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測試學習教程—軟體測試質量

千鋒教育官方發表於2019-08-21

 一.軟體質量定義


  1991年國際標準ISO 9126中定義為:軟體滿足規定或潛在使用者需求的總和。1999年國際標準ISO 14598中定義為:軟體特性的總和,軟體滿足規定或潛在使用者需求的能力。2001年國際標準ISO 9126中定義為:軟體滿足規定使用者或潛在使用者需求的能力,要從軟體在內部,外部和使用過程中的表現來衡量,包含內部質量、外部質量、和使用質量。


  ISO質量的定義:一個實體的所有特性,基於這些特性可以滿足明顯的或隱含的需求。而質量就是實體基於這些特性滿足需求的程度。


  質量定義三要素:實體、特性集合、需求。


  實體、特性集合實體產品:手機、MP3、軟體系統等實體服務:快遞、酒店、計程車等對於測試來說,實體即測試物件。特性集合:功能性、效能、可用性、可靠性、維護性等


  實體的特性集合:


  例如榨汁機:功能:能夠榨豆漿、水果汁(西瓜、蘋果、梨)效能:榨一公斤黃豆需要多長時間?耗能:榨一公斤黃豆耗電量多少?安全性:榨汁過程中有無人體安全防護措施?有無漏電保護?可靠性:豆漿機能夠持續執行多長時間?易用性:豆漿機的操作是否簡單、方便?


  二.評價軟體質量的標準


  1.評價質量不能只從某一角度來說質量好壞,應從所有角度上來綜合進行評價。


  2.質量評價的標準是需求,質量和需求是相對應的。


  3.需求有三個層次:顯式需求、隱式需求、使用者的實際需求。1)符合需求規格:符合開發者明確定義的目標。屬於是內部質量,即從軟體啟動到交付使用者之間產生的所有中間產品的質量。2)符合使用者顯式需求:需求說明書上列出的功能需求。屬於是驗收需求,即使用者驗收時評價產品的質量。3)符合使用者隱式需求:需求說明書未列出但是實際需用到的隱含需求屬於是使用質量,即使用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對產品的質量評價。


  三.質量鐵三角


  1.提高軟體質量,需綜合因素,不僅要從每方面去改進,還要兼顧成本和進度。所以,流程、技術、組織三個方面是影響質量的鐵三角。


  2.流程:一個或一系列有規律的行動,這些行動以確定的方式發生或執行,導致特定結果的出現。3.軟體流程是按照從計劃到策略到實現,這種思維來指導軟體開發的,並且流程來源於成功的經驗,可指導專案少走彎路,從而提高軟體質量,提高使用者滿意度。4.技術:承載者是人,包含員工和公司的綜合技術能力。5.技術型別分為:開發技術(分析/設計/程式設計)、測試技術、結構技術等。6.技術和流程的關係:1).只有技術沒有規範的流程,無法進行現代化的軟體開發;2).只有流程沒有好的技術支撐,無法生產出高質量的軟體。7.組織:組織對質量不產生直接影響,是透過流程和技術間接影響質量的。8.組織對技術的影響:1).確保專人專職;2).確保技術的積累(專利、平臺、案例庫等)9.組織對流程的影響:組織的規章制度和約束條件,為流程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14734/viewspace-265444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