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引領首個程式碼大模型國際標準立項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發表於2024-05-14

本文分享自華為雲社群《華為雲引領首個程式碼大模型國際標準立項》,作者: 華為雲頭條。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分局第十六研究組(ITU-T SG16)於法國雷恩召開全體會議,《基於人工智慧的程式碼生成技術要求和評估方法》國際標準專案成功獲得立項透過。據瞭解,該專案由中國信通院牽頭,聯合華為雲等產學研機構共同提出,這也是國際上首個程式碼大模型的標準專案。

隨著預訓練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智慧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持續提升,軟體工程也正在經歷一場智慧化變革,大模型所具備的生成和理解等能力驅使軟體工程走向智慧化道路,以程式碼大模型為基石的智慧化軟體工程新體系已初步形成。隨著程式碼大模型的規模不斷壯大,各大榜單的評估結果卻存在較大差異性。因此,建立一套客觀公平、體系完整的程式碼大模型評估體系迫在眉睫。

《基於人工智慧的程式碼生成技術要求和評估方法》國際標準圍繞程式碼大模型相關的通用能力、專用場景能力和應用成熟度,主要從輸入多樣性、任務多樣性、語言完備度、結果可接收性、結果準確度等維度,對程式碼大模型提出了全棧技術和管理要求。

國際電信聯盟(ITU)是國際三大標準化組織之一,其成員包括190多個國家、900多個公司與學術機構,是全球影響最廣、參與國家和成員最多、最具權威性的國標標準機構之一。此次國際標準專案的成功立項,有助於推動全球範圍對程式碼大模型的整體技術框架形成認同和共識,提升程式碼大模型的能力,促進程式碼大模型的規範化應用,也標誌著我國科技企業在智慧化軟體工程領域的技術探索受到國際認可。

華為雲多年來在智慧化軟體工程領域持續開展深入研究,此國際標準的研製中,華為雲充分貢獻了前期研究成果。早在2022年,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聯合華為雲PaaS技術創新實驗室,基於華為的基礎大模型,研製出程式碼大模型。2023年,華為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出能力更強大的程式碼大模型,在使用相對更少的訓練資料和計算資源的情況下,程式碼生成一次透過率大幅超越同等規模的模型,甚至可以做到遠超引數量規模更大的模型。
基於華為研發大模型,華為雲研製出新智慧程式設計助手CodeArts Snap,它能將自然語言轉化為規範可閱讀、無開源漏洞的安全程式語言,提升開發者程式設計效率,助力企業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目前已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智慧化軟體工程的演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未來,華為將進一步聯合產業夥伴,推進程式碼大模型的發展,共創產業價值。

點選關注,第一時間瞭解華為雲新鮮技術~

相關文章