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高階專案管理

LHX2018發表於2024-03-07

image
專案組合主要是為實現戰略目標而進行的多個專案。

專案集中的專案之間存在著關聯關係,要統一考慮以實現更大利益。

專案,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存在於專案組合和專案集中。

20.1 專案集管理

20.1.1 專案集管理標準(略)

20.1.2 專案集管理角色和職責

:專案集發起人、專案集指導委員會、專案集經理、其他影響專案集的干係人。

專案集發起人:

  • 為專案集提供資金,確保專案集目標與戰略願景保持一致
  • 使效益實現交付
  • 消除專案集管理與交付的困難和障礙

專案集指導委員會:

  • 為專案集提供治理支援,包括監督、控制、整合和決策職能
  • 提供有能力的治理資源,監督與效益交付相關的專案集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 確保專案集目標和規劃的效益符合組織戰略和運營目標
  • 舉行計劃會議,確認專案集,並對專案集進行優先順序排序和提供資金
  • 支援或批准專案集的建議和變更
  • 解決並補救上報的專案集問題和風險
  • 提供監督,使專案集效益得以規劃、衡量並最終達成
  • 管理決策的制定、施行、執行和溝通
  • 定義要傳達給干係人的關鍵資訊,並確保其保持一致、透明
  • 審查預期效益和效益交付
  • 批准專案集收尾和終止

專案集經理

  • 在專案集管理績效域內開展工作
  • 與專案經理和其他專案集經理互動,為支援專案集各項計劃提供支援和指導
  • 與專案組合經理進行互動,以確保提供適當的資源和優先順序
  • 與治理機構、發起人及(適用時)專案集管理辦公室合作,以確保專案集持續與組織戰略和持續的組織支援保持一致
  • 與運營負責人和干係人進行互動,以確保專案集能夠獲得適當的運營支援,並有效地維持專案集所帶來的效益
  • 確保各專案集元件的重要效能夠被認可和理解
  • 確保專案集整體結構和所應用的專案集管理流程能夠使專案集及其元件的團隊成功完成並交付預期的效益
  • 為專案集團隊提供有效和適當的管理決策

其他影響專案集的干係人

20.1.3 專案集管理績效域

專案集經理透過在不同的專案集管理績效域實施的行動、指導和帶領力來引入變更。專案集管理績效域包括專案集戰略一致性、專案集效益管理、專案集干係人參與、專案集治理和專案集生命週期管理。

1.專案集戰略一致性:以便於組織的目標和目的保持一致的績效域

2.專案集效益管理:包括效益識別、效益分析和規劃、效益交付、效益移交和效益維持

3.專案集干係人參與:包括專案集干係人識別、專案集干係人參與規劃、專案集干係人參與和專案集干係人溝通

4.專案集治理:實現和執行專案集決策,為支援專案集而制定實踐,並維護專案集監督的績效域。專案集治理的重點是透過建立系統和方法,供發起組織定義、授權、監督和支援專案集及其戰略,從而實現專案集效益的交付。專案集經理負有管理責任。

專案集治理是透過在授權範圍內對專案集的建立做出簽署或批准的評審與決策的活動來實現。

5.專案集生命週期管理:專案集定義階段、專案集交付階段、專案集收尾階段

1)專案集定義階段

2)專案集交付階段

  • 元件授權與規劃
  • 元件監督與整合
  • 元件移交與收尾

3)專案集收尾階段

20.2 專案組合管理

20.2.1 專案組合管理標準(略)

20.2.2 專案組合管理角色和職責

1.專案組合管理經理

2.其他角色

  • 發起人
  • 專案組合治理機構
  • 專案組合、專案集和專案管理辦公室(PMO)
  • 專案組合分析師
  • 專案集經理
  • 專案經理
  • 變更控制委員會

20.2.3 專案組合管理績效域

包括專案組合生命週期、專案組合戰略管理、專案組合治理、專案組合產能與能力管理、專案組合干係人參與、專案組合價值管理和專案組合風險管理

20.3 組織級專案管理

20.3.1 組織級專案管理標準(略)

20.3.2 業務價值與業務評估(略)

20.3.3 OPM框架要素

OPM治理、OPM方法論、知識管理和人才管理

20.3.4 OPM成熟度模型

可預測、可控制和可靠

  1. 級別一、初始或臨時的OPM
  2. 級別二、專案層級採用OPM
  3. 級別三、組織定義的OPM
  4. 級別四、量化管理的OPM
  5. 級別五、持續最佳化的OPM

20.4 量化專案管理

20.4.1 量化管理理論及應用

統計過程控制(SPC)

六西格瑪

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整合)

  1. 建立量化的目標管理機制
  2. 建立過程能力量化監控機制
  3. 建立基於量化的持續最佳化機制

20.4.2 組織級量化管理

建立組織級的量化管理體系的內容主要包括:定義組織量化過程效能目標、識別關鍵過程、建立度量體系及資料收集、建立過程效能基線和建立過程效能模型。

建立過程效能基線的步驟主要包括:獲取所需資料、分析資料特徵、建立過程效能基線、釋出和維護過程效能基線。

建立過程效能模型的步驟主要包括:識別建模因子、建立過程效能模型、檢驗過程效能模型以及評審和釋出過程效能模型,

20.4.3 專案級量化管理

1.專案過程效能目標定義

2.過程最佳化組合

3.過程效能監控

4.專案效能預測

20.5 專案管理實踐模型

20.5.1 CMMI模型

1)行動

2)管理

3)使能

4)提高

  1. 初始級
  2. 管理級
  3. 定義級
  4. 量化管理級
  5. 最佳化級

20.5.2 PRINCE2模型

結構包括原則、主題、流程和專案環境。

原則:持續的業務驗證、西區經驗教訓、明確定義的角色和職責、按階段管理、例外管理、關注產品、根據專案剪裁

主題:立項評估、組織、質量、計劃、風險、變更、進展

是一種基於流程的專案管理方法

流程:專案準備流程、專案指導流程、專案啟動流程、階段控制流程、產品交付管理流程、階段邊界管控流程、專案收尾流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