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資料安全,探索最佳實踐 |《資料安全專刊》第二期正式釋出

綠盟科技發表於2021-08-13

《資料安全法》於2021年6月10日正式審議透過,數字化轉型的腳步越來越快。綠盟科技持續加大對資料應用與資料安全方面的投入,結合近幾年的市場情況與研究成果,釋出《資料安全專刊》第二期。本刊從政策解讀、解決方案、安全技術、應用實踐四個方面,對資料安全進行了研究與闡述,希望可以與大家共同探討資料安全的最佳實踐。

《資料安全專刊》第二期

以下為綠盟科技集團副總裁李晨為專刊所寫卷首語,特此分享。

近年來,資料安全得到廣泛關注。國家確立了資料作為生產要素的戰略資源。2020 年3 月,我國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資料定義為新型的生產要素,納入到國家所定義的要素市場化配置中。

2020年《個人資訊保護法(草案)》對公眾徵求意見,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料安全法》正式釋出,代表著資料安全和個人隱私已經進入法律保護時代。法律法規為資料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法律依據,對整個資訊保安產業以及社會都帶來積極的影響,讓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數字化經濟的安全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化轉型,資料的重要性進一步彰顯。人工智慧時代的三大因素為雲端計算(計算資源)、大資料和演算法,其中雲端計算是前提,演算法是靈魂,而大資料是燃料和基礎。人工智慧靠海量的大資料訓練出來,即靠大資料驅動的,或者說是“無資料不智慧”。各級政府正在如火似荼地推進的智慧城市建設,最大痛點和瓶頸是資料難以有效治理,智慧化決策難以獲得充足的、高質量資料支援,導致智慧城市建設“有城市無智慧”。有鑑於此,各地紛紛成立大資料局作為資料管理部門,切實打破各部門之間的“資料孤島”,實現各個單位之間資料同步互動、共享。

資料安全為發揮資料最大價值提供有效保障。在資料產生、採集、加工、儲存、應用到銷燬的全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可能會引入各種安全相關的問題。對資料的正確訪問,資料洩漏防護,敏感資料的加密等手段,能夠有效保護資料安全。

綠盟科技持續對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髮展研究,開發資料安全防護產品,以資料分級分類為基礎開展資料安全服務。本刊將我們現階段的研究成果做了彙總與闡述,希望可以與大家共同探討資料安全的最佳實踐。

 閱讀方式 

1.【綠盟科技官微】-【綠盟精選】-【企業刊物】

2.【綠盟科技官網】-【關於綠盟】-【企業刊物】(支援下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