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OS揭面紗,開發者怎麼看

AdolphLWQ發表於2019-08-10

全文共1268字,閱讀需要4分鐘,原文連結

千呼萬喚使出來,2019.8.9下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正式官方宣佈鴻蒙作業系統(HarmonyOS)。小編將從研發工程師的視角、結合官方報導,說說我對鴻蒙OS的理解。

四大技術特性

分散式架構

鴻蒙OS的分散式OS架構分散式軟匯流排技術通過公共通訊平臺分散式資料管理分散式能力排程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散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遮蔽。

鴻蒙的一個理念是把複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開發者。因此,鴻蒙OS把複雜的分散式架構向使用者、開發者遮蔽,可能會通過SDK/API的方式提供給開發者,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散式應用。

流暢執行

為了滿足萬物互聯的全場景智慧時代對OS提出的新要求,鴻蒙OS將硬體能力與終端解耦,通過分散式軟匯流排連線不同終端,讓應用輕鬆呼叫其他終端的硬體外設能力,為消費者帶來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流暢執行的效能是通過軟硬體解耦實現的,其中技術核心是分散式軟匯流排,這種技術有點像雲端計算,但云計算的主要計算資源是伺服器,而鴻蒙OS的分散式軟匯流排技術還能夠呼叫其它硬體裝置,這給筆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安全

鴻蒙OS採用全新的微核心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

這裡有很多專業術語,我們一一來看: 1. TEE(可信執行環境):這是一種安全協議,它在硬體(包括晶片)、OS、軟體單個層面提出了規範來保證安全可信。 2. 微核心:它是一種設計理念,將系統核心功能模組化執行在使用者空間,只有需要的功能才執行在核心空間。設計上更簡單,分散式系統中具備優勢。但也要在服務間通訊,這需要上下文切換,影響時延和效能。

從上面的名詞解釋可以知道,鴻蒙OS採用微核心有其使用場景上的考慮,它在分散式上具備優勢,同時在效能上還需要優化。

生態

鴻蒙OS配備面向多終端開發的統一IDE(整合開發工具),可支撐開發者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最終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從上面可以知道,鴻蒙OS會為開發者提供IDE(有點像蘋果,蘋果向開發者提供了Xcode IDE),IDE幫開發者省去很多複雜的設定,讓開發者可以快速開發出程式,在多終端部署,實現一次開發、多終端部署。

總結

作業系統不僅在於技術上的好壞,還涉及生態的建設,否則系統再好卻沒人用,也沒有多大意義。華為做系統和生態有自身獨特的優勢: - 核心技術:獨立設計晶片的能力,5G晶片標準和專利。 - 龐大的使用者群:不解釋,出貨量全球前三。

這樣的優勢使得OS的推廣和生態建設更容易些,不想微軟的Windows Phone,因為沒有使用者在推廣上非常艱難,最終失敗。

不過,華為對於鴻蒙OS的介紹還是很簡潔,對於分散式這個特點,看完官方介紹後發現和筆者理解的分散式技術似乎有區別,不過隨著後續開源應該會明確。

5G技術的發展,我們很快會進入IoT時代,那時的終端將會更加豐富,已知的有智慧手錶、智慧音響、AR/VR眼鏡、汽車,未來還有更多的智慧終端出現。這對作業系統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開發出面向未來、符合未來需求的作業系統是一種戰略,就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Android,誰掌握了IoT時代的作業系統,誰就擁用行業和生態的話語權。工業界已經在嘗試自己的方案,比如Google的Flutter框架FuchsiaOS。從這個角度看,鴻蒙OS,未來可期。

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