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響應式?響應式的頁面在不同的螢幕有不同的佈局,換句話說,使用相同的html在不同的解析度有不同的排版。如下圖所示:
響應式佈局是為了解決適配的問題,傳統的開發方式是PC端開發一套,手機端再開發一套,而使用響應式佈局只要開發一套就好了。因為它是用的同樣html,所以它的JS邏輯互動也只需寫一套就好了,缺點是CSS比較重。
傳統的手機端適配常見有三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bootstrap的columns佈局;第二種是使用全域性的rem,先根據螢幕換算1rem等於多少個px,然後設定html標籤的font-size為多少個rem,螢幕越大,則font-size越大,然後頁面所有的元素的寬高和字型大小都用rem等比例縮放;第三種是阿里的flex box,這種方案和第二種類似,不同點是頁面內容的字型大小是用的px,而不是比例縮放的rem。第一種需要額外引入一個框架。第三種相對第二種來說應該更合理點,因為正文的字型常用的為14px或者16px,如果一個頁面在這個手機字號是15.5px,在另外一個手機又變成了14.9px,這樣可能會有點奇怪。
而使用響應式佈局就不需要進行rem的換算,下面通過上圖的那個例子一步一步地分析怎麼做響應式。
1. 設定不同解析度頁面兩邊留白
首先一個頁面的主體內容有最大的寬度,當螢幕超過這個寬度時這個中間的主體內容最大就這麼大了,不會再變大了,也就是說它固定一個最大寬度,然後居中顯示,如最大為1080px。然後當大於1024px時,頁面主體內容最小寬為960px,兩邊自動留白;在500px到1024px之間兩邊保持留白40px;而當小於500px時就認為是手機,兩邊留白20px。所以計算一下,container的程式碼如下:
總體的思想是留白要合適,既不能留太多,導致中間內容太窄,也不能讓中間的內容顯得太大。這個其實和bootstrap的container思想一致,只是你可能要根據你自己的業務特點、使用者人群等做不同留白策略。
2. 螢幕變小時,一頭變窄,另一頭不變
當螢幕變小或者瀏覽器視窗拉小時,中間內容的寬度就不能保持1080px,它得跟著變小,而在變小的過程中,往往要保持一邊不變,另一邊隨頁面變窄,如下圖所示:
右邊的結果欄寬度保持不變,左邊的表單欄寬度縮小。因為右邊一旦就窄不好看了,如果右邊變窄,那麼字型也要相應縮小,字號一縮小,右邊上下留白就變得太大,這樣就不美觀了,所以只能採取右邊保持不動的策略去縮小左邊的內容。這種場景比較常見,右邊如果是一個頭像的話,它也不能跟著縮小,它一縮小高度也要跟著縮小,導致上下太空,所以這種情況也不能動。
3. 保持中間留白固定,縮小內容寬度
左欄的寬度變小應該怎麼變呢?有一個原則,就是要保持中間的間距固定,而兩邊的內容寬度相應縮小,如下圖所示:
所以就要藉助CSS3的calc,如下所示:
input{
width: calc((100% - 20px) / 2)
}複製程式碼
calc的相容性IE10及以上支援,android 4及以下不支援,所以考慮到不支援的裝置,可以簡單做個相容,如下程式碼所示:
input{
width: 48%;
width: calc((100% - 20px) / 2);
}複製程式碼
如果不支援calc就用48%,這樣差別其實不是很大,就是不是很精確。真的需要的話,你可以多寫幾個媒體查詢變得更精確。
4. 左右佈局變成上下佈局
當螢幕拉得很小的時候,左欄已經縮得很小了,再變小就不協調了,所以這個時候要把左右佈局改成上下佈局,把右邊的內容往下面放。因為右欄在大屏的時候是float: right,所以在中屏的時候覆蓋掉這個浮動的屬性,變成float: none就可以了。原本右欄的內容有四行,都比較短,可以考慮把它下面的三行排成一行,即讓它們浮動。如下面程式碼所示:
.cal-result{
float: right;
width: 330px;
}
@media (max-width: 800px){
.cal-result{
float: none;
width: 100%;
}
.cal-result .result{
float: left;
width: 33%;
}
}複製程式碼
讓每一個result佔1/3,然後浮動,效果如下:
5. 寬度太小時,自動換行
特別是當內容是列表ul形式的時候,排不下的li應當自動換到下一行。當然也可以手動控制,如下:
@media (max-width: 800px){
.result{
width: 33%;
}
}
@media (max-width: 400px){
.result{
width: 50%;
