資料的邏輯,並提供資料給View顯示。它還處理View發起的命令,如使用者輸入,然後更新Model。
在ArkUI中,MVVM模式的工作流程如下:
- (1)自定義元件透過執行其build()方法或者@Builder裝飾的方法來渲染UI,即ViewModel可以渲染View。
- (2)View可以透過相應的event handler來改變ViewModel,即事件驅動ViewModel的改變。另外,ViewModel提供了@Watch回撥方法來監聽狀態資料的改變。
- (3)在ViewModel被改變時,需要同步回Model層,這樣才能保證ViewModel和Model的一致性,即應用自身資料的一致性。
- (4)ViewModel結構設計應始終適配自定義元件的構建和更新,這也是將Model和ViewModel分開的原因。
目前之所以有很多關於UI構造和更新的問題,都是因為ViewModel的設計沒有很好地支援自定義元件的渲染,或者試圖去讓自定義元件強行適配Model層,而中間沒有用ViewModel來進行分離。例如,一個應用程式直接將SQL資料庫中的資料讀入記憶體,而這種資料模型不能很好地直接適配自定義元件的渲染。因此,在應用程式開發中需要適配ViewModel層。
瞭解了基本概念後,V 哥透過一個業務場景案例來介紹具體的應用。
業務場景案例:電話簿應用
假設我們要開發一個簡單的電話簿應用,該應用允許使用者檢視聯絡人列表、編輯和刪除聯絡人資訊。
先來看 Model 層的實現:
1. Model層
首先,我們定義Model層,包括Person
類和AddressBook
類。
// Person.ts
export class Person {
id: number;
name: string;
phone: string;
constructor(id: number, name: string, phone: string)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this.phone = phone;
}
}
// AddressBook.ts
import { Person } from "./Person";
export class AddressBook {
private contacts: Person[] = [];
addContact(person: Person) {
this.contacts.push(person);
}
removeContact(id: number) {
this.contacts = this.contacts.filter(contact => contact.id !== id);
}
getContacts() {
return this.contacts;
}
}
Model 層的實現比較簡單,Person
是實體模型,表示使用者資訊實體,AddressBook
是地址溥操作模型,並提供新增,刪除和獲取使用者功能。
2. ViewModel層
接下來,我們建立ViewModel層,它將處理業務邏輯並與View層通訊。
// 假設我們已經定義了Person和AddressBook類
import { AddressBook } from "./AddressBook";
import { Person } from "./Person";
@ViewModel
class PhoneBookViewModel {
private addressBook: AddressBook;
private selectedContact: Person | null = null;
constructor() {
this.addressBook = new AddressBook();
// 初始新增一些聯絡人
this.addressBook.addContact(new Person(1, "Weige", "1234567890"));
this.addressBook.addContact(new Person(2, "Vin", "0987654321"));
}
getContacts() {
return this.addressBook.getContacts();
}
selectContact(id: number) {
this.selectedContact = this.addressBook.getContacts().find(contact => contact.id === id);
}
deleteContact(id: number) {
this.addressBook.removeContact(id);
this.selectedContact = null;
}
}
PhoneBookView元件使用ForEach迴圈來渲染所有聯絡人,併為每個聯絡人提供一個點選事件,以便在點選時選擇該聯絡人。如果選擇了聯絡人,它還會顯示該聯絡人的詳細資訊和一個刪除按鈕。
3. View層
最後,我們建立View層,它將顯示資料並處理使用者互動。
// 匯入必要的模組和裝飾器
import { PhoneBookViewModel } from "./PhoneBookViewModel";
import { Component, Entry, State } from "@ohos.arkui";
// 使用@Component裝飾器標記這個結構體為一個元件
@Component
struct PhoneBookView {
// 使用@State裝飾器宣告一個狀態變數,用於儲存選中的聯絡人
@State selectedContact: Person | null = null;
// ViewModel例項
viewModel: PhoneBookViewModel = new PhoneBookViewModel();
// build函式用於構建UI
build() {
Column() {
// 使用ForEach迴圈渲染所有聯絡人
ForEach(this.viewModel.getContacts(), (contact) => {
// 為每個聯絡人建立一個行容器
Row() {
// 顯示聯絡人姓名和電話
Text(contact.name).fontSize(20);
Text(contact.phone).fontSize(20);
// 為每個聯絡人新增點選事件,選擇聯絡人
this.onClick(() => {
this.selectedContact = contact;
});
}
});
// 如果有選中的聯絡人,顯示詳細資訊
if (this.selectedContact) {
Column() {
Text(`Selected Contact: ${this.selectedContact.name}`);
Text(`Phone: ${this.selectedContact.phone}`);
Button("Delete").onClick(() => {
this.viewModel.deleteContact(this.selectedContact.id);
this.selectedContact = null; // 清除選中狀態
});
}
}
}
}
}
// 使用@Entry裝飾器標記這個元件為頁面的入口元件
@Entry
struct Main {
build() {
PhoneBookView();
}
}
解釋一下
- PhoneBookView結構體定義了電話簿應用的UI。
- 使用ForEach迴圈遍歷viewModel中的所有聯絡人,併為每個聯絡人建立一個包含姓名和電話的Row容器。
- 為每個聯絡人新增點選事件,當點選時,將該聯絡人設定為選中狀態。
- 如果有選中的聯絡人,顯示其詳細資訊和一個刪除按鈕。
- 刪除按鈕的點選事件會呼叫viewModel的deleteContact方法來刪除選中的聯絡人,並清除選中狀態。
最後小結一下
在這個案例中,AddressBook
和Person
類構成了Model層,負責儲存和處理電話簿資料。PhoneBookViewModel
作為ViewModel層,處理業務邏輯並提供資料給View層。PhoneBookView
則是View層,負責顯示資料和接收使用者輸入。
這種分離確保了程式碼的清晰性和可維護性,同時也使得單元測試變得更加容易。ViewModel層的引入,使得View層只需關注如何展示資料,而業務邏輯則由ViewModel層處理,這樣可以在不改變View層的情況下,重用ViewModel層的程式碼。關注威哥愛程式設計,爭做鴻蒙先鋒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