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概述

好程式設計師發表於2020-05-29

   大資料時代的悄然來臨,讓資訊科技的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並深刻影響著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國家都高度重視大資料技術的研究和產業發展,紛紛把大資料上升為國家戰略加以重點推進。企業和教育機構也紛紛加大技術,資金和人員投入力度,以期在“第三次資訊化浪潮”中佔得先機,引領市場。

  1、三次資訊化浪潮

   第一次資訊化浪潮

  1980年前後,個人計算機的普及,使得計算機走入企業和家庭,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也使得人類迎來了第一次資訊化浪潮,Intel、IBM、蘋果,MicroSoft、聯想等這些企業是這個時期的標誌

   第二次資訊化浪潮

  1995年左右,人類開始全面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的普及讓世界變成“地球村”,每個人都可以享受資訊的海洋裡衝浪,此時迎來了第二次資訊化浪潮,這個時期產生了像雅虎,谷歌,阿里,百度等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

   第三次資訊化浪潮

   時隔十五年,也就是在2010年左右,物聯網、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的快速發展,促成了第三次資訊化浪潮。各個企業紛紛投入人力,物力,期望能在這個浪潮中成為技術的標杆。

  2、大資料時代來臨的原因

   資料產生方式的變革,是促成大資料時代來臨的重要原因。截止到目前來說,人類社會的資料的產生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運營式系統階段、使用者原創內容階段和感知式系統階段

   運營式系統階段

   可以說是從資料庫的誕生開始的。大型超市銷售系統、銀行交易系統、股市交易系統、醫療系統、企業客戶管理系統等等,這些系統都是建立在資料庫之上的。他們用資料庫儲存大量結構化的關鍵資訊,用來滿足企業的各個業務需求。這個階段,資料的產生是被動的,只有當業務真正發生時,才會產生新的資料並儲存到資料庫中。如股市的交易系統,只有發生一筆交易後,才會有相關記錄生成。

   使用者原創內容階段

   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資料的傳播更加快捷。web1.0時代主要以入口網站為代表,強調內容的組織和資料的共享,上網使用者本身並不產生。真正的資料爆發產生於以“使用者原創內容”為特徵的web2.0時代,如wiki,部落格,微博,微信,論壇等等這樣的技術。這個時候,使用者是資料的生成者,尤其當智慧手機的普及,更是讓使用者隨時隨地的發微博,傳照片,資料量急劇增長。

   感知式系統階段

   物聯網的發展最終導致了人類社會資料量的第三次飛躍。物聯網中包含了大量的感測器,如溫度感測器,溼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位移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再如影片監視攝像頭也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中的這些裝置,無時無刻不在產生大量資料。與web2.0時代的人工資料的產生方式相比,物聯網中的資料自動產生方式,將在短時間內生成更密集,更大量的資料,使得人類社會迅速進入“大資料時代”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3864/viewspace-269498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