}
}複製程式碼
在螢幕寬度小於400的時候,每個結果就佔50%,這樣就排成兩行了。這也是一種常用的辦法,但是在我們這個例子,如果數字比較小,在iPhone6 375px的螢幕上還是排得下的,如果能保持在一行相對比較美觀。而且固定50%,如果當數字比較大時也有可能會有重疊的危險,這個也有辦法,就是別寫死寬度,而是寫死min-width為50%,這樣當內容比較長時,float的元素同一行排不下就會自動換行。但是最好還是要個辦法讓它能根據內容長度自動換行,當然可以用JS計算,但是有點麻煩。
這個時候flex就派上用場了,很簡單,只要設定兩個屬性:
.result-container{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flex-wrap: wrap;
}複製程式碼
space-between讓子元素挨著容器的兩邊等間距排列,而wrap屬性讓子元素自動換行,當容器寬度不夠的時候,就有了以下的效果:
這樣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當內容如果剛剛好佔滿時,兩個項之間就沒有間距了,如下圖所示:
這樣就貼在一起了,由於flex的space-between不能指定最小的space,所以只通過margin或者padding的方法,如給元素新增margin-right:
.result:not(:last-child) {
margin-right: 10px;
}複製程式碼
效果如下:
這樣比貼在一起顯示的效果好。
還有從大屏變成成小屏的時候有些字號主要是標題的字號和間距要相應調小,這種變小是階梯變化的,而不是像rem一樣連續變化,而且這種階梯一般只要有兩個就夠了,一個大屏的,一個小屏的。如果你需要做很多階梯的話,那你的排版很可能有問題。
6. 使用響應式圖片
如相同的頭圖,在電腦上需要使用大圖,但是手機上面使用小圖就好了,不然會造成手機上載入慢浪費流量等問題,一個辦法是使用backgound-image結合媒體查詢,如下所示:
.banner{
background-image: url(/static/large.jpg);
}
@media (max-width: 500px){
background-image: url(/static/small.jpg);
}複製程式碼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對SEO不太友好,因為如果使用img標籤還可以寫個alt屬性。
第二種常用辦法是使用img的srcset或者picture標籤做響應式圖片,這個我在《Effective前端7:加快頁面開啟速度》已經提到,這裡不再重複。
這種響應式圖片除了大小屏之外,還可以兼顧視網屏即dpr為2及以上的和普通屏dpr為1的螢幕,即在高dpr的螢幕使用2倍圖,而普通螢幕使用1倍圖。
7. 其它問題處理
有些地方大小屏的排版差異比較大,例如有些內容大屏的時候是挨在一起,而小屏離得比較遠,這個時候你可能得重複html,寫兩份的標籤,大屏的時候隱藏掉小屏的html標籤,小屏的時候隱藏掉大屏的html標籤。並且這種情況不應該是常例,如果你經常要寫兩套,那說明你這個頁面可能不太適合寫響應式,還不如直接寫兩套呢。
還有個問題,有時候你可能要藉助rem/transform: scale做大小縮放,但這一定是下策,我們的原則還是要保持字號和間距不變,當螢幕的跨度不是很大的時候。使用transform的後果是螢幕拉小的時候,內容跟著變小了,但是由於transform不會造成重排,它佔據的高度還是那麼大,下面的內容不會跟上來。這樣就得手動計算內容的高度。另外如果使用rem,就和響應式的思想衝突了。如果頁面的一部分字號使用了rem,另一部分字號使用了px,這樣就不協調了,如果你全部寫rem那就不需要使用響應式開發了。 這個時候你可能要想一想,是不是UI出得有問題。讓UI重新調整。
還有,有時候可能會用到高度的媒體查詢,例如在高度小於多少的時候,不能讓彈框超出頁面的高度;在高度大於多少的時候,讓footer的定位fixed在底部,不然footer的下面可能會留白。
最後,本文總結了響應式開發的一些思想,它的好處是不用大屏寫一套,小屏寫一套,方便維護,縮短開發時間,缺點是相容性不是特別好,並且效果沒有專門出一個小屏的UI和互動來得好。但是總體來說,使用響應式還是很有優勢的,只要設計得好,小屏上也是挺好看的。現在響應式開發已經越來越流行,它可以相容PC/Pad/手機三端的螢幕,這個優點是無法超越的,你只需寫一套html和一套JS邏輯,不管多大的螢幕都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